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这时阿难从座位上站起来,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向佛陀禀告:世尊,为什么大地会出现这六种震动?佛陀告诉阿难:因为我正在宣讲福田平等的道理,所以显现这种祥瑞。过去诸佛也是在这个地方,像这样宣说福田的功德相状,利益众生时,一切世界都会出现六种震动。
舍利弗对佛说:世尊,文殊师利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呢?他所说的法相,实在不可思议。
佛对文殊师利说:是这样,是这样!如同舍利弗所说,你所讲的确实不可思议。文殊师利对佛说:世尊,不可思议不可说,可思议也不可说。如此思议与不思议的本性都不可说。一切音声现象,既不是可思议,也不是不可思议。
佛说:你进入了不可思议的禅定吗?文殊师利回答:没有,世尊!我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看不到有能够思议的心。怎么能说进入不可思议的禅定呢?我最初发心想进入这个定境,但现在想来,实际上并没有心的形相而进入了禅定。就像有人学射箭,练习久了就熟练,后来即使不用心,因为长久练习的缘故,箭射出都能命中。我也是这样,最初学习不可思议的禅定,把心专注在一个对象上,如果长久练习成就了,更不需要起心动念,始终与定境合一。
舍利弗问文殊师利说:还有更殊胜微妙的寂灭定吗?文殊师利回答:若存在不可思议的定境,你才可以问"还有寂灭定吗"。依我所证,连不可思议的定境尚且不可得,又怎能追问寂灭定的存在呢?
舍利弗问:不可思议的定境也无法证得吗?
文殊师利说:可以思议的禅定,是有形相可得的;不可思议的禅定,是无形相可得的。一切众生其实本具不可思议的禅定。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心相本就不是真实的心,这就叫作不可思议的禅定。所以一切众生相与不可思议的三昧境界,平等无别。
佛赞叹文殊师利说:很好,很好!你在诸佛面前长久培植善根,清净修行,才能演说这样深奥的禅定法门。你现在安住在这种智慧到彼岸的境界中。
文殊师利说:若我执著于般若波罗蜜,作这样的言说,便是有想,就陷入自我之想。若执著有想、自我之想,般若波罗蜜便有了依附之处。般若波罗蜜若依附于无,也是自我之想,也称为依附之处。超越这两种状态,无所依附而住,如诸佛所安住的寂灭境界,非思议所能及。如此不可思议,名为般若波罗蜜的住处。般若波罗蜜所在之处,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造作。般若波罗蜜即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即是法界,法界即是无相,无相即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与法界,无二无别。无二无别即是法界,法界即是无相,无相即是般若波罗蜜的境界。般若波罗蜜的境界即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不可思议的境界即是无生无灭的境界,无生无灭的境界即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文殊师利说:如来境界与我的境界,原本就是不二的。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的人,就不会去追求菩提。为什么呢?因为菩提的本性就是远离一切相,这正是般若波罗蜜。世尊!如果明白我的本质不可执取,这种无知的觉悟、无执的智慧,就是佛所证知的境界。不可思议的无知无著,就是佛的智慧。为什么呢?因为认知的本体原本就是无相可得。这样怎能转动法界呢?如果知道本性无实体、无可执取,就称为无物。既然无物,自然无处所可依,无住处可住。无依无住就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就超越了有为与无为的功德。这样证知时,就没有了思虑分别。既然没有思虑分别,又怎能分辨有为无为的功德呢?这种无知的境界就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正是佛所证悟的,既不取也不舍,不见过去现在未来等相,不执取生灭与种种造作,也不断灭也不恒常。这样觉知的智慧名为正智。这种不思议智如同虚空,没有彼此分别,无法类比,没有好恶差别,无与伦比,无形无相。
佛对文殊师利说:若能这样了知,就称为不退智。文殊师利回答:无造作的智慧名为不退智,就像金块要经过锤打才能知道成色好坏。若不加以锻造,就无法判断。不退智的体性也是如此。必须经历种种境缘的磨练,却能做到不执着、不忆念,不起心、不动念,全然安住而不被动摇,不生起也不灭去,这时才能真正显现。
这时佛陀告诉文殊师利:像诸佛这样自己宣说自己的智慧,有谁会相信呢?文殊师利回答:这样的智慧,既不属于涅槃法也不属于生死法,是寂灭之行,是无为之行。它不断除贪欲、嗔恚、愚痴,也不是不除断。为什么呢?因为这智慧无穷无尽永不灭失,不脱离生死轮回也不是不脱离,不修行道法也不是不修行。能够这样理解的人,才称得上具足正信。
佛对文殊师利说:很好,很好!正如你所说,你深刻理解了这个道理。
那时摩诃迦叶对佛陀说:世尊,在未来之世,如果有人宣说这样深奥的正法,谁能相信理解并依照听闻的法义修行呢?
佛陀对迦叶说:现在法会中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够听闻此经的人,这些众生在未来世若再次听闻此法,必能信解甚深般若波罗蜜,并且能够读诵、信解、受持,还能为他人详细解说。好比长者丢失了摩尼宝珠,忧愁苦恼。后来重新获得,心中十分欢喜。迦叶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是这样,对佛法怀有信乐之心。若不听闻佛法就会心生苦恼,若能听闻时,便能信解受持,常乐读诵,感到极大欢喜。应当知道此人就是见到了佛,也就是亲近供养了诸佛。
佛陀告诉迦叶:就像忉利天上的波利质多罗树刚长出花苞时,天人们见到这棵树都非常欢喜,知道这棵树不久就会盛开。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闻般若波罗蜜能生起信心理解,也是这样。这些人不久也会开显一切佛法。在未来世,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闻般若波罗蜜后能信受读诵,心不退缩。要知道这些人已经在这个法会上听闻此经,也能为村落城邑广泛宣说流传。要知道这些人会受到佛陀护念。在这甚深的般若波罗蜜中,能生起信心喜爱、毫无怀疑的善男子、善女人,过去久远劫早已在诸佛前修学,培植众多善根。就像有人用手串珠子,忽然遇到无上真摩尼宝,心生大欢喜。要知道这个人必定曾经见过。
迦叶啊,就如同这样: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修学其他法门时,忽然听闻甚深般若波罗蜜,能心生欢喜,也是如此。应当知道此人是因为过去曾经听闻过的缘故。如果有众生听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心中能够信受,生起极大欢喜,这样的人也是因为曾经亲近过无数诸佛,从听闻般若波罗蜜起就已经修学的缘故。就像有人曾经见过某座城邑聚落,后来听到别人赞叹那座城的种种园林、池泉、花果树木、男女人民,都令人喜爱,这人听后就会非常欢喜,还会劝对方多说一些,比如那城的园林如何庄严,池泉边开满鲜花,有许多甘美的果实,种种珍奇美妙都令人喜爱。这人听了更加欢喜。这样的人都是因为曾经见过的缘故。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般若波罗蜜,能以信心接受,心生欢喜,乐意听闻而不厌倦,还劝他人宣说,应当知道这些人过去已经从文殊师利菩萨那里听闻过这样的般若波罗蜜。迦叶对佛陀说:世尊,如果在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这甚深般若波罗蜜,能够信受欢喜,由此表现可知此人过去也曾在佛前听闻修学过。
文殊师利对佛说:世尊,佛所说的种种法门,都是无造作无形相,是最究竟的寂静涅槃。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这样真实明了其中含义,听闻后如实宣说,就会得到诸佛如来的赞叹。不违背诸法实相,这就是佛所说的法,也是炽盛光明的般若波罗蜜境界,又可称为炽然圆满的佛法,能够通达诸法实相,这是超越思议的境界。
佛对文殊师利说:我过去修行菩萨道时,修习种种善根,想要住于不退转地,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想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理解一切法相,想要了知一切众生心性原本平等,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想要圆满修学一切佛法而无障碍,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想要学习诸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的相好威仪与无量法式,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想要了知诸佛未成道时的一切法式及威仪,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在这空性法门中,本不见有佛与菩提等相。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明白这些道理而不生疑惑,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般若波罗蜜不见诸法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应当这样修学般若波罗蜜。想要了知一切法无过去、未来、现在等时间相,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因为法界的本性不受三世限制。想要明白一切法同入法界而心无挂碍,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想要获得三转十二行法轮的无上智慧,并能自证自知而不执著,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想要以慈悲心普遍利益一切众生而无界限,同时不执着众生之相,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想要对一切众生不起争论,也不执着无争之相,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想要了知是非、十力、无畏等佛智,安住佛的智慧获得无碍辩才,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
这时文殊师利对佛陀说:世尊!我看正法,没有造作、没有形相,没有获得、没有利益,没有生起、没有灭去,没有来、没有去,没有能知者、没有能见者、没有造作者。不见般若波罗蜜,也不见般若波罗蜜的境界,不是证悟也不是不证悟。不作无益的争论,没有分别。一切法无穷无尽、远离穷尽,没有凡夫法,没有声闻法,没有辟支佛法、佛法。不是得到也不是得不到,不舍弃生死,不证入涅槃。不是可以思议也不是不可以思议,不是造作也不是不造作。法的实相就是如此。不知应当怎样学习般若波罗蜜?
这时佛告诉文殊师利:如果能这样了知一切法的真实相状,这就叫作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如果想要修学菩提自在三昧,获得此三昧后,能够明了照见一切甚深佛法,并且知晓一切诸佛名号,也能完全通达诸佛世界而没有障碍,就应当依照文殊师利所讲的般若波罗蜜法门来修学。
文殊师利向佛陀问道:世尊,为什么称为般若波罗蜜?佛陀回答:般若波罗蜜无边无际,没有名称没有形相,无法用思虑衡量,无所归依,没有岛屿可供停靠,没有罪过没有福报,没有黑暗没有光明,如同法界一般,没有分别界限,也没有数量限制,这就称为般若波罗蜜,也叫菩萨摩诃萨的修行处所。它既不是处所也不是非处所,完全融入一乘佛法,称为非行处。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念头没有造作的缘故。
文殊师利问佛说:世尊,应当怎样修行才能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佛回答说:文殊师利,依照般若波罗蜜所说的去修行,就能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还有一种一行三昧,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修习这种禅定,也能快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文殊师利问道:世尊,什么叫做一行三昧?
佛说:整个法界是一个整体,心专注于法界,就叫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想修一行三昧,应当先听闻般若波罗蜜法门,按照教导修行学习,然后才能证入一行三昧。就像法界本身一样,不会退转不会毁坏,超越思议,没有障碍没有形相。善男子、善女人想修一行三昧,应当选择清净处所,放下散乱念头,不执着外在形象,把心专注在一尊佛上,专心持诵佛的名号。面向佛陀所在的方位,端正身体,若能对一尊佛持续不断地忆念,就在这念中能见到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为什么呢?因为念一尊佛的功德无量无边,与念无量诸佛的功德没有差别,不可思议的佛法平等无分别,都是依循同一真如,成就无上正觉,都具有无量功德和无量辩才。这样证入一行三昧的人,能完全了知如恒河沙数诸佛和法界无差别的本质。阿难所听闻的佛法,获得总持记忆,辩才智慧在声闻弟子中虽是最胜,但仍有限量。若证得一行三昧,对所有经法门都能清楚分别、完全通达,决无滞碍。昼夜恒常说法,智慧辩才永不间断。比起阿难的广闻博学,百千倍都不及其一分。菩萨应当这样想:我怎样才能证得一行三昧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名声?佛说:菩萨应当忆念一行三昧,恒常精进不松懈。这样循序渐进修行,就能证入一行三昧,获得不可思议功德作证明。只有那些诽谤正法、不信佛法、造作重罪业障的人,才不能证入。
再有,文殊师利!比如有人得到一颗宝珠,拿给鉴定珠宝的师傅看。师傅告诉他:这是无价的真宝珠。这人就请求师傅说:请替我打磨它,不要让它失去光泽。师傅打磨后,随着打磨的过程,宝珠的光明透彻内外。文殊师利!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修学一行三昧的不可思议功德和无量名声,随着修学的过程,就能明白诸法的真相,通达无碍,功德增长,也是这样。文殊师利!比如太阳的光明普照一切,没有减弱的时候。如果得到一行三昧,就能完全具备一切功德,没有缺少,也是这样。照亮佛法,如同太阳的光明。
文殊师利,我所讲的法门,都是同一种解脱的滋味,远离烦恼的滋味,寂灭安宁的滋味。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证得这一行三昧,他们所宣讲的教法也同样具备解脱的滋味、远离的滋味、寂灭的滋味,完全符合正法,没有丝毫错谬。文殊师利,倘若菩萨大士能证得这一行三昧,便能圆满一切助道修行,迅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再者,文殊师利,大菩萨不见法界有分别之相,也不见一相,却能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其境界不可思议。在这菩提中,并无成佛可得。能如此了知的人,速得无上正等正觉。若深信一切法皆是佛法,心不惊惧亦不怀疑。能如此安住的人,速得无上正等正觉。
文殊师利问佛说:世尊,因为这样的因缘,就能快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佛回答说:无上正等正觉的证得,不依赖因缘,也不依赖非因缘。为什么呢?不可思议的境界,既非因缘所得,也非无因缘所得。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这样的说法而不生懈怠之心,应当知道这些人已经在过去诸佛那里种下善根。所以,比丘、比丘尼听闻这甚深的般若波罗蜜法门而不感到惊恐慌乱,就是从佛出家的表现。如果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能够听闻如此甚深的般若波罗蜜法门而心不惊怖,就是真正成就了皈依之处。
文殊师利,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不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就是不修佛道。就像大地,一切药草树木都依靠土地生长。文殊师利,菩萨也是如此,一切善根都依靠般若波罗蜜才能增长,与无上正等正觉不相违背。
这时文殊师利对佛陀说:世尊,这阎浮提世界的城市乡村,应当在什么地方演说如此深奥的般若波罗蜜?佛陀告诉文殊师利:现在法会中,如果有人听闻般若波罗蜜,都发下誓言:在未来世中,永远能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此深信理解,未来世中能够听受这部经典。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是从其他微小善根中来,他们能够承受,听后心生欢喜。文殊师利,如果还有人,从你这里听闻这般若波罗蜜,你应当对他们说:这般若波罗蜜中,没有声闻法、辟支佛法、佛法,也没有凡夫的生灭等法。
文殊师利对佛说:世尊,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问我:如来是怎样解说般若波罗蜜的?我会回答:一切法本无争论相,如来怎么会解说般若波罗蜜呢?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看不到有法能与法争论,也没有众生的心识能了知。再者,世尊,我还要说明究竟实际。为什么?一切法相都归于实际,阿罗汉并没有更殊胜的法。为什么?因为阿罗汉法与凡夫法既非同一也非差异。再者,世尊,这样说法时,并没有众生已证涅槃、现证涅槃或将证涅槃。为什么?因为众生相本无定相可得。
文殊师利说:如果有人想听闻般若波罗蜜,我就这样为他们解说。听法的人应当不执着、不分别,就像幻化的人一样没有分别。这样解说才是真正的说法。因此听法的人不要产生分别,不舍弃各种见解而修习佛法,也不执着佛法,不舍弃凡夫法。为什么呢?佛法和凡夫法本质都是空性,没有取舍可言。如果有人问我,我就这样回答,这样开导,这样建立。善男子、善女人,应该这样提问,这样安住,心不退缩不退转,应当随顺法相,依循般若波罗蜜的义理来说。
那时佛陀赞叹文殊师利:很好,很好!正如你所说。善男子、善女人想见诸佛,应当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想亲近诸佛、如法供养,应当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若想说如来是我的世尊,应当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若想说如来不是我的世尊,也应当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应当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想不证无上正等正觉,也应当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想成就一切禅定,应当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想不成就一切禅定,也应当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因为无作三昧没有差别相,一切法本无生无灭。想明白一切法都是假名,应当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想明白一切众生修菩提道却不执着菩提相,心不退缩,应当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法本就是菩提相。想明白一切众生行与无行的真相——无行即是菩提,菩提即是法界,法界即是实相,心不退缩,应当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想明白诸佛神通变化无相无碍亦无方位,应当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想不堕入恶道,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哪怕只有四句偈语,能够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随顺实相。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应当知道必定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安住佛国。如果有人听闻这样的般若波罗蜜,不惊慌不畏惧,内心产生信解。应当知道这些人,是佛所认可的,是佛所行的大乘法印。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修学这个法印,就能超越恶道,不堕入声闻、辟支佛道,因为已经超越的缘故。
那时,帝释天与三十三天的天人用天上美妙的花朵——青莲花、红莲花、白莲花、天曼陀罗花等,以及天上的栴檀香和其他名贵香料,种种金银珍宝,演奏天界的音乐,来供养般若波罗蜜经以及诸位如来和文殊师利菩萨,将这些供品撒在他们上方。这样供养之后,他发愿道:愿我常能听闻般若波罗蜜的法印。帝释天又这样祈愿:愿阎浮提世界的善男子、善女人,都能常听闻这部决定佛法的经典,使他们信解、受持、读诵并为他人宣讲。愿一切天众都来护持他们。
这时佛陀告诉释提桓因说:憍尸迦,确实如此。善男子、善女人,必定能证得诸佛菩提。
文殊师利对佛陀说:世尊,这样信受奉行,善男子善女人将获得极大利益,功德无量无边。
那时,依靠佛陀的神奇力量,整个大地发生六种震动。佛陀在这时露出微笑,放出广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文殊师利对佛陀说:世尊!这正是如来印证般若波罗蜜的瑞相。佛陀说:文殊师利!正是如此,正是如此!每次演说般若波罗蜜时都会显现这样的祥瑞,就是为了印证般若波罗蜜,让人们能够信受奉持,既不妄加赞美也不无故诋毁。为什么呢?因为无相的法印既不该称赞也不该贬损。我现在用这个法印,使一切天魔无机可乘。
佛陀说完这些后,当时在场的诸位大菩萨以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听闻般若波罗蜜的教法,心生欢喜,恭敬地依照教诲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