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筆記
我听说般若智慧像熊熊燃烧的大火炉,释迦世尊就是在这大熔炉中反复锤炼,才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觉。他感叹道:奇妙啊!一切众生本来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由此可见,圣人与凡夫本是一体的道理就很明白了。然而佛陀虽已觉悟,众生仍在迷途,他就像对着水中月影多方施教,如长风吹过万千孔窍,似空谷回应种种回声。因为众生根机千差万别,所以法门也无量无边,就像指着月亮却还隔着一层薄云。要洗净凡圣的情识尘垢,纯粹宣说般若智慧;破除我法二执,就用金刚来作比喻。须菩提怀着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提出问题,世尊就以自利利他的道理解答疑惑。广修六度却无度可修,普度四生却无生可度。菩提与烦恼,如同镜中影像的美丑;生死与涅槃,好比空中花影的浓淡。法身本自寂灭,说无却非无;应化身随缘显现,说有却非有。演说一个偈颂的功德,不亚于布施恒河沙数的身命;受持整部经典的福报,不逊于供养无量诸佛。一念清净信心生起,实相就会现前,既非真实也非虚幻,超越情识分别。由此可知,穿衣持钵时,是谁在运用神通?打坐游化时,凭的是何种道力?整部经的要义,把体用完全彰显,纵然八万法门、千百公案,又怎能超出这个范围?然而离言语的玄妙本性,不是语言文字所能捕捉;繁琐的训释文辞,终究是多余的话。古德先贤的注疏科判,如同春兰秋菊各具其美。我研习讲经多年,想为后人略尽绵力,就陈述些浅见。值此末法时期,人们好简厌繁,因此摘录前贤精要,附上个人愚见,名为笔记,请教于各方。就像五百弟子各自讲述证道因缘,佛陀都认可为正说。古语云:见闻佛法种下善根,八难也能超越十地;解行实践落实在身,一生可圆满多劫果位。这正是我所期望的。至于世人如何评价,我又何必辩解呢?
时值崇祯丁丑年佛诞日,武原崇福庵僧人如观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