長阿含經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十一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第四分世記經三災品第九
佛告比丘:「有四事長久,無量無限,不可以日月歲數而稱計也。云何為四?一者世間災漸起,壞此世時,中間長久,無量無限,不可以日月歲數而稱計也。二者此世間壞已,中間空曠,無有世間,長久逈遠,不可以日月歲數而稱計也。三者天地初起,向欲成時,中間長久,不可以日月歲數而稱計也。四者天地成已,久住不壞,不可以日月歲數而稱計也。是為四事長久,無量無限,不可以日月歲數而計量也。」
佛陀对比丘们说:有四件事极其漫长,无法用年月日来计算。哪四件呢?第一,当世间开始逐渐出现灾变,直到这个世界完全毁坏,这期间的时间极其漫长,无法用年月日来计算。第二,这个世界毁坏之后,到下一个世界形成之前,中间空无一物,这段时间极其遥远,无法用年月日来计算。第三,新天地开始形成,到将要完成之时,中间的过程极其漫长,无法用年月日来计算。第四,天地形成之后,长久存在不被破坏,这段时间也无法用年月日来计算。这就是四件极其漫长、无法用年月日来计算的事。
佛告比丘:「世有三災。云何為三?一者火災,二者水災,三者風災。有三災上際。云何為三?一者光音天,二者遍淨天,三者果實天。若火災起時,至光音天,光音天為際。若水災起時,至遍淨天,遍淨天為際。若風災起時,至果實天,果實天為際。云何為火災?火災始欲起時,此世間人皆行正法,正見不倒,修十善行,行此法時,有人得第二禪者,即踊身上昇於虛空中,住聖人道、天道、梵道,高聲唱言:『諸賢!當知無覺、無觀第二禪樂,第二禪樂。』時,世間人聞此聲已,仰語彼言:『善哉!善哉!唯願為我說無覺、無觀第二禪道。』時,空中人聞其語已,即為說無覺、無觀第二禪道。此世間人聞彼說已,即修無覺無觀第二禪道,身壞命終,生光音天。
佛陀告诉比丘们:世间有三种灾难。哪三种呢?第一是火灾,第二是水灾,第三是风灾。这三种灾难都有其波及的最高边界。哪三个边界呢?第一是光音天,第二是遍净天,第三是果实天。当火灾发生时,其影响范围以光音天为边界;水灾发生时,以遍净天为边界;风灾发生时,以果实天为边界。
什么是火灾呢?火灾即将发生时,世间众生都奉行正法,持守正见不颠倒,修行十善业。在这样修行时,有人证得第二禅定,便腾身升入虚空,安住于圣道、天道、梵道之中,高声宣说:诸位贤者,应当知道无觉无观的第二禅乐,这就是第二禅乐。世间众生听到后,仰面向空中说:善哉善哉,恳请为我们解说无觉无观的第二禅法。空中之人听闻后,便为他们解说无觉无观的第二禅法。世间众生听闻此法后,便修习无觉无观的第二禅定,命终之后往生光音天。
「是時,地獄眾生罪畢命終,來生人間,復修無覺、無觀第二禪,身壞命終,生光音天;畜生、餓鬼、阿須倫、四天王、忉利天、炎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梵天眾生命終,來生人間,修無覺、無觀第二禪,身壞命終,生光音天。由此因緣地獄道盡,畜生、餓鬼、阿須倫乃至梵天皆盡。當於爾時,先地獄盡,然後畜生盡;畜生盡已,餓鬼盡;餓鬼盡已,阿須倫盡;阿須倫盡已,四天王盡;四天王盡已,忉利天王盡;忉利天王盡已,炎摩天盡;炎摩天盡已,兜率天盡;兜率天盡已,化自在天盡;化自在天盡已,他化自在天盡;他化自在天盡已,梵天盡;梵天盡已,然後人盡,無有遺餘。人盡無餘已,此世敗壞,乃成為災,其後天不降雨,百穀草木自然枯死。」
那时,地狱众生罪业受尽而命终,投生到人间,又修习无觉无观的第二禅,命终之后往生光音天;畜生、饿鬼、阿修罗、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梵天的众生命终后,也投生人间,修习无觉无观的第二禅,命终后往生光音天。由于这个因缘,地狱道先空尽,接着畜生、饿鬼、阿修罗乃至梵天也都空尽。当时,先是地狱空尽,然后畜生道空尽;畜生道空尽后,饿鬼道空尽;饿鬼道空尽后,阿修罗道空尽;阿修罗道空尽后,四天王天空尽;四天王天空尽后,忉利天空尽;忉利天空尽后,焰摩天空尽;焰摩天空尽后,兜率天空尽;兜率天空尽后,化自在天空尽;化自在天空尽后,他化自在天空尽;他化自在天空尽后,梵天空尽;梵天空尽后,人道也空尽,无一遗留。人道彻底空尽后,这个世界就败坏毁灭,成为灾劫。之后天不再降雨,百谷草木自然枯萎而死。
佛告比丘:「以是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有為諸法,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其後久久,有大黑風暴起,吹大海水,海水深八萬四千由旬,吹使兩披,取日宮殿,置於須彌山半,去地四萬二千由旬,安日道中,緣此世間有二日出。二日出已,令此世間所有小河、汱澮、渠流皆悉乾竭。」
佛陀告诉比丘们:你们应当明白,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会变化、衰败,不能长久依赖。所有由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都值得厌弃,应当寻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
后来经过很久,有一阵巨大的黑风暴突然刮起,吹动深达八万四千由旬的海水,将海水向两边分开,卷走了太阳的宫殿,把它安置在须弥山的半山腰,离地面四万二千由旬的地方,安放在太阳运行的轨道上。因此,这世间出现了两个太阳。两个太阳出现后,世间所有的小河、溪流、沟渠全都干涸了。
佛告比丘:「以是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其後久久,有大黑風暴起,海水深八萬四千由旬,吹使兩披,取日宮殿,置於須彌山半,去地四萬二千由旬,安日道中,緣此世間有三日出。三日出已,此諸大水,恒河、耶婆那河、婆羅河、阿夷羅婆提河、阿摩怯河、辛陀河、故舍河皆悉乾竭,無有遺餘。
佛陀对比丘们说:由此应当明白,一切行为都是无常的,会变化、腐朽、坏灭,不可依赖。所有有为法都令人厌离,应当寻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很久以后,会有大黑风暴兴起,海水深达八万四千由旬,被风暴吹开两边,卷走日宫,将它安置在须弥山半腰,离地四万二千由旬处,安放在日行轨道上。因此世间出现三个太阳。三个太阳出现后,这些大河——恒河、耶婆那河、婆罗河、阿夷罗婆提河、阿摩怯河、辛陀河、故舍河都将干涸,不留丝毫残余。
「以是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其後久久,有大黑風暴起,海水深八萬四千由旬,吹使兩披,取日宮殿,置於須彌山半,安日道中,緣此世間有四日出。四日出已,此諸世間所有泉源、淵池,善見大池、阿耨大池、四方陀延池、優鉢羅池、拘物頭池、分陀利池、離池,縱廣五十由旬皆盡乾竭。
因此应当明白,一切行为皆无常,变化衰败不可依赖,凡是有为法都令人厌倦,应寻求超越尘世的解脱之道。此后过了很久,有大黑风暴猛烈刮起,海水深达八万四千由旬,狂风将海水向两侧劈开,卷走太阳宫殿,放置在须弥山腰的日行轨道上,由此世间出现四个太阳。四个太阳出现后,世间所有泉水、深潭,包括善见大池、阿耨大池、四方陀延池、优钵罗池、拘物头池、分陀利池、离池等方圆五十由旬的水域全部干涸。
「以是故知,一切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其後久久,有大黑風暴起,吹大海水,使令兩披,取日宮殿,置於須彌山半,安日道中,緣此世間有五日出。五日出已,大海水稍減百由旬,至七百由旬。以是可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是時,大海稍盡,餘有七百由旬、六百由旬、五百由旬、四百由旬乃至百由旬在。以是可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時,大海水稍稍減盡,至七由旬、六由旬、五由旬,乃至一由旬在。」
由此可知,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都会变化衰败,不可依赖。所有因缘所生的事物都令人厌倦,应当寻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后来经过很久,有大黑风暴突然刮起,吹开海水使之向两边分开,取走太阳宫殿,将其安置在须弥山半腰的日道中,因此世间出现了五个太阳。五个太阳出现后,海水逐渐减退百由旬,直到七百由旬。由此可知,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都会变化衰败,不可依赖。所有因缘所生的事物都令人厌倦,应当寻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那时,海水继续消退,剩下七百由旬、六百由旬、五百由旬、四百由旬,直到只剩百由旬。由此可知,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都会变化衰败,不可依赖。所有因缘所生的事物都令人厌倦,应当寻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后来,海水渐渐消退殆尽,剩下七由旬、六由旬、五由旬,直到只剩一由旬。
佛告比丘:「以是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其後海水稍盡,至七多羅樹、六多羅樹,乃至一多羅樹。」
佛陀对比丘们说:由此应当明白,一切行为现象都是无常的,会变化衰败,不能依赖。所有有为法都令人厌倦,应当寻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后来海水逐渐干涸,深度从七棵多罗树、六棵多罗树,一直减少到一棵多罗树那么高。
佛告比丘:「以是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其後海水轉淺,七人、六人、五人、四人、三人、二人、一人,至腰、至膝,至于、踝。」
佛陀对比丘们说:由此你们应当明白,一切现象皆无常,终将变迁朽坏,不可依赖。凡是因缘和合的事物都令人厌倦,应当寻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后来海水逐渐变浅,从七人、六人、五人、四人、三人、二人到一人的深度,最后只到腰部、膝盖、脚踝那么深。
佛告比丘:「以是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其後海水猶如春雨後,亦如牛跡中水,遂至涸盡,不漬人指。」
佛陀对比丘们说:由此应当明白,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会变化、衰败,不可依赖。所有有为法都令人厌倦,应当追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此后海水逐渐减少,就像春雨后的积水,又像牛蹄印中的水,最终完全干涸,连人的手指都无法浸湿。
佛告比丘:「以是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其後久久,有大黑風暴起,吹海底沙,深八萬四千由旬,令著兩岸飃,取日宮殿,置於須彌山半,安日道中,緣此世間有六日出。六日出已,其四天下及八萬天下諸山、大山、須彌山王皆烟起燋燃,猶如陶家初然陶時,六日出時亦復如是。」
佛陀告诉比丘们:你们应当明白,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会变化衰败,不可依赖。所有有为法都令人厌倦,应当寻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后来过了很久,刮起一阵巨大黑风,卷起海底八万四千由旬深的沙子,吹到两岸堆积。这阵风把太阳宫殿吹起来,安置在须弥山腰的日行轨道上,因此世间出现了六个太阳。六个太阳出现后,四大部洲、八万小洲的所有山岳、包括须弥山王都冒烟燃烧,就像陶匠刚开始烧窑时的景象,六日并出时也是如此。
佛告比丘:「以是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其後久久,有大黑風暴起,吹海底沙,八萬四千由旬,令著兩岸飄,取日宮殿,置於須彌山半,安日道中,緣此世間有七日出。七日出已,此四天下及八萬天下諸山、大山、須彌山王皆悉洞然,猶如陶家然竈焰起,七日出時亦復如是。」
佛陀对比丘们说:由此应当明白,一切行为都是无常的,都会变化腐朽,不能依赖。凡是有为法都令人厌倦,应当寻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很久以后,会刮起巨大的黑风暴,吹动海底的沙,飞越八万四千由旬,落到两岸。风暴把太阳宫殿卷起,放在须弥山腰的日行轨道上,因此世间会出现七个太阳。七个太阳出现后,这四天下及八万天下所有山岳、须弥山王都会燃烧起来,就像陶匠的窑灶燃起火焰,七日出时也是如此。
佛告比丘:「以此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此四天下及八萬天下諸山、須彌山皆悉洞然;一時,四天王宮、忉利天宮、炎摩天宮、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梵天宮亦皆洞然。」
佛陀告诉比丘们:由此应当明白,一切行为现象都是无常的,会变化衰败,不可依赖执着。所有有为法都值得厌离,应当寻求超脱世间的解脱之道。这四大部洲及八万小世界的众山、须弥山都将燃烧殆尽;同时,四天王宫殿、忉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乃至梵天宫殿也将全部燃尽。
佛告比丘:「是故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法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此四天下,乃至梵天火洞然已,風吹火焰至光音天,其彼初生天子見此火焰,皆生怖畏言:『咄!此何物?』先生諸天語後生天言:『勿怖畏也,彼火曾來,齊此而止。』以念前火光,故名光念天。此四天下,乃至梵天火洞然已,須彌山王漸漸頹落,百由旬、二百由旬,至七百由旬。」
佛对比丘们说:因此应当明白,一切行为都是无常的,会变化、衰败,不可依赖,所有有为法都令人厌倦,应当寻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这个四天下世界,乃至梵天界都被大火燃烧殆尽时,狂风将火焰吹至光音天。那些刚出生的天界众生看见这火焰,都感到恐惧说:啊!这是什么?先出生的天人们告诉后出生的天人:不要害怕,这火焰以前也来过,到这里就停止了。因为他们记得先前火光的情形,所以称为光念天。这个四天下世界,乃至梵天界被大火烧尽后,须弥山王逐渐崩塌,一百由旬、二百由旬,直到七百由旬。
佛告比丘:「以是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此四天下乃至梵天火洞然已,其後大地及須彌山盡無灰燼。是故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其此大地火燒盡已,地下水盡,水下風盡。是故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
佛陀对比丘们说:你们应当明白,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会变化、衰败,不可依赖。所有因缘所生的事物都令人厌倦,应当追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这四天下乃至梵天被大火烧尽后,大地和须弥山都将化为灰烬。因此要明白,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会变化、衰败,不可依赖。所有因缘所生的事物都令人厌倦,应当追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当大地被火烧尽后,地下的水也会干涸,水下的风也会散尽。所以应当明白,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会变化、衰败,不可依赖。所有因缘所生的事物都令人厌倦,应当追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
佛告比丘:「火災起時,天不復雨,百穀草木自然枯死。誰當信者?獨有見者,自當知耶?如是乃至地下水盡,水下風盡。誰當信者?獨有見者,自當知耶?是為火災。
佛陀对比丘们说:火灾发生时,天不再降雨,各种谷物草木自然枯萎死亡。谁会相信呢?只有亲眼目睹的人,自己才会明白吧?如此直至地下的水也干涸,水下的风也消散。谁会相信呢?只有亲眼目睹的人,自己才会明白吧?这就是火灾。
「云何火劫還復?其後久久,有大黑雲在虛空中,至光音天,周遍降雨,渧如車輪,如是無數百千歲雨,其水漸長,高無數百千由旬,乃至光音天。」
火灾劫如何复现?此后经过极久时间,虚空中有大黑云升至光音天,普降大雨,雨滴大如车轮。如此持续无数百千年降下大雨,水位逐渐上涨,高达无数百千由旬,直至光音天界。
「時,有四大風起,持此水住。何等為四?一名住風,二名持風,三名不動,四名堅固。其後此水稍減百千由旬,無數百千萬由旬,其水四面有大風起,名曰僧伽,吹水令動,鼓蕩濤波,起沫積聚,風吹離水,在於空中自然堅固,變成天宮,七寶校飾,由此因緣有梵迦夷天宮。其水轉減至無數百千萬由旬,其水四面有大風起,名曰僧伽,吹水令動,鼓蕩濤波,起沫積聚,風吹波離水,在於空中自然堅固,變成天宮,七寶校飾,由此因緣有他化自在天宮。
那时,有四种大风兴起,将这片水支撑住。是哪四种呢?第一种叫住风,第二种叫持风,第三种叫不动风,第四种叫坚固风。后来这水渐渐消退,缩减了百千由旬,又缩减了无数百千万由旬。水的四面有大风兴起,名叫僧伽风,吹动水面,掀起波涛,激起的泡沫堆积起来。风将泡沫吹离水面,在空中自然凝固,变成天宫,用七种珍宝装饰。由此因缘,就有了梵迦夷天宫。水继续消退,又缩减了无数百千万由旬。水的四面再次有大风兴起,名叫僧伽风,吹动水面,掀起波涛,激起的泡沫堆积起来。风将波浪吹离水面,在空中自然凝固,变成天宫,用七种珍宝装饰。由此因缘,就有了他化自在天宫。
「其水轉減至無數千萬由旬,其水四面有大風起,名曰僧伽,吹水令動,鼓蕩濤波,起沫積聚,風吹離水,在虛空中自然堅固,變成天宮,七寶校飾,由此因緣有化自在天宮。其水轉減至無數百千由旬,有僧伽風,吹水令動,鼓蕩濤波,起沫積聚,風吹離水,在虛空中自然堅固,變成天宮,七寶校飾,由此因緣有兜率天宮。其水轉減至無數百千由旬,有僧伽風,吹水令動,鼓蕩濤波,起沫積聚,風吹離水,在虛空中自然堅固,變成天宮,由此因緣有炎摩天宮。其水轉減至無數百千由旬,水上有沫,深六十萬八千由旬,其邊無際,譬如此間,穴泉流水,水上有沫,彼亦如是。
水位持续下降,直到缩减了无数千万由旬。这时,水面四周刮起大风,名为僧伽,吹动水面,掀起波浪,泡沫堆积。大风将泡沫吹离水面,悬在空中,自然凝固,化为以七宝装饰的天宫,由此形成了化自在天宫。
水位继续下降,减少了无数百千由旬,又起僧伽风,吹动水面,掀起波浪,泡沫堆积。风把泡沫吹离水面,在空中自然凝固,变成以七宝装饰的天宫,由此形成了兜率天宫。
水位再次下降,减少了无数百千由旬,僧伽风吹动水面,掀起波浪,泡沫堆积。风将泡沫吹离水面,在空中自然凝固,变成天宫,由此形成了炎摩天宫。
水位进一步下降,减少了无数百千由旬,水面上积聚着泡沫,深达六十万八千由旬,无边无际,就像此间的泉水流动时水面泛起泡沫一样,那里也是如此。
「以何因緣有須彌山?有亂風起,吹此水沫造須彌山,高六十萬八千由旬,縱廣八萬四千由旬,四寶所成,金、銀、水精、琉璃。以何因緣有四阿須倫宮殿?其後亂風吹大海水吹大水沫,於須彌山四面起大宮殿,縱廣各八萬由旬,自然變成七寶宮殿。復何因緣有四天王宮殿?其後亂風吹大海水沫,於須彌山半四萬二千由旬,自然變成七寶宮殿,以是故名為四天王宮殿。以何因緣有忉利天宮殿?其後亂風吹大水沫,於須彌山上自然變成七寶宮殿。
是什么因缘有了须弥山?有乱风兴起,吹动这些水沫形成了须弥山,高六十万八千由旬,长宽各八万四千由旬,由四种宝物构成:金、银、水精、琉璃。是什么因缘有了四阿须伦宫殿?后来乱风吹动大海水,掀起大水沫,在须弥山四面形成了大宫殿,长宽各八万由旬,自然变成七宝宫殿。又是什么因缘有了四天王宫殿?后来乱风吹动大海水沫,在须弥山半腰四万二千由旬处,自然变成七宝宫殿,因此称为四天王宫殿。是什么因缘有了忉利天宫殿?后来乱风吹动大水沫,在须弥山顶自然变成七宝宫殿。
「復以何緣有伽陀羅山?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去須彌山不遠,自然化成寶山,下根入地四萬二千由旬,縱廣四萬二千由旬,其邊無際,雜色間廁,七寶所成,以是緣故有伽陀羅山。復以何緣有伊沙山?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去伽陀羅山不遠,自然變成伊沙山,高二萬一千由旬,縱廣二萬一千由旬,其邊無際,雜色參間,七寶所成,以是緣故有伊沙山。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去伊沙山不遠,自然變成樹辰陀羅山,高萬二千由旬,縱廣萬二千由旬,其邊無際,雜色參間,七寶所成,以是因緣有樹辰陀羅山。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去樹辰陀羅山不遠,自然變成阿般泥樓山,高六千由旬,縱廣六千由旬,其邊無際,雜色參間,七寶所成,以是緣故有阿般尼樓山。
又因何缘故有伽陀罗山?后来乱风吹起大水沫,在离须弥山不远处,自然化作宝山,山根深入地下四万二千由旬,长宽各四万二千由旬,其边界无际,杂色相间,由七宝构成,因此缘故有伽陀罗山。又因何缘故有伊沙山?后来乱风吹起大水沫,在离伽陀罗山不远处,自然变成伊沙山,高二万一千由旬,长宽各二万一千由旬,其边界无际,杂色相间,由七宝构成,因此缘故有伊沙山。后来乱风吹起大水沫,在离伊沙山不远处,自然变成树辰陀罗山,高一万二千由旬,长宽各一万二千由旬,其边界无际,杂色相间,由七宝构成,因此因缘有树辰陀罗山。后来乱风吹起大水沫,在离树辰陀罗山不远处,自然变成阿般泥楼山,高六千由旬,长宽各六千由旬,其边界无际,杂色相间,由七宝构成,因此缘故有阿般尼楼山。
「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去阿般尼樓山不遠,自然變成彌隣陀羅山,高三千由旬,縱廣三千由旬,其邊無際,雜色參間,七寶所成,以是因緣有尼隣陀羅山。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去尼隣陀羅山不遠,自然變成比尼陀山,高千二百由旬,縱廣千二百由旬,其邊無際,雜色參間,七寶所成,以是緣故有比尼陀山。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去比尼陀山不遠,自然變成金剛輪山,高三百由旬,縱廣三百由旬,其邊無際,雜色參間,七寶所成,以是因緣有金剛輪山。
后来,乱风吹动巨大的水沫,在离阿般尼楼山不远的地方,自然形成了弥邻陀罗山,山高三千里,宽三千里,无边无际,色彩斑斓,由七种珍宝构成,因此有了弥邻陀罗山。
之后,乱风再次吹动大水沫,在离弥邻陀罗山不远的地方,自然形成了比尼陀山,山高一千二百里,宽一千二百里,无边无际,色彩斑斓,由七种珍宝构成,因此有了比尼陀山。
最后,乱风又一次吹动大水沫,在离比尼陀山不远的地方,自然形成了金刚轮山,山高三百里,宽三百里,无边无际,色彩斑斓,由七种珍宝构成,因此有了金刚轮山。
「何故有月、有七日宮殿?其後亂風吹大水沫,自然變成一月宮殿、七日宮殿,雜色參間,七寶所成,為黑風所吹還到本處,以是因緣有日、月宮殿。
为什么会有月亮和七重宫殿?后来乱风吹动水沫,自然变化成月亮宫殿和七重宫殿,各种颜色交错,由七种宝物构成,被黑风吹回原处。因为这个缘故,就有了太阳和月亮宫殿。
「其後亂風吹大水沫,自然變成四天下及八萬天下,以是因緣有四天下及八萬天下。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在四天下及八萬天下,自然變成大金剛輪山,高十六萬八千由旬,縱廣十六萬八千由旬,其邊無限,金剛堅固,不可毀壞,以是因緣有大金剛輪山。其後久久,有自然雲遍滿空中,周遍大雨,渧如車輪,其水彌漫,沒四天下,與須彌山等,其後亂風吹地為大坑,澗水盡入中,因此為海,以是因緣有四大海水。海水鹹苦有三因緣。何等為三?一者有自然雲遍滿虛空,至光音天,周遍降雨,洗濯天宮,滌蕩天下,從梵迦夷天宮、他化自在天宮,下至炎摩天宮、四天下、八萬天下、諸山、大山、須彌山王皆洗濯滌蕩,其中諸處有穢惡鹹苦諸不淨汁,下流入海,合為一味,故海水鹹。二者昔有大仙人禁呪海水,長使鹹苦,人不得飲,是故鹹苦。三者彼大海水雜眾生居,其身長大,或百由旬、二百由旬,至七百由旬,呼哈吐納,大小便中,故海水鹹。是為火災。」
后来乱风将大水泡沫吹散,这些泡沫自然形成了四大洲及八万小洲,因此世间有了四大洲和八万小洲。接着乱风又将大水泡沫吹散至四大洲及八万小洲之上,自然形成了大金刚轮山,高十六万八千由旬,长宽各十六万八千由旬,边际无限,坚固如金刚,不可摧毁,因此世间有了大金刚轮山。很久之后,空中自然布满云层,降下大雨,雨滴大如车轮,积水弥漫,淹没四大洲,与须弥山齐平。后来乱风吹地形成巨大深坑,涧水全部流入其中,由此形成大海,因此世间有了四大海水。海水咸苦有三个原因:第一,自然云层遍布虚空,直至光音天,普降大雨,清洗天宫,冲刷天下,从梵迦夷天宫、他化自在天宫,下至炎摩天宫、四大洲、八万小洲、诸山、大山、须弥山王,皆被冲洗涤荡,其中各处污秽咸苦的不净汁液流入大海,混合为一,故海水咸苦。第二,过去有大仙人对海水施以咒语,令其长久咸苦,使人无法饮用。第三,大海中居住着众多体型巨大的众生,身长或百由旬、二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它们呼吸吞吐,排泄便溺于海中,故海水咸苦。这便是火灾的因缘。
佛告比丘:「云何為水災?水災起時,此世間人皆奉正法,正見,不邪見,修十善業,修善行已。時,有人得無喜第三禪者,踊身上昇於虛空中,住聖人道、天道、梵道,高聲唱言:『諸賢!當知無喜第三禪樂,無喜第三禪樂。』時,世間人聞此聲已,仰語彼言:『善哉!善哉!願為我說是無喜第三禪道。』時,空中人聞此語已,即為演說無喜第三禪道,此世間人聞其說已,即修第三禪道,身壞命終,生遍淨天。
佛陀对比丘们说:什么是水灾?水灾发生时,这世间的人都遵行正法,持守正见,不起邪见,修习十善业,修行善行之后。那时,有人证得无喜第三禅,腾身升到虚空中,安住于圣道、天道、梵道,高声宣布:诸位贤者,应当知道无喜第三禅的快乐,无喜第三禅的快乐。这时,世间的人听到这些话后,仰面对他说:太好了!太好了!请为我们解说这无喜第三禅的修行方法。那时,空中的人听到请求后,就为他们演说了无喜第三禅的修行方法。这世间的人听闻后,就修习第三禅道,命终之后,往生遍净天。
「爾時,地獄眾生罪畢命終,來生人間,復修第三禪道,身壞命終,生遍淨天;畜生、餓鬼、阿須輪、四天王、忉利天、炎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梵天、光音天眾生命終,來生人間,修第三禪道,身壞命終,生遍淨天。由此因緣,地獄道盡,畜生、餓鬼、阿須倫、四天王,乃至光音天趣皆盡。當於爾時,先地獄盡,然後畜生盡;畜生盡已,餓鬼盡;餓鬼盡已,阿須倫盡;阿須倫盡已,四天王盡;四天王盡已,忉利天盡;忉利天盡已,炎摩天盡;炎摩天盡已,兜率天盡;兜率天盡已,化自在天盡;化自在天盡已,他化自在天盡;他化自在天盡已,梵天盡;梵天盡已,光音天盡;光音天盡已,然後人盡無餘。人盡無餘已,此世間敗壞,乃成為災。
那时,地狱众生罪业受尽命终,转生人间,又修习第三禅道,身坏命终后,往生遍净天;畜生、饿鬼、阿修罗、四天王、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光音天的众生命终后,转生人间,修习第三禅道,身坏命终,往生遍净天。由于这个因缘,地狱道先灭尽,接着畜生道灭尽;畜生道灭尽后,饿鬼道灭尽;饿鬼道灭尽后,阿修罗道灭尽;阿修罗道灭尽后,四天王天灭尽;四天王天灭尽后,忉利天灭尽;忉利天灭尽后,夜摩天灭尽;夜摩天灭尽后,兜率天灭尽;兜率天灭尽后,化乐天灭尽;化乐天灭尽后,他化自在天灭尽;他化自在天灭尽后,梵天灭尽;梵天灭尽后,光音天灭尽;光音天灭尽后,最后人道彻底灭尽。人道彻底灭尽后,这世间就完全败坏,成为废墟。
「其後久久,有大黑雲暴起,上至遍淨天,周遍大雨,純雨熱水,其水沸湧,煎熬天上,諸天宮殿皆悉消盡,無有遺餘。猶如酥油置於火中,煎熬消盡,無有遺餘,光音天宮亦復如是。以此可知,一切行無常,為變易法,不可恃怙,有為諸法,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
很久以后,突然升起一片巨大的黑云,一直升到遍净天,随后降下大范围的暴雨,全是滚烫的热水。这水沸腾翻涌,烧灼着天界,所有天宫都被彻底熔化,没有一丝残留。就像酥油放在火中,被完全烧尽不留痕迹一样,光音天的宫殿也是如此。由此可见,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属于变化不定的现象,不可依赖。世间诸法实在令人厌倦,应当寻求出离世间的解脱之道。
「其後此雨復浸梵迦夷天宮,煎熬消盡,無有遺餘。猶如酥油置於火中,無有遺餘,梵迦夷宮亦復如是。其後此雨復浸他化自在天、化自在天、兜率天、炎摩天宮,煎熬消盡,無有遺餘。猶如酥油置於火中,無有遺餘,彼諸天宮亦復如是。其後此雨復浸四天下及八萬天下諸山、大山、須彌山王,煎熬消盡,無有遺餘。猶如酥油置於火中,煎熬消盡,無有遺餘,彼亦如是。是故當知,一切行無常,為變易法,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其後此水煎熬大地,盡無餘已,地下水盡,水下風盡。是故當知,一切行無常,為變易法,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
后来这场雨又浸没了梵迦夷天宫,将其煎熬消尽,不留丝毫残余。就像酥油放在火中,完全烧尽不留残渣,梵迦夷天宫也是如此。接着这场雨又浸没了他化自在天、化自在天、兜率天、炎摩天的宫殿,同样煎熬消尽,不留残余。如同酥油入火彻底消融,这些天宫也悉数毁尽。
随后这场雨蔓延至四天下及八万天下所有山岳,包括须弥山王在内,皆被煎熬消尽,荡然无存。正如酥油遇火全然消散,这些山峦亦复如是。由此可知:一切现象皆无常,皆是变迁之法,不可依赖;所有有为法皆可厌离,当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
最后这水熬干大地,使之彻底消失;地下水枯竭后,水下的风也随之散尽。因此应当明白:一切现象皆无常,皆是变迁之法,不可依赖;所有有为法皆可厌离,当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
佛告比丘:「遍淨天宮煎熬消盡。誰當信者?獨有見者,乃能知耳。梵迦夷宮煎熬消盡,乃至地下水盡,水下風盡。誰當信者?獨有見者,乃當知耳。是為水災。
佛陀对比丘们说:遍净天宫的劫火会彻底烧毁。谁能相信呢?只有亲眼目睹的人才会明白。梵迦夷天宫也会被劫火焚尽,直到地底的水都干涸,水下的风也消散。谁会相信呢?唯有亲眼所见的人才能知晓。这就是水灾之劫。
「云何水災還復?其後久久,有大黑雲充滿虛空,至遍淨天,周遍降雨,渧如車輪,如是無數百千萬歲,其水漸長,至遍淨天。有四大風,持此水住。何等為四?一名住風,二名持風,三名不動,四名堅固。其後此水稍減無數百千由旬,四面有大風起,名曰僧伽,吹水令動,鼓蕩濤波,起沫積聚,風吹離水,在虛空中,自然變成光音天宮,七寶校飾,由此因緣有光音天宮。其水轉減無數百千由旬,彼僧伽風吹水令動,鼓蕩濤波,起沫積聚,風吹離水,在虛空中,自然變成梵迦夷天宮,七寶校飾;如是乃至海水一味鹹苦,亦如火災復時。是為水災。」
水灾如何再现?此后经过极久岁月,空中涌现巨大黑云,弥漫至遍净天界,普降暴雨,雨滴大如车轮,如此持续无数百千万年,水位不断上涨,直至遍净天。有四股大风维持着洪水不散:一为住风,二为持风,三为不动风,四为坚固风。其后洪水渐退,水位下降无数百千由旬。此时四方兴起名为僧伽的大风,吹动洪水掀起滔天巨浪,浪沫聚积,被风卷离水面悬于虚空,自然化作光音天宫殿,以七种珍宝严饰,由此因缘形成光音天宫。水位继续消退无数百千由旬,僧伽大风再次吹动洪水,激荡波涛,聚沫被风卷入空中,自然化成梵迦夷天宫殿,七宝庄严;如此直至海水恢复咸苦本味,如同火灾再现时的情形。这便是水灾的始末。
佛告比丘:「云何為風災?風災起時,此世間人皆奉正法,正見,不邪見,修十善業,修善行時,時,有人得清淨護念第四禪,於虛空中住聖人道、天道、梵道,高聲唱言:『諸賢!護念清淨第四禪樂,護念清淨第四禪樂。』時,此世人聞其聲已,仰語彼言:『善哉!善哉!願為我說護念清淨第四禪道。』時,空中人聞此語已,即為說第四禪道,此世間人聞其說已,即修第四禪道,身壞命終,生果實天。
佛陀告诉比丘:什么是风灾?风灾发生时,世间的人们都信奉正法,具有正见,没有邪见,修行十善业。在修行善行的时候,有人证得了清净护念的第四禅定,他们在虚空中安住于圣人之道、天道、梵道,高声宣扬:各位贤者,护念清净第四禅定的快乐,护念清净第四禅定的快乐。当时,世间的人们听到这些话后,仰面向他们说:太好了!太好了!请为我们解说护念清净第四禅定的修行方法。虚空中的修行者听到请求后,便为他们解说第四禅定的修行方法。世间的人们听闻之后,便修行第四禅定,命终之后往生到果报真实的天界。
「爾時,地獄眾生罪畢命終,來生人間,復修第四禪,身壞命終,生果實天;畜生、餓鬼、阿須倫、四天王乃至遍淨天眾生命終,來生人間,修第四禪,身壞命終,生果實天。由此因緣,地獄道盡,畜生、餓鬼、阿須倫、四天王,乃至遍淨天趣皆盡。爾時,地獄先盡,然後畜生盡;畜生盡已,餓鬼盡;餓鬼盡已,阿須倫盡;阿須倫盡已,四天王盡;四天王盡已,如是展轉至遍淨天盡;遍淨天盡已,然後人盡無餘。人盡無餘已,此世間敗壞,乃成為災。其後久久,有大風起,名曰大僧伽,乃至果實天,其風四布,吹遍淨天宮、光音天宮,使宮宮相拍,碎若粉塵。猶如力士執二銅杵,杵杵相拍,碎盡無餘,二宮相拍亦復如是。以是當知,一切行無常,為變易法,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
那时,地狱众生罪业受尽而命终,转生到人间,又修习第四禅定,命终之后便往生果实天;畜生、饿鬼、阿须伦、四天王乃至遍净天的众生命终后,转生人间,修习第四禅定,命终之后也往生果实天。由于这个因缘,地狱道逐渐消亡,接着畜生道、饿鬼道、阿须伦、四天王天乃至遍净天的众生也都相继消亡。那时,地狱最先消亡,接着畜生道消亡;畜生道消亡后,饿鬼道消亡;饿鬼道消亡后,阿须伦消亡;阿须伦消亡后,四天王天消亡;四天王天消亡后,这样依次直至遍净天消亡;遍净天消亡后,最后人类也完全灭绝。人类完全灭绝后,这世间便彻底毁坏,形成灾劫。此后经过极久远时,有大风兴起,名叫大僧伽,这风一直吹到果实天,风力遍布四方,吹动遍净天宫与光音天宫,使天宫彼此相撞,碎如微尘。好比力士手持两根铜杵相互敲击,杵身粉碎无余,两座天宫相撞也是如此。由此可知,一切现象皆无常,是变迁流转之法,不可依赖执着,所有有为法皆可厌离,应当寻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
「其後此風吹梵迦夷天宮、他化自在天宮,宮宮相拍,碎如粉塵,無有遺餘。猶如力士執二銅杵,杵杵相拍,碎盡無餘,二宮相拍亦復如是。以是當知,一切行無常,為變易法,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其後此風吹化自在天宮、兜率天宮、炎摩天宮,宮宮相拍,碎若粉塵,無有遺餘。猶如力士執二銅杵,杵杵相拍,碎盡無餘,彼宮如是碎盡無餘。以是當知,一切行無常,為變易法,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
后来这风吹毁梵迦夷天宫和他化自在天宫,宫殿互相撞击,碎成粉尘,无一留存。就像力士手持两根铜杵,杵杵相碰,碎灭无余,两宫相撞也是如此。由此可知,一切现象皆无常,是变异之法,不可依赖,凡是有为法都令人厌倦,应当寻求超脱世间的解脱之道。之后这风吹毁化自在天宫、兜率天宫、炎摩天宫,宫殿互相撞击,碎成粉尘,无一留存。就像力士手持两根铜杵,杵杵相碰,碎灭无余,那些宫殿同样碎灭无余。由此可知,一切现象皆无常,是变异之法,不可依赖,凡是有为法都令人厌倦,应当寻求超脱世间的解脱之道。
「其後此風吹四天下及八萬天下諸山、大山、須彌山王置於虛空,高百千由旬,山山相拍,碎若粉塵。猶如力士手執輕糠散於空中,彼四天下、須彌諸山碎盡分散,亦復如是。以是可知,一切行無常,為變易法,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其後風吹大地盡,地下水盡,水下風盡。是故當知,一切行無常,為變易法,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
后来,这阵风席卷四大部洲及八万小世界的所有山峦、大山脉和须弥山王,将它们吹到虚空中,高达百千由旬。山与山相互碰撞,碎如微尘。就像大力士抓起一把谷壳扬向空中,那些四大部洲和须弥山的碎片四散飘落,也是如此。由此可知,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是变易之法,不可依赖,凡是有为法都令人深感厌倦,应当寻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之后,风将大地彻底吹尽,地下水也枯竭,水下的风也消散殆尽。因此应当明白,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是变易之法,不可依赖,凡是有为法都令人深感厌倦,应当寻求超越世间的解脱之道。
佛告比丘:「遍淨天宮、光音天宮,宮宮相拍,碎若粉塵。誰當信者?獨有見者,乃能知耳。如是乃至地下水盡,水下風盡。誰能信者?獨有見者,乃能信耳。是為風災。
佛陀对比丘们说:遍净天和光音天的天宫,宫殿与宫殿互相碰撞,碎得像粉尘一样。谁会相信呢?只有亲眼见到的人才能知道。甚至地下的水都干涸了,水下的风也消失了。谁能相信呢?只有亲眼见到的人才能相信。这就是风灾。
「云何風災還復?其後久久,有大黑雲周遍虛空,至果實天,而降大雨,渧如車輪,霖雨無數百千萬歲,其水漸長,至果實天。時,有四風持此水住。何等為四?一名住風,二名持風,三名不動,四名堅固。其後此水漸漸稍減無數百千由旬,其水四面有大風起,名曰僧伽,吹水令動,鼓蕩濤波,起沫積聚,風吹離水,在於空中自然變成遍淨天宮,雜色參間,七寶所成,以此因緣有遍淨天宮。其水轉減無數百千由旬,彼僧伽風吹水令動,鼓蕩濤波,起沫積聚,風吹離水,在於空中自然變成光音天宮,雜色參間,七寶所成;乃至海水一味鹹苦,亦如火災復時。是為風災。是為三災,是為三復。」
风灾是如何复现的呢?此后经过极漫长岁月,有大黑云布满虚空,一直延伸到果实天,降下倾盆大雨,雨滴大如车轮,连续降雨无数百千万年,水位不断上涨,直至淹没果实天。那时有四种风将大水托住不散。哪四种?一名住风,二名持风,三名不动风,四名坚固风。之后大水渐渐消退无数百千由旬,水面四周骤起大风名为僧伽,吹动水面掀起惊涛骇浪,激荡的浪沫被大风卷至空中,自然化成遍净天宫,色彩斑斓的七宝楼阁由此显现,这就是遍净天宫形成的因缘。随着水位继续下降无数百千由旬,僧伽大风再次吹动水面形成浪沫,被风送至空中化为光音天宫,同样显现出七宝交织的瑰丽景象;直至海水恢复咸苦本质,如同火灾消退时的情形。这就是风灾。以上便是水、火、风三灾及其循环往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