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經
(一九)差摩現報品第十九(丹本為二十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羅閱祇竹林精舍,與尊弟子無央數眾。爾時國中有一婆羅門,居貧窮困,乏於錢穀,勤加不懈,衰禍遂甚,方宜理盡,衣食不供,便行問人:「今此世間作何等行,令人現世蒙賴其福?」有人答言:「汝不知耶?今佛出世,福度眾生,祐利一切,無不得度。如來復有四尊弟子——摩訶迦葉、大目犍連、舍利弗、阿那律等斯四賢士,每哀貧乏,常行福利苦厄眾生。汝今若能以信敬心設食供養此諸賢士,則可現世稱汝所願。」
時婆羅門聞諸人所說如是事已,心懷歡喜,往其國中,遍行自衒,作役其身,得少財物,擔至其家,施設飲食,請諸賢聖,供養一日,剋心精勤,望現世報。婆羅門婦,字曰差摩(晉言安隱),飯僧已訖,諸尊弟子勸請差摩受八關齋。受齋已訖,各還精舍。
時瓶沙王值遊林澤,還來向城,道見一人,犯王重罪,縛著標頭,竪在道邊。見王悲哀,求索少食,王情愍傷,即可當與,正爾別去。
時王竟日忽忘前事,夜卒自念:「我以先許彼罪人食,云何欻忘?」即時遣人致食往與。舉宮內外無欲往者,咸作是說:「今是夜半,道路恐有猛獸、惡鬼、羅剎,禍難眾多,寧死於此,不能去也。」爾時國王念彼人苦,身心煩惱,極懷憐愍,即令國中:「誰能致食至彼人所,賞金千兩。」國中人民無受募者。
於時差摩常聞人說:「若世有人受持八關齋者,眾邪惡鬼毒獸之類、一切惡災,無能傷害。」差摩聞之,便興此心:「我家貧窮,加復受齋,今王所募,欲為我耳,我今當往受其募直。」思惟已定,往應王募。爾時國王又語差摩:「為吾擔食至彼人所!若達來還,吾定當與汝金千兩。」
差摩即時如勅擔往,至心持齋,無有缺失,順道而行。出城漸遠,逢一羅剎,名曰藍婆。彼鬼是時生五百子,初生已竟,極懷飢渴,見差摩來,望以為食,然彼差摩持齋無缺,羅剎見之,逆懷怖畏,飢餓所逼,現身從乞:「所擔之食,持少施我。」差摩不逆,以少與之,所施雖少,鬼神力故,而用飽滿。於時羅剎問差摩言:「汝字何等?」女人答言:「我字差摩。」羅剎歡喜,語差摩言:「今我分身而得安隱,由卿活命,益我不少。我既蒙活,復聞好字,我所住處有一釜金,持以報卿,來時念取。」又復問言:「汝欲何至?」差摩答言:「欲持此食,往與彼人。」藍婆又言:「我有女妹在前住止,字阿藍婆,卿若見之,為吾問訊,云我分身,生五百子,身體安隱。具騰我情,令知消息。」
差摩如言順道而去,見阿藍婆,即出問訊,說其藍婆情事委曲,生五百子,皆悉安隱。時阿藍婆聞之歡喜,問婦人曰:「今汝字何?」女人答言:「我字差摩。」羅剎聞之,亦用歡悅。「我姊分身,復得安隱,汝字復好,何其善也!今此住處有一釜金,我用賜卿,來時念取。」又問之曰:「汝欲何至?」差摩答言:「為王擔食至彼人所。」阿藍婆曰:「我有一弟,字分那奇,住在前路,為吾問訊,因騰姊意。」即復共辭,順道而進。
到前如意,見分那奇,為其二姊具說意狀,云彼大姊生五百子,身輕安隱,無有不祥。時分那奇聞其二姊平安消息,心用歡喜、復問差摩:「汝字何等?」婦人答曰:「我字差摩。」其鬼答言:「汝字安隱,復傳我姊平安消息,倍何快耶!」即語差摩言:「我此住處有金一釜,以用遺卿,來時念取。」辭別已竟,引路而去。
憶識故處,至彼人所,與食已訖,還來本處,取金三釜,持至其家,復於王家得賞金千兩,其家於是拔貧即富。
國中庶民見其家內財寶饒多,各各慕及,樂為營從,來至其家,承給使令。王聞是人福德如是,即召至宮,拜為大臣。既蒙王祿,其家又富,信心誠篤,廣殖福業,請佛及僧,施設大檀。佛與徒眾悉受其請,飲食已訖,佛為說法,心意開解,成須陀洹。時諸會者阿難之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CBETA 编码:T0202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