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
这时,如来告诉慈氏大菩萨说:你现在为佛庄严准备法座,我要登上法座,讲述过去发心所修的一切修行,善巧成就诸佛国土的功德庄严,以及趋向正行的法门。
这时弥勒菩萨心想:今天世尊为何让我布置座位,而不让阿难陀、大目犍连等人来做?为何舍弃那些声闻、缘觉,莫非只为清净菩萨们说法?或是那些声闻、缘觉不堪受持此法门,所以专为菩萨让我铺设座位?
这时弥勒大菩萨施展神通显现奇妙境界,凭借神通变化出狮子宝座,高达四万由旬,四周镶满无量珍宝,座上铺着天界妙衣,那衣裳柔软无比,触碰者皆得安乐,宝座放射种种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此时如来从原本的座位起身,升上此宝座,三千大千世界顿时发生六种震动,景象不同寻常。
那时,世尊告诉尊者舍利子:菩萨若能成就四件事,就能让所有愿望都得到满足。是哪四件呢?第一,发起追求觉悟的心愿。第二,对众生生起悲悯之心。第三,发起勇猛精进。第四,亲近善知识。菩萨因为成就这四件事,便能圆满大愿。
另外,舍利子!菩萨若能成就一法,就能不退转大愿,成就清净佛土。这一法是什么呢?菩萨应当学习不动如来在菩萨位时,所发下的广大誓愿:'我无论在何处投生,若不出家,便是欺骗十方诸佛世尊。'舍利子!菩萨们都应如此效法,无论佛是否出世,在任何投生处都坚定舍弃世俗家庭,走向出家修行之路。为什么呢?因为出家是菩萨最殊胜的利益。舍利子!发心出家的大菩萨能获得十种功德:一、不贪恋欲乐;二、乐于独居修行;三、践行佛陀所行;四、不贪着妻儿财物;五、远离恶道行为;六、修习善道行为;七、成就善根;八、积累不退转的善根;九、恒常获得诸天赞叹;十、常得护法神护持。舍利子!发心出家就能获得这十种功德。因此,舍利子!大菩萨若想证得正觉、解脱众生,就应当常乐于出家。舍利子!这就是成就一法、不退大愿、随心所愿获得清净佛土的方法。
还有,舍利子!菩萨若能成就两种法门,就能坚定大愿,随心所欲地净化佛国净土。是哪两种呢?一是菩萨不追求声闻境界,不向往声闻乘,不喜乐声闻所说的法,不愿亲近修习声闻乘的人,不学声闻的戒律仪轨,也不乐于宣说与声闻乘相应的法门,更不劝他人修习声闻乘;对于缘觉乘也是如此。菩萨唯一的目标是激励众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两种法门。舍利子!如果有人能劝他人归向佛乘,这位菩萨就能获得十种功德。哪十种呢?第一,能感召没有声闻、缘觉的清净佛国;第二,能与纯一清净的大菩萨众共处;第三,得到诸佛世尊的护念;第四,常被诸佛称名赞叹并为其说法;第五,对一切事物生起广大心量;第六,若转生天上,将成为帝释天或大梵天王;第七,若投生人间,必为转轮圣王;第八,能恒常见到诸佛世尊而不远离;第九,受到天人的敬爱喜乐;第十,获得坚不可摧的眷属及无量福德。为什么呢?舍利子!假使有人能让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都证得阿罗汉果或缘觉果位,但若有人能引导一位众生走向佛道,后者的功德远胜前者。为什么呢?舍利子!因为声闻、缘觉出现于世,并不能令佛种延续;倘若佛陀不出世,声闻与缘觉也无从产生。舍利子!唯有佛陀出世,才能令佛种不断,才有声闻、缘觉的教法设立。舍利子!因此,劝发他人安住菩提心,就能获得这十种功德,坚固大愿,实现随心所欲净化佛国的誓愿。
还有,舍利子!菩萨若能成就三种修行,就不会退失宏大誓愿,并能成就佛国净土的功德庄严。是哪三种呢?第一,安住于清净处所修行。第二,无所求地宣讲佛法。第三,持守清净戒律。舍利子!菩萨若能持守清净戒律,就能获得十种无所畏惧的境界。是哪十种呢?第一,进入村落时无所畏惧。第二,在大众中说法时无所畏惧。第三,饮食时无所畏惧。第四,离开村落时无所畏惧。第五,进入寺院时无所畏惧。第六,进入僧众中无所畏惧。第七,安坐时无所畏惧。第八,拜见师父时无所畏惧。第九,以慈心教导大众时无所畏惧。第十,受用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生活所需时无所畏惧。
舍利子,安住于清净戒律仪轨,能获得以下十种无畏。
另外,舍利子啊!菩萨说法时心中没有贪求,还能获得十种功德。是哪十种呢?第一、不会贪得无厌。第二、不追求他人认可。第三、不求名声。第四、对施主家没有执着心。第五、不贪图高贵的门徒。第六、无论衣食粗细都能知足。第七、天神来访也不生傲慢。第八、始终不忘观想佛陀。第九、所说的法能让人信服接受。第十、常存念佛的念头。舍利子!菩萨以无求之心弘扬佛法,就能得到这十种功德。
另外,舍利子!菩萨若安住于阿兰若处修行,还能成就十种功德。哪十种呢?第一,远离无意义的闲谈;第二,乐于清净独处;第三,心念专注于禅定境界;第四,不经营世俗杂务;第五,敬爱十方诸佛;第六,不舍离禅定的喜悦安乐;第七,修习清净梵行时没有障碍;第八,稍加用功便能证得三昧;第九,对所学的经教法义字句章节能牢记不忘;第十,对所听闻的佛法义理都能透彻理解。舍利子!菩萨若能恭敬安住阿兰若处修行,就能获得这十种功德。如果菩萨能成就三种修行要诀,就能不退转菩提大愿,随其愿力成就清净佛国。
还有,舍利子!菩萨若能具备四种修行,就能坚定大愿不退转,实现心中向往的清净佛国。哪四种呢?第一、说话真实,言行一致。第二、常怀谦逊,消除傲慢。第三、舍弃吝啬嫉妒。第四、见他人兴盛,心生欢喜。这就是具备四种修行。
此外,舍利子,菩萨诚实言语具有四种功德。哪四种呢?第一,口中常散发青莲花的芬芳。第二,言语清净,表达流畅无碍。第三,在人间和天界都被奉为行为准则。第四,能够汇聚诸佛的圆满音声。舍利子,菩萨因诚实言语而获得这四种功德。
此外,舍利子,菩萨谦逊具有四种功德。哪四种呢?第一,能远离恶道,不会投生为骆驼、驴、牛、马、狗等畜生;第二,不会遭受轻视毁谤;第三,恶友和怨敌无法欺凌冒犯;第四,常受人天恭敬礼拜。舍利子,这就是菩萨因谦逊而获得的四种功德。
还有,舍利子!菩萨远离吝啬和嫉妒有四种功德。哪四种呢?第一,不忘记布施的心。第二,在饥荒时成为大施主。第三,家门常不关闭。第四,见到持戒修行的人,对布施者和受施者都不生嫉妒。舍利子!这就是菩萨远离吝啬嫉妒所获得的四种功德。
还有,舍利子!菩萨见到他人兴旺发达而心生欢喜,能获得四种功德。是哪四种呢?第一,常常生起这样的心念:愿这些众生披上精进的铠甲,让他们获得快乐;他们凭借自己的福德和努力得到财富享受安乐时,也会对我加倍欢喜。第二,所有的财物不会被官府、水火灾害、盗贼恶友侵夺。第三,无论投生何处,财富、子女及眷属都能圆满具足,连帝王都会欢喜,何况其他人。第四,财富广大受用不尽。舍利子!这就是菩萨见他人兴盛而心生欢喜所获得的四种功德。
此外,舍利子!菩萨若成就五种法,则不会退失大愿,能随其意愿成就清净佛国。是哪五种呢?
第一,菩萨为清净佛国、成就庄严而应求取正法,听闻正法后应当询问:菩萨如何成就这样的功德庄严?听闻之后,依照所说修行,进而求证真如实相。
另外,舍利子!第二点,菩萨若发愿往生清净佛国,应当持守清净戒律。因戒律清净之故,必定能随愿往生。往生清净佛国后,应仔细观察该国土的种种庄严景象,以及声闻、菩萨大众所享用的资具。观察完毕后,应深怀恭敬之心,合掌前往佛前请教佛法。
此外,舍利子!第三,菩萨追求广大佛国净土的功德庄严,那位佛陀世尊知晓其深刻宏大的志愿,便为其宣说。由于佛陀的开示,菩萨即能成就广大佛国净土的功德庄严,听闻佛法后依照教导如实修行。
此外,舍利子!第四,菩萨在事相与智慧上保持清净,远离不合正法之事。什么是事?什么是智?能缘与所缘皆远离声闻、缘觉之智,故称为智;对所闻之法皆能实践修行,故称为事。
此外,舍利子!第五、菩萨了知佛的自性,也了知国土的自性。什么是佛的自性?什么是国土的自性?佛与国土都只是名称,知道这些名称本质清净,因此不产生执着。舍利子,菩萨若能如此了知这五种法门,就能不退转于大愿,获得随心所愿的清净佛国。
另外,舍利子!菩萨若能成就六种法门,便能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超越世间一切执着,获得清净佛土。是哪六种呢?
第一,这样的菩萨作为大施主而行布施,对自己所贪爱迷恋的珍贵玩物等,心生惭愧而能全部施舍,并且欢喜踊跃,这样想:我通过广行布施来圆满大乘修行,必将成就无上菩提。又想:不能只靠这些微少的布施就获得无上正觉。这样思惟之后,连自己最珍视的荣华富贵都能舍弃,甚至应当舍弃生命,更何况其他财产、妻儿子女呢?为什么呢?舍利子!所谓"萨婆若"是什么意思?舍利子!大菩萨在修菩萨行时,能够舍弃自己拥有的一切,正因为如此,才能证得菩提,称为一切智者。
此外,舍利子!无论是居家菩萨还是出家菩萨,若能安住于清净戒律之中,即使为求生计也绝不违背所受持的戒律仪轨。他们将所修功德全部回向一切众生,誓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因而心生大欢喜。这些持戒者对清净戒律深怀珍爱,昼夜精进修习梵行,安住于法乐之中。如此便能现观佛法真理,与实相相应,得证真实观照。安住实相观照故能成就甚深忍辱,由证得深忍故生起正见,依正见而行正修行。因安住正修行故厌离三界,由厌离三界故生起怖畏心,由怖畏故寻求出离。怀着出离之念时作如是思惟:"我既承受这般苦恼,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我当为众生承担此重担,令他们获得究竟安乐。"作此观想时即生起大悲心。安住大悲而发起大精进,犹如抢救头上衣袍燃火般毫不懈怠,由此便能证得一切种智。
此外,舍利子!第三,菩萨应当披上忍辱的铠甲,远离骄慢,获得强大的忍力。若遭遇辱骂或殴打时,要以忍辱成就,不起嗔恨之心。应当这样思惟:即使有人手持如须弥山般巨大的棍棒,在无数劫中不断殴打辱骂我,我也不应生起嗔恨之心。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尚未跟随佛陀学习,而我立志学习佛菩萨的修行。因此,他们的打骂反而能增长我的大悲之心。我应当为这些众生披上大愿的铠甲,摄受他们,使其获得解脱,脱离生死,进入涅槃。所以我此刻不应心怀嗔恨。若能如此披上忍辱铠甲,便能获得十种成就。是哪十种呢?第一,出身尊贵的成就。第二,财富丰足的成就。第三,眷属圆满的成就。第四,相貌庄严的成就。第五,乐于布施的成就。第六,善友相助的成就。第七,听闻正法的成就。第八,如法修行的成就。第九,临终得见诸佛并承事供养的成就。第十,见佛后生起清净信心的成就。舍利子!这就是菩萨的十种成就。
此外,舍利子!第四,菩萨发起坚定勇猛的精进誓愿,成就善法,披上如此精进的铠甲,心中思量:为每一位众生尽未来际,在生死轮回中依次修习各种精进修行而不厌倦,立下善愿。为一切众生,经历无数劫生死流转,发起这样的精进永不舍弃众生。舍利子!如果有菩萨以十方如恒河沙数世界充满七宝,在每一念中供养如来,如此持续直至未来。而另一位菩萨内心怀有增上意乐,安住大悲心,以此心披上精进铠甲,后者的功德远超前者。舍利子!菩萨具备这种精进,能获得十种功德。哪十种?一、远离凡愚行为;二、摄受佛的修行;三、对生死轮回生起过患想;四、由此摄受大悲心;五、不退失往昔本愿;六、减少疾病困扰;七、不违背三世诸佛;八、减轻贪嗔痴;九、对所听闻的名句文义皆能通达;十、修行圆满成就。舍利子!发起精进者能获得这十种功德。
此外,舍利子!第五、菩萨忆念诸佛世尊,因此心能专注观想如来,恒常得定静念成就。他这样思惟:我应当践行如来的行持。如果心念散乱失念,就不能证得殊胜的佛智。所以应当舍弃心所贪着的一切事物,也要舍弃一切利养恭敬、村落城邑、饮食资具及亲友眷属。为了利益众生而不舍弃众生,乐于住阿兰若寂静处,独行无伴如犀牛一角。住阿兰若寂静处后,生起大慈心,最初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乃至十方,对一切众生安住于慈心。这样安住,就称为住禅那者。舍利子!如果有菩萨以一切乐具,在恒河沙劫中供养一切恒河沙数诸佛,以及比丘僧众和眷属。而如果有出家菩萨追求寂静,前往阿兰若行走七步,这样的福德远超前者。为什么呢?因为能快速证得大菩提。舍利子!乐于寂静住禅那者,能获得十种功德。是哪十种?一、得正念。二、得智慧。三、得正修行。四、意志坚定勇猛。五、得迅捷辩才。六、得总持。七、对生死善巧通达。八、在戒律等方面毫不动摇。九、诸天恭敬侍奉。十、对他人的荣耀兴盛不起贪羡。舍利子!乐于寂静住禅那者,能获得这十种功德。
此外,舍利子,第六点,菩萨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智慧的作用并这样思考:智慧从哪里产生?它源于清净的戒律和修行。这种智慧能促使一切善法增长,因此菩萨应学习世间一切智慧。无论是工艺技术、咒语法术还是医药方术,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全面学习。学习之后,菩萨又应这样想:现在所掌握的智慧,还无法达到脱离欲望的寂静境界,也不能引导我获得神通和正觉。这智慧不能导向沙门的解脱、婆罗门的修行,也不能通往涅槃。因此,我现在应该更广泛地寻求佛法良药和修行方法,用这种智慧帮助我达到最终的寂静。菩萨在探究一切法的根本时,发现没有任何一法能单独生起其他法。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他安住于寂静中。由于安住寂静,便不再有烦恼;没有烦恼,便能透彻理解生死轮回,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他们消除种种痛苦。舍利子,这就是菩萨应具备的六种修行法门,能够坚定大愿不退转,随愿往生清净佛国。
另外,舍利子!菩萨若能具备七种修行,就能不退转大愿,随心所欲成就清净佛国。是哪七种呢?第一,舍弃自身一切所有,因为能舍与所舍都不可得。第二,持戒无缺,却不执着戒相。第三,安忍柔和,因为众生实相不可得。第四,精进修持,明白身口意本不可得。第五,成就禅定而不贪着禅境。第六,圆满智慧,远离分别。第七,忆念诸佛,超越形相执着。舍利子!菩萨这样修习七法,就能坚固大愿,具足一切清净佛土的殊胜庄严。
另外,舍利子,菩萨若能成就八种修行方法,就不会退失宏大的誓愿,并能随自己的意愿获得清净的佛国净土。哪八种方法呢?第一,心中不生嫉妒。第二,布施庄严的器具。第三,心胸宽广。第四,尊敬讲法的师父。第五,不做不正当的谋生行为。第六,平等地施舍。第七,不自我夸耀。第八,不轻视他人。舍利子,这就是菩萨成就八种修行方法,不退失誓愿,能随自己的意愿获得清净佛国净土。
另外,舍利子,菩萨若能具备九种修行,就不会退转宏大誓愿,能够随心所欲获得清净佛国。是哪九种呢?第一,保持身体行为端正。第二,保持语言行为端正。第三,保持心念行为端正。第四,使贪欲逐渐减弱。第五,使嗔恨逐渐减弱。第六,使愚痴逐渐减弱。第七,不做欺骗虚伪之事。第八,成为坚定可靠的善友。第九,不轻视怠慢善友。舍利子,菩萨若能如此具备这九种修行,就不会退转宏大誓愿,能够随心所欲获得清净佛国。
再者,舍利子,菩萨若能成就十种修行,便能不退转大愿,随心所愿获得清净佛国。是哪十种呢?
第一,菩萨手持殊胜鲜花,前往如来处或佛塔供养时,应如是发愿:愿我所献之花色泽芬芳殊妙,见者心生欢喜。待我成佛时,愿我国土中遍布各类妙花,众宝树木环绕庄严。乃至供养烧香、涂香、衣服饮食、宝盖幢幡,金银琉璃、真珠玛瑙、珊瑚等珍宝时,皆应如此回向庄严佛国功德。菩萨应安住清净戒律,持戒者所愿皆能成就。
此外,舍利子,菩萨在享受快乐时,会这样发愿:愿众生都能同享这份快乐。因此,菩萨成佛时,其佛土中的所有众生,都能获得纯粹的安乐。
另外,舍利子,第三,菩萨不对他人说令人不欢喜的言辞,常说善巧的语言。他这样发愿:成佛时,愿我的佛土中,不让众生听到不悦耳的声音,常能听到令人欢喜的声音。
再者,舍利子,第四点,菩萨经常劝导众生修行十善业道,并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根与众生共享,共同回向一切种智:当我证得菩提时,愿我的佛国中所有众生都能成就十善业道。
另外,舍利子!第五点,菩萨无论走到哪里,眼睛看到的一切有情众生,无论是男女还是童子童女,都会劝导他们修行无上正等菩提,绝不赞叹二乘的果位。因此,菩萨证得菩提时,那个佛土中所出生的有情众生,都会发起无上菩提心,远离声闻缘觉的念头,从而获得如此清净的佛土,其中充满了众多菩萨。
再有,舍利子!第六,菩萨对他人的供养从不阻拦阻,见他人获得利益总是心生欢喜。因此菩萨证得菩提时,那佛土中所有众生,日常所需物资永不匮乏,得到如此殊胜的佛法光明。
另外,舍利子,第七点,菩萨如果看到比丘、比丘尼犯了过错,绝不会宣扬他们的过失,自己安住于正法中。因此,菩萨成佛时,他的佛土中不会有任何关于过失的声音。为什么呢?因为那里的众生都获得了清净无过失的法。
此外,舍利子!第八,菩萨乐于佛法、追求佛法而不生烦恼,对所听闻的佛法都能正确安住并修行。当他证得菩提时,其佛国中的众生也都乐于佛法且无烦恼,能够随顺所听闻的佛法而修行。
此外,舍利子!第九,菩萨以海螺、鼓、号角、琴弦、管乐等种种音乐供养如来佛塔时,将此善根回向成就佛国净土庄严。因此菩萨证得菩提时,其佛国中千百种乐器不奏自鸣。
另外,舍利子!第十,菩萨如果见到失去正念的众生,就会这样发愿:愿他们获得正念。因此,菩萨证得菩提时,那个佛国中的一切众生都能得到禅悦的滋养。
舍利子!这样的佛国净土具备无量功德,即使如来用辩才宣说,一劫或超过一劫的时间,也无法说尽。舍利子!现在我随顺菩萨们的愿求,简略宣说,使那些具有殊胜愿心的人听闻后能发心修行,将来必定圆满成就佛国净土的功德。
再有,舍利子!菩萨若能成就三种法门,便能迅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所求的佛国净土都能圆满成就。是哪三种法门呢?第一、安住于不放逸。第二、依照所听闻的佛法如理修行。第三、发起殊胜广大的誓愿。
舍利子!如果菩萨能具备这三种修行,就能迅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并圆满实现他所向往的一切清净佛国。
这时,尊者舍利子对佛陀说:世尊,如来善巧宣说如此妙法实在稀有。世尊,由于安住不放逸,便能获得一切菩提分法;安住正修行,便能证得无上菩提;凭借广大殊胜的誓愿,便能成就佛国净土。
佛对舍利子说:正是如此!正如你所说,因不放逸而证得菩提分法,因安住正修行而获得大菩提,因发起殊胜大愿而成就佛国净土的圆满庄严。舍利子,如同我往昔依止殊胜愿力,成就这样的净土。舍利子,我因安住不放逸而圆满本愿,因正修行而证得大菩提。舍利子,若仅空谈而不实修,连声闻境界尚且不能达到,更何况无上菩提?因此,舍利子,菩萨应当立定真实誓愿,如说修行,于诸学处应当如是修学。
这时法会中有四万菩萨从座位上站起,双手合十向佛陀行礼,齐声说道:世尊!正如您所教导的,菩萨修学的法门我们定当遵循,安住于精进不放逸中踏实修行,圆满宏大誓愿,庄严清净佛国净土。这样的修行道路我们必将践行。若有菩萨发起任何誓愿,我们必定助其圆满。
这时世尊露出和悦的微笑,舍利子向佛陀问道:世尊,您为何缘故现出这样的微笑?
佛对舍利子说:你看见这些善男子发出狮子吼了吗?
舍利子回答:“是的,我已经看到了。”
佛说:舍利子!这些善男子经过百千劫,各自在不同的国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都名为愿庄严佛,就像将来出现的师子佛一样。他们的国土清净程度与无量寿如来的净土完全相同,没有丝毫差别,唯一的区别只是佛的寿命长短不同。
舍利子问:那些如来的寿命有多长?
佛说:“那些佛每一尊都寿命十劫。”
这时,狮子勇猛雷音菩萨从座位上起身,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十向佛陀恭敬问道:世尊,这位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是诸佛如来常常称赞的。文殊师利要经过多久才能证得无上菩提?他所成就的佛国净土又会是怎样的呢?
佛陀对狮子勇猛雷音菩萨摩诃萨说:善男子,你应当亲自询问文殊师利童真菩萨。
狮子勇猛雷音菩萨问文殊师利:你什么时候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善男子,你为何不问如何安住无上菩提,却问我成就菩提之事?因我对菩提尚且无住,怎能使我证得菩提?菩提之法本无住无证,我又如何能有证得与安住?
狮子勇猛问道:“文殊师利,你难道不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证得菩提吗?”
善男子回答说: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众生本是虚幻不实的。倘若众生真实存在,我应当为他们证得菩提并安住于菩提境界。但众生、寿命及补特伽罗皆非实有,因此我既不执着菩提也不退转。
狮子勇猛问:文殊师利,难道你没有安住于佛法吗?
不是的!善男子!一切法都安住于佛法之中,所有法皆无漏无边际、无相无形,因此佛安住于真如;正如佛所安住,一切法也是如此。
狮子勇猛继续说道:善男子!你现在说,我不执着于佛法。我现在要问这个问题,请你允许并为我解答。
善男子!你认为如何?是为了色相而求觉悟吗?是为了色的本质、色的真如、色的自性、色的空性、色的远离、色的法性而求觉悟吗?善男子!你认为如何?如果色就是觉悟,色本身怎能证得觉悟呢?色的本质、色的真如、色的自性、色的空性、色的远离、色的法性,能证得觉悟吗?
文殊菩萨回答说:不是的!文殊师利!色不寻求菩提,菩提没有色相、本性无色、真如无色、自性无色、空性无色、远离色相、法性无色,却能证得菩提。乃至详细说来,色的法性也不证得菩提。
文殊师利说:善男子!你认为如何?受、想、行、识能寻求菩提吗?善男子!受、想、行、识能证得菩提吗?甚至识的法性能证得菩提吗?
回答道:不是的,文殊师利!受、想、行、识不追求菩提,也不证得菩提,甚至认识到诸法的本性,也不追求菩提,不证得菩提。
文殊师利说:善男子!你怎么想?离开五蕴,还有我和我所的分别吗?
回答说:不是这样!
文殊师利说:善男子,是哪两种方法能够证得菩提?
狮子勇猛菩萨说:文殊师利!初发心的菩萨听到这样的话,面对文殊师利都会感到惊恐畏惧,因为文殊师利这番话已成为判定标准。这些菩萨们这样说:我不追求菩提,也不证悟菩提。
文殊师利说:善男子!一切法本无恐惧,在真如实相中也没有恐惧。佛是为不恐惧的人说法。如果心生恐惧,就会厌恶;如果厌恶,就会远离欲望;如果远离欲望,就能解脱;如果解脱,就没有菩提;如果没有菩提,就不会执着;如果不执着,就不会去;如果不去,就不会来;如果不来,就没有愿望;如果没有愿望,就没有追求;如果没有追求,就不会退转;如果不退转,从哪里退呢?从我执退吗?从众生、寿命、补特伽罗的断常分别中退吗?如果退转,不退转的人怎么会退?从空性、无相、无愿、实际和诸佛法中退吗?从什么佛法退呢?所谓不离开佛法又不完全通达佛法,无所观察、无所出入,无所行持也无表示,只有名字,空寂无生无灭、无去无来,远离清净与杂染,无尘离尘、不偏不倚,远离造作,无穷尽无执着,无平等无不平等,这就是佛法。善男子!所有佛法,此法无法。为什么呢?因为其本质不可得。如果这样的佛法能生起,善男子!初发心菩萨听闻后心生恐惧,就能快速证得菩提;如果不恐惧,就不能证得菩提。
狮子勇猛问道:文殊师利,为何以如此深意来说?
回答说:善男子!无论是恐惧还是分别,这些都能证得菩提。如此发心或不发心,为了正觉而求取的人,都能证得菩提。再者,不发心的人无法获得菩提,也不去思惟,那菩提心实际上并无所得,也不加分别,若不分别就不能证得正觉。为何不能证得正觉?因为他们得不到菩提,也无法证得菩提。为什么呢?善男子!虚空界难道能证得菩提吗?
回答说:不是。
文殊师利说:善男子,如来不是说过一切法都如同虚空吗?
文殊师利啊,确实如此!虚空与菩提等同,菩提与虚空无二。虚空即菩提,菩提即虚空,二者无有分别。若菩萨能了悟此平等真义,则既无所知,亦无所不知。
宣讲此法时,一万四千位比丘彻底断尽烦恼,内心获得解脱;十二万比丘远离尘垢,在诸法中得到清净法眼;九万六千位有情众生,过去未曾发起无上菩提心,如今都已发起;五万菩萨证得无生法忍。
这时狮子勇猛雷音菩萨对文殊师利说:你发无上菩提心以来,已经多久了?
文殊师利说:停下!善男子!不要在无生法中起分别心。善男子!如果有人说:我要发菩提心,我在为菩提修行。这些人都是大邪见者。善男子!我看不见那颗心是为了菩提而发,因为心本不可见,所以不为菩提发心。
狮子勇猛问:文殊师利,这话什么意思?
文殊师利说:善男子,如果没有任何所见,这就叫作平等,正如前面所说。
文殊师利,狮子勇猛问道:什么是平等?
善男子!所谓平等,就是没有各种分别相。因为平等,所以说一切法都是同一味道。同一味道就是同一本性,同一本性就是寂静的本性。这寂静本性既没有杂染,也没有清净。这样说法,不断灭也不恒常,不生起也不消灭,无我无执取,不抓取也不舍弃;这样说法,说完之后没有思虑也没有分别。善男子!在这平等法中生起修行的智慧,就叫做平等。再者,善男子!菩萨进入这样的法性,不见差异也不见同一,就叫做平等。这平等远离不平等,在不平等和平等之中,本来就是清净的。
这时,狮子勇猛雷音菩萨对佛陀说:世尊,现在文殊师利不愿自己说明他发心追求无上菩提的时间是远是近,大众都希望听到。
佛陀说:善男子!文殊师利是修习甚深忍的修行者,甚至连甚深忍这个概念也不可得,菩提不可得,心也不可得。正因为心不可得,所以不说发心的早晚。善男子!你应当仔细听,我现在就为你说明。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早在无量劫前就已发起无上菩提心。善男子!在距今极其久远超过七十万阿僧祇百千恒河沙劫的过去世,那时有一尊佛,名号为雷音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间。在东方距离此地七十二那由他佛土之外,有个世界名为无生世界,雷音如来在那里说法,当时有八十四俱胝那由他声闻弟子,菩萨众的数量更是声闻众的两倍之多。
善男子!那时有位国王名叫虚空,具备七种宝物,统治四天下,以正法治理国家,成为转轮圣王。善男子!这位虚空王在雷音如来的法会上,用各种乐器、衣物、饮食、宫殿楼阁,以及众多美丽童仆侍奉,恭敬供养雷音如来及诸位菩萨、声闻大众,长达八万四千年。国王的亲属、后宫妃嫔、王子大臣,一心只做供养之事,别无他念,虽经多年却毫无疲倦。八万四千年过后,国王独自静坐,心中思量:我已积累无量善根,如今将这些善根回向,应当追求何种愿望?是成为帝释天?还是梵天王?或是继续做转轮圣王?或是追求声闻、缘觉的果位?善男子!虚空王这样想着,空中诸天便对他说道:大王,停下!不要生起如此低劣的念头。为何?您所积累的福德极为广大,应当发无上菩提心。善男子!虚空王听闻此言,欢喜思量:我如今对此决定不再退转。为何?诸天知晓我心而来指引我。
善男子!那时虚空王立即与八千万亿百千众生,前往雷音如来处,顶礼佛足右绕七圈后退坐一旁。又,善男子!那位虚空王合掌向雷音如来说偈道:
我向最胜法发问,唯愿世尊宣说。如何才能获得最胜,成为人中之尊?在世尊面前,我广修供养,心无所依,未曾回向。独处时生起此念,专注思惟:已作广大福德,该如何回向?是为求作帝释、梵天,或转轮圣王?还是为求声闻、缘觉果位?心中正如此思量,诸天告诉我:若发下劣心,福德将损减。大王应发殊胜愿,为利益一切众生,为度化世间,当发菩提心。
我向遍知一切的觉者请教:如何发起此心,成就无上正觉?如何才能证得此境,请为我开示。应如何发起菩提心,与诸佛等同?从虚空中听闻此言,故向如来禀白。大王当知,我今依次宣说:诸法皆依因缘,乐欲为根本。如其所愿,所得果报亦如是。我于过去世,也曾发此心,为利益众生,起如是胜愿。由此胜愿故,获得殊胜果。我证得大菩提,圆满最胜愿。大王应勇猛精进,发起如是心,行持此妙行,必当成正觉。
听闻佛陀开示,国王心生大欢喜,作狮子吼,震动世间:从无始以来,直至生死尽头,为利益一切众生,我行持无边善行。在大众前,我发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令离众苦。从今以后,若我生起染污、嗔恚、嫉妒、我慢、贪爱之心,即是欺骗十方诸佛。自此直至成佛,誓修清净梵行,舍弃贪欲罪业,随佛修学净戒、柔和、安忍,不以急躁心速求正觉。我尽未来际,对每一位众生,清净无量佛土,称扬诸佛名号,令传十方世界。我今自行授记,成佛无疑。
在导师面前,我清净身语意业,不起一切不善,以真实行持,成就佛果利益世间。由此诚实誓言,大地六种震动。若我虚妄不实,四大元素当变异。因言语真实故,空中自然奏响天乐。因我心无虚伪,亦无烦恼系缚,由此诚实之力,愿天雨妙花。因真实语警醒之力,十方无量世界震动。虚空中刹那奏响亿万亿天乐,降下高如山岳的曼陀罗花。二十亿人追随国王修行,同发微妙音声:我等皆当成佛。如这二十亿人,一切众生亦当效法国王,求证无上正觉。
善男子!那时的虚空王不要看作别人,就是现在的文殊师利童真菩萨!童真菩萨在那个时候是虚空王,经过七十万阿僧祇百千恒河沙劫,最初发起了菩提心,又经过六十恒河沙劫,证得无生法忍,从此以后圆满十地具足十力,也圆满一切如来之地,也圆满一切佛法,也不曾在一念之间生起这样的心:我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另外,善男子!当时与那位国王一同在雷音如来座下发菩提心的二十亿人,如今都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转动不退转法轮,为无量众生广作佛事。完成佛事后,他们皆随佛涅槃而入灭。这些人全是由文殊师利菩萨劝化发心,依次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并且护持这些如来的一切教法。还有一尊佛现在此界下方,越过四十恒河沙数佛土,名为"地界"的世界,佛号地天如来,寿命无量,现今住世说法,被无量声闻圣众围绕。
讲述文殊师利过去这些事迹时,在场七千众生都发起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