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如是解
○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上言四果無所得,正欲明佛果無所得也。故此即明言之云:不獨汝等見我無法可得,即我見然燈佛亦無法可得也。然燈佛,釋迦牟尼佛授記之師。如來於佛法既無所得,故菩薩於佛土即非莊嚴。蓋一大世界必有一佛設化,皆謂之佛土。而菩薩於佛土之中作種種善事,以變易其世界,如黃金為地,七寶為樹林樓臺,故謂之莊嚴。然真性中豈有此莊嚴哉?其莊嚴非莊嚴也,惟真性為真莊嚴也。維摩經云:隨其心清淨則佛土淨。葢此心清淨即是莊嚴佛土,奚外飾為莊嚴佛土?
三句:第一句莊嚴佛土者,是假觀,是俗諦,屬相宗。第二句即非莊嚴,是空觀,是真諦,屬空宗。第三句是名莊嚴,是空假俱融,真俗無礙,是中道觀,中道諦,屬性宗。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梵語菩薩摩訶薩,此云覺眾生。菩薩莊嚴,既不在於外飾,則當反而求之於心。心能如是,自然清淨,不必更求清淨。故云應如是生清淨心。凡住六塵而生其心者,皆非清淨心也。惟無所住而生其心者,乃清淨心也。無所住之心,便是不生。如是生清淨心,便是不滅。無生之生,何礙於生。知不滅即是生,不必更求生相矣。
佛言六塵之苦,每以色為先,而繼之以聲香味觸法。葢以見色者,人情之所易入,故觀照為先。經中凡言觀者,皆從見起也。
須彌山在四天下中為極大,故名山王。須彌雖大,有為生滅,劫燒不免。縱使身如須彌,亦非清淨本體,乃業力相持,非不壞也。何如無所住之為大哉?故言佛土即非莊嚴者,是真土無形;非身是名大身者,是法身無相。身土皆空,心境雙絕,始是般若極則。非土之土,常寂光也;非身之身,大法身也。
林兆恩曰:身之極樂國也,如來禪定於其中矣,而釋流則西方之。身之蓬萊島也,神仙逍遙於其中矣,而道流則海外之。
列禦寇曰:橫心之所念,而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不住色聲香味生心,其理如是。
CBETA 编码:X048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