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創立戒壇圖經
戒壇作業成敗第八(此篇機要,成敗一時)
成敗之相,其用在人,人兼明昧,故事涉興毀。是以謹慎之士,不自師心。雖於戒相分明,不妨臨用迷忘,是以律文統約,有陵犯處,並開迷忘。至於結界持護,必須是非通顯,若疑、若誤,捨而重加,豈非敬慎之至極也!今行事者率多輕略,不審界之遠近,莫顯僧之別同,欺罔佛法,妄稱僧傑;誦文不識綱目,目覩不識是非,飾詐抱迷,輒興搆結。今略示數相以顯是非:
一、約相集僧,則識僧之真偽,一一人中以五十餘法簡定之;不入簡者不足稱僧,則非作法之匠也!簡法如律鈔中。
二、依相三唱,必審標、相分齊,尺寸灼然,入則有足數別眾之儀,出則非二相之攝也。今時往往有結二界,不集相外之僧,直將五六人往場相地而結者;或於場內通唱二界三相已,具加二界羯磨者;或有場內通唱二界相已,隨界而結者;或於大界內不入場中,遙唱場相而結者。如《五分》中:「不唱方相,不成結界。」今隔界虛唱,全非正法;唱不明了,不知分齊,咸名不唱,界結不成,如是類知,並是約界分齊之是非也!然大界、戒場並須成就,事不獲已,大界不成,乍可以無界之場得受戒也?戒場不成,大界雖成,終是無法之地,何有得行法事!故勤勤作業,戒場為初,必須依法取成,不得依俙作法,朦朧謂是。僧曰知法之人,可不思之!取名棄實,言又繁矣,臨事多惑,老叟重言,固其宜也!
三、明事義,即結界也。界有大小之差,地分內外之別,先須曉了,後方就法。
四、謂作業,即羯磨也。不但一僧獨誦,並須通眾具解,有不解者,非足非別;以闇昧者,莫知和忍之緣,孰識同別之相,故非二攝,不集非咎。
作業成敗,必約四緣,謂僧界事法,如上備列。持律之士,務學在斯,闇此四緣,不足登壇位也!故《十誦》云:「作羯磨者應分別云:是白、是第一羯磨、第二羯磨、第三羯磨;如是分別。其聽作者,莫餘覺、餘思惟,應心心相憶,念此白、此羯磨;如是分明。」故佛世執法,猶行五非,豈是不學無知人耶?臨機心境迷忘故也!
CBETA 编码:T1892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