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
不产生也不消亡,不恒常也不间断,
不相同也不相异,不来临也不离去。
能宣说这因缘法,善能灭除诸戏论,
我今顶礼敬佛陀,一切学说中最胜。
问:为什么要写这部论?
回答:有人说万物由大自在天所生,有人说由毗湿奴所生,有人说由和合所生,有人说由时间所生,有人说由世性所生,有人说由变化所生,有人说由自然所生,有人说由微尘所生。这些错误见解使人陷入无因、邪因、断常等邪见,产生各种我执我所执,不明白正法。佛陀为破除这些邪见、令众生领悟佛法,先在声闻法中宣说十二因缘,又为已修行、发大心、能接受深法者以大乘法开示因缘实相,即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异不一,究竟空寂、无所有。正如《般若波罗蜜经》所言:佛告诉须菩提:"菩萨坐道场时,观十二因缘如虚空般无穷尽。"佛涅槃后五百年像法时期,众生根器转钝,深执诸法,寻求十二因缘、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确定相状,不解佛意,只拘泥文字。听闻大乘法说毕竟空,却不知为何空,于是生疑:若一切毕竟空,为何有罪福报应差别?如此则无世俗谛与第一义谛。有人执取空相而生贪著,在毕竟空中产生种种谬误。龙树菩萨为此造此《中论》。
不产生也不消亡,
不恒常也不间断,
不单一也不相异,
不来到也不离去。
能宣说这因缘法,
善能灭除诸戏论,
我恭敬顶礼佛陀,
一切教法中最胜。
用这两首偈颂赞叹佛陀,就已经简要阐明了第一义谛。
提问:世间法门无数,为何仅用这八种方法破除?
回答说:佛法虽然浩瀚无边,但概括为八种要义就能破除一切错误见解。所谓不生,是指各派学者提出的各种生起理论都不能成立。有人说因果是一体的,有人说因果是分离的;有人认为因中本具果体,有人认为因中原本无果;有人主张事物自主生起,有人主张依赖他缘而生,还有人说因缘和合共生;有人认为实有生起,有人认为虚无生起。所有这些关于事物生起的理论都是错误的,具体批驳将在后文详述。由于生起的实相根本不存在,所以说不生。所谓不灭,是指既然没有真实生起,又怎么会有真实灭去?正因为既无真实生起也无真实灭去,其余六种要义(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所说的现象也同样不存在。
问:不生不灭已经总破一切法。为什么还要再说六件事?
回答:这是为了阐明不生不灭的真理。有些人不接受不生不灭的说法,却相信不常不断。如果深入探究不常不断,其实就是不生不灭。为什么呢?如果事物真实存在就不该消失,原先存在现在消失就是断灭;如果事物固有不变就是常见,所以说不断不常就契入了不生不灭的真义。
有人虽然听过用四种方法破除诸法实有,仍试图用四种方式证明诸法存在,这也不对。如果诸法是一体就无因缘,如果是异体就无连续,后面将逐一破除,因此又说不一不异。
有人虽然听过六种破除诸法实有的方法,仍用来源与归宿证明诸法存在。所谓来源,是说诸法从大自在天、世性、极微尘等而来;所谓归宿,是说诸法最终回归本源。再者,万物本无生起。为何?现量可见的缘故。世人亲眼见到远古的谷种不会再生。为何?离开了最初的谷种,现在的谷种就不可能存在。如果最初的谷种能独立产生现在的谷种,那才可以说有生起;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说不生。
问:如果不生,就应该灭。
回答说不灭。为什么呢?因为世间现量可见。世间人亲眼见到劫初时的谷种至今未灭。如果谷种会灭,现在就不该有谷物;但实际上谷物依然存在,所以是不灭的。
问:如果不灭就应该是恒常的。
回答说:不是恒常不变的。为什么呢?因为世间现量可见。世人亲眼见到万物都不是恒常的,比如谷种发芽时原来的种子就变化消失了,所以说不是恒常的。
问:如果不常,那应该就是断灭。
回答说不灭。为什么呢?因为世间现量可见。世间人亲眼看见万物相续不断,比如谷物能生出芽来,所以说不会断灭;如果真的断灭,事物就不该延续下去。
问:如果是这样,万物就是一体的。
回答:不是同一的。为什么呢?因为世间现量可见。世间亲眼所见万物并非同一,比如谷子不会变成芽,芽也不会变成谷子。如果谷子能变成芽、芽能变成谷子,那才应该是同一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不是同一的。
问:如果不是一,就应该是异。
回答说:没有不同。为什么呢?因为世间现量可见。世间人亲眼所见万物并无差异。如果不同,为什么分别称呼谷芽、谷茎、谷叶?而不说树芽、树茎、树叶,所以没有不同。
问:如果不异,应当有来。
回答是:没有来。为什么呢?因为世间现量可见。世间人亲眼见到万物并不从别处来,就像谷粒中的芽并非从别处而来。如果芽是从别处来的,那它就应该像鸟儿从别处飞来停在树上那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所以没有来。
问:如果不来,应当有出离。
回答:不会生出。为什么?因为世间现量可见。世间人亲眼所见万物都不会凭空生出。如果真能生出,就应该看到芽从谷子里钻出来,像蛇爬出洞穴那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所以不会生出。
问:你虽然解释了不生不灭的含义,但我想听造论者本人的说法。
回答说:
万物不从自生,亦非从他生起,
不共不无缘起,故知无有生灭。
万物不会自己产生自己,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依赖众多条件。再说,如果事物能自己产生自己,那么一个事物就会具有两种本质:一是被产生的部分,二是能产生的部分。如果不需要其他条件就能自己产生,那就成了无因无缘而生。而且,如果生出的东西还能继续产生新的东西,这样就会产生无限连锁。既然自己不能产生自己,那么依靠他物也无法产生。为什么呢?因为有自才有他。如果既不靠自身产生,也不靠他物产生,那么说共生就同时具有两种错误:自生和他生的过失。如果说万物可以无因而生,就等于承认永恒存在。这是不合理的。没有原因就不会有结果,如果无因也能有果,那么行善持戒的人就该下地狱,作恶多端的人反而该升天,因为都没有原因。进一步说:
诸法自性本空,不在因缘之中,
既无自性可得,他性自然亦无。
一切事物的本质并不存在于各种条件之中,只是由于各种条件聚合才有了名称。本质就是事物的本体,在各种条件里找不到独立不变的本质。因为本质不存在,所以事物不能自己产生自己;因为本质不存在,所以依赖他物的特性也不存在。为什么呢?因为有了自己的本质才会有依赖他物的特性,而他物的特性对它自身而言也是自己的本质。如果否定了自己的本质,就等于否定了依赖他物的特性,所以事物也不应该从他物产生。如果否定了自性和他性,就等于否定了两者共同作用的可能性。如果说事物没有原因就能产生,这种说法有严重错误——连有原因的说法都可以被驳倒,更何况没有原因的说法!在四种可能性中都找不到事物产生的依据,所以说事物本来就不存在真实的产生。
问:阿毗昙学者说一切法由四种缘产生,为何说无生?什么是四缘?
因缘次第缘,所缘缘增上缘,
四缘生万法,更无第五缘。
一切事物产生的条件都可归纳为四种缘。正是依靠这四种缘,万物得以生成。
所谓因缘,涵盖一切有为法;次第缘指除过去现在阿罗汉临终时的心与心所法外,其余过去现在的心与心所法;所缘缘与增上缘则包含一切法。
回答说:
果是从因缘而生,还是从非因缘而生?
此因缘是有果,还是此因缘无果?
如果说有果,这个果是从因缘生,还是从非因缘生?如果说有因缘,这个因缘是有果,还是无果?两种情况都不成立。为什么呢?
此法生起果报,此法即称为缘;
若果尚未现起,为何不称无缘?
各种条件并非决定性因素。为什么呢?如果结果还未产生,这时候就不能称为条件;只有亲眼看见从条件中生出结果,才把它叫作条件。条件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有了结果,由于结果在后、条件在先。如果没有结果,怎么能称为条件呢?就像瓶子因为水和泥土混合才产生,看见瓶子才知道水和泥土等是瓶子的条件。如果瓶子还没产生时,为什么不把水和泥土等说成不是条件呢?所以结果并非从条件中产生。连条件本身都不产生,何况非条件呢?再者:
若说果实在缘中先已存在,说有说无都不成立。
若本无此果,缘又为谁而存在?
若先已有果,缘又有何用处?
因缘之中原本既不存在果实,也不缺乏果实。倘若果实原本就已存在,就不能称之为因缘,因为果实早已存在的缘故。倘若果实原本全无,同样不能称之为因缘,因其无法生出其他事物的缘故。
问:已经全面破除了一切因缘,现在想听逐一破除各种缘。
回答说:
如果既不是有生,也不是无生,
也不是有无之生,怎么能说是有缘?
如果缘能产生果,应该有三种情况:已有、尚无、亦有亦无。正如前面偈颂所说,缘中如果先已存在果,就不该说生起,因为早已存在。如果先前没有果,也不该说生起,因为本来没有,这就和非缘一样了。亦有亦无也不能生起,亦有亦无就是一半有一半无,两种情况都有过失。况且有和无互相矛盾,无和有互相抵触,怎会有一法同时具备两种相状?这样从三种情况推求果的生起相状都不可得,怎么能说有因缘呢?至于次第缘:
如果果实尚未生出,就不该有凋谢,
凋谢之法怎能攀缘?所以没有次第之缘。
心与心所法在三世中依次生起。当下的心与心所法灭去,为未来的心提供次第缘。未来法尚未生起,能成为谁的次第缘?若未来法已然存在,便是已生,何需次第缘?当下的心与心所法无有暂住之时,若不能暂住,怎能成为次第缘?若能暂住,即非有为法。何以故?一切有为法恒具灭相。若已灭尽,则不能成为次第缘。若言灭法犹存,即堕于常,若堕常法则无罪福果报。若谓正灭时能为次第缘,灭时半灭半未灭,实无第三法可称灭时。佛陀曾说:一切有为法刹那生灭,无一念暂住。何以言现在法有正灭未灭之分?汝谓一念中无此分别,实违自宗。汝阿毗昙主张:有灭法、不灭法;有将灭法、不将灭法。将灭法者,指现在法即将谢灭。不将灭法者,除现在将灭法外,其余现在法及过去未来无为法,皆属不将灭法。是故次第缘不可得。所缘缘者:
正如诸佛所言,真实微妙的佛法,
对于这无有攀缘的法门,如何能说有缘起之缘?
佛说大乘教法,无论是有形质的还是无形质的、有形态的还是无形态的、有烦恼的还是无烦恼的、造作的还是非造作的种种法相,若归于法性,则一切皆空,无相状无攀缘。就像众多河流汇入大海,都变成同一咸味。真实的法可以信赖,随顺机缘所说的不能当作真实,所以没有所缘之缘。至于增上缘:
一切现象皆无自性,因此不存在实有之相;
若执著认为事物实有,此种认知实非真理。
佛经讲十二因缘,说有这个所以有那个。其实并非如此。为何?一切事物由众多条件产生,本身没有固定不变的特性。既然没有固定不变的特性,就不存在真实存在的相状。既然没有真实存在的相状,怎么能说"有这个所以有那个"?因此不存在增上缘,佛陀只是随顺凡夫的分别执著说有说无而作开示。再者:
在因缘的广略之中,寻求果报却不可得;
若因缘中本无果报,又怎能从缘中生出?
简单来说,在众多条件聚合时并无结果存在。详细来说,在每一个单独条件中也没有结果。既然无论从整体还是个别条件看都没有结果存在,为何还说结果是从条件中产生的?再者:
如果说缘中没有果,而果却从缘中生出;那么这果为何不从非缘中生出呢?
如果在因缘之中找不到果,为何不从非缘处产生?就像泥土中没有瓶子,为何不从牛奶中产生?再者:
如果果实是从因缘而生,
那么因缘本身没有自性。
从无自性中生出的事物,
怎能说是从因缘而生?
果实不从因缘而生,
也不从非因缘而生。
既然果实本不存在,
因缘与非因缘也不存在。
果实由各种条件产生,但这些条件本身没有固定不变的特性。如果没有固定不变的特性,这些条件就等同于不存在。不存在的事物怎能产生果实呢?因此,果实并非由条件产生。说果实不从非条件产生,是为了破除对条件的执着。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非条件,因此果实也不会从非条件产生。如果果实既不从条件产生,也不从非条件产生,那么果实就不存在。既然果实不存在,所谓的条件和非条件也就都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