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念佛三昧經
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五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譯
三法品第十二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具足幾法得此三昧?」
世尊即告不空見言:「菩薩若能具足三法,得此諸佛所說三昧。何者為三?所謂:不貪、不瞋、不癡,如此善根。
「若是菩薩住於無貪,便得滿足檀波羅蜜。心得安住如此法已,攝取不貪清淨善根,永離貧窮,恒得豪富,具大威勢,如日光曜。如是,菩薩所修功德皆為一切諸眾生故,所可宣說無不信受,得此三昧不以為難,亦當疾成無上菩提。菩薩具此妙善功德,天人敬信。
「菩薩若復能修不瞋善根之行,滿足忍辱波羅蜜也。若是菩薩安住忍度,若人罵詈、刀杖加之、解其支節、斷其頭首,不生一念忿惱之心,亦不說他諸惡過咎。攝取不瞋清淨善根,慈心為利一切眾生,是以修行如此三昧。菩薩安住此三昧已,得與諸佛世尊常俱,乃至夢中不離見佛,經、行、坐、臥皆獲安樂。諸天護念,不見惡夢,寤寐歡喜。刀不能傷、毒亦不害、水所不㵱、火所不燒,所資四事恒得豐足。亦為一切皆令歡喜,疾當得於無上菩提。
「若是菩薩除捨無明、具足不癡善根之時,正觀修行毘婆舍那即便攝取不癡善根,於一切法決定巧便,滿足般若波羅蜜也,他來問難疾能答對。菩薩具足如是三法速當得此三昧之寶。
「又,不空見!若是菩薩復具三法當得此定。何謂為三?應觀一切諸行無常、應觀一切諸行皆苦、應觀一切諸法無我。菩薩具足如此三法,當得斯定、疾成佛道。
「又,不空見!若是菩薩復具三法當得此定,疾成無上菩提之道。何者為三?所謂供養現在諸佛及以滅度如來舍利。若以花、香、幢蓋、繒幡、種種珍妙而以奉獻,若自供養、勸人令行。復應發願,作如是言:『以我善根布施因緣,願得諸佛所說三昧。』又,不空見!復當讚歎現在如來、般涅槃佛真實功德,讚戒功德、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威儀、神通、教化辯才、阿蘭若行,及以慈悲喜捨之法。復更殊勝讚歎佛法儀容相好、無量功德。既讚歎已,復發願言:『若我讚歎諸佛功德設獲微福,以此善根當得諸佛所說三昧,疾當得成無上菩提。』
「又,不空見!菩薩摩訶薩於諸佛所聞此三昧功德、名字,有三隨喜。何謂為三?如過去佛往昔已曾修菩薩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彼諸佛求是三昧,我亦隨學求此三昧,亦為自利及利他人。聞三昧已即生隨喜:『我亦當復隨彼隨喜。』此是第一隨喜者也。又,不空見!如彼未來諸佛世尊亦當修習菩提之行,聞此三昧,自利、利他,生於隨喜:『我亦隨喜。』是名第二。若諸如來住現在世,安隱快樂,斷不善行,捨諸惡趣、變化、幻術、種種伎樂、圍碁博弈,一切諸惡悉皆離之,深定、大悲無不具足。如彼諸佛往昔已曾修菩薩行、聞此三昧即便求之生隨喜心,我今亦爾,如過去佛隨而喜之,是名第三。
「又,不空見!此三隨喜與發願俱:『若我所獲善根功德,願使眾生常得是定。』又,不空見!菩薩具足此三隨喜,亦當疾得如是三昧。又,不空見!若善男子、善女人等隨喜斯定,得此善根功德之聚。為此善根,以譬明之。如有一人以彼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為聚,於大聚中捻取一沙擲過無量不可思議億那由他無邊世界,復取一沙擲過無量無數世界,如是次第盡大沙聚。此諸世界,若善算師、算師弟子,能得邊際知其數不?」
時不空見即白佛言:「如此人者不能知也,唯舍利弗、不退菩薩,乃能知此世界之量。」
告不空見:「不可思盡若干世界滿中珍寶,其高過於諸天所居,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以此珍寶施諸眾生。此善男女得福多不?」
時不空見即白佛言:「甚多。世尊!無量無邊。」
爾時,佛告不空見言:「我當語汝,若善男女於諸佛剎滿中珍寶,以用施於一切眾生。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聞此三昧三隨喜已,發願求於無上菩提,亦復欲樂修於多聞,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獲功德,勝彼施福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佛告不空見:「此念佛三昧即是一切善根之母。如是說者,名為正說。」
CBETA 编码:T0414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