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淺解
○妙行無住分第四
上問如何住,此答無住者何?常住者體也,無住者用也,無住之住,是名真住。又言如所教住,即答安住降伏意。
(兩大弟子)復(敘)次(佛言。佛又呼而告之曰:)須菩提!菩薩於(此)法(要),應(當絕)無(方)所住(著此心,將此無住著之心)行於布施(之事是)。所謂不住(著于目之)色(塵,冀有所獲而)布施;不住(著于耳之)聲.(鼻之)香.(舌之)味.(身之)觸.(心之)法(諸塵,冀有所獲而)布施。須菩提!(夫布施而住著于六塵,與我本性何與?)菩薩(受如來無相教法,但以法施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物我兩空),不住(著)於(形)相(是)。何以故?(葢凡人布施,止為求滿情欲,先施財于人,後得福于己。施財有盡,則得福亦有盡。)若菩薩(一心清淨,利益一切)不住(著于形)相(內不見我之能施,外不見我之受施)布施(遍滿虗空,斯)其福德(誠)不可思(想度)量(也)。須菩提!(我謂菩薩功德莫量其),於意云何(哉?葢菩薩不著形相,法施廣大,世界萬有,包含無遺。今試看)東方虗空可(能)思量(窮盡)不(乎?須菩提答曰:虗空而以思量盡之乎?)不也。(果如)世尊(之言也。佛又曰:)須菩提!南西北方(以及)四維,上(至天.)下(至地,其)虗空(處所)可(能)思量(窮盡)不(乎?須菩提答曰:虗空而以思量盡之乎?)不也。(果如)世尊(之言也。佛因告之曰:)須菩提!菩薩無住(著形)相(之)布施,(其應受)福德亦復如是(十方虗空之)不可思量(也)。須菩提!菩薩(今欲受如來教,得住心妙法)但應(依不住相之言)如所教(以存)住(此性真可也。葢有住著,都是六塵;無住著者,乃是本心安住之所。故無住為住,乃真住也)。
釋 觸法之法,非謂佛法,是凡夫心中思想的法術也。
CBETA 编码:X0490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