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如是解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如來前云一切佛法皆從此經出,故空生請名此經,竝問云何奉持。夫妙明本性,湛若太虗,何處得名如來?恐人生斷滅見,不得已而強安是名也。葢人性如金之剛,故能斷除一切煩惱,直至彼岸,故曰般若波羅蜜。然能觀無所觀,照無所照,空無所空,到無所到,故曰即非般若波羅蜜。惟是不觀而觀,不照而照,不空而空,不到而到,故曰是名般若波羅蜜。
從前問答,都是因相破相,此則立名遣名。夫般若既無可名之名,又豈有所說之法?故重申問答,而云如來無所說也。無所說者,直下無開口處。所以世尊臨入涅槃,文殊請佛再轉法輪。世尊咄云:吾住世七十九年,未甞說著一字。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華嚴經云:三千大千世界,以無量因緣,乃成一切眾生。豈此外而別有世界?悟者處此,迷者亦處此。悟者之心,清淨心也。以此心處此世界,即清淨世界。迷者之心,塵垢心也。以此心處此世界,即微塵世界。諸微塵者,一切眾生心上微塵也。佛分身於微塵世界中,示現無邊法力,開闡清淨無垢之法,使一切眾生皆生清淨心,非微塵所可污,故云非微塵。得出世界法,非世界所得囿,故云非世界。
世尊答文殊曰:在世離世,在塵離塵,是為究竟法。楞嚴中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皆是離世離塵之意。三十二相,始從足下安平,終至頂肉髻相,皆屬修成。然如如真佛,何相之有?恐人疑前說塵性空,界性空,遂執有佛身根性,殊不知佛身根性亦空也。
此分大意,謂細而微塵,大而世界,妙而佛之色身,皆為虗妄,惟真性為真實。是以自古及今,無變無壞,彼三者則有變壞故也。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終受頑福,畢竟不明本性,所謂住相布施也。若受持四句,一念見性,人法俱空,即名正見。所得淨妙無相無為功德,豈有限量可名?
中庸一撮土之多,微塵意也。及其廣厚,萬物載焉,世界也。微塵積而為世界,世界析而為微塵,皆誠之不可已處。中庸無實非虗,佛法無虗非實。
此分總言所以名經與所以持經功夫,可以貫串全經,自為一部,故與前後語多重復,不覺其煩。謂為先後聽經者說,非是。
CBETA 编码:X048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