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定慧第四
師示眾云:「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內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却增我法,不離四相。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闇。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大师开示众人说:「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以定慧为根本。诸位!不要迷惑,说定慧有分别。定慧是一体,不是两个。定是慧的本体,慧是定的妙用。显现慧时定就在慧中,显现定时慧就在定中。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定慧平等修学。诸位学道之人,不要说先修定后发慧、先发慧后修定各不相关。存这种见解的人,就落入法有二相的执着。口中虽说着善言,心中却怀着不善。徒有定慧之名,实则定慧不等。若能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自然平等。自觉自悟的修行,不在于争辩高下。若争论先后,就和愚迷之人无异,不断计较胜负,反而增长我执法执,不能超脱四相。善知识!定慧好比什么?好比灯光。有灯就有光,无灯便是暗。灯是光的本体,光是灯的作用;名称虽然有两个,本体原本是一。这定慧之法,也是如此。」
師示眾云:「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淨名》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却是障道因緣。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却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常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維摩詰訶。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
大师开示众人说:"善知识!所谓一行三昧,就是在一切时处行住坐卧中,恒常保持正直心。《净名经》说:'直心就是道场,直心就是净土。'不要内心谄曲,口头上却说正直;嘴上说一行三昧,却不实践直心。只要践行直心,对一切法都不要执着。愚迷之人执着法相,固守一行三昧,竟然说:'常坐不动,不起妄念,就是一行三昧。'这样理解的人,等同无情草木,反而成为障道的因缘。善知识!大道本是流通无碍的,为何反而滞塞不通?心不滞着于法,道自然流通;心若滞着于法,就叫作自我束缚。如果说常坐不动是对的,那么像舍利弗在林中静坐,为何反遭维摩诘诃斥?善知识!还有人教导打坐,教人观心看静,不动不起,以为这样就能成就功夫。愚迷之人不解其意,执着此法反而颠倒是非。像这样的人很多,如此相互教导,可知是大错特错。"
師示眾云:「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修,悟人頓契。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却,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誤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大师开示众人说:
"善知识!真正的教法本来没有顿渐之分,只因人的根性有利钝之别。迷妄之人渐次修习,开悟之人顿时契合。若能识见本心,明见本性,就没有差别了,因此才设立顿渐的假名。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从佛祖以来,首先以无念为宗旨,以无相为本体,以无住为基础。所谓无相,就是面对诸相而能超离诸相。所谓无念,就是在念中不起妄念。所谓无住,就是人的本性。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乃至冤家亲友,遇到言语冒犯、欺骗争执时,都能视为空幻,不思报复伤害,念念之中不执着现前境界。如果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就叫作系缚。能在一切法上念念不滞留,就没有束缚。这就是以无住为基础。
善知识!超离一切外相,名为无相。能够离相,法体自然清净。这就是以无相为本体。
善知识!面对各种境界时,心不染着,称为无念。在自己的心念上,常能远离各种境界,不在境界上生起执心。如果只是百物不思,把念头全都断绝,一念断绝就如同死亡,还要到别处受生,这是极大的错误。学道之人要好好思考。如果不明白法义,自己错了还情有可原,更误导他人;自己迷惑不见本性,又诽谤佛经,因此才立无念为宗旨。
善知识!为什么要立无念为宗旨?只因为那些口说见性之人,迷人在境界上起念,念上便生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产生。自性本来无一法可得,若以为有所得,妄说祸福,就是尘劳邪见,所以这个法门立无念为宗旨。
善知识!无是没有什么?念是念什么?无就是没有分别二相,没有种种尘劳之心。念就是念真如本性。真如是念的本体,念是真如的妙用。真如自性能起念,不是眼耳鼻舌所能念。真如具有觉性,所以能起念;真如若是没有,眼耳色声当下就会坏灭。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时,六根虽有见闻觉知,却不染着万境,真性恒常自在。所以经上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CBETA 编码:T2008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