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卷第二
佛经上说:这位世尊住在欲界最高处的他化自在天天王的宫殿里。
赞文说:从下面开始第四部分,说明讲经说法的处所。在教化众生的国土中,简略彰显四种功德来显示这部经的殊胜,举出教化众生的殊胜处所,以此表示报身佛土和法身佛土也包含真实功德。第一、处所尊贵殊胜,位于欲界最高处的他化自在天宫;第二、共同居住者殊胜,诸佛曾游历大宝宫殿;第三、庄严华丽殊胜,有无价的摩尼宝珠装饰众多珍宝;第四、受喜爱重视殊胜,是贤圣天仙所欢喜欣乐的处所。这段文字讲的是第一点处所尊贵殊胜。所谓薄伽梵,指的是讲经说法的教主,也就是能在此处安住的人。住的意思,是依止居处的含义。欲指的是贪爱,就是对淫欲、触觉、饮食等享受的贪求。界有族类、疆域的意思。界由欲生,能生欲望,所以称为欲界,就像胡椒饮料、金刚环那样。顶指的是头顶,表示最高的意思。这是在欲界六欲天中最高最殊胜的处所,称为欲界之顶。虽然说了殊胜处所但还没有说明名称,为了显示天界的名称,经文中接着说在他化自在天,诸天福报之力能让所需之物随念即现。然而第五层天的业力虽然殊胜,却不能这样随心化物,只能靠与生俱来的变化之力,变出种种所需物品自己享用。如今第六层天的业力更加殊胜,虽然各种物品能随念显现,也能自己变化出各种物品但不受用,一定要等其他天人变化出欢乐器具才享用,这是因为业力更殊胜的缘故。由于这个含义,称为他化自在天。在这层天中并非没有贵贱臣主等差别,现在所处的是该天界尊贵天王居住的地方,不是住在臣民或低贱恶劣的天界处所,所以经文中又说是天王宫中,为了显示佛法尊贵,讲经说法必定要依止最高最殊胜的处所,而不是其他低下之处。就像证悟菩提需要金刚座,宣讲这样殊胜的教法也必定要在他化自在天宫,如同《十地经》依止殊胜处所一样。这表示报身佛住在无漏清净佛土中,也表示法身佛住在超越贪欲的究竟极处清净法界。证悟这个法理的人能做利益众生的殊胜事业,也为利益众生安住于净土和法性中。无分别智和后得智的神妙作用无所不在称为自在。这是诸天法王曾经居住的宫殿,所以其他经典说毕竟空寂才是真正的居所。因此佛的三身利益众生各有侧重,所居住的国土也各不相同。假托在天宫是为了彰显处所尊贵而法理殊胜,标举住在天界之顶显示妙理幽深玄奥。
佛经上说:所有如来曾经游历过的地方,人们都共同称赞那是一座珍贵的大宝库殿堂。
赞颂说:这是第二重殊胜的共居净土。尝即是曾经,游指登临游历,处指安居驻锡。若只有一尊佛居住而诸佛不来,便非佳处。如今显示十方过去现在诸佛都曾在此他化天宫登临居住,众圣共同踏足故知是殊胜之地。即使后世诸佛现今虽未驻留,皆共同称扬赞叹此天宫。称即称颂宣扬,美即赞叹其殊妙。天王宫殿虽有无数,现今佛陀居于那座大宝藏殿,因众宝所成名为宝,以珍宝为库藏称为宝藏,宝藏即是殿堂故称宝藏殿,此殿既高大宽广又以珍贵宝物庄严,故称大宝,佛陀便安住在这天宫内的大宝藏殿中。此中深意总在彰显报身与法身、无分别智及后得智,居于过去现在诸佛曾游历之处,并共同称赞的大宝藏殿,也表明诸佛共居同赞故知此地殊胜。佛受用身安住报土及后得智分别法性之义称为游,无分别智住于法性土如理游戏名为处,由于受用土具足十八种功德、法性之土含藏一切善法,所以诸佛常共赞叹这两类净土,名为共称美。称即称扬,显扬言语难以企及的境界。美即赞叹,假借言辞诠释真实功德。广大等同法界称为大,万德所聚称为宝,含纳众善称为藏,空明寂静的居所称殿。报身与法身、根本智与后得智恒常在此说法利他,诸佛共居彰显同游而居所庄严,三明并赞显示具足功德故以藏为名。
经文说:那殿堂由无价摩尼宝珠建成,各种珍奇宝物交错装饰,庄严华丽。
赞语:以下是第三部分,说明宫殿的殊胜庄严。其中分为三点:一总说庄严,二列举别种庄严,三列举其余庄严。这里是总说庄严。梵语称末尼,汉语称如意。这座宫殿由无价的如意宝珠构成,并装饰有帝青、大青、石藏、杵藏四种宝石呈现四种颜色,七种珍宝散发七种光芒,相互辉映,色彩斑斓。这总体象征法性之殿如同如意宝珠,以无为的万德庄严。受用土的宫殿以般若为体,如同末尼宝珠,以有为的众善装饰,意义如同各种宝物交错点缀宫殿。两种大殿是两种佛身所居之处,如同如意宝珠能随众生意愿满足一切所求。末尼宝珠本是无价之宝,更以七珍装饰;境界与智慧无边无际,更以万德庄严。这就是总说庄严。
佛经上说:各种色彩相互辉映,放射出巨大的光明。
赞叹说:从下面开始是第二段,分别列举庄严。其中总共有十四种庄严,这里讲其中两种。七种珍宝交错排列,所以各种色彩互相辉映;四种光辉明亮闪耀,所以能够放出大光明。再者,朱红与紫色相互混杂,从事相来说就是交相辉映;素白与金黄飞舞生彩,脱离本质而放出光明。这层意思总体表示法性无所执著,随顺因缘而涅槃,分为四种譬喻犹如互相辉映随顺万物而成就各种色彩。再者,智慧分为真谛与俗谛,如同各种色彩而互相辉映。这两种同时展现,教法的光彩如同颜色而放出光明,既有照耀的功能,又具备破除黑暗的力量,所以这两句就是两种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