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一乘寶性論

究竟一乘寶性論為何義說品第七

問曰:真如佛性如來藏義,住無障閡究竟菩薩地菩薩第一聖人亦非境界,以是一切智者境界故。若如是者,何故乃為愚癡顛倒凡夫人說?答曰:以是義故,略說四偈:
處處經中說, 內外一切空,
有為法如雲, 及如夢幻等。
此中何故說, 一切諸眾生,
皆有如來性, 而不說空寂?
以有怯弱心, 輕慢諸眾生,
執著虛妄法, 謗真如佛性,
計身有神我。 為令如是等,
遠離五種過, 故說有佛性。
此四行偈,以十一偈略釋應知。偈言:
諸修多羅中, 說有為諸法,
謂煩惱業等, 如雲等虛妄,
煩惱猶如雲, 所作業如夢,
如幻陰亦爾, 煩惱業生故。
先已如是說, 此究竟論中,
為離五種過, 說有真如性。
以眾生不聞, 不發菩提心,
或有怯弱心, 欺自身諸過。
未發菩提心, 生起欺慢意,
見發菩提心, 我勝彼菩薩,
如是憍慢人, 不起正智心,
是故虛妄取, 不知如實法。
妄取眾生過, 不知客染心,
實無彼諸過, 自性淨功德。
以取虛妄過, 不知實功德,
是故不得生, 自他平等慈。
聞彼真如性, 起大勇猛力,
及恭敬世尊, 智慧及大悲。
生增長五法, 不退轉平等,
無一切諸過, 唯有諸功德。
取一切眾生, 如我身無異,
速疾得成就, 無上佛菩提。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