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地經
佛說十地經卷第五
菩薩現前地之餘
佛子们啊!菩萨安住于这现前地中,其不坏的意愿更加圆满;坚定的意愿、贤善的意愿、甚深的意愿、不退转的意愿、不休息的意愿、无垢的意愿、无边的意愿、求智慧的意愿、方便与智慧相应的意愿都得以圆满。菩萨的这些意愿,随顺佛的觉悟,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精进不退,进入智慧的境地。舍弃了声闻、独觉的修行道路,一心决定趋向佛的智慧,各种魔怨烦恼的显现都无法遮蔽,安稳地住在菩萨智慧的光明中,善于修习空、无相、无愿的显现,恒常与方便的智慧观察相应,交替引发觉悟的因素。菩萨安住于此现前地时,智慧到达彼岸的境地得以增强,并证得第三种猛利的随顺忍,因为对一切法理随顺而不违逆。
菩萨住在这现前地中,以广大的见地和愿力,得以现见众多佛陀——百佛、千佛、百千佛、百千那由他佛、俱胝佛、百俱胝佛、千俱胝佛、百千俱胝佛、百千俱胝那由他佛。菩萨见到这些如来、应供、正等觉后,全都以广大增上的意乐,恭敬、尊重、承事、供养,奉献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生活资具,供养菩萨种种妙乐之具,对僧众恭敬有礼,以此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殷重承事诸佛如来,恭敬尊重并以稀有之心听闻正法,听闻后受持,以无颠倒的等持慧智光明,修行坚固正行且忆持不忘,进而更深入如来法藏。
菩萨住在这第六现前地中,经过无量劫,这些善根更加炽盛、更加明净——无量百劫、千劫、百千劫、百千那由他劫、俱胝劫、百俱胝劫、千俱胝劫、百千俱胝劫、百千俱胝那由他劫,这些善根愈发炽盛、愈发明净。佛子们!譬如金匠以所炼之金制作庄严饰品,再用琉璃宝镶嵌装饰,使其更加明亮、更加洁净。佛子们!菩萨住在这现前地中,这些善根也是如此,以方便智慧随所思察,愈发炽盛、愈发明净,辗转寂灭而无可掩盖。
佛子们!又譬如月光,能令众生身心愉悦,不为四风所动摇。佛子们!菩萨住在这现前地中,这些善根也是如此,能灭除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众生的烦恼火焰,不为四魔所破坏。菩萨在智慧波罗蜜多上尤为增上,其余波罗蜜多也随力随分修持,并非不修行。
诸位佛子!这名为简要宣说菩萨第六现前智地。菩萨安住此地时,投生多作妙化天王,能自在善巧度化众生,令增上慢者彻底止息。常以一切声闻无法诘难的智慧,使众生悟入缘起真理。所有修行不外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且始终不离念佛、念法、念僧、念菩萨、念菩萨行、念波罗蜜、念诸地、念佛力、念无畏、念不共法等正念,乃至念念相应一切智智。恒常发愿: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导师、为将领、为统帅,直至成就一切智智之根本。若勤修此等精进,能于一念间证入百千亿三昧,得见百千亿佛陀并领受加持;震动百千亿世界,游历百千亿佛土,照耀百千亿国土,成熟百千亿众生,住世百千亿大劫,彻悟百千亿劫前后际,抉择百千亿法门,示现百千亿应化身,每化身皆有无量菩萨眷属围绕。此上更有具大愿力菩萨,以殊胜愿力显现无量自在神变——或身相、或光明、或神通、或慧眼、或境界、或妙音、或威仪、或庄严、或胜解、或事业,如是种种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可计量。
这时,金刚藏菩萨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便说出一首偈颂:
菩萨已清净第五地,观法无相无自性, 无起无生常寂静,性本清净无戏论。 亦无取舍如幻等,有无不二离分别; 随顺法性如是观,由此智入第六地。 猛利顺忍智具足,观诸世间生灭相; 知由我执世间生,除我执已世无有。 如理通达缘起空,不坏假立和合用; 无作无受无命者,诸行如云遍兴起。 于谛无知名无明,痴所造业果名行, 生时初心名为识,俱生余蕴是名色, 即此增长名六处,三和谓触俱生受, 欣受名爱,爱增取,有漏业有,蕴起生, 蕴熟名老、蕴坏死,纯大苦聚如是集。 了达三界唯是心,十二有支依心有; 生死皆由心所作,若心灭者生死尽。 无明所作有二种,由缘迷故与行因; 如是乃至老终殁,从此苦生无有尽。 无明缘性谓诸行,不断而又有助成; 由斯无故诸行断,更无扶助余亦尔。 痴爱取是烦恼流,行有是业余皆苦; 无明与行为过去,识至于受是现在, 爱取有生未来苦,观待断是苦边际。 行至六处是行苦,触受增长是苦苦, 所余有支是坏苦,若见无我三苦灭。 以从因缘行等起,缘离则断故性空; 无明为缘是生缚,于缘得离缚乃除。 随顺无明起诸有,若不随顺诸有断; 由此彼有无亦然,十种思惟心离著。 有支相续一心摄,自业不离及三流; 三际三苦因缘生,连缚起灭顺无尽。 如是普观缘起行,无作无受无自性, 如幻如梦如光影,亦如愚夫逐阳焰。 观是入空解脱门,知缘性离入无相; 了其虚妄无所愿,唯除慈愍救有情。 大师修行解脱门,转益大悲求佛法; 知有为从和合有,志乐决定勤精进。 证空等持具百万,无相无愿亦复然; 般若顺忍皆增上,解脱智慧得成满。 复以意乐供多佛,于佛教中修习道; 得佛法藏增善根,如金琉璃所莹饰。 如月清凉被众物,四风来触无能坏; 此圣能超四魔道,息世惑热亦如是。 住此多作善化王,化导有情除我慢; 所作皆求一切智,悉已超胜声闻道。 此地精勤获百千,俱胝菩萨三摩地; 亦见若干无量佛,譬如盛夏空中日。 甚深微妙难见知,声闻独觉无能了; 如是菩萨第六地,我为佛子已宣说。
菩萨现前地第六品终
菩薩遠行地第七
这时大众心中充满欢喜,将珍宝散作云彩悬于空中;发出种种美妙的音声,向最胜清净者祈请: 通达胜义智慧自在,成就无量功德; 如人中莲花不染尘世,为利益众生宣说深妙修行。 自在天主在空中,放出大光明照耀佛身; 又散播最上妙香云,普遍供养能除忧恼的圣者。
此时大众皆大欢喜,齐声共同赞叹: 我等听闻此地功德,即已获得广大善利。 天女们心生庆悦,竞相演奏千万种乐音; 皆因如来神力加持,音声中共同说道: 威仪寂静无比殊胜,能调伏难调众生应受供养; 虽已超越一切世间,仍行化世间开示妙道。 虽示现种种无量身,了知诸身皆空无自性; 善巧以音声演说诸法,不执文字音声之相。 遍往百千国土,以殊胜供品供养诸佛; 智慧自在无有执著,不起我佛国土分别想。 虽勤勉教化诸有情,而无能所对待之心; 虽已修成广大善业,而不执着善法功德。 因见一切世间,贪嗔痴火常燃烧; 远离一切妄念,发起大悲精进之力。
一切诸天及天女,以种种供养赞叹后; 同时静默安住,瞻仰世尊祈愿闻法。 时解脱月菩萨再启请:此诸大众心已清净, 唯愿佛子宣说第七地中诸修行相。
这时,金刚藏菩萨对众菩萨说:诸位佛子!如果菩萨在第六地中圆满修习地道善法后,想要进入菩萨第七地,应当凭借十种殊胜妙方便智慧引导的不共进道胜行而进入。是哪十种呢?就是:善于修习空、无相、无愿三摩地,同时积集广大福德资粮;证悟诸法无我、无寿者、无众生,却不舍弃修习四无量心;发起广大福德修行及增上到彼岸的修行,却对诸法毫无执着;已经远离一切三界,却能示现三界庄严;已经达到究竟寂静涅槃,远离一切烦恼火焰,却能引导一切众生熄灭贪嗔痴火;明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却能发起无量差别业用的愿力;依止善修习与虚空等同的净土之道,却能示现佛土清净庄严的修行;了知诸佛法身如虚空般无相,却能显现妙色相好庄严其身;又知诸佛音声本性寂静不可言说,却能示现一切音声差别庄严;了知诸佛一念顿悟三世,却能随缘示现种种相劫长短,为观察众生心念所乐。菩萨就是这样以十种妙方便智慧引导的不共进道胜行,从第六地进入第七地。
诸位佛子!菩萨摩诃萨因这十种微妙方便智慧所引导的不共殊胜修行现前,故称为已进入第七地。菩萨安住此第七地时,能深入无量众生世界;深入无量诸佛世尊调伏众生的功德事业;深入无量世界网络;深入无量诸佛国土的清净庄严;深入无量法门差别性相;深入无量诸佛无上正等正觉智慧;深入无量劫数差别;深入无量诸佛觉照三世境界;深入无量众生殊胜解行差别相状;深入无量诸佛示现种种名号色身;深入无量众生心意乐根差别;深入无量诸佛音声令众欢喜;深入无量众生种种心行差别;深入无量诸佛广大智慧行持;深入无量声闻乘信解修行,无量诸佛演说入道法门;深入无量独觉乘修证成就;深入无量诸佛开示甚深智慧门径;深入无量菩萨行所修加行;深入无量诸佛演说大乘法要。此菩萨如是思惟:诸佛境界如此无量,百千亿劫难以计算,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不可称数,我应当发起如此佛境界,以无功用、无分别、无异分别令其圆满。菩萨以如是多善观察智通达无碍,不间断无缺失精进修学,因心不动摇故名为安住方便智慧熏修的不共殊胜道行。此菩萨能于一刹那间引发道业而不离禅定,行走时亦能引发如是正智精进修持,乃至行住坐卧及睡眠梦中皆远离障碍。一切威仪中不违本心,正念正知,于一念刹那间圆满具足十波罗蜜。何以故?因此菩萨所起一切心念,念念皆以大悲为首,回向修证一切佛法趣向如来智慧。此菩萨所有善根皆为求佛智而施与众生,是布施波罗蜜;以慈悲为首不损害众生,是忍辱波罗蜜;不懈怠地增进善法,是精进波罗蜜;一切智道常现前心不散乱,是禅定波罗蜜;现前证悟不生不灭法性,是般若波罗蜜;引发无量智慧,是方便波罗蜜;引发后续智慧,是愿波罗蜜;一切外道魔众不能破坏,是力波罗蜜;如实证知一切法,是智波罗蜜。诸位佛子!菩萨安住此远行地时,如是十波罗蜜于一刹那间皆能具足四摄法、四无量心、三十七道品、三解脱门,简言之一切菩提分法,刹那刹那皆得圆满。
说完这些后,解脱月菩萨问金刚藏菩萨:诸位佛子啊!菩萨难道仅仅在第七地圆满一切觉悟的要素吗?还是在所有菩萨修行的阶位中都圆满具足呢?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啊!菩萨在十地修行的所有阶位中,一切觉悟要素都已圆满成就,但在第七地中最为殊胜。为什么呢?佛子啊!唯有在此菩萨地中,此刻通过加行修行达到圆满,进而能转入智慧神通的境界。不过佛子啊!在初地时,是以一切大愿作为所缘令觉支圆满;在第二地时,因清除心垢而成就;第三地因正愿增长获得法光明;第四地因深入正道;第五地因随顺世间事业;第六地因深入甚深法门。如今菩萨在这第七地中,因完全发起诸佛功德而觉支圆满。为什么呢?菩萨从初地到第七地所引发的智慧加行功夫,从第八智地开始,无需造作自然成就。佛子啊!譬如有两个世界,一是染净混杂,二是纯粹清净,这两个世界之间的界限极难跨越,除非凭借大神通力。佛子啊!菩萨杂染与清净并行的修行阶段也是如此,极难超越,除非依靠大誓愿和善巧智慧的神通力量。
解脱月菩萨问道:诸位佛子,难道在前七菩萨地中,菩萨的正行会因烦恼行的染污而受到影响吗?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初地菩萨的修行应当说是远离烦恼业障,因为将功德回向菩提的增上力量,同时与各类众生道业平等,所以在七地之前还不能称为超越烦恼之行。譬如转轮圣王乘坐天象宝车巡游四大洲,虽能了知人间贫苦污浊却不被沾染,但尚不能称为超越人道;只有当舍弃王身转生梵天,乘坐梵宫遍览千界,显现梵天威德光明时,才真正超越人道。菩萨也是如此,从初地乘着菩萨度彼岸之车,虽能遍观世间有情杂染而不被污染,但因仍行有相之道,七地时仍未超越烦恼。唯有舍弃一切有功用行,从七地进入八地,乘着菩萨清净之车游化世间,既知杂染又不被沾染,这才真正超越烦恼。
菩萨安住第七地时,已基本超越贪欲等烦恼。修此远行地的菩萨,既不可说有烦恼,也不可说无烦恼——烦恼不现行故不应说有;尚未证得佛智故不应说无。此时菩萨成就清净三业,超越如来所诃不善业道,恒常护持十善业道。五地所修世间技艺,七地菩萨已能无功用自然显现,堪为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导师,仅次如来与八地以上菩萨。所有禅定神通解脱皆得现前,皆由修行成就非因业报。
菩萨住第七地时,圆满妙慧方便力,一切觉支臻于圆满。能入十大三昧:善思择三昧、善思义三昧、殊胜慧三昧、分别义藏三昧、择一切义三昧、善住坚根三昧、智神通门三昧、法界庄严三昧、如来胜利三昧、生死涅槃义藏三昧。以此大智神通为首,入百万三昧净化此地,得此妙慧三昧加持,具足大悲超越二乘,智慧观察地自然显现。此时菩萨无量身口意业皆离相运作,成就极清净无生法忍。
解脱月菩萨问道:佛子啊!初地菩萨难道没有无量身口意业,超越声闻独觉的修行吗?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虽然有这些修行,但只是由于佛法境界的强大力量所推动,并非通过自身觉悟智慧观察所得。在这菩萨第七地中,因能以自觉智慧观照诸法境界,故无有任何力量能遮蔽其光明。佛子,好比王子生于王宫,身为王后所生具足王者威仪,刚出生便能震慑群臣;但这全靠父王的威德庇佑,并非依靠自己的智慧思辨。待他长大成人技艺圆满时,才能凭借自身智慧力,超越所有臣子的作为。佛子,菩萨也是如此,从初发心时便能超越一切声闻独觉,但这源于广大殊胜的愿力,不是通过自觉智慧观照所得;如今这菩萨在第七地中,因能安住于自身修行所证得的智慧,故能超越一切声闻独觉所成就的事业。
佛子!菩萨安住在这第七地时,虽已获得甚深寂静、无有造作的身口意业,却仍然不舍离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勇猛精进地修行。
解脱月菩萨问道:佛子,菩萨达到何种境界才能进入灭尽定?
金刚藏菩萨说道:佛子!菩萨从第六地能够进入灭尽定;如今安住于菩萨第七地中,能在每一个心念刹那中趣入灭尽定,却不应当说是证得寂灭。因此说这位菩萨成就了极为难得希有的身、语、意业——虽然恒常安住于实际境界中,却能不证入寂灭。
佛子!譬如有人乘坐大船驶入大海,凭借娴熟的驾船技巧通晓水性,始终不会遭遇海难。佛子!菩萨安住此第七地也是如此,乘着抵达彼岸的航船,恒常安住实际境界,却能不证入寂灭。
佛子!菩萨获得这种智慧后,凭借三昧力所引发的微妙慧观,以大方便善巧力示现生死之门,而内心安住涅槃境界;虽恒常乐于远离,却以愿力在三界受生不被世间染污;虽恒处寂灭,却以方便示现炽然行迹而不被烧灼;虽恒顺佛智,却示现声闻独觉境界;虽证得佛陀境界宝藏,却示现住于魔境;虽超越四魔道,却现行魔法;虽示现一切外道行为,而内心不舍佛法;虽示现随顺世间业行,却恒常乐于趣入出世间法;所有庄严功德皆超越人、天、龙、夜叉、鬼神及帝释梵王护世诸天,却从未舍弃好乐佛法之心。
佛子!菩萨成就如是智慧安住远行地后,以广大慧见及愿力故,得以现前见到众多佛陀——百佛、千佛、百千佛、百千那由他佛、俱胝佛、百俱胝佛、千俱胝佛、百千俱胝佛、百千俱胝那由他佛。菩萨见到这些如来应供正等觉后,皆以广大增上意乐恭敬承事供养,布施衣物饮食卧具医药等资生物品,奉献种种妙乐供养菩萨僧众,并将这些善根回向无上菩提。他们恭敬承事诸佛如来,以稀有之心听闻正法,受持修习无颠倒三昧慧光,以此护持诸佛圣教。一切声闻独觉的所有诘难都不能动摇其现观境界,并圆满成就利益众生的法忍清净。
菩萨住此远行地时,历经无量劫令这些善根愈发炽盛,清净功德日益增上——百劫、千劫、百千劫、百千那由他劫、俱胝劫、百俱胝劫、千俱胝劫、百千俱胝劫、百千俱胝那由他劫中,这些善根不断增长光明显耀。佛子!犹如金匠以纯金打造庄严具,镶嵌摩尼宝珠光彩夺目,其他饰物无法比拟。佛子!菩萨住此第七地时,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慧力引发,光耀清净远超声闻独觉功德。
佛子!又如日光普照时,一切星辰月光皆不能夺其辉,更能晒干南赡部洲的潮湿淤泥。佛子!菩萨住此远行地的善根也是如此,一切声闻独觉功德不能掩蔽,更能消除众生烦恼垢秽。此时菩萨以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最为增上,其余波罗蜜多亦随力修习未曾偏废。
佛子!这简要说明了菩萨第七远行地。菩萨安住于此地时,多投生为他化自在天王,善于教导一切声闻、独觉现观的方法。能使众生进入离生的正性,所行一切事业,或以布施、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这些都不离佛的意念、法的意念、僧伽的意念、菩萨的意念、菩萨行的意念、到彼岸的意念、诸地的意念、佛力的意念、无所畏的意念、佛不共法的意念,乃至不离一切行相胜妙相应一切智智的意念。常发愿说:我当在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为导、为将、为帅,乃至愿得一切智智的依止处。若乐于发起这样的精进,由此精进在一刹那、瞬息、须臾间,能证得百千俱胝那庾多三摩地,能见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得到诸佛加持皆能明了,能震动百千俱胝那庾多世界,能往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土,能照耀百千俱胝那庾多世界,成熟百千俱胝那庾多众生,住寿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于前后际各能进入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善能思择百千俱胝那庾多法门,示现百千俱胝那庾多身,每一身能显现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萨眷属围绕。从此以上,这些菩萨有愿力的,由愿力故,所有游戏,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声、或行、或庄严、或胜解、或所作,这些乃至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也难以计算。
这时,金刚藏菩萨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便说出一首偈颂:
第六地修行善法圆满后,便能修习方便智慧所印证的境界; 以不共的殊胜行持精进向道,由此进入第七地。 安住三解脱门积累福德,通达无我修习慈悲; 福德与正法恒常圆满,行至彼岸心无执着。 超越三界而庄严净土,寂然超脱世间烦恼; 了知诸法如幻而行佛事,明悟刹土如空乐严佛国。 证得身相本空而集聚相好,了达音声离言善巧说法; 刹那顿悟显现无量妙相,智者由此升进第七地。 观察此法获得明了,广施利益度化群迷; 深入无边有情世界,佛陀教化的业用亦无穷尽。 能入无量刹土法界劫数,胜解意乐及心行境界; 演说三乘妙法无有限量,由此教化一切众生。 刹那引发福慧双运道,四威仪中恒修智慧; 每一功德皆回向佛果,念念具足十种到彼岸。 善施众生即是布施,断除烦恼名为持戒, 不伤害他即是安忍,求善无厌称为精进, 于道不动即是禅定,忍可无生法名为智慧, 生起无量智是方便,引发后后智名为愿力, 无能摧伏称为威力,如实证知诸法即智慧, 如是念念功德皆圆满。初地因大愿觉支圆满, 二地因远离心垢故,三地因愿增法明故, 第四地中深入圣道,第五地随顺世间事业, 第六地入甚深法门,第七地由发起一切佛法, 觉支圆满;由此能令第八地, 一切所行皆清净。此第七地甚难超越, 唯有具大愿智者方能通过;犹如杂染与纯净二界之间, 唯依神通力才能超越。又如转轮圣王虽无染着, 尚未名为超越凡位,若安住第八智地中, 方能超越心识境界,如生梵天超胜人位, 似莲处水清净无染。此地虽超诸惑众生, 不名为有惑、亦非无惑,虽无烦恼而现行度生, 因希求佛智尚未圆满。世间一切技艺工巧, 经书词论皆悉通达,禅定、等持及诸神通, 皆由精勤修行速得成就。菩萨修此第七地, 超胜一切二乘行持,初地大愿及智慧力, 譬如王子威德具足。成就甚深仍精进向道, 屡入灭定而不取证,犹如乘船入于大海, 虽在水中不为水溺。方便慧行功德圆满, 一切世间无能测度,供养诸佛心光愈明, 如以妙宝庄严真金。此地菩萨智慧最明, 如日放光竭尽爱水,又作自在天主, 化导众生修习正智。若能勇猛精勤修持, 得多三昧见无量佛;百千亿那由他佛土, 愿力自在更超胜之。此是菩萨远行地, 方便智慧清净道;一切世间天、人、 声闻、独觉无能测知。
菩萨远行地第七品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