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宣詔第九
神龍元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詔云:「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究一乘。二師推讓云:『南方有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傳佛心印,可請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師上表辭疾,願終林麓。薛簡曰:「京城禪德皆云:『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云:『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究竟無證,豈況坐耶。」簡曰:「弟子回京,主上必問。願師慈悲,指示心要,傳奏兩宮及京城學道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明無盡。」師云:「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淨名經》云:『法無有比,無相待故。』」簡曰:「明喻智慧,暗喻煩惱。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師曰:「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簡曰:「如何是大乘見解?」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表奏師語。
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日,武则天与唐中宗下诏说:"朕迎请慧安、神秀二位禅师入宫供养。在处理政务之余,每日研习一乘教法。二位禅师推让说:'南方有位慧能禅师,密受弘忍大师衣钵心法,传承佛祖心印,可迎请他来参询。'现派遣内侍薛简,奉诏前往迎请,望禅师慈悲为念,速来京城。"慧能大师上表称病推辞,表示愿终老山林。
薛简问道:"京城修禅的大德都说:'想要领悟佛道,必须打坐修习禅定。若不通过禅定而能获得解脱的,从来不曾有过。'不知大师所说法门是怎样的?"
慧能大师回答:"佛道由心觉悟,岂在打坐?佛经上说:'如果说如来或坐或卧,这是在行邪道。'为什么呢?因为佛性无所从来,也无所去。无生无灭,这才是如来的清净禅;诸法空寂,这才是如来的清净坐。究竟处本无证得,何况打坐呢?"
薛简说:"弟子回京后,皇上必定询问。望大师慈悲,指示心法要旨,以便转奏太后、皇上及京城学道之人。好比一盏灯能点燃百千盏灯,使黑暗尽成光明,光明光明无穷无尽。"
慧能大师说:"佛道本无明暗之分,明暗是相互更替的概念。说光明光明无穷无尽,其实还是有尽,因为是相对而立的名相。《维摩经》说:'佛法无可比拟,因为它不落相对。'"
薛简问:"光明比喻智慧,黑暗比喻烦恼。修道之人如果不用智慧照破烦恼,无始以来的生死轮回靠什么超脱?"
慧能大师回答:"烦恼就是菩提,并非两种境界。若用智慧照破烦恼,这是二乘人的见解。如羊车、鹿车等小乘根器,上等智慧的大根器人,都不这样认为。"
薛简问:"什么是大乘见解?"
慧能大师回答:"光明与无明,凡夫看作两种;智者明了通达,其性本无差别。无二之性就是真实之性。真实之性,在凡愚身上不会减少,在贤圣身上不会增加,住烦恼中而不混乱,居禅定中而不寂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也不在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恒常不变,这就叫做佛道。"
薛简问:"大师说的不生不灭,与外道有何不同?"
慧能大师回答:"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是以灭来终止生,以生来显现灭,灭还是不灭,生还是不生。我说的不生不灭,是本来无生,现在也无灭,所以不同于外道。你若要明白心法要旨,只要对一切善恶都不思量,自然能契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无穷。"
薛简蒙受指教,豁然大悟。礼谢辞别返回京城,将大师的开示表奏朝廷。
其年九月三日,有詔獎諭師曰:「師辭老疾,為朕修道,國之福田。師若淨名托疾毘耶,闡揚大乘,傳諸佛心,談不二法。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朕積善餘慶,宿種善根,值師出世,頓悟上乘。感荷師恩,頂戴無已,并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鉢,勅韶州刺史修飾寺宇,賜師舊居為國恩寺。」
那年九月三日,皇帝下诏嘉奖大师说:"大师虽以年老多病请辞,却为朕勤修佛道,实为国家福田。大师犹如维摩诘托病毗耶离城,弘扬大乘教法,传授诸佛心印,演说不二法门。薛简转达了大师传授的如来知见,朕积善有余庆,宿世种下善根,得遇大师出世教化,顿时悟得最上乘佛法。感念大师恩德,敬仰之情无以复加,现供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钵具,并敕令韶州刺史修缮寺院,将大师故居赐额为'国恩寺'。"
CBETA 编码:T2008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