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一乘寶性論

究竟一乘寶性論自然不休息佛業品第十

於可化眾生, 以教化方便,
起化眾生業, 教化眾生界。
諸佛自在人, 於可化眾生,
常待時待處, 自然作佛事。
遍覺知大乘, 最妙功德聚,
如大海水寶, 如來智亦爾。
菩提廣無邊, 猶如虛空界,
放無量功德, 大智慧日光,
遍照諸眾生, 有佛妙法身,
無垢功德藏, 如我身無異。
煩惱障智障, 雲霧羅網覆,
諸佛慈悲風, 吹令散滅盡。
次說大乘業喻。略說偈言:
帝釋妙鼓雲, 梵天日摩尼,
響及虛空地, 如來身亦爾。
初說帝釋鏡像譬喻。偈言:
如彼毘琉璃, 清淨大地中,
天主帝釋身, 於中鏡像現。
如是眾生心, 清淨大地中,
諸佛如來身, 於中鏡像現。
帝釋現不現, 依地淨不淨,
如是諸世間, 鏡像現不現。
如來有起滅, 依濁不濁心,
如是諸眾生, 鏡像現不現。
天主帝釋身, 鏡像有生滅,
不可得說有, 不可得說無。
如來身亦爾, 鏡像有生滅,
不可得說有, 不可得說無。
如地普周遍, 遠離高下穢,
大琉璃明淨, 離垢功德平。
以彼毘琉璃, 清淨無垢故,
天主鏡像現, 及莊嚴具生。
若男若女等, 於中見天主,
及妙莊嚴具, 作生彼處願。
眾生為生彼, 修行諸善行,
持戒及布施, 散花捨珍寶,
後時功德盡, 地滅彼亦滅。
心琉璃地淨, 諸佛鏡像現,
諸佛子菩薩, 見佛心歡喜,
為求菩提故, 起願修諸行。
不生不滅者即是如來。偈言:
如毘琉璃滅, 彼鏡像亦滅,
無可化眾生, 如來不出世。
琉璃寶地淨, 示現佛妙像,
彼淨心不壞, 信根芽增長。
白淨法生滅, 佛像亦生滅,
如來不生滅, 猶如帝釋王。
此業自然有, 見是等現前,
法身不生滅, 盡諸際常住。
次說天中妙鼓譬喻。偈言:
天妙法鼓聲, 依自業而有,
諸佛說法音, 眾生自業聞。
如妙聲遠離, 功用處身心,
令一切諸天, 離怖得寂靜。
佛聲亦如是, 離功用身心,
令一切眾生, 得證寂滅道。
於彼戰鬪時, 為破修羅力,
因鼓出畏聲, 令修羅退散。
如來為眾生, 滅諸煩惱苦,
為世間說法, 示勝禪定道。
一切世間人不覺自過失。偈言:
聾不聞細聲, 天耳聞不遍,
唯智者境界, 以聞心不染。
次說雲雨譬喻。偈言:
知有起悲心, 遍滿世間處,
定持無垢藏, 佛雨淨穀因。
世間依善業, 依風生雲雨,
依悲等增長, 佛妙法雲雨。
依止器世間,雨水味變壞。偈言:
譬如虛空中, 雨八功德水,
到醎等住處, 生種種異味。
如來慈悲雲, 雨八聖道水,
到眾生心處, 生種種解味。
無差別心。偈言:
信於妙大乘, 及中謗法者,
人遮多鳥鬼, 此三聚相似。
正定聚眾生, 習氣不定聚,
身見邪定聚, 邪見流生死。
秋天無雲雨, 人空鳥受苦,
夏天多雨水, 燒鬼令受苦。
佛現世不現, 悲雲雨法雨,
信法器能得, 謗法有不聞。
不護眾生。偈言:
天雨如車軸, 澍下衝大地,
雹及礔礰石, 金剛爆火等,
不護微細虫, 山林諸果樹,
草穀稻糧等, 行人故不雨。
如來亦如是, 於麁細眾生,
相應諸方便, 般若悲雲雨,
諸煩惱習氣, 我邪見眾生,
如是種類等, 一切智不護。
為滅苦火。偈言:
知病離病因, 取無病修藥,
苦因彼滅道, 知離觸修等。
無始世生死, 波流轉五道,
五道中受樂, 猶如臭爛糞。
寒熱惱等觸, 諸苦畢竟有,
為令彼除滅, 降大妙法雨。
知天中退苦, 人中追求苦,
有智者不求, 人天自在樂。
慧者信佛語, 已信者知苦,
亦復知苦因, 觀滅及知道。
次說梵天譬喻。偈言:
梵天過去願, 依諸天淨業,
梵天自然現, 化佛身亦爾。
梵宮中不動, 常現於欲界,
諸天見妙色, 失五欲境界。
佛法身不動, 而常現世間,
眾生見歡喜, 不樂諸有樂。
有現不現。偈言:
從天退入胎, 現生有父母,
在家示嬰兒, 習學諸伎藝,
戲樂及遊行, 出家行苦行,
現就外道學, 降伏於天魔,
成佛轉法輪, 示道入涅槃,
諸薄福眾生, 不能見如來。
次說日譬喻。偈言。
如日光初出, 普照諸蓮華,
有同一時開, 亦有一時合。
佛日亦如是, 照一切眾生,
有智如華開, 有罪如華合。
如日照水華, 而日無分別,
佛日亦如是, 照而無分別。
次第。偈言:
日初出世間, 千光次第照,
先照高大山, 後照中下山。
佛日亦如是, 次第照世間,
先照諸菩薩, 後及餘眾生。
光明輪不同。偈言:
色智身二法, 大悲身如空,
遍照諸世間, 故佛不同日。
日不能遍照, 諸國土虛空,
不破無明闇, 不示可知境。
放種種諸色, 光明雲羅網,
示大慈悲體, 真如妙境界。
佛入城聚落, 無眼者得眼,
見佛得大利, 亦滅諸惡法。
無明沒諸有, 邪見黑闇障,
如來日光照, 見慧未見處。
次說摩尼珠譬喻。偈言:
一時同處住, 滿足所求意,
摩尼寶無心, 而滿眾生願。
自在大法王, 同住於悲心,
眾生種種聞, 佛心無分別。
次說響譬喻。偈言:
譬如諸響聲, 依他而得起,
自然無分別, 非內非外住。
如來聲亦爾, 依他心而起,
自然無分別, 非內非外住。
次說虛空譬喻。偈言:
無物不可見, 無觀無依止,
過眼識境界, 無色不可見。
空中見高下, 而空不如是,
佛中見一切, 其義亦如是。
次說地譬喻。偈言:
一切諸草木, 依止大地生,
地無分別心, 而增長成就。
眾生心善根, 依止佛地生,
佛無分別心, 而增廣成就。
佛聲猶如響, 以無名字說,
佛身如虛空, 遍不可見常。
如依地諸法, 一切諸妙藥,
遍為諸眾生, 不限於一人。
依佛地諸法, 白淨妙法藥,
遍為諸眾生, 不限於一人。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