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經
(六七)優波毱提品第六十(丹本為六十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此國有一梵志,字阿巴毱提,聰明廣學,採古達今。往至佛所,求作沙門,因復啟曰:「若我出家,智慧辯才與舍利弗等者,情則甘樂;若當不如,便自歸家。」佛尋答曰:「卿不如也。」時彼梵志止不作道,還歸其舍。世尊於後告眾會言:「我滅度已,一百歲中,此婆羅門而當染化,逮成六通,智慧高遠,教化眾生,其數如塵。」佛涅槃時,告阿難言:「我滅度後,一切經藏悉付囑汝,汝當受持,廣使流布。」世尊既滅,阿難持法。
阿難後時復欲捨身,告弟子耶貰䩭言:「我去世後,所有典要,汝當護持。」因復告曰:「波羅㮈國當有居士,字為毱提,此人有子,名優波毱提。卿好求索,度用為道,卿若壽終,以法付之。」
阿難滅已,此耶貰䩭奉持佛法,遊化世間,所度甚多。復至波羅㮈,往造居士,與共相識,數數往來。其彼居士生一男兒,字阿巴毱提,年在幼稚。于時耶貰䩭往從索之,欲使為道。其父答曰:「始有一子,當紹門戶,不可爾也。若後更生,便用相給。」後復生男,字難陀毱提。時耶貰䩭復往從索,其父報言:「大子營外,次子營內,於其家居,乃可興隆。情中戀惜,未能相許,若後更有,信當奉惠。」此耶貰䩭是阿羅漢,三明具足,能知人根,觀此二兒與道無緣,亦自息意,不慇懃求。
時彼居士復更生男,顏貌端妙,形相殊特。時耶貰䩭復往從索,其父報曰:「兒今猶小,未能奉事,又復家貧,無以餉送,且欲停之,須大當與。」年漸長大,才器益盛,父付財物,居肆販賣。時耶貰䩭往到其邊,而為說法,教使繫念,以白黑石子用當籌算,善念下白,惡念下黑。優婆毱提奉受其教,善惡之念輙投石子,初黑偏多,白者甚少;漸漸修習,白黑正等;繫念不止,更無黑石,純有白者。善念已盛,逮得初果。
時彼城中有婬女人遣婢持錢,往從買花,優波毱提心性質直,饒與其花,不令有恨。婢齎花歸,婬女甚怪,問其婢言:「前日買花,用錢一種,往何以少?今何以多?將無前時相欺減乎?」婢答之言:「今日花主慈仁守禮,平等相與,所以饒獲。又復其人形體殊妙,大家若見,復不有恨。」婬女聞之,遣信請喚,優波毱提自抑不往。又復延召,終不從命。
于時婬女與王家兒而共交通,貪其衣服眾寶所成,利興義衰,殺而藏之。王家搜覓,於其舍得,尋取婬女,斬截手足,劓其耳鼻,懸於高標,竪置塜間。雖荷此苦,然未命終。優波毱提往到其所,婬女謂言:「往者端正,不肯相見,今日形殘,何所看乎?」尋即對曰:「吾不愛色而來至此,用相憐故,來到此耳。」因為宣說四非常法:「是身不淨、苦、空、無我,一一諦察,有何可恃?愚惑之徒,妄生染想。」婬女聞法,逮法眼淨,優波毱提成阿那含。
時耶世䩭復從居士索此少年用作沙彌,奉教持與,將至精舍,授其十戒。年滿二十,便授具足,白四羯磨竟,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皆悉滿具,言辭巧妙,所演無窮,便集眾人,欲為說法。時魔波旬於會處所而雨金錢,眾人競拾,竟不聞法。於第二日,復集大眾,魔雨花鬘,以亂眾心。於第三日,復集大眾,魔王便化作一大象,紺琉璃色,口有六牙,其一牙上有七浴池,其浴池中有七蓮花,一一蓮花上有七玉女,斯諸玉女皆作伎樂,其象優遊徐步會側;眾人顧目,情不在法。於第四日,復集大眾,魔王復化作一女人,端正美妙,侍立尊後,眾人注目,忽忘法事。于時尊者尋化其女,令作白骨,眾人見已乃專聽法,得道者眾。
尊者本來有一狗子,日日於耳竊為說法,其狗命終生第六天,與魔波旬共坐一床。魔王思惟:「此天大德乃與我等,為從何沒,而來生此?」尋觀察之,知從狗身,「彼沙門者相辱乃爾!」遙伺尊者入禪定時,持一寶冠著其頭上。既從定起,覺頂有冠,尋便思察,知魔所為,即以神力感魔使來,化其狗屍,令似髴飾,而告魔言:「汝遺我冠,深謝來意,今以髴飾用相酬贈。」
魔王受已,便還天上,而見所著乃是死狗,心中厭惡而欲去之,盡其神力不能令却。復詣帝釋,求除不淨,帝釋報言:「其作此者,斯人能捨,非是吾力之所任却。」魔王復去,廣問諸天乃至梵天,向之嘉言:「願除茲穢!」各答如初,非力所辦。
事不獲已,來詣尊者,而謂言曰:「佛實大德,慈心無邊,諸聲聞輩誠為凶忌。何以驗之?我乃昔日將諸魔兵凡十八億攻圍菩薩,欲敗其道,猶懷慈悲,不以為怨;我今小觸,相困乃爾。」尊者答言:「理實如是。佛之於我,百千萬倍,不可為喻。如須彌山比彼芥子,如大海水方於牛跡,如師子王喻於野干,大小之形,實不相及。」
尊者語魔:「吾生末世,不見如來。聞汝神力能化作佛,試為一現,我欲觀之。」魔王答言:「我今化現,慎莫為禮。」對曰:「不禮。」是時魔王化身作佛,軀體丈六,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赫弈踰倍日月。尊者欣悅,便前稽首。魔還復形,語尊者言:「向云不禮,今作禮何?」尊者答言:「我自禮佛,不禮於汝。」魔復謝曰:「唯願矜愍,却此死狗!」尊者告曰:「汝起慈心,擁護群生,則此死狗變成寶飾,若懷惡意,則作狗屍。」魔以畏故,恒發善想。
是時尊者成道已後,所化眾生得四果者,一人一籌,籌長四寸,如此之籌滿於一房,房高六丈,縱廣亦爾。於是眾人白尊者言:「尊者福德實為弘博,化度群萌不可稱數。」尊者告曰:「吾為畜生時,亦化眾生,使得聖果,何況今日。」
眾會白言:「不審先世所度云何?」
尊者告曰:「乃往過去,波羅㮈國有一仙山,五百辟支佛止住其中。時有獼猴日來供養,奉覲儀容。諸辟支佛後盡涅盤,復有五百梵志續在中止。諸梵志等,或事日月,或復事火——事日月者,翹脚向之;其事火者,朝夕燃之。時彼獼猴見其翹脚,便取挽下;見其燃火,便取滅之。獼猴于時端坐思惟,諸梵志見,自相謂言:『此獼猴者,將為我曹示茲威儀。』尋各整身,諦察真理,心意開解,盡得辟支佛道。彼獼猴者,我身是也。」
眾會復白:「以何因緣,受獼猴身?」
尊者告曰:「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有毘婆尸佛出現于世,有諸比丘在波羅㮈仙山中住。時有應真登上山巔,放脚輕疾,有一年少道人而作是言:『彼行飄速正似獼猴。』由此因緣,五百世中常作獼猴。以是之故,凡有四輩應自護口,勿妄出言。」
尊者優波毱提說此法時,一切大會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者,種緣覺善根者、發大乘心逮不退者不可稱計,信受其教,歡喜奉行。
CBETA 编码:T0202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