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如是解
No. 485-B金剛經如是解序
初祖達摩西來,特稱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究不若金剛一卷常為心印。是以黃梅五祖首行倡導,宣其經旨,從而作解者八百餘家。曹溪六祖初既因文悟入,後復以之啟口作壇經,更了以一言曰:法非有無謂如,皆是佛法謂是。應知此經佛與須菩提一句一棒、一字一喝,語言文字剗盡無餘,的的教外別傳。西來第一義為佛祖慧命所統,于群經中尊勝稱王,信也。
达摩祖师从西方来到中土,特别推崇《楞伽经》四卷可以印证本心,但终究不如《金刚经》一卷能作为永恒的心印。因此五祖弘忍首先倡导《金刚经》,宣讲其宗旨,后来为此经作注解的有八百多家。六祖惠能起初因经文而悟入,后来又用它开启众生智慧作成《坛经》,更用一句话点明:不执着于有无称为"如",一切都是佛法称为"是"。要知道这部经中,佛陀与须菩提一问一答,字字如棒喝,彻底扫除语言文字的执着,确实是教外别传的正法。这部经承载着西来第一义谛,是佛祖智慧法脉的根本,在众多佛经中最为尊贵殊胜,确实如此。
其文藏有三譯,元魏留支.陳天竺真諦二譯,要不如姚秦鳩摩羅什所譯,辭特簡明,義無脫誤。是以震旦誦習,日月爭光,而註釋多門,意見差別。
这部经典共有三种译本,分别是北魏菩提流支和南朝陈代真谛的翻译,但都不如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本子。罗什译本文字特别简洁明了,义理没有遗漏和错误。因此汉地传习诵读,其光辉与日月争辉,但各家注释繁多,见解各不相同。
愚自弱冠志學,即知三教會通。丙辰歲,以梁生奇緣,皈依憨山大師,于東遊之日,得受金剛決疑,以為指歸。其大意謂:佛說法三十年,上首弟子猶是懷疑,此經隨空生所疑處,即便逐破,所謂疑悔永已盡,安住實智中。憨師現示肉身于曹溪,稱七祖與六祖覿面,是能不隨分演說,真契佛祖心印,并契宣尼一貫無言之大旨者,即南嶽之得金剛無礙智,中峰之能用世語入佛知見,不過是也。越今四十餘載,其間所聞演說,所見著述,描抹此經面目者,不知幾何?而乃得見坦公先生如是解,是直以鏡照鏡,諸相不立,以光接光,眾塵消隕,只提如是我聞四字,便攝全經,并攝全藏,若水入乳,若芥投針,梵語華言,拈來即合,引申觸類,無境不融,以至孔孟精微,和盤托出,老莊玄妙,徹底掀翻,頭頭盡獲家珍,無假揉和窠臼。自非降大任而投險囏,出自困衡動忍,安能與箕疇岐易同放光明?更非宗教全彰福慧,兩足從入泥入水中,履道坦坦,安得具金剛眼,得金剛心,代佛口宣無上甚深妙諦,現長者宰官身而為說法?具眼者,謂是無垢再來,覆按時節因緣,當益信也。
我从二十岁立志求学时,就明白儒释道三教可以融会贯通。丙辰年,因与梁生的一段奇妙缘分,得以皈依憨山大师。后来大师东游时,我获得《金刚经决疑》传授,将其作为修行指南。其核心要义是:佛陀说法三十年,连最优秀的弟子仍存疑惑,此经针对须菩提的疑问逐一破除,正如经中所说"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憨师现肉身于曹溪,被尊为七祖,与六祖当面印证,他能随缘说法而不拘泥形式,真正契合佛祖心印,也与孔子"一以贯之"的默然宗旨相通。正如南岳慧思获得金刚无碍智、中峰明本善用俗语阐释佛理,都是这个道理。
距今四十余载,这期间听过多少讲解,见过多少注解,试图阐释此经真义的著作不知凡几?直到得见坦公先生这般解说,犹如以镜照镜不立相,以光接光消尘垢,仅"如是我闻"四字便统摄全经、包罗全藏,如水乳交融,似芥子投针。梵文汉语信手拈来皆相合,触类旁通无境不融,乃至孔孟精微处和盘托出,老庄玄妙义彻底彰显,处处彰显本分家风,不假雕饰造作。若非肩负大任历经磨难,从困境中磨练心志,怎能与《洪范》《周易》同放光明?若非宗教圆融福慧双修,深入红尘而履道坦荡,怎能具足金刚慧眼,成就金刚心肠,代佛宣说无上妙谛,现宰官身而为说法?明眼人当知这是无垢净士再来,若考察时代因缘,必当更加确信。
此解早已壽梓于吳門鎮海古剎,茲重梓藏冊,流通于楞嚴經坊,將紫栢、憨山兩尊者同向寂光首肯,真歷劫勝因也。古德有云:見聞為種,八難超十地之堦;解行在躬,一生圓曠劫之果。則以無是翁作如是解,即謂如如、六如悉歸剩義,如之一字亦不喜聞可也。是萬法俱來,絲毫不掛之第一義也。
这部注解早已在吴门镇海古寺刻版印行,如今重新刊刻收录成册,在楞严经坊流通。此举得到紫柏、憨山两位尊者的默许认可,实在是历劫难逢的殊胜因缘。古德曾说:见闻佛法种下善根,能超脱八难直登十地;解行并重亲身实践,一生可圆满旷劫果报。因此这位无是翁作此注解,即使说真如、六如都属多余,连"如"字也不必执着亦可。这正是万法皆空、一丝不挂的第一义谛。
順治丁酉臘八日擕李道一居士譚貞默槃談謹撰
顺治丁酉年腊月初八日,携李道一居士谭贞默,恭敬撰写。
CBETA 编码:X048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