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如是解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初日分謂晨,中日分謂午,後日分謂暝。於此三時,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百千萬億劫,無量無數。雖受無量福報,乃世間福耳。受世間福者,即染煩惱之因。聞此經典,信心不疑,則見自性矣。見自性,則深明實相,人法二空,乃是大悟人,為出世間福。佛恐世人執著如來忍辱之說,徒以身布施,而於自己性與他人性,無少利益,故於十三分言之。至此復言不可思議者,謂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不可稱量者,謂不可以秤稱,不可以器量。無邊功德者,若著人法,則落有無二邊際。惟深明實相,即同佛心,無有邊際。既無邊際可按,即無思議稱量可施。
壇經云: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有,推轉加懸遠。御生云:書寫屬身業,受持屬意業,解說屬口業。三業氷清,其福豈有倫匹哉?
蘇軾䟦金剛經云:昔有人受持此經,常以手指作捉筆狀,于虗空中寫諸經法。是人去後,此寫經處雨不能濕,亦不可思議處。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乘者,車乘之乘。大乘,謂菩薩乘。阿羅漢獨了生死,不度眾生,故云小乘,唯能自載而已。緣覺之人為中乘,如車乘之適中者也。菩薩為大乘,謂如車乘之大者,普能載度一切眾生也。此經欲普度眾生,故為發菩薩大乘者說。發乃起發,謂起發此以濟度眾生也。
最上乘者,佛乘也。佛又能兼菩薩而載度之,則在大乘之上,故為最上乘。
然此經為大根者說,豈拒絕於小哉?孔子云:夫婦之愚不肖,可以與知與能。故又云:皆得成就。謂諸凡小乘,皆載此乘,共登佛頂耳。如來無上菩提,智悲無量功德,只在擔荷二字。擔荷者,不屬別人,即是如是人等,如如不動,便能擔荷得起。若生種種諸見,謂我有智慧,炤破煩惱,便落二乘見解,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決不如是。
小法者,小乘法便是有餘涅槃,安得法華授記也?
人、我、眾生、壽者,不曰相而曰見。由粗入細,見分屬內,相分屬外,有粗細之別。
若有此經,譬如摩尼寶珠,瑞光輝煥,即此處即是如來真身舍利寶塔,非重此經也,重此聽受誦讀也。此持經者所當自有,聞思修慧,缺一不可,文字云乎哉?解脫之性,巍巍高顯,故云是塔。華香散處,開敷知見,熏植萬行,即法界性,自然顯見於其問耳。
書寫是手具般若,屬身根;受持是心具般若,屬意根;誦讀是口具般若,屬舌根,皆自利事。為人解說是利人事,到利人則法施極,則為擔荷如來之大事。
列子:周穆王時,西極有化人來,王與同遊。及化人之宮,若屯雲焉。視王宮榭,如累塊積蘇。此雖寓言,與佛莊嚴塔廟,其理不異。西極化人,非古佛乎?記之備考。
肅宗問忠國師:百年後須何物?師云:與老僧作個無縫塔。帝不會,天童頌曰:孤逈逈,圓陀陀,眼力盡處高峨峨。可知即為是塔,不是七級浮屠。
CBETA 编码:X048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