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如是解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五金皆謂之金。金剛者,如刀劒之有剛鐵。剛在金中,百鍊不消。取其堅利,能斷萬物。有如智慧,能絕貪嗔癡一切顛倒之見。般若,梵語,唐言智慧。波羅蜜,梵語,唐言到彼岸。欲到彼岸,須憑般若。經者,徑也。載最上乘上菩提路大鑑禪師金剛序云:金在山中,山不知是寶,寶亦不知是山。由無性故,人則有性。取其寶用,得見金師。破山取礦,用火烹鍊,得成精金。四大身中,性亦云爾。世界中有人我山,人我山中有煩惱礦,煩惱礦中有佛性寶,佛性寶中有智慧匠。用覺悟火烹鍊,見自性金剛,了然明淨。是故以金剛為喻也。圓覺經曰:譬如銷金鑛,金非銷故有。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可知金剛不落空虗,煅煉原有功用。
所有金属都称为金。金刚,就像刀剑中的精钢。钢在金属中,千锤百炼也不会消失。因它坚硬锋利,能切断一切。智慧也是如此,能断除贪嗔痴等所有错误见解。般若,梵语,汉语叫智慧。波罗蜜,梵语,汉语叫到彼岸。想到达彼岸,必须依靠般若。经,就是路径。记载最上乘菩提道的《六祖坛经》金刚序说:金藏山中,山不知是宝,宝也不知是山。因它们没有觉性,人则有觉性。取宝利用,得见金匠。破山采矿,用火冶炼,炼成纯金。人身四大中的佛性也是这样。世上有自我之山,自我山中有烦恼矿,烦恼矿中有佛性宝,佛性宝中有智慧匠。用觉悟之火冶炼,就能见到自性金刚,光明清净。所以用金刚作比喻。《圆觉经》说:就像冶炼金矿,金不是因冶炼才有。虽本来就是金,终究要冶炼才能成器。可见金刚不落虚无,锻炼确有功用。
此經亦名小般若,乃大部六百卷中第五百七十七卷。名小般若者,謂一卷能涵大部之義,非般若有大小也。此經盛行於世,自黃梅五祖始。
这部经也叫小般若,是大部头六百卷中的第五百七十七卷。之所以叫小般若,是因为这一卷包含了整部大经的要义,并不是说般若智慧有大小之分。这部经从黄梅五祖开始,就在世间广泛流传。
王世貞宛委餘編載:秦穆公時,扶風獲一石佛,公不識,棄污穢中。後染疾,夢天譴責,問由余,對曰:周穆王時,有化人來,云是佛神,王為造中天臺。公乃命由余視之,曰:真佛神也。公以三牲祀之,由余曰:佛法清淨,所有供養,燒香而已。譯經圖記云:明帝感異夢,敕郎中蔡愔等迎摩騰、法蘭,用白馬䭾經。此後來事,謂佛法至漢始入中國,非也。
王世贞的《宛委余编》记载:秦穆公时,扶风地区发现一尊石佛,穆公不认识,把它丢弃在污秽之处。后来他得病,梦见上天谴责,询问由余,由余回答:周穆王时,有化人来,自称是佛神,穆王为此建造了中天台。穆公便命由余查看,由余说:这确实是佛神。穆公用三牲祭祀,由余说:佛法清净,供养只需烧香即可。《译经图记》说:汉明帝因奇异梦境感应,命郎中蔡愔等人迎接摩腾、法兰,用白马驮运佛经。这是后来的事,说佛法到汉代才传入中国,是不对的。
CBETA 编码:X048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