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曹山元證禪師語錄
一种是往来于不同生命形态。意思是现在所有的声音、形象、言语、等级地位,都像离开父亲逃亡一样,这些全都追溯到最初的祖先那里,就变成了不同的生命形态。还有天堂、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等,也都是不同的生命形态。
菩萨的同异类,指的是先放下自我觉悟,而后重新进入生死轮回的不同众生中去度化他们。已经证得涅槃果位,却不舍弃生死众生。自利利他,愿一切众生都能成佛,我自己最后成佛。所以大权菩萨若不先度化众生,自己的修行也无法圆满。因此南泉和尚说:先到彼岸体悟真理,再回此岸践行佛法。又说:菩萨具足六度万行。佛教教义讲:只要还有一个众生未得度,我终不成佛。誓愿无边,众生无边,如此修行才称为菩萨的同异类。
第三种沙门异类,说的是先明白本分事已了结。将现前一切凡圣因果德行彻底放下。才能与本体无别。称为独立之人。也称沙门断事。要等内外情执尽消、三世业缘了断。达到无有遗漏。才能称作佛边事。也说一手指天地。也称大沙门。翻转沙门断事边见。不落入各种殊胜果报之位。才能称为沙门行。也说沙门转身。也说披毛戴角。也叫作水牯牛。到这般时节方能入异类。也说色类边事。所以古人讲头长三尺颈短二寸。正是这个道理不可错会。
第四种是宗门中的异类,就像南泉和尚说的:智慧达不到的地方千万不要开口,一开口就会露出破绽,称作如如,其实早已变了样。必须要在异类中修行,体会异类中的事。洞山和尚说:这件事必须妙悟,关键在于其妙处,体悟要在妙处。曹山和尚自己说:这件事必须空掉一个位置,彻底没有执着。当面把握兼带才行,如果是行家的话,言语要不偏不倚,不有不无,称为异类中的虚空。这件事必须行家全身投入,遇到木头就是木头,遇到竹子就是竹子,要避免触犯,切记切记。有僧人问(注:以下问答都以无舌之语为中下道,取上面四种异类)什么是异。我说:我要是告诉你,驴年马月才能明白?所以有人问南泉和尚:百年之后去哪里?南泉说:到山下施主家做一头水牯牛去。问:我能跟和尚一起去吗?(注:彼此文字不同,宗门岂有差异)南泉说:你要是跟我去,就叼一根草来。我说:这水牯牛不同于沙门的水牯牛,必须仔细才不会迷失时机。
问什么是往来异类。我说:不知道有自己。又说:一切言语声色是非,都是往来异类。什么是菩萨同中异类。我说:不选择自身。什么是披毛戴角沙门异类。我说:不立触净。又非时答当也触即触,遇净即净。什么是宗门中异类。我说:要头就砍下去。
僧人向洞山大师请教僧人修行的要义。大师答道:头长三尺颈短二寸。此话何解?
我回答:殊胜句微妙句。
问:何谓殊胜句微妙句?
答:殊胜句微妙句有三重境界。
其一,世尊住世四十九年广设方便,十二部经教、百千三昧法门,门门透彻穷究,尽是殊胜句微妙句。此属出世法门而言。
其二,凡夫超凡入圣,彻见自性与佛无二,得无漏智,方得全体通透,方可谓一尘一念皆是十方诸佛共证的涅槃门。到此境地,不居正位,不择形迹,反入畜生道中,披毛戴角亦无二念。故云:一切物类不可比拟,诸佛祖师难以测度。因此古德说:僧人言语不可用常情揣度,故称殊胜句微妙句。此就众生相而言。
其三,一切事物无可比拟,方称殊胜句微妙句。古德云:千般比拟不得,万物类比不成,智者不能知晓,上根亦难领会。亦可谓本来无一物相似,故称殊胜句微妙句。所谓殊胜句微妙句,实乃天上人间不可测度之事。古德称之为超越始终之句,借此类言语阐明修行真谛。
稠布衲问:何谓众生相?
答:披毛戴角。
问:何谓言语相?
答:曹山唯有一双眉。
问:何谓水牯牛?
答:懵懵懂懂。
问:此话何意?
答:不知天地为何物。
稠又举。上座问云居:洞山古佛有言,自小养得一个儿子,头长三尺颈短二寸。直至如今不奈何。如何是自小养得的儿子?居答:日常供养难以忘怀。如何是头长三尺?答:无可奈何。如何是颈短二寸?问:至今还能奈何吗?又问:如何是日常供养难以忘怀?余答:恒常存在便是。如何是恒常存在?答:不违背便是。如何是无可奈何?答:到那时节什么人能奈何?至今还能奈何吗?此意如何?答:三世诸佛亦无可奈何。如何是头长三尺颈短二寸?答:并非从来之事。如何是从来之事?答:唤作什么?
有人问僧人修行的是什么样的修行。回答说是畜生行。问什么是畜生行。回答说披毛戴角。问什么是披毛戴角的僧人修行。回答说事事不间断。问不间断的事情是怎样的。回答说才能修行。问什么是披毛戴角的人。回答说不畏惧业报。问为什么会到这种地步。回答说如果不畏惧业报,有什么地方不能到。
不问如何从凡入圣。只问如何从圣入凡。答:水牯牛。问:什么是水牯牛?答:浑浑噩噩。问:这有何意?答:只知念水草,其余一概不知。问:这能成就什么?答:不过是遇草吃草,遇水饮水。师又说:这话有力道。要知道有力道,在于此人不执着僧人身份,也不入圣位,便是入了异类。这异类就是披毛戴角,可称为僧人行,也可称为僧人修行处,还称为头长三尺、颈短二寸。要知道此意达到僧人行时,不用尺寸分亲疏,也不论张三李四。头长三尺,是指从小到大今日功成,到了这般地步,称为胜句妙句。颈短二寸,是指不居僧位,也不处圣位,所以叫颈短二寸。这时不能说称不称,所以说不用尺寸来思量。尽管如此,还是类边事。要知道有异类中事。没听说过吗?智慧不到处不能说,说了就露头角,称为如如,早已变了。要在异类中行,称为虚一位,称为当面兼带,全无确切。问:什么是类?答:披毛戴角。问:什么是异?答:作么作么。问:什么是行?答:要头便砍去。问:异类能成就什么?答:此事有两种异类:一是僧人异类,二是事上异类。事上异类如猫狗牛羊。僧人异类处处自在,始得不变。不同于那个。先师曾问我:去哪里?答:去不变处。又说:这不变事有两种:一是人人本分事,二是知有之人不舍一切声色是非,于一切物上不滞,称为一切处不变,也叫披毛戴角,也叫入泥入水,也叫修行的汉子。问:什么是入泥入水?答:不变。问:转身吗?答:不转身。问:此人境界如何?答:诸圣测不得。问:为何测不得?答:因他不同于诸圣。这还是类边事,还有向上事吗?答:有。问:什么是向上事?答:若告诉你,恐怕又落类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