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分燈錄
維摩詰(釋迦會下法王子)
中天竺毗耶離城,有長者名維摩詰,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辨才無礙,遊戲神通。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離,其以方便,現身有疾,廣為說法。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於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眾,入毗耶離。維摩詰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惟置一床,以疾而臥。文殊師利既入其舍,維摩詰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文殊師利言:「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從去,所可見者更不可見。」維摩詰謂眾菩薩言:「諸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三十二菩薩各各說已。文殊師利問維摩詰:「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嘆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不二法門。」說法已竟,維摩詰語文殊師利:「可共見佛。」即以神力,持諸大眾並師子座,置於右掌,往詣佛所。到已著地,稽首佛足,右遶七匝,一心合掌,在一面立。舍利弗問:「汝於何沒,而來生此?」維摩詰言:「汝所得法,有沒生乎?」舍利弗言:「無沒生也。」「若諸法無沒生相,云何問言『汝於何沒而來生此』?舍利弗,沒者,為虗誑法,敗壞之相;生者,為虗誑法,相續之相。菩薩雖沒不盡,善本雖生,不長諸惡。」時佛告舍利弗:「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是維摩詰於彼國沒,而來生此。」舍利弗言:「未曾有也,世尊,是人乃能捨清淨土,而來樂此多怒害處。」維摩詰語:「舍利弗,於意云何,日光出時,與冥合乎?」答曰:「不也,日光出時,則無眾冥。」維摩詰言:「夫日何故,行閻浮提?」答曰:「欲以明照,為之除冥。」維摩詰言:「菩薩如是,雖生不淨佛土,為化眾生,不與愚暗而共合也,但滅眾生煩惱暗耳。」時大眾渴仰,欲見妙喜世界無動如來及其聲聞之眾。佛告維摩詰:「善男子,為此眾會現妙喜國無動如來及諸菩薩聲聞之眾,眾皆欲見。」於是維摩詰入於三昧,現神通力,以其右手,斷取妙喜世界,置於此處。時妙喜世界,於此國所,應饒益其事,訖已還復本處。
在中天竺的毗耶离城,有位长者名叫维摩诘,他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深植善根,证得无生法忍,辩才无碍,能够自在运用神通。为了度化众生,他以善巧方便的方式居住在毗耶离城。他运用方便法门,示现病相,广为大众说法。
佛对文殊师利说:你前去探望维摩诘的病情吧。于是文殊师利与诸位菩萨及大弟子们前往毗耶离城。维摩诘运用神力将室内清空,除去所有物品及侍从,只留下一张床,以病者姿态卧床。
文殊师利进入室内后,维摩诘说:欢迎光临,文殊师利。你不以来的形式而来,不以见的形式而见。文殊师利回答:确实如此,居士。如果来了就不会再来,如果去了就不会再去。为什么呢?因为来者本无所从来,去者本无所从去,所见者更不可见。
维摩诘向众菩萨问道:诸位仁者,菩萨应当如何入不二法门?三十二位菩萨各自陈述见解后,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仁者请说,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语。文殊师利赞叹道:善哉善哉,连文字语言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
说法结束后,维摩诘对文殊师利说:我们可以一起去见佛。随即运用神力,将大众及狮子座托于右掌,前往佛所在处。到达后放下众人,向佛足顶礼,右绕七匝,一心合掌立于一旁。
舍利弗问道:你从何处命终,转生到此?维摩诘反问:你所证得的法,有生灭相吗?舍利弗答:没有生灭。维摩诘说:既然诸法无生灭相,为何要问"你从何处命终转生到此"?舍利弗,所谓命终是虚妄法的败坏相,所谓转生是虚妄法的相续相。菩萨虽示现命终却不灭尽善根,虽示现转生却不增长诸恶。
这时佛告诉舍利弗:有个妙喜佛国,佛号无动,维摩诘是从那里命终,转生到此。舍利弗说:真是稀有,世尊,此人竟能舍弃清净国土,来到这个充满嗔恚的地方。维摩诘说:舍利弗,你以为如何?太阳升起时,会与黑暗和合吗?舍利弗答:不会,太阳升起时就没有黑暗。维摩诘说:太阳为何要照耀阎浮提?舍利弗答:为了以光明驱除黑暗。维摩诘说:菩萨也是如此,虽然示现在不净佛土,为了度化众生,不与愚痴黑暗和合,只为消除众生的烦恼黑暗。
这时大众渴望见到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及其声闻众。佛对维摩诘说:善男子,为这些与会大众显现妙喜国无动如来及菩萨声闻众吧,大家都想见到。于是维摩诘入定,显现神通力,用右手将妙喜世界摄取过来,安置在此处。妙喜世界在此处利益众生之后,又回复原位。
贊曰:「余觀維摩詰,蓋毗耶一老居士也。然釋迦會中,如文殊師利,舍利弗等,猶且曰:『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曰:『彼上人者,難為酬對。』抑何門庭高峻至此極乎!」黃檗云:「維摩者,淨名也。淨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異,故號淨名。諸大菩薩所表者,人皆有之,不離一心,悟之則是。似又不勞彈指,直下便是。」維摩矣,乃傳燈所載。達磨兒孫滿天下,其自居士真參實悟者,數十人外無聞焉?此又何以說歟?白雲端云:「一箇兩箇百千萬,屈指尋文數不辦。暫時留在暗窓前,明日為君重計算。」咄!維摩來也。
赞叹道:我看维摩诘,不过是毗耶离城的一位老居士。然而在释迦牟尼的法会上,像文殊师利、舍利弗这样的大弟子尚且说:我不够资格去探视他的病情。又说:那位高尚的人,实在难以应对。为何他的境界高深到如此程度呢?黄檗禅师说:维摩就是净名。净指本性,名指形相。本性与形相不二,所以称为净名。诸大菩萨所表现的境界,人人都具备,不离此心,悟了就是。看似不费吹灰之力,当下即是维摩境界。这是传灯录所记载的。达摩祖师门下弟子遍天下,其中真正实证悟道的居士,除数十人外再无听闻?这又作何解释?白云守端禅师说:一个两个百千万,屈指算来数不完。暂时留在暗窗前,明日为您重新算。看!维摩来了。
CBETA 编码:X1607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