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舍利弗向佛陀禀告:世尊!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能达到如此相应境界,他们从何处命终投生到这个世界?从此界命终又将往生何处?
佛告诉舍利弗:这些修习般若波罗蜜相应法的大菩萨们,有的是从他方佛国投生到此界,有的是从兜率天降临人间,有的是从人道再度转生为人。舍利弗啊,从他方佛国来的菩萨,能迅速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正因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他们舍离天身来生此界时,一切甚深妙法自然现前,此后仍能持续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在所生之处恒常值遇诸佛。
舍利弗,有一生补处菩萨从兜率天命终降生人间,这类菩萨不会失去六波罗蜜功德,无论投生何处,所有陀罗尼门、诸三昧门都能迅速现前。而人道命终再转人身的菩萨(除不退转者),因根器较钝,不能即刻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各类陀罗尼门、三昧门也难以速疾现前。
你问修习般若波罗蜜相应的菩萨命终往生何处?这类菩萨将辗转诸佛国土,恒常值遇如来,永不远离诸佛。有些菩萨虽修六波罗蜜,但因缺乏善巧方便而入四禅,命终往生长寿天,待天报尽后转生人间值佛闻法,但这类菩萨诸根暗钝。另有些菩萨虽修般若波罗蜜兼入四禅,却因不善运用方便,从禅定堕入欲界,同样属于钝根。
有菩萨深入四禅,修习四无量心,通达四空定,实践三十七道品,具足佛十力及大慈大悲,以善巧力不随禅定受生,不依无量心或无色界定转世,恒常选择有佛出世之处投生,永不暂离般若波罗蜜行持,如是菩萨将于贤劫证得无上正觉。
有菩萨以方便力入诸禅定三昧,却选择投生王族、婆罗门或居士大姓之家,为度化众生故。亦有菩萨运用方便力,往生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在诸天中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恒常面见诸佛。
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入初禅,命终为大梵天王,周游诸佛国土,劝请未转法轮之佛演说妙法。还有一生补处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一切禅定三昧,修习菩提分法,入空无相无作三昧,不随禅定受生,或住兜率天等待机缘,临终时正念分明,与无量天众降临人间,最终成就无上佛果。
还有,舍利弗!有些大菩萨证得六种神通,不投生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从一个佛国到另一个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舍利弗!有些大菩萨以神通自在游戏,从一个佛国到另一个佛国,所到之处没有声闻乘、缘觉乘的修行者,甚至连二乘的名称都不存在。舍利弗!有些大菩萨以神通自在游戏,从一个佛国到另一个佛国,所到之处寿命无量。舍利弗!有些大菩萨以神通自在游戏,从一个国土到另一个国土,所到之处无论是否有佛法僧,都会赞叹佛、法、僧的功德,众生因为听闻佛名、法名、僧名的缘故,命终之后得以往生诸佛面前。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刚发心时,就证得初禅乃至第四禅,证得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修习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这些菩萨不投生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常投生在对众生有益的地方。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刚发心时修行六波罗蜜,登上菩萨阶位,证得不退转地。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刚发心时,便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转法轮,利益无量无数众生后进入无余涅槃,佛涅槃后,遗法住世或一劫或不足一劫。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刚发心时就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与无数百千亿菩萨从一个佛国到另一个佛国,为了清净佛国土。舍利弗!有些大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证得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自在游戏于其中: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乃至入四禅,从四禅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虚空处,从虚空处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乃至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起入灭尽定。舍利弗!大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入超越定。舍利弗!有些大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修习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但不取证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以方便力为度化众生故,起八圣道分,以此八圣道分令众生证得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
佛告诉舍利弗: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的果位及智慧,都是菩萨摩诃萨的无生法忍。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这样修行般若波罗蜜,应当知道这是在阿惟越致地中安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安住六波罗蜜庄严兜率天道,应当知道这是贤劫中的菩萨。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修习四禅乃至十八不共法,尚未证得四谛,应当知道这是一生补处的菩萨。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经过无量阿僧祇劫修行,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安住六波罗蜜,常勤精进利益众生,不说无益之事。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六波罗蜜,常勤精进利益众生,从一佛国到一佛国,断除众生三恶道。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安住六波罗蜜,以布施为首,安乐一切众生。需要饮食就给饮食,衣服卧具、璎珞花香、房舍灯烛,随众生所需全部给予。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变化身形如同佛陀,为地狱众生说法,为畜生、饿鬼众生说法。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六波罗蜜时,变化身形如同佛陀,遍至十方如恒河沙数的诸佛国土为众生说法,也供养诸佛及清净佛国土,听闻诸佛说法。观察采集十方清净妙好的国土相状,然后自己建立殊胜国土,其中的菩萨摩诃萨都是一生补处。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六波罗蜜时,成就三十二相,诸根清净敏锐。因为诸根清净敏锐,众人喜爱敬重,由于喜爱敬重,渐渐以三乘法度脱他们。就是这样,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当学习身清净、口清净。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六波罗蜜时,获得诸根清净,以此清净根不自高也不轻视他人。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安住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乃至阿惟越致地,始终不堕三恶道。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阿惟越致地,常不舍十善行。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中,作转轮圣王,安立众生于十善道,也以财物布施众生。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无量千万世作转轮圣王,值遇无量百千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常为众生以法照明,也以此自照,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始终不离照明。舍利弗,这样的菩萨摩诃萨在佛法中已得尊重。舍利弗,因此,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让身、口、意的不清净随意生起。
舍利弗向佛陀问道:世尊,为什么说菩萨的身业不清净、口业不清净、意业不清净?
佛对舍利弗说:如果菩萨这样想:这是身,这是口,这是意。像这样执着外相攀缘外境,舍利弗,这就叫作身口意不清净。舍利弗,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时,不应执着身,不应执着口,不应执着意。舍利弗,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时,如果执着身、执着口、执着意,因为这种执着,就会产生吝啬心、破戒心、嗔恨心、懈怠心、散乱心、愚痴心。应当知道这样的菩萨在修习六波罗蜜时,不能消除身口意的粗重业障。
舍利弗向佛陀问道:世尊,大菩萨如何消除身、口、意三方面的粗恶行为?
佛对舍利弗说:如果菩萨不执着身、口、意,这样的菩萨就能消除身、口、意的粗重业障。再者,舍利弗,如果菩萨从最初发心修行十善道时,不生起声闻的心念,不生起辟支佛的心念,这样的菩萨就能消除身、口、意的粗重业障。再者,舍利弗,有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清净佛道时,修行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这就是菩萨消除身、口、意粗重业障的方法。
舍利弗向佛陀问道:世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佛道?
佛对舍利弗说:所谓佛道,就是菩萨摩诃萨不执著身、不执著口、不执著意,不执著布施波罗蜜、不执著持戒波罗蜜、不执著忍辱波罗蜜、不执著精进波罗蜜、不执著禅定波罗蜜、不执著般若波罗蜜,不执著声闻、不执著辟支佛、不执著菩萨、不执著佛。舍利弗啊,这就是菩萨摩诃萨的佛道。因为一切法都不可得的缘故。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在修行六波罗蜜时,没有任何力量能够破坏。
舍利弗向佛陀询问:世尊,为何菩萨大士在修行六波罗蜜时无人能破坏?
佛告诉舍利弗:如果菩萨在修习六波罗蜜时,不执着色相乃至意识,不执着眼识乃至意念,不执着色法乃至万法,不执着眼界乃至意识界,不执着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不执着布施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执着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执着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不执着辟支佛果乃至无上正等正觉。舍利弗,菩萨如此修行,便能增长六波罗蜜,无人能破坏。舍利弗,有菩萨安住般若波罗蜜中,具足智慧,以此智慧永不堕恶道,不生卑劣人群中,不做贫穷者,所获身相不为世人、天人、阿修罗所厌恶。
舍利弗问佛陀说:世尊,什么是菩萨大士的智慧?
佛告诉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凭借这种智慧成就,能见到十方如恒河沙数量的诸佛,听闻佛法,见到僧众,也能见到庄严清净的佛国。菩萨摩诃萨以这种智慧,不起佛的分别念,不起菩萨的分别念,不起声闻、辟支佛的分别念,不起我的分别念,不起佛国的分别念。用这种智慧,行布施波罗蜜时也不执着布施波罗蜜,乃至行般若波罗蜜时也不执着般若波罗蜜,行四念处也不执着四念处,乃至行十八不共法也不执着十八不共法。舍利弗,这就叫作菩萨摩诃萨的智慧。用这种智慧,能圆满一切法也不执着一切法。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在行般若波罗蜜时清净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舍利弗向佛陀问道:世尊,菩萨摩诃萨如何能使肉眼清净?
佛陀告诉舍利弗:有的菩萨能以肉眼看见一百由旬,有的菩萨能以肉眼看见二百由旬,有的菩萨能以肉眼看见整个南阎浮提,有的菩萨能以肉眼看见两个天下、三个天下、四个天下,有的菩萨能以肉眼看见小千国土,有的菩萨能以肉眼看见中千国土,有的菩萨能以肉眼看见三千大千国土。舍利弗!这就是菩萨摩诃萨肉眼清净的境界。
舍利弗向佛陀问道:世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天眼清净?
佛告诉舍利弗:有菩萨中的大菩萨用天眼能看见一切四天王天所见,能看见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所见,能看见梵天王所见乃至阿迦尼吒天所见。菩萨天眼所见到的,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都无法知晓、不能看见。舍利弗!这些大菩萨用天眼,能看见十方如恒河沙数那么多国土中众生的生死轮回。舍利弗!这就叫作菩萨中的大菩萨的天眼清净。
舍利弗向佛问道:世尊,菩萨大士如何能使智慧之眼清净?
佛告诉舍利弗:慧眼菩萨不会这样想:有法或是有为或是无为,或是世间或是出世间,或是有漏或是无漏。这位慧眼菩萨也没有法不见、没有法不闻、没有法不知、没有法不识。舍利弗!这就称为菩萨摩诃萨的慧眼清净。
舍利弗向佛陀问道:世尊,菩萨大士如何获得清净的法眼?
佛告诉舍利弗:菩萨通过法眼能辨识四种修行者。第一种是依信心而修行的人,第二种是依法理而修行的人,第三种是修无相行的人。这些人通过修习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培育了五根。因五根成熟,获得持续专注的禅定;因禅定力,生起解脱智慧;因解脱智慧,断除三种束缚——我见、怀疑、戒禁取见——这样的人称为须陀洹。若继续修持止观之道减轻贪嗔痴,将证得斯陀含;进而精进修道断除贪嗔痴,证得阿那含;再精进修行断除对色界、无色界的执着,灭尽无明、傲慢、散乱,最终证得阿罗汉。另有一类修行者,同样通过三解脱门修得五根,继而获得持续禅定与解脱智,由此觉悟一切生起之法终归寂灭,成为辟支佛。这就是菩萨清净的法眼所见。
此外,舍利弗,大菩萨明白这位菩萨最初发心时,修行布施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具足信根与精进根,善根纯厚。菩萨以善巧方便之力,为救度众生而受生:或生为剎帝利大族,或生为婆罗门大族,或生为居士望族,或往生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菩萨在这些境地中安住,成熟众生,随顺众生所愿悉皆布施;同时庄严佛国净土,遇见诸佛,恭敬供养尊重赞叹。直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永不退堕声闻、辟支佛地。此即名为大菩萨法眼清净。
再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能知晓哪些菩萨会从无上正等正觉退转,哪些不会退转;能知晓哪些菩萨已得无上正等正觉授记,哪些尚未得授记;能知晓哪些菩萨已至不退转地,哪些未达不退转地;能知晓哪些菩萨具足神通,哪些未具足神通;能知晓哪些菩萨以圆满神通飞往十方如恒河沙数世界,见诸佛并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能知晓哪些菩萨尚未得神通而未来当得,哪些菩萨未来能清净佛土、哪些未能;能知晓哪些菩萨已成熟众生、哪些尚未成熟;哪些菩萨为诸佛所称誉、哪些未被称誉;哪些菩萨常亲近诸佛、哪些不常亲近;哪些菩萨寿命有限、哪些寿命无量;哪些菩萨成佛时僧众有限、哪些僧众无量;哪些菩萨成无上正等正觉时以菩萨为僧团、哪些不以菩萨为僧;哪些菩萨将修难行苦行、哪些不修;哪些菩萨是一生补处、哪些不是;哪些菩萨已受最后身、哪些未受;哪些菩萨能坐道场、哪些不能;哪些菩萨会遭遇魔障、哪些不会。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此洞悉一切,即是法眼清净。
舍利弗向佛陀问道:世尊,菩萨摩诃萨如何成就清净佛眼?
佛对舍利弗说:有求佛道的大菩萨,心依次进入金刚三昧,获得一切种智,这时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这位大菩萨用一切种智,在一切法中,没有看不见的法、没有听不见的法、没有不知道的法、没有不认识的法。舍利弗,这就是大菩萨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时佛眼清净的境界。正是如此,舍利弗,大菩萨想获得五眼,应当修学六波罗蜜。为什么呢?舍利弗,这六波罗蜜包含了所有善法,包括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舍利弗,如果有一种真实语能包含一切善法,那就是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般若波罗蜜能生出五眼,菩萨修学五眼就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舍利弗,有些菩萨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也会修习神通波罗蜜。凭借这种神通波罗蜜,他们能够实现种种自在无碍之事:可以震动大地,将一身变为无数身,又将无数身合为一身;能够随意隐没或显现,穿行山壁树木如同虚空般毫无障碍;行走水上如履平地,凌空飞行如同飞鸟;潜入地下如同出入水中;身体能喷出火焰犹如大火聚集,也能涌出水流似雪山融水;甚至能触摸具有大威力的日月,直至梵天世界都能自在往来。然而他们对这些神通变化毫不执着,因为明白神通现象与自身都是不可得的——本性空寂、本性超离、本无生起。他们不会产生“我获得神通”的念头,唯一的心念就是追求一切种智。舍利弗,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就是这样证得自在神通的智慧。
这位菩萨的天耳清净超过人耳,能听到两种声音:天界之声和人间之声,但也不执着这种天耳神通。因为天耳、声音及自身都不可得,自性本空、自性远离、自性无生的缘故。他不会起这样的念头:我拥有这种天耳。除非是为了成就一切智慧的心。舍利弗啊,菩萨摩诃萨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就是这样证得天耳神通的智慧。
这位菩萨如实知晓其他众生的心念:若有贪欲心便如实了知贪欲心,离贪欲心便如实了知离贪欲心;若有嗔恨心便如实了知嗔恨心,离嗔恨心便如实了知离嗔恨心;若有愚痴心便如实了知愚痴心,离愚痴心便如实了知离愚痴心;若有渴爱心便如实了知渴爱心,无渴爱心便如实了知无渴爱心;若有执取心便如实了知执取心,无执取心便如实了知无执取心;若心专注便如实了知专注心,若心散乱便如实了知散乱心;若心狭小便如实了知狭小心,若心广大便如实了知广大心;若心安定便如实了知安定心,若心混乱便如实了知混乱心;若心得解脱便如实了知解脱心,若心未解脱便如实了知未解脱心;若心有上便如实了知有上心,若心无上便如实了知无上心——却又不执着这些心相。何以故?因这心本非实有之心相,不可思维揣度、自性本空、自性远离、自性无生。菩萨不作此念:"我已证得他心通。"唯除为成就一切智智之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即能证得他心通智。
这位菩萨通过宿命通智慧,能忆念从一念心到百念心,从一日到百日,从一月到百月,从一年到百年,从一劫到百劫、无数百劫、无数千劫、无数百千劫乃至无数百千万亿劫的世事。我在某处,这样的姓氏、这样的名字、这样的出生、这样的饮食、这样的久住、这样的寿限、这样的长寿、这样的受乐受苦。我在这里死后生到那里,在那里死后生到这里,有相状有因缘,但也不执著这种宿命神通。宿命神通的事迹及自身都不可得,因为自性空、自性离、自性无生。他不会想:我有这种宿命神通。除非是为了成就一切智的心。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就是这样获得宿命神通智慧。
这位菩萨以天眼看见众生死时生时、相貌端正或丑陋、投生恶道或善道、身形或大或小。他知晓众生皆随业力流转——那些众生因身恶业成熟、口恶业成熟、意恶业成熟,诽谤圣贤,执持邪见,死后便堕入恶道,生于地狱;而那些众生因身善业成熟、口善业成熟、意善业成熟,不谤圣贤,秉持正见,命终即得往生善道,转世天界。菩萨并不执著这种天眼通,因天眼通所现境界与自身皆不可得,本性空寂,本性离相,本性无生。他不作此念:"我拥有天眼神通。"除非为证一切智。舍利弗啊,菩萨摩诃萨修习般若波罗蜜时,便证得天眼神通智,能见十方如恒河沙数世界中众生的生死轮回,乃至往生天界。其余四种神通亦复如是。
这位大菩萨成就了漏尽神通,虽得漏尽神通,却不堕入声闻、缘觉的境地,乃至无上正等正觉也不依傍其他法门。他既不执着这漏尽神通,也不认为漏尽神通的事相及自身实有可得,因为一切本自性空、本自性离、本自无生。他不起这样的念头:我已证得漏尽神通。除非是为了成就一切种智。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便是这样以智慧证得漏尽神通的。
舍利弗,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若能圆满成就神通波罗蜜,便能增长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
舍利弗,有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安住布施波罗蜜清净一切智道,因毕竟空而不生吝啬心。舍利弗,有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安住持戒波罗蜜清净一切智道,因毕竟空而不执着罪与非罪。舍利弗,有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安住忍辱波罗蜜清净一切智道,因毕竟空而不起嗔恨。舍利弗,有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安住精进波罗蜜清净一切智道,因毕竟空而身心精勤不松懈。舍利弗,有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安住禅定波罗蜜清净一切智道,因毕竟空而不散乱不贪着。舍利弗,有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安住般若波罗蜜清净一切智道,因毕竟空而不生愚痴心。
如是,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安住六波罗蜜清净一切智道,因毕竟空故无来无去、无施无受、非戒非犯、非忍非嗔、不进不怠、非定非乱、非智非愚。此时菩萨大士不作分别:布施与不布施、持戒与犯戒、忍辱与嗔恚、精进与懈怠、定心与乱心、智慧与愚痴,亦不分別毁害、轻慢与恭敬。何以故?舍利弗,无生法中无受毁者、无受害者、无受轻慢恭敬者。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获得如是无量功德,此乃声闻、缘觉所不能及,具足如是功德能成熟众生、庄严佛土,最终证得一切种智。
再者,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起众生平等心后,证得诸法平等。证得诸法平等后,令一切众生安住诸法平等中。此菩萨大士现世即得十方诸佛护念,亦为一切菩萨、声闻、缘觉所爱敬。此菩萨无论转生何处,眼不见厌恶之色,乃至意不觉厌离之法。如是,舍利弗,菩萨大士修行般若波罗蜜,必不退失无上正等正觉。
正在宣说般若波罗蜜法门时,三百位比丘从座位上起身,将身上披搭的袈裟恭敬供养佛陀,并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这时佛陀展露微笑,口中放出种种色光。此时,长老阿难整理衣衫从座而起,恭敬合掌右膝跪地,向佛陀请示:世尊因何缘故现此微笑?佛陀告诉阿难:这三百位比丘从此之后,经过六十一劫都将成佛,佛号皆为大相如来。他们此生舍报之后,将往生阿閦佛的净土。——同时六万欲界天子也都发起无上菩提心,将在弥勒佛出世时出家修行佛道。
那时,由于佛陀的威德神力,在场的四众弟子都看见十方各有千佛显现——这些佛国世界庄严清净,远胜娑婆世界——当时有一万人发愿:我们要修习清净愿行,因修习清净愿行的缘故,将来必定往生那些佛国世界。
那时佛陀知道这位善男子的深切心意,便露出微笑,口中放出种种光芒。阿难整理好衣服,合掌向佛询问:佛陀因何缘故微笑?
佛对阿难说:你看见这一万个人了吗?
阿难说:我看见了。
佛说:这一万人在此生结束后,将会往生那个世界,永远不会离开诸佛。将来他们都会成佛,佛号都叫庄严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