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懺悔第六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陞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事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于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妬、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覩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沈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善知識!此香各自內熏,莫向外覓。
那时,大师见广州、韶州及四方士人百姓聚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示大众:"来吧,各位善知识!修行大事必须从自身做起,于一切时中念念清净自心。自己修持,自己实践,见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性,自己度脱,自己持戒,方能不虚此行。诸位既从远方来此聚会,都是宿世有缘。现在请各位右膝着地,先为你们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再传授无相忏悔。"众人皆右膝着地。
大师开示道:"第一是戒香。即自心中没有过失、没有恶念、没有嫉妒、没有贪嗔、没有侵害之心,名为戒香。第二是定香。即面对一切善恶境界,自心不乱不动,名为定香。第三是慧香。自心通达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作诸恶;虽广修众善,心不执着,尊敬长辈,顾念晚辈,怜悯孤苦贫弱,名为慧香。第四是解脱香。即自心不攀缘外境,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为解脱香。第五是解脱知见香。自心既不攀缘善恶境界,也不可沉溺空寂,应当广学多闻,认识本心,通达诸佛道理,和光同尘待人接物,无人我分别,直至菩提,真如本性永不改易,名为解脱知见香。善知识!这些香都要在内心自熏,莫向心外寻求。"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妬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妬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妬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妬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现在为你们传授无相忏悔法门,灭除三世罪业,令身口意三业得以清净。善知识!请随我一同诵念: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痴迷惑染污。从前所造恶业愚痴迷惑等罪,全部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狂欺诳染污。从前所造恶业骄狂欺诳等罪,全部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污。从前所造恶业嫉妒等罪,全部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再起。"
善知识!以上所说就是无相忏悔。何名为忏?何名为悔?忏者,忏除从前罪过,将过去所造恶业,愚痴迷惑、骄狂欺诳、嫉妒等罪,全部忏除干净,永不再起,这就名为忏。悔者,悔改将来过失,从今往后,所有恶业,愚痴迷惑、骄狂欺诳、嫉妒等罪,现已觉悟,全部永远断除,更不再造,这就名为悔。所以称为忏悔。
凡夫愚痴迷惑,只知忏除从前罪过,不知悔改将来过失。因为不知悔改的缘故,从前罪过不能灭除,将来过失又再生起。从前罪过既然不灭,将来过失又再生起,这怎能称为忏悔?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妬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却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善知识!忏悔完毕,现在要与善知识共发四弘誓愿,各位务必专心谛听。自心中的众生无边我誓愿度脱,自心中的烦恼无边我誓愿断除,自性中的法门无量我誓愿修学,自性中的无上佛道我誓愿成就。善知识!大家不是常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吗?这样说来,可不是惠能来度。善知识!心中的众生,指的是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等种种心念,这些都是众生。各人须要自性自度,这才叫作真度。什么叫自性自度?就是用正见来度脱自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众生。有了正见,运用般若智慧打破愚痴迷妄的众生,各各自性自度。邪念来时用正念度,迷执来时用觉悟度,愚痴来时用智慧度,恶念来时用善念度。这样的度脱,才叫作真度。再说"烦恼无边誓愿断",就是用自性般若智慧,除去虚妄分别心。又说"法门无量誓愿学",必须明见自性,常行正法,这才叫作真学。至于"无上佛道誓愿成",既然能恒常谦下,践行正道,超越迷觉二边,恒时生起般若智慧。既不执著真如也不执著妄念,当下就能见佛性,言下便能成就佛道。常念修行,这就是愿力的法门。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却成妄。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善知识!现在已发四弘誓愿,再为善知识传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即是福慧具足的至尊。归依正法,便是远离欲望的至尊。归依清净,就是众生中的至尊。从今以后,当奉觉悟为本师,不再归依邪魔外道,要以自性三宝常自印证,劝导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所谓佛,就是觉悟;所谓法,就是正见;所谓僧,就是清净。自心归依觉悟,邪见迷妄便不会生起,少欲知足,能远离财色,称为福慧具足之尊。自心归依正法,念念不起邪见,因无邪见故,就不会有人我分别、贡高我慢、贪爱执著,称为离欲之尊。自心归依清净,面对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都不染著,称为众中之尊。若能如此修行,便是真正的自性归依。凡夫不能领会,从早到晚徒受三归戒相。若说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自性佛,凭何归依?这般言语反成虚妄。善知识!各自观照自心,切莫错用功夫。经文分明说"自归依佛",不是说归依他佛。不归依自性佛,便无真正归依处。如今既已自悟,各人应当归依自心三宝,对内调伏心性,对外敬重他人,这才是真正的自性归依。
「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了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妬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闇,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迴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師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銷滅。頌曰:
善知识!你们既已归依自性三宝,现在各自诚心专注,我为你们解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使你们清楚认识三身,觉悟自性。现在都随我念诵:『在自身中,归依清净法身佛。在自身中,归依圆满报身佛。在自身中,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如同房屋,不可说归依。刚才说的三身佛,都在自性中,世人本自具足;只因自心迷误,不能认识内在自性。向外寻求三身如来,却不见自身本具三身佛。你们且听我说,使你们在自身中得见自性三身佛。这三身佛,是从自性生起,不是从外求得。
什么叫清净法身佛?世人本性本来清净,万法皆从自性生起。思量一切恶事,就生起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就生起善行。如此万法都在自性中,如同天空常清,日月常明,只因被浮云遮盖,形成上明下暗。忽然遇到风来云散,上下通明,万象皆现。世人的心性常如浮云游荡。
善知识!智如太阳,慧如明月,智慧常放光明。若执着外境,被妄念浮云遮盖自性,便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听闻正法,自己除去迷妄,内外通明透彻,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也是如此。这就叫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就是归依真佛。所谓自归依,就是除去自性中的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自我心、欺诳心、轻慢心、傲慢心、邪见心、贡高心,以及一切时中的不善行为;常自反省己过,不说他人是非,这就是自归依。常怀谦下,普遍恭敬待人,这就是见性通达,毫无滞碍,这就是自归依。
什么叫圆满报身佛?譬如一盏灯能破除千年黑暗,一念智慧能灭除万年愚痴。不要追思从前,过去已不可得;要常思将来,念念圆满光明,自见本性。善与恶虽然不同,本性却无差别,这无差别的本性,就叫实性。在实性中,不沾染善恶,这就叫圆满报身佛。
自性若起一念恶,万劫善因皆灭;自性若起一念善,恒河沙恶业尽除。直至成就无上菩提,念念自见本性,不失正念,这就叫报身佛。
什么叫千百亿化身佛?若不思量万法,本性本如虚空;一念思量,就叫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心化为龙蛇,慈悲心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界。自性变化极多,迷人不能觉察,念念起恶,常行恶道。若能回转一念向善,智慧当即生起,这就叫自性化身佛。
善知识!法身本自具足,念念自见自性,就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变化,就是化身佛。自己觉悟修证自性功德,才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如同房屋,不可说归依。只要觉悟自性三身,就能认识自性佛。
我有一个无相颂,若能受持诵读,当下能使你们多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名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惟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迷途之人只知修福不知修道,
却说修福便是究竟之道。
布施供养虽得无量福报,
心中贪嗔痴三毒依然造作。
妄想以修福来消除罪业,
来世虽得福报罪业仍在;
唯有从心中除去罪业根源,
方是自性中真正的忏悔。
若悟大乘真实忏悔法门,
去邪归正自然罪业消尽。
学道之人常观自性本心,
即与诸佛同证无上菩提。
我祖唯传此顿悟法门,
普愿众生皆见本来面目。
若欲未来觅得清净法身,
须离一切相,净心洗涤。
精进自悟切莫蹉跎,
一口气断便是一世终结。
若悟大乘得见自本性,
当以至诚恭敬心求法。"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
大师说:「善知识!你们都要记住这些教导,依照这个法门修行,当下就能明见本性。即使与我相隔千里,也如同常在我身边。若此刻听闻教法不能开悟,纵然对面相见也如同千里之遥,又何必远道而来。珍重!各自好去。」
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大众听闻佛法后,无不开启智慧,心生欢喜而虔诚奉行。
CBETA 编码:T2008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