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如是解
No. 485-C金剛如是解序
神功不可以記,溟渤不可以蠡測,無上妙道不可詮註,唯其詮註不及也。雖終日言而無言,終日跡而無跡,故迦文曰:我四十九年不曾說著一字。又曰: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譬之彈者意在,獲而彈斯委;餌者意在魚,得魚而餌自棄。若夫執餌彈為魚,非作者咎,乃時人自昧耳。
神通广大无法用文字记录,大海无垠不能用瓢测量,至高无上的佛法真谛难以用言语诠释,因为任何解释都无法企及其本质。虽然终日言说却如同未说,终日行迹却似无踪迹,所以释迦牟尼说:我讲经四十九年未曾说过一个字。又说:一切言语说教,都没有真实义理。就像弹弓瞄准的是鸟儿,射中目标后弹弓就放下了;鱼饵是为了钓鱼,钓到鱼后鱼饵自然丢弃。如果有人执着于鱼饵和弹弓本身,错把它们当作鱼和鸟,这不是说法者的过错,而是世人自己迷惑罢了。
無是張公究心金剛有得,不肯獨擅其妙,欲以公之天下,于致君澤民之餘,鈎索深而箋釋之,命曰如是解。歲在丁酉,以方伯涖武林,出全秩屬序焉。余披讀已,顧謂二三子曰:全經妙旨,為如是二字一口道盡矣。他如品第文句,雖有數千餘言,不過二字之訓詁耳。後來循行下註者,華、竺亡慮千人。要之,如析空立界,各封己私,雖空性非離,而用力勞矣。惟天親.無著立義明宗,破疑斷執,差達佛意,然猶不能離句絕非,直指第一義諦。斯解也,得之于心,不借舌於玄旨;形之于辭,匪寄意于私緣。冥中著彩,水面雕紋,有是事,無是理,隨人所得而見之。其裨補于拘學也,厥功大哉!
张公潜心研究《金刚经》有所领悟,不愿独享其中奥妙,想将其公之于众,在处理政务、造福百姓之余,深入探究并加以注释,取名为《如是解》。丁酉年,张公以布政使身份到杭州任职,拿出完整的书稿嘱我作序。我阅读完毕,对身边的几位学者说:整部经典的玄妙要旨,被"如是"二字一语道尽。至于其他章节文句,虽有数千言之多,不过是对这两个字的解释罢了。后世为经文作注的学者,中印两国不下千人。究其根本,就像划分虚空建立界限,各自固守己见,虽然空性本无分别,却徒然耗费心力。唯有天亲菩萨与无著菩萨阐明宗旨,破除疑惑断除执着,较为契合佛陀本意,但仍未能超越文字藩篱,直指至高真理。这部《如是解》,是张公从自心中体悟所得,不假借他人玄理;用文字表达时,不掺杂个人私见。犹如在虚空中挥洒色彩,于水面上雕刻花纹,看似有形迹可循,实则无道理可依,随各人悟性而有所见。这部著作对于拘泥教条的学者而言,实在是功德无量啊!
山野不能文,抑亦法不換機,以致鋪錦之贊,但曰:世尊如是說, 無是公如是解,山野如是序。只此三箇如是,猶塗毒鼓,響不容接;似太阿劍,鋒不可攖。又如雲端鶴唳,石竅風鳴,既未可以理通,亦不許以意解。讀是經者,便如是將去,直與說者、解者同一金剛體性,同一無住三昧,詎必數盡行墨名言,始信無我、人、眾生、壽者相哉?雖然,認餌彈為魚者,固謬矣。苟得一魚一,遂欲使天下人盡棄餌彈而勿用,吾知斯人亦不足以語道也。前哲不云乎: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夫然,則雖家喻此經,戶傳此解,正金剛種子之光明顯發處也,庸何傷?山野恁麼序引,是真實語,是不誑不妄語,具眼者薦取。
山野之人不善文辞,也是佛法不随根机而变,因此那些华丽的赞颂,只说:世尊如此宣说,无是公如此解释,山野之人如此作序。仅此三个"如此",犹如涂毒之鼓,声响不容接续;似太阿宝剑,锋芒不可触碰。又如云端鹤鸣,石缝风啸,既不能以理路贯通,也不许以意想揣度。读此经者,便如此领会,直与说法者、解经者同具金刚体性,同入无住三昧,何必穷尽文字名言,才信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呢?虽然如此,错认钓饵为鱼鳖者固然荒谬。若偶得一鱼一鳖,便想让天下人尽弃钓饵不再使用,我知此人也不足以论道。前贤不是说过吗:实际理体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既然如此,纵使家家传诵此经,户户流传此解,正是金刚种子光明显发之处,又有何妨?山野之人如此作序,是真实语,是不欺不妄之语,具眼之人自能领会。
靈隱道人弘禮題No. 485
灵隐道人弘礼题记
金剛經如是解
寓石經山河北 無是道人 註解
般若會中 都門孫北海承澤 河陽薛行屋所蘊 膠州張天石若麒 仝閱
CBETA 编码:X048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