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經
(二八)金天品第二十七(丹本此品在第五卷為第二十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此國中有一長者,其家大富,財寶無數,生一男兒,身體金色,長者欣慶,即設施會,請諸相師令占吉凶。時諸相師抱兒看省,見其奇相,喜不自勝,即為立字,字修越那提婆(晉言金天)。此兒福德極為純厚,其生之日,家中自然出一井水,縱廣八尺,深亦如是,其水汲用,能稱人意,須衣出衣,須食出食,金銀珍寶、一切所須,作願取之,如意即得。兒年轉大,才藝博通,長者愛之,未敢逆意,而作是念:「我子端正,容貌無倫,要當推求選擇名女,形容色狀殊姿越群,金容妙體類我兒者,當往求之。」即募諸賈周遍求之。
時閻波國有大長者而生一女,字脩跋那婆蘇(晉言金光明),端正非凡,身體金色,晃昱照人,細滑光澤。初生之日,亦有自然八尺井水,其井亦能出種種珍寶、衣服、飲食,稱適人情。彼長者亦自念言:「我女端正,人中英妙,要得賢士,形色光暉如我女比,乃當嫁與,共為婚姻。」爾時女名遠布舍衛,金天名稱復聞女家。時二長者各懷歡喜,即各相詣,求為婚姻。娶婦已竟,還至舍衛。
時金天家便設上供,請佛及僧供養一日。佛受其請,往至舍食,食已攝鉢,具為長者、金天夫妻廣演妙法,開解其心。金天夫妻及其父母即時破壞二十億洞然之惡,心情開解,獲須陀洹果。爾時世尊便還精舍。於是金天與金光明俱白父母,求索出家,父母即聽許。俱往佛所,稽首佛足,作禮繞竟,求索入道。佛尋聽可,讚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衣著身,便成沙門。於是金天在比丘眾,金光明比丘尼付大愛道,漸漸教化,悉成羅漢,三明六通,具八解脫,一切功德悉皆具足。
阿難白佛言:「不審,世尊!金天夫妻本造何行,自生以來,多財饒寶,身體金色,端正第一,得此一井,能出一切?唯願如來當具宣示!」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號毘鉢尸,佛既滅度,遺法在世。後有諸比丘遊行教化到一村落,有諸人民、豪賢、長者見眾僧至,各競供設衣被、飲食,無有乏短。時有夫妻二人貧餓困乏,每自思念:『我父在時,財寶積滿,富溢難量;今者我身貧困極甚,坐臥草蓐,衣不蓋形,家無升斗,何其苦耶!爾時雖富,財寶無量,不遭斯等眾聖之僧;今既得值,無錢供養。』思惟是已,愴然而啼,懊惱墮淚,墮婦臂上。
「婦見夫涕,而問之言:『有何不適,懊惱若是?』聟答婦言:『汝不知耶?今有眾僧適過此村,豪賢、居士咸興供養,我家貧乏,獨無升斗,於此眾僧不種善緣,今者貧困,來世又劇。我惟此已,是故泣耳。』婦答聟言:『今當如何?』『正欲供養,無有財寶,雖有空意,不遂其願。』婦語聟言:『今汝可往至本舍中,於故藏內推覓財寶,若苟得之,當用供養。』
「時夫如言至故藏中遍行推覓,得一金錢,持至婦所。于時其婦有一明鏡,即共合心,當用布施。置一新瓶,盛滿淨水,以此金錢著瓶水中,以鏡著上,持至僧所;到已,至心用布施僧。於時眾僧即為受之,各各取水,而用洗鉢,復有取水而飲之者。時彼夫婦歡喜情悅,作福已竟,遇疾命終,生忉利天。」
佛告阿難:「爾時貧人持一瓶水布施僧者,今此金天夫婦是也。由其前世持此一金錢及一瓶水并此明鏡施眾僧故,世世端正,身體金色,容儀晃昱,殊妙無比,九十一劫恒常如是。由于爾時有信敬故,得離生死,逮得應真。阿難!當知一切福德不可不作,如彼貧人以少施故,乃獲如是無量福報。」
爾時,阿難及諸眾會聞佛所說,咸興施心,勤加福業,歡喜奉行。
CBETA 编码:T0202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