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
教學品法句經第二二十有九章
教學品者,導以所行,釋己愚闇,得見道明。
教学品这一部分,引导修行方法,消除自身愚昧,得以见道明悟。
咄哉!何為寐? 螉螺蜯蠧類,
隱弊以不淨, 迷惑計為身。
焉有被斫創, 心如嬰疾痛,
遘于眾厄難, 而反為用眠?
思而不放逸, 為仁學仁迹,
從是無有憂, 常念自滅意。
正見學務增, 是為世間明,
所生福千倍, 終不墮惡道。
可叹啊!为何还要沉睡?
如同蜗虫蛀蠹之类,
藏匿于污秽之中,
却被迷惑执为自身。
怎会身遭砍伤,
心如婴孩般剧痛,
遭遇种种苦难,
反而昏沉不醒?
应当勤思不放逸,
践行仁道修善行,
从此远离忧愁,
常念熄灭妄心。
正见渐增勤修学,
便是世间光明灯,
所生福报胜千倍,
永不堕入恶道中。
莫學小道, 以信邪見, 莫習放蕩,
令增欲意; 善修法行, 學誦莫犯,
行道無憂, 世世常安。 慜學攝身,
常慎思言, 是到不死, 行滅得安。
非務勿學, 是務宜行, 已知可念,
則漏得滅。 見法利身, 夫到善方,
知利健行, 是謂賢明。 起覺義者,
學滅以固, 着滅自恣, 損而不興。
是向以強, 是學得中, 從是解義,
宜憶念行。 學先斷母, 率君二臣,
廢諸營從, 是上道人。 學無朋類,
不得善友, 寧獨守善, 不與愚偕。
樂戒學行, 奚用伴為? 獨善無憂,
如空野象。 戒聞俱善, 二者孰賢?
方戒稱聞, 宜諦學行。 學先護戒,
開閉必固, 施而無受, 仂行勿臥。
不要学那些旁门左道,不可信邪见,不要放纵自己,
免得欲望增长;好好修行正法,学习诵读不违戒律,
修行路上无烦恼,生生世世得安稳。用心约束身心,
时刻谨言慎思,这样才能到达不死之境,通过修行得安宁。
无关之事不必学,该做的事要力行,明白正道并牢记在心,
烦恼才能消除。见正法利于身心,便能抵达善地,
知晓利益而精进,这才叫贤明。领悟真理的人,
通过学习断除烦恼而坚定,放下执着自在无碍,恶念消退不再生起。
这样修行能得坚强,这样学习能得中道,由此理解佛法真义,
应当常记于心并实践。修行先断根本无明,统领眼耳等六根,
舍弃众多随从,才是上等修行人。求学无需结党成群,
若遇不到良师益友,宁可独守善道,也不与愚人同行。
乐于持戒勤修学,何须同伴相随?独善其身无忧虑,
犹如旷野独行象。持戒与多闻皆善,两者孰更殊胜?
当以持戒为本多闻为辅,应当踏实学修。修学先要护持戒律,
守戒如守城门坚固,布施而不求回报,精进修行不贪卧。
若人壽百歲, 邪學志不善,
不如生一日, 精進受正法。
若人壽百歲, 奉火修異術,
不如須臾頃, 事戒者福稱。
能行說之可, 不能勿空語,
虛偽無誠信, 智者所屏棄。
學當先求解, 觀察別是非,
受諦應誨彼, 慧然不復惑。
被髮學邪道, 草衣內貪濁,
曚曚不識真, 如聾聽五音。
學能捨三惡, 以藥消眾毒,
健夫度生死, 如蛇脫故皮。
若有人活到百岁,却修习邪见心怀不善,
不如只活一天,勤奋修持正法。
若有人活到百岁,供奉火神修习外道,
不如片刻之间,持戒者福报更多。
能做到才说可行,做不到莫要空谈,
虚伪无有诚信,被智者所摒弃。
学习应当先求理解,观察明辨是非,
接受真理教导他人,智慧明朗不再迷惑。
披散头发修习邪道,草衣之下内心贪浊,
蒙昧不识真理,如同聋人听音乐。
修行能舍弃三恶,以妙药消除众毒,
勇者超脱生死,如蛇蜕去旧皮。
學而多聞、 持戒不失, 兩世見譽,
所願者得; 學而寡聞、 持戒不完,
兩世受痛, 喪其本願。 夫學有二:
常親多聞、 安諦解義, 雖困不邪。
稊稗害禾, 多欲妨學, 耘除眾惡,
成收必多。 慮而後言, 辭不強梁,
法說義說, 言而莫違。 善學無犯,
畏法曉忌, 見微知者, 誡無後患。
遠捨罪福, 務成梵行, 終身自攝,
是名善學。
学习广博多闻,持守戒律无缺,现世来世得美誉,所愿皆能成就;
学习浅薄寡闻,持戒残缺不全,现世来世受苦恼,丧失本愿功德。
求学之道有二:常亲近多闻者,安住实相解深义,虽处困境不堕邪见。
稗草损害禾苗,多欲妨害修学,勤除诸般恶业,所获必定丰饶。
思虑而后发言,言辞柔和谦逊,依法说依义说,所说皆不违正理。
善学者不犯戒,敬畏律仪知禁忌,洞察细微征兆,谨慎能免后患。
远离罪福执着,勤修清净梵行,终身摄持身心,如是名为善学。
CBETA 编码:T0210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