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觀眾生品第七
那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说:菩萨应该如何看待众生?
维摩诘说:譬如魔术师看自己变出的幻人,菩萨观众生也是如此。如同明眼人看水中月影,如同镜中照见面容,如同酷暑时的阳焰,如同空谷中的回声,如同天空浮云,如同水上泡沫,如同蕉叶看似坚实,如同闪电刹那即逝,如同虚构的第五元素(空大),如同虚设的第六阴(空阴),如同妄计的第七情(空情),如同虚说的十三处(空入),如同假立的十九界(空界),菩萨观众生也是如此。如同无色界本无色却见色,如同烧焦的谷种发芽,如同初果圣人起身见,如同三果圣人再入胎,如同阿罗汉起三毒,如同证无生忍的菩萨生贪嗔破戒,如同佛陀现烦恼习气,如同盲人见物,如同入灭尽定者有呼吸,如同空中鸟迹,如同石女之子,如同化身人生烦恼,如同梦醒犹见梦中境,如同涅槃者再受身,如同无因之火,菩萨观众生也是如此。
文殊师利说:如果菩萨这样观察,该如何修行慈悲?
维摩诘说:菩萨这样观察后,心中思量:我应当为众生宣说这样的法门。这才是真正的慈悲。践行寂灭之慈,因为无有生起;践行清凉之慈,因为远离烦恼;践行平等之慈,因为三世如一;践行无诤之慈,因为无所生起;践行不二之慈,因为内外无别;践行不坏之慈,因为究竟穷尽;践行坚固之慈,因为心无毁损;践行清净之慈,因为诸法性净;践行无边之慈,如同虚空无际;践行阿罗汉之慈,因为降伏烦恼贼;践行菩萨之慈,因为安乐众生;践行如来之慈,因为证得真如;践行佛陀之慈,因为觉悟众生;践行自然之慈,因为无因自成;践行菩提之慈,因为平等一味;践行无等之慈,因为断除贪爱;践行大悲之慈,因为引导大乘;践行无厌之慈,因为观照空无我;践行法施之慈,因为毫无吝惜;践行持戒之慈,因为教化破戒;践行忍辱之慈,因为护念自他;践行精进之慈,因为担负众生;践行禅定之慈,因为不贪禅味;践行智慧之慈,因为适时无碍;践行方便之慈,因为随缘示现;践行无隐之慈,因为直心清净;践行深心之慈,因为行持纯一;践行无诳之慈,因为真实不虚;践行安乐之慈,因为令证佛乐。菩萨的慈悲,就是如此。
文殊师利又问:什么是悲?
菩萨所修的一切功德,都与所有众生共同分享。
什么是喜?
回答说:能利益众生,心生欢喜而无悔。
什么是舍?
回答说:所修的福德善业,皆无所求。
文殊师利又问:众生畏惧生死轮回,菩萨应当依靠什么?
维摩诘说:菩萨面对生死的恐惧,应当依靠如来的功德之力。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想要依靠如来的功德力量,应当安住于何处?
菩萨若想依靠如来功德之力,应当安住于度脱一切众生的境界。
又问:“想要救度众生,应当去除什么?”
回答说:想要救度众生,消除他们的烦恼。
又问:要想消除烦恼,应当怎么做?
回答说:应当保持正念。
又问:如何修行正念?
答道:应当修持不生不灭。
又问:"什么法不生?什么法不灭?"
回答:恶念不起,善法不消。
又问:善与不善以什么为根本?
回答说:身体是根本。
又问:身体以什么为根本?
回答说:贪欲是根本。
又问:贪欲以什么为根本?
回答说:虚妄分别是根本。
又问:“虚妄分别以何为本?”
回答说:颠倒妄想是其根本。
又问:“颠倒妄想以何为本?”
答说:无住是根本。
又问:"无住以什么为根本?"
文殊菩萨啊,无住便是无根。正因无住,才生起世间万法。
当时,维摩诘的房间里有一位天女,看见各位大人物在听讲佛法,便显现出她的身形,随即用天上的花朵撒向诸位菩萨和大弟子们。花朵撒到菩萨们身上时,都自动掉落;而撒到大弟子们身上时,却沾着不掉。所有大弟子用尽神力想弄掉花朵,却怎么也弄不掉。这时天女问舍利弗:为什么要弄掉这些花呢?
回答道:这花不如法,因此把它去掉。
天女说道:莫说此花不合佛法。为何?此花本无分别,是仁者心生分别罢了!若依佛法出家却心存分别,方为不合佛法;若无分别心,才是真合佛法。你看菩萨身上花不沾身,只因已断除一切分别妄念。譬如人恐惧时,魔障便得趁虚而入;同理,修行人若畏惧生死轮回,色声香味触五尘便能扰乱其心。已超脱畏惧者,五欲再难侵扰;烦恼习气未断者,花即附身;烦恼净尽者,花不沾衣。
舍利弗问道:您住在这个房间里有多久了?
他回答说:我住在这间房里,就像老人解脱一般。
舍利弗说:在这里停留很久了吗?
天问道:长老得解脱,又如何长久?
舍利弗沉默不回答。天人说:为什么年长有大智慧的人却沉默不语?
回答说:解脱的境界无法用言语表达,所以我对此无话可说。
天女说道:言语文字,都是解脱的表现。为什么呢?解脱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文字同样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因此,舍利弗啊!不要离开文字去谈解脱。为什么呢?一切法都是解脱的表现。
舍利弗说:难道不再以远离淫欲、愤怒、愚痴为解脱吗?
天女说:佛陀为那些傲慢的人,讲远离淫欲、嗔怒、愚痴就是解脱;而对没有傲慢的人,佛陀则说淫欲、嗔怒、愚痴的本性,本身就是解脱。
舍利弗说道:太好了,太好了!天女,你获得了什么?以什么为印证?才能如此善辩!
天女说:我无所证悟,所以能这样对答。为什么呢?如果有证悟有所得,就是对佛法生起傲慢心了。
舍利弗问天神:你在三乘中追求哪一种?
天子说:为使众生接受声闻法,我示现为声闻;为使众生接受因缘法,我示现为辟支佛;为使众生接受大悲法,我示现为大乘行者。舍利弗啊,就像人走入瞻卜花林,只嗅到瞻卜花香,不会沾染其他香气。同样,进入这间屋子的人,只听闻诸佛功德的芬芳,不会对声闻、辟支佛的功德之香起贪着。舍利弗,帝释天、大梵天、四大天王,以及诸天众、龙众、鬼神等,凡是进入此室的,听闻这位大士演说正法,都会欢喜诸佛功德的芬芳,发菩提心而离去。舍利弗,我在此室居住十二年间,从未听闻声闻、辟支佛的法教,唯闻菩萨大慈大悲及诸佛不可思议的究竟妙法。舍利弗,此室恒常显现八种希有难逢的殊胜景象。是哪八种?此室始终绽放金色光明,昼夜无别,不依赖日月照耀,这是第一种希有难逢之法;入此室者,不被任何烦恼所扰,这是第二种;此室常有帝释、大梵天、四大天王及他方菩萨前来集会,络绎不绝,这是第三种;此室恒常演说六波罗蜜不退转法门,这是第四种;此室常奏天界最胜妙乐,弦音中流出无量度化众生的法音,这是第五种;此室具足四大宝藏,积聚无量珍宝,能周济贫乏,所求无尽,这是第六种;当此室大士起念时,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佛、宝炎佛、宝月佛、宝严佛、难胜佛、狮子响佛、一切利成佛等十方无量诸佛,立即现身开示诸佛甚深法要,说毕即去,这是第七种;此室能映现诸天庄严宫殿及十方诸佛净土,这是第八种希有难逢之法。舍利弗,此室恒现八种不可思议殊胜境界,得见如此神妙之事者,怎会再贪着声闻法呢?
舍利弗问:你为何不转成女身?
天女说:十二年来我寻求女性之相,终究无法觅得,当转为何种身相?譬如魔术师幻化出虚幻女子,若有人问:为何不转变女身?这样的发问是否合理?
舍利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幻象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又怎么能转变呢?”
天说:一切法也是如此,没有固定不变的相状,为何还要问不转女身呢?
这时天女运用神通之力,将舍利弗变成天女模样,自身则化作舍利弗形相,问道:为何不转女身?
舍利弗显现天女形象回答道:我如今不知为何转变成了女身?
天说:舍利弗,若能转变这女子之身,那么一切女人也都能转变。就像你舍利弗并非女子却显现女身,一切女人也是如此,虽显现女身,实则并非女子。所以佛陀说一切法既非男也非女。
这时天女收回神通,舍利弗的身体立刻恢复原状。天女问舍利弗:你方才所见的女子形相,现在去了哪里?
舍利弗说:"女性的身体和容貌,既不存在,也并非不存在。"
天女说道:"一切法都是如此,既不存在于某处,亦不无处存在。这'既不存在于某处,亦不无处存在'的境界,正是佛陀所开示的真理。"
舍利弗问天:你在这里消失后,将投生何处?
天女说:佛所化生的众生,我也同样如此化生。
佛的教化所生之处,并非消亡而生。
天说:众生就是如此,没有真正死去,也没有真正出生。
舍利弗问天神:你还要多久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天女说:就像舍利弗要重新变成凡夫,我才会成无上正等正觉。
舍利弗说:我若还是凡夫,绝无此理。
天女说:我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菩提没有固定之处,所以没有能证得的人。
舍利弗说:现在诸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已经证得、将要证得的如同恒河沙数那么多,都是在说什么呢?
天回答说:只因世俗文字表述的缘故,才说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并非指菩提存在过去、现在、未来之分。
天女问道:舍利弗,你已证得阿罗汉果位了吗?
说是因无所求而有所得。
天说:诸佛菩萨也是如此,因为无所得所以得。
这时维摩诘对舍利弗说:这位天女已经供养过九十二亿尊佛,能够自在运用菩萨的神通,满足一切所愿,证得无生法忍,安住不退转地;由于她往昔的誓愿,可以随顺众生机缘示现身形,教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