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地經
此外,菩萨在发起这些宏大誓愿后,获得了坚定之心、柔和之心与调顺之心,成就了清净信心。他能深信诸佛如来最初所修习的圣道、所证得的彼岸境界以及所圆满的殊胜地阶;深信诸佛成就的十力与圆满的无畏功德。这种信心源于诸佛不共法门的不可超越性,源自不可思议的诸佛法性所启发,契入无中无边的甚深如来境界,随顺无量如来所行持的功德而成就信果。简而言之,他能深信一切菩萨的正道修行,乃至对佛地境界的阐释与加持都深信不疑。
菩萨又这样思惟:诸佛的教法如此深奥,如此寂静,如此寂灭,如此本性空寂,如此无相,如此无愿,如此无边无际,如此广大,如此无量,如此难以证得;然而那些愚痴的凡夫众生,由于陷入邪见的连续心念,被无明的黑暗缠绕意识,因傲慢高举妄想的旗帜,被贪爱的罗网牵引意念,追逐虚伪欺骗的密林心念,怀着吝啬嫉妒投生各处造作行为,因贪嗔痴积聚各种业力,被愤怒仇恨的烈火燃烧心识,与颠倒妄想相应造作诸业,被欲望存在及无明烦恼束缚的心、意、意识,在三界中播下种子,生出未来生命的萌芽,这就是名色共生不可分离,名色增长形成六处聚合;六处形成后,因相互接触产生感受,对感受产生贪爱执着,增长爱取形成存在,由此产生生老病死、忧愁悲叹痛苦烦恼的有情苦聚。这一切现象生起,远离我与我所,虚妄不实,空无作用,愚昧无知,如同草木影像般显现;然而这些有情却不能觉悟。菩萨看见这些众生无法脱离巨大苦聚,为拔除他们的痛苦生起大悲,为使他们安住究竟安乐的涅槃,所以发起大慈。
此外,诸位佛子!菩萨如此怀着随顺大慈大悲的增上意乐安住初地时,对一切事物心中毫无留恋,以智慧追求诸佛的微妙智慧,修行大舍,凡是属于自己的一切都能舍弃。具体包括:舍弃财物、粮食、仓库等;或舍弃金银、摩尼宝、珍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砗磲、玛瑙、钱币等;或舍弃珍宝装饰的庄严器具与璎珞等;或舍弃优良的大象、骏马、车乘、辇舆等;或舍弃称心的寺院房舍、园林、楼阁、流泉、浴池等;或舍弃奴婢、僮仆等;或舍弃国土、村落、城镇、王都等;或舍弃妻妾、儿女等;或舍弃一切所爱之事皆能舍弃;甚至舍弃头颅、眼睛、手足等身体各部分。在所有这些布施之事中心无挂碍,以智慧追求诸佛妙智,皆能彻底舍弃。如此菩萨安住初地时,能成就大舍。
再有,菩萨获得如此广大的慈心、悲心及平等舍心后,为救度一切众生,更广泛寻求世间与出世间的种种利益众生的方法;寻求时心不懈怠,由此养成不疲倦的品性;因永不疲厌,故能无畏面对一切教法讨论,由此菩萨在各类教法中获得智慧。凭借这种明辨应行不应行的善巧思维,针对下等、中等、上等不同根器的众生,恰如其分地实践正道,因此成就世间智慧。获得世间智慧后,能适时、适度、适量行事;以惭愧心持续庄严自心,精进修习自利利他的修行,由此菩萨成就惭愧美德。在此如法修行中,皆能超脱困境,获得不退转、不改变的坚定力量,因此菩萨生起坚固毅力。菩萨成就这种坚忍力后,便能至诚供养侍奉诸佛如来,如法修行。菩萨如此圆满十种净化修行境界的法门:即清净信心、慈悲、智慧平等舍、永不疲倦、通达教法、善解世间、惭愧庄严、坚忍不拔、供养诸佛。
菩萨安住在这极喜地中,由于广大的见地和愿力,亲眼见到众多佛陀——百位、千位、百千位、百千那由他位、亿位、百亿位、千亿位、百千亿位、百千亿那由他位佛陀。菩萨见到这些如来、应供、正等觉后,都以广大增上的心意,恭敬尊重、侍奉供养,布施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生活所需,向僧众奉献菩萨的种种美妙供养器具并表达恭敬,将这些善根全部回向无上菩提。
通过供养诸佛如来,菩萨生起并成就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以布施和爱语来成熟众生。对于后面两种摄受法(利行、同事)虽未完全通达,但凭借坚定的信心而行。在这十种波罗蜜多中,布施波罗蜜多最为增上,其余波罗蜜多则随力随分修行,并非完全不修。
这位菩萨越是供养诸佛世尊,修习成就众生的加行,受持修行清净地法,这些善根回向一切智时就越发光明清净,随心可用。正如熟练的金匠将金矿置于火中反复烧炼,金子便越发纯净可用。诸位佛子!应当知道菩萨也是如此,越是供养诸佛世尊,修习成就众生,加行受持清净地法,这些善根回向一切智时,就更加光明清净,随心可用。
还有,诸位佛子!菩萨住在这极喜地时,应当向诸佛和诸位菩萨善知识请教初地的修行相状及其相应成就,要不知满足地修成此地支分,第二地乃至第十地的修行相状及其相应成就也应这样求教。此外,这位菩萨对各地的所治与对治应当善巧修习,对各地的毁坏与成就应当善巧修习,对各地的证得与修习应当善巧修习,对各支分的清净应当善巧修习,对地地之间的运转应当善巧修习,对地地之间的安住应当善巧修习,对地地之间的殊胜应当善巧修习,对地地不退转的证得应当善巧修习,在清净诸菩萨地后,直至转入如来智地都应当善巧修习。诸位佛子!菩萨这样引发对各地的行相善巧,从初地开始精进上升毫不间断,直至转入第十智地,以无间断的地智光明证得佛智光明。
诸位佛子!譬如聪明善巧的商主,要带领众多商人前往大城,出发前先询问途中可能遇到的利益、中途退缩的过失、行进中各阶段的利益差别、中途退缩的过失,并准备好旅途所需;虽然还没启程,但对路途情况已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安全抵达大城。这位大商主以智慧筹划,备足资粮,带领商队穿越险恶荒野,自己和同伴都免于忧患,平安到达目的地。诸位佛子!菩萨如同善巧的大智商主,住于初地时,对各地的所治与对治修得善巧,对各地行相及其相应成就修得善巧,对地的证得与修习修得善巧,对各支分的清净修得善巧,对地地运转修得善巧,对地地安住修得善巧,对地地殊胜修得善巧,对地地不退转修得善巧,清净诸菩萨地后,直至进入如来智地都修得善巧;这时菩萨,善受广大殊胜的福德圣道资粮,及善抉择智慧资粮,将要带领无量有情众生这些大商队,前往一切智智大城;出发前,应向诸佛和诸位菩萨善知识请教诸菩萨地的圣道功德,及从此道退缩的过失,途中各阶段的利益差别,中途退缩的过失,并广备福智圣道资粮;虽未正式启程,但对路途已清楚了解,这样才能到达一切智智大城。菩萨以智慧筹划,具足广大福慧圣道资粮,带领已成就的无量有情众生这些大商队,穿越生死旷野险道,自己和有情同伴都免于忧患,平安抵达一切智智大城。诸位佛子!所以菩萨应当不懈怠地修行诸地的庄严差别。
诸位佛子!这名为略说菩萨极喜初地入门之道。住此位者,多生为南赡部洲之王,得大自在,常护持正法,能以广大布施摄受众生,善巧令其他众生远离悭吝之垢,恒常行大布施无有穷尽。一切所作事业,或以布施、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这些皆不离念佛、念法、念僧、念菩萨、念菩萨行、念波罗蜜、念诸地、念无畏、念不共佛法,乃至不离一切行相殊胜相应一切智智之正念。又发愿言: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领、为最胜、为超胜、为美妙、为极妙、为上首、为无上、为导师、为将领、为统帅,乃至愿证得一切智智。若乐于依止此道发起精进,舍离一切家眷财位,归依佛陀圣教,净信出家。出家之后,一刹那、顷刻须臾间,便能证得菩萨百种三昧,面见百尊如来。蒙诸佛加持皆能了悟,能震动百世界,游历百佛土,照耀百世界,成就百众生,住世百劫,于前后际各能入百劫,通达百法门而正思择,示现百种身相,每一身皆能显现百位菩萨眷属围绕。从此以后,这些菩萨由大愿力故,所有显现游戏——或身相、或光明、或神通、或眼目、或境界、或音声、或行持、或庄严、或胜解、或加持、或所作事业,乃至无量百千亿劫难以计数。
这时金刚藏菩萨为了再次阐明这个意义,就用偈颂说道:
如果有人广集善行,
修习清净白法;
供养天人至尊,
以清净心发起大愿。
成就殊胜见解,
随顺慈悲之道;
为求佛的智慧,
发起至高无上的心。
为获得佛的十力,
以及无畏的功德;
成就佛独有的法门,
救度一切众生。
为具足大慈悲,
为庄严清净佛土,
为转动佛法大轮,
发起这最殊胜的心。
一念了知三世,
却无分别之心;
以种种不同时机,
开示世间众生。
简略来说,追求诸佛
一切殊胜功德;
发起广大的心,
如同虚空般无量。
以悲心为先,智慧为主,
以方便智慧摄持;
清净愿心所护持,
如来的力量无穷无尽。
无碍智慧现前,
随顺自然之智;
完全接受佛的法教,
发起这最殊胜的心。
佛子初发此心,
如此珍贵的菩提心;
立刻超越凡夫境界,
进入菩萨的正位。
生在如来家族,
种姓纯净无瑕;
继承诸佛圣种,
决定成就无上觉悟。
刚生起这样的心,
即刻进入初地;
志愿坚固不可动摇,
精进修习正行。
充满喜悦、安乐,
亦具足清净信心;
极强勇猛心,
以及无比欢喜心。
远离争斗、恼害、嗔恚,
心怀惭愧而正直,
善护身口意诸根。
救世无上者的
一切功德智慧;
此处我当证得,
念此心生极大欢喜。
刚入初地,
即超越五种怖畏:
不活、恶名、死亡、恶趣、怯众;
因不贪著自我及我所,
故佛子远离一切怖畏。
恒常具足信心恭敬,
常行大慈悲;
惭愧功德圆满,
日夜增长善法。
乐游正法之园,
无厌求多闻;
思惟所闻法义,
远离执取之行。
不贪求利养,
唯持平等心;
一心追求佛智,
思维十力等功德。
修行至彼岸,
远离谄媚虚妄;
如说而行,
常护真实语。
不染如来家业,
不舍菩萨学处;
追求一切智智之心,
坚定如山王。
不舍世间事业,
而修出世之道;
以无厌足心,
积累觉悟的资粮。
恒常无杂念,
不断追求更胜妙道;
如此与法相应,
名为善住初地。
发起广大誓愿,
勇猛坚定大行;
愿能供养承事,
一切诸佛世尊。
护持诸佛正法,
摄取大仙之道;
常亲近诸佛,
修行最胜行。
成就一切众生,
游化诸世界;
庄严清净佛土,
令智者充满其中。
与众菩萨同心修行,
身口意业所作皆无空过;
一切微尘中,
一时成就正觉。
如此广大誓愿,
无量无边际;
若有情界尽、
世界虚空界、
法界涅槃界、
世间佛兴界、
如来智界、
心所缘界——
若这些有尽,
我愿方有尽;
如这些无尽,
我愿亦无尽。
如此发大愿,
心柔软调顺;
深信佛功德,
观察诸众生。
知因缘所生,
即起大慈悲;
如此受苦众生,
我今应救拔。
为救众生故,
广行种种布施;
王位与珍宝,
象马及车乘,
头目与手足,
乃至身血肉,
一切皆能舍,
心无悔无忧。
勤求种种论典,
心无厌倦;
善解文字义趣,
随顺世间所行。
以惭愧庄严自身,
修行日益坚固;
供养无量诸佛,
恭敬而尊重。
如此恒常修习,
日夜不懈怠;
善根渐转明净,
如金经反复锤炼。
菩萨住此初地,
炼治一切境界;
所作无障碍,
功德圆满不断。
譬如大商主,
带领众商旅;
熟知道路险易,
平安抵达大城。
菩萨住初地,
亦复如是;
勇猛无障碍,
直至第十地。
住此初地中,
作大功德王;
以法化导众生,
慈心无损害。
统领赡部洲,
教化无所不及;
令众生住大舍,
成就佛智慧。
若求最胜道,
舍弃国王位;
于佛教中出家,
勇猛勤修习。
得百种三昧,
见百尊诸佛;
震动百世界,
游化照百方。
成就百众生,
了知百劫事,
悟入百法门,
示现百化身,
化现百菩萨,
作为其眷属。
若以愿力自在,
可超越此数无量;
我于地义中,
略说其少分,
若欲广分别,
亿劫不能尽。
菩萨最胜道,
利益诸众生;
如是初地法,
我今已说完。
诸位菩萨听闻这最殊胜微妙的法门,内心完全清净,个个欢喜雀跃。他们从座位起身,腾空而起,遍洒殊妙天花,齐声赞叹道:善哉金刚藏!具足大智无畏,善说菩萨所修此地法门。解脱月菩萨见大众心念清净,渴望听闻第二地种种修行境界,便向金刚藏启请:大智之士愿为宣说,佛子们都盼望听闻关于安住第二地的教法。
那时,金刚藏菩萨对众菩萨说:诸位佛子!如果菩萨已善修初地,想求第二菩萨智地,应当发起十种心之意乐。是哪十种?就是:正直意乐,柔软意乐,堪能意乐,调伏意乐,寂灭意乐,贤善意乐,不杂意乐,无顾恋意乐,胜妙意乐,广大意乐。发起这十种心意乐后,就能安住菩萨第二离垢地中。诸位佛子!菩萨住在这离垢地时,自性成就十善业道,远离杀生舍弃刀杖,不起嗔恨,有惭愧心具足仁恕,对有生命的一切众生,常怀慈愍利乐之心;这菩萨尚且思量不对有生命者作恼害,何况对其他众生起众生想,故意以粗暴身业杀害。离不与取,对自己的财物常知满足,怜悯不破坏他人财物,若东西属他人有他物想,绝不起盗心;乃至一根草叶不给不取,何况其他资生用具。离欲邪行,对自己的妻室知足,不贪他人妻妾,对他人女儿妻妾亲属或已定亲受法律保护的女子,尚且不生贪染心,何况两相交合或行非道。离虚诳语,常说实语真语适时语,连梦中也不为欺瞒而说虚诳语,何况故意犯戒。离离间语,为众生常不破坏关系,无恼害心而修正行,不传此话为破坏彼而向彼说,不传彼语为破坏此而向此说;未破坏的令不破坏,已破坏的令不增长;不喜欢离间不乐于离间不说离间语,无论真实不真实。离粗恶语,所有刺耳粗暴刻薄伤人言语,令人嗔恨翻脸凶狠,庸俗浅薄鄙陋难听,听者不悦愤怒难平;如火焚心结下仇怨,心生热恼令人厌恶,能破坏自他心念相续,这类话语全都远离;常说温润柔和悦耳,令人欢喜,听后生喜,深入内心,文雅得体众人喜爱,众人高兴,使心踊跃,使心欢愉,能清净自他心念相续的言语。离杂秽语,善思审慎适时真实有意义,合乎佛法顺道理,巧妙调伏有条理,随缘起而说的言语,连玩笑也常思审慎,何况故意散乱之言。心中无贪,对他人的欲乐财物地位资具,不起贪爱,不贪求不希愿不生贪心。心中无嗔,常对一切众生,发起慈心利益心怜悯心安乐心温润心摄益世间心,永离忿恨嫉妒嗔恚,常思仁慈助益之性,得正见随顺正道。舍弃种种占卜吉凶邪戒之见,见解正直不谄不诳,对佛法僧生起坚定信乐。
佛弟子们!菩萨在持续不断地守护十善业道时,会生起这样的觉悟:众生堕入险恶污秽的三恶道深渊,都是由于造作了十不善业;因此我应当安住正行,也劝导他人安住正行。为什么呢?如果自己不能修行正行,却要他人修行,这是不可能的。又这样思惟:由于现世造作十不善业,才会堕入地狱、畜生、饿鬼道。而现世行持十善业,才能获得人道乃至色究竟天的不同转生。在此基础上,通过智慧修行,如果因为心量狭小、畏惧三界、缺乏大悲、听闻他人教导而觉悟、追随声闻道路,就会成就声闻乘。再进一步净化修持十善业道,由于不依赖他人引导而自觉悟、缺乏大悲方便、体悟甚深缘起性,就会成就独觉乘。再向上修持纯净的十善业道,由于心量广大无边、具足悲悯、善巧方便、发大誓愿、不舍弃一切众生、现观如来无量智慧,就能成就菩萨诸地清净波罗蜜的广大正行。最上乘的十善业道,由于彻底清净,最终能成就如来十力及其他一切佛法的修证。因此,我现在应当精进修持,在一切清净出离法中,与众生共同获得解脱。
诸位佛子!菩萨更应如此修学。再者,十种不善业道,因上品恶业积累深重,成为堕入地狱之因;因中品恶业成为畜生之因;因轻品恶业成为饿鬼之因。杀生会导向地狱,导向畜生,导向饿鬼;若投生人中,招引两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会导向地狱,导向畜生,导向饿鬼;若投生人中,招引两种果报:一者资财匮乏,二者与他人共分资财。邪淫会导向地狱,导向畜生,导向饿鬼;若投生人中,招引两种果报:一者妻子不贞良,二者眷属不可依靠。妄语会导向地狱,导向畜生,导向饿鬼;若投生人中,招引两种果报:一者常遭诽谤,二者被他人欺骗。离间语会导向地狱,导向畜生,导向饿鬼;若投生人中,招引两种果报:一者眷属离散,二者常被毁骂。恶口会导向地狱,导向畜生,导向饿鬼;若投生人中,招引两种果报:一者听闻逆耳之言,二者言语多起争执。绮语会导向地狱,导向畜生,导向饿鬼;若投生人中,招引两种果报:一者言语无人接受,二者辩才不明了。贪欲会导向地狱,导向畜生,导向饿鬼;若投生人中,招引两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贪求无厌。嗔恚会导向地狱,导向畜生,导向饿鬼;若投生人中,招引两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挑剔过失,二者恒遭他人恼害。邪见会导向地狱,导向畜生,导向饿鬼;若投生人中,招引两种果报:一者堕入邪见,二者心思多谄曲欺骗。这十不善业道能产生无量无边诸般苦报;因此我今永远远离这十不善业道,在佛法园林中安享法乐,此菩萨自身安住十善业道,也劝他人安住其中。
再者,菩萨对众生生起更深切的利益心、安乐心、悲悯心、摄受心、守护心、自律心、模范心、师者心。他这样想:可悲啊!众生陷于邪见,随邪念思量,顺从邪欲,行走在崎岖险恶的密林之中;我应引导他们归于正道正见,使其安住于真实法义。这些众生互相背离争斗欺凌,怨恨之火常燃不息;我要让他们安住于无上大慈之中。这些众生贪求无厌,以邪命谋取他财;我要让他们安住于清净的身口意业与正命之法。这些众生被贪嗔痴驱使,常被烦恼之火焚烧,不知寻求解脱之道;我要为他们熄灭一切烦恼烈焰,使其安住清凉无灾的涅槃。
这些众生被愚痴黑暗遮蔽,陷入广大的无明密林,远离智慧光明,堕入深暗之处,走上邪见险途;我要赐予他们无碍清净慧眼,使其自知诸法实相,不随他人妄说。这些众生奔忙于生死旷野险道,将堕地狱、畜生、饿鬼恶趣深坑,被虚妄邪见之网缠绕,受愚痴荆棘覆盖,行于邪路,丧失慧眼,缺乏大导师,怀非解脱之想游荡魔境,被烦恼劫贼所擒,远离大悲善巧的指引,陷入魔念密林,与佛的境界相距甚远;我要将这些众生从生死险难中救拔,使其安住一切智智的无畏大城。
这些众生沉溺于欲望洪流,被无明急浪卷入生死爱河,随波逐流无暇观察,被贪嗔害念充斥,被身见罗刹掌控,陷入欲习漩涡,乐于烦恼淤泥,被我慢浅滩困住,无依无靠,无法超越六尘聚落,远离能救度的善知识;我要以大悲善根之力,救拔他们至无灾离尘的寂静智洲。
这些众生被困在多苦忧恼中,被爱憎绳索束缚,常与愁叹相伴,被渴爱枷锁禁锢,无明黑暗遮蔽三界牢狱;我要使他们永离三界,住于无碍究竟涅槃。这些众生执著于我见,受蕴结束缚不得进步,随四颠倒而行,依附六处虚妄聚落,被四大毒蛇追逐,受五蕴怨贼侵害,饱受无量苦;我要让他们安住最胜无依之处,即离障无余涅槃。
这些众生志向卑劣怯弱,听闻无上佛智心,却只求声闻、独觉之果;我要令他们观悟微妙佛法,发起广大无上道心。
诸位佛子!菩萨依循清净戒律的力量安住,善巧地引导一切所作事业;当菩萨安住于离垢地时,凭借广大的见地与宏深愿力,得以亲见无量诸佛——百佛、千佛、百千佛、百千那由他佛、俱胝佛、百俱胝佛、千俱胝佛、百千俱胝那由他佛。菩萨见到这些如来、应供、正等觉后,皆以广大殊胜的虔诚心恭敬承事,供养衣物、饮食、卧具、医药等资生之需,奉献菩萨种种妙乐之具,对僧众广修礼敬。以此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并在诸佛面前以殷重心再次领受十善业道,直至成佛永不忘失。因此菩萨历经无量劫、百劫、千劫、百千劫、俱胝劫、百俱胝劫、千俱胝劫、百千俱胝那由他劫,远离悭贪破戒之垢,令布施持戒究竟圆满。
诸位佛子!譬如真金置于矾石中依法冶炼,远离一切杂质愈显光洁;菩萨安住此离垢地亦复如是,于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劫远离悭吝犯戒之垢,令布施持戒清净圆满。此位菩萨在四摄法中偏重爱语,十波罗蜜中持戒波罗蜜最为增上,其余波罗蜜亦随力随分修行不废。
诸位佛子!这就是菩萨第二离垢地的简要解说。菩萨住在此地时,投生多为转轮圣王,获得法义自在,七宝具足,拥有自在力量,能消除众生犯戒的污垢,善巧地使那些众生安住于十善业道。他们的一切作为,或以布施、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等方式进行,所有这一切都不离对佛的忆念、对法的忆念、对僧伽的忆念、对菩萨的忆念、对菩萨行的忆念、对波罗蜜多的忆念、对诸地的忆念、对无畏的忆念、对不共佛法的忆念,乃至不离与一切行相殊胜相应的一切智智的忆念。菩萨又发愿说:我应当在一切众生中,成为首领、成为最胜、成为殊胜者、成为微妙者、成为至上者、成为无上者、成为引导者、成为将领、成为统帅,乃至愿证得一切智智的依止处。若有人乐于发起这样的精进,舍弃一切亲属财产地位,怀着净信归依佛陀圣教而出家。出家之后,在一刹那、瞬息、须臾之间,就能证得菩萨千种三摩地,能见到千佛,并都能领受诸佛加持而通达法义。能震动千世界,能前往千佛土,能照耀千世界,能成就千众生,能住世千劫,能知前后际千劫之事,能正确思择千种法门,能示现千种化身,每个化身都能显现千菩萨眷属围绕。从此以后,这些菩萨若有愿力,由于殊胜愿力的缘故,所有游戏神通,无论是化身、光明、神通、眼力、境界、音声、行持、庄严、胜解或所作事业,乃至经过百千亿那由他劫,也难以计算其数。
这时,金刚藏菩萨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便说出一首偈颂:
正直柔软及堪能,调伏寂灭与贤善;
无杂无恋胜广大,以十意乐入二地。
住此成就戒功德,远离杀生无恼害,
离不与取、欲邪行,诳恶、乖离、杂秽语,
不贪财位常慈愍,正见直心无谄伪;
离险奢慢极调柔,依教而行不放逸。
地狱、傍生受众苦,饿鬼烧然出猛焰;
一切皆由罪所致,我当离彼住法苑。
人中随意得受生,乃至有顶诸喜乐;
声闻、独觉、佛乘道,皆因十善而成就。
如是思惟不放逸,自持净戒教他护;
复见群生受众苦,转更增益大悲心。
凡愚邪智不正解,常怀忿恨多诤讼;
贪求境界无足期,我应令彼除三毒。
愚痴大暗所缠覆,入大险道邪见网;
生死旷野怨所拘,我应令彼摧魔贼。
四流漂荡心没溺,三界禁系受众苦;
计蕴为宅我在中,为欲度彼勤行道。
设求出离心下劣,舍于最上佛智慧;
我欲令彼住大乘,发勤精进无厌足。
菩萨住此集功德,见无量佛咸供养;
亿劫修治善更明,如炼真金以矾石。
佛子住此作轮王,普化有情行十善;
所有善法皆修习,为成十力救于世。
欲舍王位及财宝,即弃居家依佛教;
勇猛精进一刹那,获千等持见千佛。
所有种种神通力,此地菩萨皆能现;
愿力所作复过此,无量自在度群生。
一切世间利益者,所修菩萨最胜行;
如是第二地功德,为诸佛子已开演。
菩萨第二离垢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