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佛陀告诉舍利弗:大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当这样思考:菩萨只是个名称,佛也只是个名称,般若波罗蜜也只是个名称,物质现象只是个名称,感受、想象、行为、意识也都只是名称。舍利弗啊,就像我不过是个名称,一切关于我的恒常实有都不可得。众生、寿命、生命、出生者、养育众人者,造业者、指使造业者,发起者、指使发起者,承受者、指使承受者,认知者、见证者,这一切都不可得。正因为不可得、本性空,才用名称来表述。大菩萨这样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实有的我、不见实有的众生,甚至不见实有的认知者与见证者,所说的名称也不可得见。大菩萨如此修行般若波罗蜜,便能超越一切声闻与独觉的智慧,唯佛智慧能及,因其彻悟不可得空的真谛。为什么呢?因为大菩萨明白,一切名称所指的事物及名称依附的对象都不可得。舍利弗,大菩萨能这样修行,才是真正修习般若波罗蜜。譬如充满南赡部洲的竹林稻麻,若有比丘多如这些植物,个个智慧如舍利弗、目犍连,他们的智慧总和比起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不及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一切算术比喻都不能企及。为何?因为大菩萨用这智慧救度一切众生。舍利弗,莫说南赡部洲,即使三千大千世界充满如舍利弗、目犍连的圣者,乃至十方恒河沙数世界充满这样的圣者,他们的智慧总和比起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仍然不及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一切计量比喻都无法比拟。
再者,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仅一日所修智慧,便超越一切声闻、缘觉之上。
舍利弗对佛说:世尊,声闻的智慧,包括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智慧,辟支佛的智慧,以及佛的智慧,这些智慧没有差别,都不违背无生性空的真理。如果一切法都不违背无生性空,那么这些法就没有区别。为什么世尊说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一天所修的智慧,就能超过声闻和辟支佛呢?
佛对舍利弗说:你觉得怎样?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哪怕只是一天修智慧,心中这样想:我要用道慧利益一切众生,应当以一切种智了知一切法,度脱一切众生。那些声闻、辟支佛的智慧,能做到这样的事吗?
舍利弗回答:不是的,世尊!
舍利弗!你认为如何?那些声闻和辟支佛是否会有这样的念头:我们应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度化一切众生,使他们获得无余涅槃吗?
舍利弗回答:不是的,世尊!
佛对舍利弗说:由于这个缘故,应当知道所有声闻、辟支佛的智慧,若要和菩萨摩诃萨的智慧相比,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千分之一、百千亿分之一乃至所有算数比喻都无法企及。舍利弗!你怎么想?那些声闻、辟支佛可曾有过这样的念头:我要修行六波罗蜜来成就众生、庄严国土,具足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度脱无量阿僧祇众生,使他们证得涅槃吗?
舍利弗回答:不是的,世尊!
佛对舍利弗说:大菩萨能这样想:我要修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救度无量无数众生使他们获得涅槃。就像萤火虫不会这样想:我的光能照亮整个南阎浮提,让大地一片光明。阿罗汉和辟支佛也是这样,不会这样想:我们修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救度无量无数众生使他们获得涅槃。舍利弗啊!好比太阳升起时,光明普照,南阎浮提没有不被照亮的。大菩萨也是这样。修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救度无量无数众生使他们获得涅槃。
舍利弗向佛陀问道:菩萨摩诃萨如何超越声闻、辟支佛的境界,安住于不退转地,清净佛道?
佛告诉舍利弗:大菩萨从最初发心修行六波罗蜜时,安住于空性、无相、无作之中,便能超越一切声闻与辟支佛的境界,安住不退转地,清净成就佛道。
舍利弗向佛陀请教:菩萨大乘修行者要达到何种境界,才能成为声闻和辟支佛的福田?
佛陀告诉舍利弗:大菩萨从最初发心修行六波罗蜜,直到成佛坐道场,在这过程中,始终是声闻、辟支佛的福田。为什么呢?因为有菩萨存在的缘故,世间才能生起种种善法。什么是善法呢?就是十善业道、五戒、八关斋戒,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全都出现在世间。因为菩萨的缘故,六波罗蜜、十八空,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种智,全都出现在世间。因为菩萨的缘故,才有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居士大族,从四天王天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都出现在世间。因为菩萨的缘故,才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佛陀,都出现在世间。
舍利弗向佛陀问道:菩萨大士是否清净圆满布施的福报?
佛说: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本性已经彻底清净。舍利弗,菩萨中的大菩萨是大布施者。布施什么?布施各种善法。哪些善法?十善道、五戒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用这些来布施。
舍利弗对佛陀说:世尊,菩萨大士如何修习顺应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告诉舍利弗:菩萨修习色空的境界,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修习受想行识空的境界,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舍利弗,菩萨修习眼空的境界,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修习耳鼻舌身意空的境界,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修习色空的境界,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修习声香味触法空的境界,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修习眼界空、色界空、眼识界空的境界,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修习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触识、意法识界空的境界,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修习苦空的境界,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修习集灭道空的境界,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修习无明空的境界,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修习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空的境界,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修习一切法空的境界,无论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舍利弗,菩萨修习性空的境界,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舍利弗,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应当修习七种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无所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这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对舍利弗说:菩萨修习适应七种空性时,不见色有相应或不相应,不见受想行识有相应或不相应;不见色有生相或灭相,不见受想行识有生相或灭相;不见色有垢相或净相,不见受想行识有垢相或净相;不见色与受结合,不见受与想结合,不见想与行结合,不见行与识结合。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任何法能与法结合,其本性皆空。舍利弗!色性空中没有色,受想行识性空中没有识。舍利弗!色空故无毁坏相,受空故无感受相,想空故无认知相,行空故无造作相,识空故无觉知相。为什么呢?舍利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舍利弗!这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此空性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因此空性中没有色,没有受想行识,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色声香味触法,没有眼界乃至没有意识界,也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灭尽,乃至没有老死,也没有老死灭尽;没有苦集灭道,也没有智慧与获得,没有须陀洹和须陀洹果,没有斯陀含和斯陀含果,没有阿那含和阿那含果,没有阿罗汉和阿罗汉果,没有辟支佛和辟支佛道,没有佛也没有佛道。舍利弗!菩萨如此修习适应,名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舍利弗!这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般若波罗蜜有相应或不相应,不见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有相应或不相应,也不见色受想行识有相应或不相应,不见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识界乃至意识界有相应或不相应,不见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有相应或不相应。就是这样,舍利弗!应当知道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还有,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空不与空合,无相不与无相合,无作不与无作合。为什么呢?因为空、无相、无作没有合与不合的区别。舍利弗!菩萨大士这样修习相应,就称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再有,舍利弗啊!菩萨大修行者实践般若波罗蜜时,能体悟一切法自性本空。悟得这个道理后,就明白色没有聚合也没有离散,受想行识同样没有聚合也没有离散。色不与过去结合,为什么呢?因为根本找不到过去的存在。色也不与未来结合,为什么呢?因为根本找不到未来的存在。色也不与现在结合,为什么呢?因为根本找不到现在的存在。受想行识也是这样。
还有,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过去不与未来结合,未来不与过去结合,现在不与过去未来结合,过去未来也不与现在结合,因为三时都是空的。舍利弗,菩萨大士这样修习,就叫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还有,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一切种智不与过去世结合。为什么呢?过去世无法被看见,何况一切种智与过去世结合。一切种智不与未来世结合。为什么呢?未来世无法被看见,何况一切种智与未来世结合。一切种智不与现在世结合。为什么呢?现在世无法被看见,何况一切种智与现在世结合。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这样修习相应,就称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还有,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色不与一切智相合,因为色不可见。受想行识也是如此。眼不与一切智相合,因为眼不可见。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色不与一切智相合,因为色不可见。声香味触法也是如此。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这样修习,就称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再有,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布施波罗蜜不与一切智相合,因为布施波罗蜜不可见。乃至般若波罗蜜也是如此。四念处不与一切智相合,因为四念处不可见。乃至八圣道分也是如此。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与一切智相合,因为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见。舍利弗!菩萨大士这样修习相应,就称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再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佛不与一切智相合,一切智也不与佛相合。菩提不与一切智相合,一切智也不与菩提相合。为什么呢?因为佛就是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佛;菩提就是一切智,一切智就是菩提。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此修习般若波罗蜜,就是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再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执着于色的存在,也不执着于色的不存在,受想行识也是如此。不执着于色的恒常,也不执着于色的无常,受想行识也是如此。不执着于色的苦,也不执着于色的乐,受想行识也是如此。不执着于色的我,也不执着于色的非我,受想行识也是如此。不执着于色的寂灭,也不执着于色的不寂灭,受想行识也是如此。不执着于色的空,也不执着于色的非空,受想行识也是如此。不执着于色的有相,也不执着于色的无相,受想行识也是如此。不执着于色的有作,也不执着于色的无作,受想行识也是如此。这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起这样的念头:我在修行般若波罗蜜、我不在修行般若波罗蜜、我既非修行也非不修行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此修习,就称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再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不是为了般若波罗蜜本身,不是为了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而修行般若波罗蜜,不是为了不退转地而修行般若波罗蜜,不是为了成就众生而修行般若波罗蜜,不是为了清净佛国而修行般若波罗蜜,不是为了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而修行般若波罗蜜,不是为了内空而修行般若波罗蜜,不是为了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诸法空、自相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而修行般若波罗蜜,不是为了真如、法性、实际而修行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因为这位菩萨摩诃萨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破坏诸法的实相。如此修习相应,就称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还有,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修习般若波罗蜜,不是为了获得如意神通而修习般若波罗蜜,不是为了获得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而修习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菩萨摩诃萨修习般若波罗蜜时,连般若波罗蜜本身都不可得,何况菩萨的神通呢。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这样修行,才算是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舍利弗,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应这样想:我能以如意通飞往东方,供养恭敬如恒沙般众多的佛。南方、西方、北方以及四维上下各方也是如此。
再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心中不起这样的念头:我以天耳听闻十方诸佛所说的法。也不起这样的念头:我以他心智能知晓十方众生心中的想法。亦不起这样的念头:我以宿命通了解十方众生往昔的所作所为。更不起这样的念头:我以天眼看见十方众生从这一世死亡又投生到另一处。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这样修行,才称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同时也能度化无量阿僧祇的众生。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此修行般若波罗蜜,恶魔便无法找到机会干扰他,世间的一切所求都能如愿,十方各如恒河沙数的诸佛都会护持这位菩萨,使他不会堕入声闻、辟支佛的境界。从四天王天直至阿迦尼吒天的诸天也都会护持这位菩萨,不让他受到任何阻碍。这位菩萨即使有重罪,也只在现世轻微受报。为什么呢?因为菩萨摩诃萨以普遍的慈悲心对待众生的缘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这样修行,才称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另外,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能迅速获得各种陀罗尼法门、各种三昧法门,所生之处总能遇见诸佛,直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始终不离见佛。舍利弗,菩萨大士这样修习相应,就叫做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还有,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会这样想:有法与其他法相合或不相合、相等或不相等。为什么呢?因为这位菩萨摩诃萨不见任何法与其余法相合或不相合、相等或不相等。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这样修习,就叫做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还有,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心里不会想:我要快点证得法性,或者不能证得。为什么呢?因为法性不是可以得到的。舍利弗,菩萨大士这样修习,就叫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还有,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有任何事物超出法性之外。这样持续修习,就称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再有,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这样想:法性在分别一切法。这样持续修习,就称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再者,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这样想:'这法能得到法性还是得不到。'为什么呢?因为这位菩萨不见得用这法能获得法性,也不见得不到。舍利弗!菩萨大士如此修习相应,就称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另外,舍利弗,菩萨大士修习般若波罗蜜时,法性不与空合一,空也不与法性合一。这样持续修习,就称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此外,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眼界不与空结合,空不与眼界结合;色界不与空结合,空不与色界结合;眼识界不与空结合,空不与眼识界结合;乃至意界不与空结合,空不与意界结合;法界不与空结合,空不与法界结合;意识界不与空结合,空不与意识界结合。因此,舍利弗,这种与空相应的状态称为第一相应。舍利弗,修行空性的菩萨大士不会堕入声闻、辟支佛的境界,能够清净佛土、成就众生,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舍利弗,在所有相应中,般若波罗蜜的相应最为第一,最尊贵、最殊胜、最微妙,至高无上。为什么呢?因为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的相应,即是空、无相、无作的缘故。应当知道这样的菩萨如同已经受记,或接近受记。舍利弗,菩萨大士如此相应,能为无量无数众生带来深厚利益。然而,菩萨大士不会这样想:我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诸佛将为我授记,我将接近受记,我将清净佛土,我将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并转法轮。为什么呢?因为菩萨大士不见有任何法超出法性,也不见有任何法在修行般若波罗蜜,不见有任何法被诸佛授记,不见有任何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为什么呢?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生起我相、众生相,乃至知者相、见者相。因为众生毕竟不生不灭,众生无生无灭。如果法无生相、无灭相,又怎么会有法在修行般若波罗蜜呢?因此,舍利弗,菩萨大士因为不见众生,所以修行般若波罗蜜;因为众生不受、众生空、众生不可得、众生远离,所以修行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大士在所有相应中最为第一的相应,即是空相应,这种空相应胜过其他相应。菩萨大士如此修习空性,能够生起大慈大悲。菩萨大士如此修习相应,不会生起悭吝心、犯戒心、嗔恨心、懈怠心、散乱心、愚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