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佛三昧海經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卷第一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六譬品第一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迦毘羅城尼拘樓陀精舍。爾時釋摩男請佛及僧供養三月,七月十五日僧自恣竟。
那时佛陀住在迦毗罗城的尼拘楼陀精舍。当时释摩男邀请佛陀和僧众接受三个月的供养,到了七月十五日僧众自恣结束。
爾時父王閱頭檀,佛姨母憍曇彌,來詣僧房供養眾僧,禮拜既畢奉上楊枝及澡豆已,呼阿難言:「吾今欲往至世尊所,為可爾不?」
那时,父王阅头檀与佛的姨母憍昙弥来到僧房供养众僧。他们行礼完毕后,献上杨枝和澡豆,然后对阿难说:我们现在想去拜见世尊,不知是否可以?
爾時阿難即宣此言以白世尊,佛告阿難:「父王來者必問妙法,汝行遍告諸比丘僧,及往林中命摩訶迦葉、舍利弗、目揵連、迦栴延、阿那律等,彌勒菩薩、跋陀婆羅十六賢士,一時來會。」如此音聲遍至諸方。
这时阿难立刻将这话禀告世尊。佛告诉阿难:父王若来必定询问妙法,你去通知所有比丘僧众,并到林中召集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迦旃延、阿那律等人,还有弥勒菩萨、跋陀婆罗等十六位贤者,让他们一同前来集会。这声音传遍了各个地方。
爾時天主、夜叉主、乾闥婆主、阿修羅主、迦樓羅主、緊那羅主、摩睺羅伽主、龍主等及諸眷屬,皆悉已集。
那时,天王、夜叉王、乾达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龙王等以及他们的眷属,都已全部聚集。
爾時父王及釋摩男、三億諸釋入佛精舍。當入之時見佛精舍如頗梨山,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見佛前有大蓮華眾寶所成,於蓮華上有大光臺。父王見已心生歡喜歎未曾有,遶佛三匝却坐一面。
那时,父王和释摩男以及三亿释迦族人进入佛陀的精舍。正要进去时,看见佛陀的精舍如同琉璃山一般晶莹剔透。他们向佛陀行礼,还未抬头,就看见佛陀面前出现了一朵由众多珍宝构成的大莲花,莲花上有一座放光的高台。父王目睹此景,心生欢喜,感叹前所未见,随后绕佛三圈,退坐一旁。
是時父王即從坐起白佛言:「世尊!佛是吾子,吾是佛父,今我在世見佛色身,但見其外不覩其內。悉達在宮,相師皆見三十二相,今者成佛光明益顯,過踰昔日百千萬倍。佛涅槃後後世眾生,當云何觀佛身色相,如佛光明常行尺度?惟願天尊!今當為我及後眾生分別解說。」
这时国王从座位上起身向佛陀禀告说:世尊!您是我的孩子,我是您的父亲。如今我在世时能见到您的色身,却只能看见外表,无法洞见内在。当年悉达多在王宫时,相师们都曾预言您具足三十二相。如今您成就佛道,光明愈发显耀,超过昔日千万倍。佛陀涅槃后,后世众生应当如何观想佛的身相庄严?如何依照佛陀的光明恒常修行?恳请天尊此刻为我和后世众生详细解说。
爾時世尊入遍淨色身三昧,從三昧起即便微笑,諸佛笑法有五色光。時五色光化五百色,從佛口出照父王頂;從父王頂照光明臺;從光明臺照于精舍,遍娑婆界還入佛頂。
那时世尊进入遍净色身三昧定境,从定中起身便露出微笑。诸佛微笑时会放出五色光明。此时五色光明化为五百种光彩,从佛口中放出照耀净饭王头顶;从净饭王头顶照向光明楼阁;从光明楼阁照到精舍,遍满娑婆世界后又收回佛顶。
爾時世尊告父王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當說來世眾生得見佛法。」
那时,佛陀对父亲净饭王说:仔细听好,认真思考!我将讲述未来众生得以遇见佛法的因缘。
父王白佛:「唯然世尊!我今願聽。」
国王恭敬地对佛陀说:是的,世尊!我现在愿意聆听您的教诲。
佛告父王:「閻浮提中有師子王!名毘摩羅。其師子法,滿四十年牝牡乃會,一交會已跳踉鳴吼,婉轉自撲體無損傷。其師子子在胎之時,如父獸王等無有異。大王當知,欲使胎中便能鳴吼飛落走伏,未有斯事。」
佛告诉父王:阎浮提洲有一头狮子王,名叫毗摩罗。这狮王的习性,要满四十年才会与雌狮交配。交配完毕便跳跃吼叫,翻腾打滚而身体毫无损伤。这狮王的幼崽在母胎时,就与其父兽王完全无异。大王应当明白,若说胎儿能在母腹中吼叫飞跳,绝无此事。
父王白佛:「獸王之子在母胎時,頭目牙爪與父相似?」
国王问佛陀:“兽王的幼崽在母胎时,头、眼、牙、爪是否与父亲相似?”
佛告大王:「與父無異,但其力能不及其父百千萬倍。」佛告父王:「如是如是!未來世中,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及與一切,若能至心繫念在內,端坐正受觀佛色身,當知是人心如佛心與佛無異。雖在煩惱,不為諸惡之所覆蔽,於未來世雨大法雨。
佛告诉大王:他与父亲没有差别,只是力量不及父亲的百千万分之一。佛告诉父王:正是如此!未来世界中,所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众生,若能诚心专注内在,端正打坐专心观想佛的庄严身相,应知此人的心与佛心相同,和佛没有差别。虽身处烦恼之中,却不被各种恶业遮蔽,将在未来世界降下广大佛法之雨。
「復次父王!譬如伊蘭俱與栴檀生末利山,牛頭栴檀生伊蘭叢中,未及長大在地下時,芽莖枝葉如閻浮提竹筍,眾人不知,言此山中純是伊蘭無有栴檀。而伊蘭臭,臭若膖屍薰四十由旬,其華紅色甚可愛樂,若有食者發狂而死。牛頭栴檀雖生此林,未成就故不能發香。仲秋月滿卒從地出成栴檀樹,眾人皆聞牛頭栴檀上妙之香,永無伊蘭臭惡之氣。」
父王,再比如伊兰树和牛头旃檀一起生长在末利山中,牛头旃檀长在伊兰树丛里,还没长大时,它的芽茎枝叶就像阎浮提的竹笋,人们不知道,都说这座山里全是伊兰树,没有旃檀。而伊兰树气味恶臭,如同腐尸,臭味能传到四十由旬之外,它的花是红色的,看起来非常可爱,但如果有人吃了就会发狂而死。牛头旃檀虽然生长在这片树林中,但因为还未长成,所以不能散发香气。到了中秋月圆时,它突然从地里长成旃檀树,众人都闻到了牛头旃檀的绝妙香气,从此再也闻不到伊兰树的恶臭了。
佛告父王:「念佛之心亦復如是!以是心故能得三種菩提之根。
佛告诉父王:念佛的心也是如此!因为这样的心,能够得到三种菩提的根本。
「復次父王!閻浮提中及四天下,有金翅鳥名正音迦樓羅王,於諸鳥中快得自在。此鳥業報應食諸龍,於閻浮提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明日復於弗婆提,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第三日復於瞿耶尼,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第四日復於欝單越,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周而復始經八千歲。此鳥爾時死相已現,諸龍吐毒無由得食,彼鳥飢逼周慞求食了不能得,遊巡諸山永不得安,至金剛山然後暫住。從金剛山直下至大水際,從大水際至風輪際,為風所吹還至金剛山,如是七返然後命終。其命終已以其毒故,令十寶山同時火起。
再者,父王!阎浮提以及四大洲中,有一只名为正音迦楼罗王的大鹏金翅鸟,在众鸟之中最为迅猛自在。此鸟因业报所感,应以龙为食。它在阎浮提每日吞食一条龙王及五百条小龙;次日又到弗婆提,吞食一条龙王及五百条小龙;第三日再至瞿耶尼,吞食一条龙王及五百条小龙;第四日又到郁单越,吞食一条龙王及五百条小龙。如此循环往复,历经八千年。当时此鸟死相显现,因诸龙吐出毒气使其无法进食,饥饿逼迫之下四处仓惶寻觅却一无所获,徘徊于群山之间不得安宁,最终暂栖于金刚山。从金刚山直坠至大水边际,又从大水边际下至风轮边际,被风力吹送回金刚山,如此七次往返后丧命身亡。此鸟命终之时,体内积聚的毒素引发十座宝山同时燃起大火。
「爾時難陀龍王懼燒此山,即大降雨澍如車軸,鳥肉散盡惟有心在,其心直下如前七返,然後還住金剛山頂。難陀龍王取此鳥心以為明珠,轉輪王得為如意珠。」
那时难陀龙王害怕大火烧毁这座山,立刻降下如同车轴般粗的大雨。鸟的肉身被雨水冲刷殆尽,只剩心脏留存。这颗心脏笔直坠落,像之前一样来回七次,最后又回到金刚山顶。难陀龙王取下这颗鸟心,将它变成宝珠。转轮王得到后,便成了如意宝珠。
佛告父王:「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若念佛者其心亦爾!
佛对父王说:一切善男子和善女人,如果专心念佛,他们的心也会如此。
「復次大王,雪山有樹名殃伽陀,其果甚大其核甚小。推其本末從香山來,以風力故得至雪山。孟冬盛寒,羅剎、夜叉在山曲中屏㟪之處,糞穢不淨盈流于地,猛風吹雪以覆其上,漸漸成塹五十由旬,因糞力故此果得生,根莖枝葉華實滋茂,春陽三月八方同時皆悉風起,消融氷雪唯果樹在。其果形色,閻浮提果無以為譬。其形團圓滿半由旬,婆羅門食即得仙道五通具足,壽命一劫不老不死;凡夫食之向須陀洹、阿那含食成阿羅漢,三明六通罔不悉備。有人持種至閻浮提糞壤之地,然後乃生,高一多羅樹,樹名拘律陀,果名多勒,如五斗瓶,閻浮提人有食之者,能除熱病。」
再有,大王,雪山上有一种树名叫殃伽陀,果实很大,果核很小。追溯它的来源,是从香山而来,借着风力才到达雪山。初冬严寒时,罗刹、夜叉在山谷低凹处堆积粪便污秽,满地流淌,猛烈的风将雪吹来覆盖在上面,渐渐形成一条五十由旬的深沟。因为粪便的养分,这棵树得以生长,根茎枝叶花果繁茂。阳春三月,四面八方同时刮起风来,冰雪消融,只有这棵果树依然挺立。它的果实形状色泽,阎浮提的果子无法相比。果实圆润饱满,直径达半由旬。婆罗门吃了能立刻成就仙道,具备五种神通,寿命长达一劫,不老不死;普通人吃了能证得须陀洹果,阿那含吃了能成就阿罗汉果,三明六通无不具备。如果有人把种子带到阎浮提的粪土之地种下,就能长出一棵高大的多罗树,树名叫拘律陀,果实叫多勒,像五斗瓶那么大。阎浮提的人吃了,能消除热病。
佛告大王:「諸善男子及善女人!正念思惟諸佛境界,亦復如是!
佛对大王说:善男子和善女人们!正确忆念思维诸佛的境界,也是如此。
「復次大王,如帝釋樹生歡喜園,名波利質多羅。天女見之身心喜悅不自勝持,帝釋見之即生欲想,八萬四千諸婇女等即得樂覺。此樹生時曲枝在地,即於地下華敷成果,其果金色光明赫奕,且其華葉終不萎落,十色具足開現光明有諸樂音,至秋八月從地踊出,高三百四十五萬由旬。諸天見之喜悅非恒。」佛告大王:「觀佛三昧在煩惱地,亦復如是!其出生時,如彼寶樹嚴顯可觀。
此外大王,譬如帝释天的欢喜园中生有波利质多罗树。天女们见到此树,身心欢喜不能自持,帝释天见后便生爱欲,八万四千天女皆得快乐觉受。此树初生时枝条垂地,随即在地下开花结果,果实金色光芒耀眼,枝叶永不枯萎凋零,十种色彩具足绽放光明,伴有种种妙音。至秋八月时,此树从地涌出,高达三百四十五万由旬。诸天见此景象,生出无比欢喜。佛告诉大王:观佛三昧虽在烦恼之地,也是如此!当其显现时,犹如宝树般庄严殊胜。
「復次大王,如劫初時,火起一劫、雨起一劫、風起一劫、地起一劫。
再者大王,就像世界初成之时,火持续一劫、水持续一劫、风持续一劫、地持续一劫。
「地劫成時,光音諸天飛行世間在水澡浴,以澡浴故四大精氣即入身中,身觸樂故精流水中,八風吹去墮淤泥中,自然成卵。經八千歲其卵乃開,生一女人。其形青黑猶如淤泥,有九百九十九頭;頭有千眼,九百九十九口,一口四牙,牙上出火狀如霹靂;二十四手,手中皆捉一切武器;其身高大如須彌山,入大海中拍水自樂。有旋嵐風吹大海水,水精入體即便懷妊,經八千歲然後生男,其兒身體高大四倍倍勝於母。兒有九頭,頭有千眼,口中出火,有九百九十九手八脚,海中出聲,號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此鬼食法,惟噉淤泥及蕖藕根。其兒長大,見於諸天婇女圍遶,即白母言:『人皆伉儷,我何獨無?』其母告曰:『香山有神名乾闥婆,其神有女,容姿美妙色踰白玉,身諸毛孔出妙音聲,甚適我意。今為汝娉,適汝願不?』阿修羅言:『善哉善哉!願母往求。』
在地劫形成时,光音天的天人们飞行到世间,在水中洗浴。由于洗浴的缘故,四大精气便进入他们体内,身体因接触快乐而精气流入水中。八风吹拂,将这些精气吹到淤泥里,自然形成卵。经过八千年,卵才裂开,生出一个女人。她身形青黑如同淤泥,有九百九十九个头;每个头有千只眼睛,九百九十九张嘴,每张嘴有四颗牙,牙上喷火,状如霹雳;有二十四只手,每只手都握着各种武器;身躯高大如须弥山,进入大海中拍水自乐。旋岚风吹动海水,水精进入她体内,于是她怀孕了。经过八千年,生下一个男孩。这孩子的身体比母亲高大四倍,有九个头,每个头有千只眼睛,口中喷火,有九百九十九只手、八只脚。他在海中发出声音,被称为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这鬼的饮食方式,只吃淤泥和莲藕根。孩子长大后,看到天人们被婇女围绕,就对母亲说:“人人都有伴侣,为何唯独我没有?”母亲告诉他:“香山有位神叫乾闥婆,他有个女儿,容貌美丽,肤色胜过白玉,身上每个毛孔都发出美妙的音声,很合我意。现在为你求亲,你可愿意?”阿修罗说:“太好了!愿母亲前去求亲。”
「爾時其母行詣香山,到香山已告彼樂神:『我有一子威力自在,於四天下而無等倫,汝有令女可適吾子?』其女聞已,願樂隨從適阿修羅。
那时,母亲前往香山,到了香山后对那里的乐神说:我有一个儿子,威力无边,在四天下无人能及,你若有合适的女儿,可否许配给我的儿子?乐神的女儿听后,欢喜地愿意跟随母亲去往阿修罗处。
「時阿修羅納彼女已,心意泰然與女成禮,未久之間即便懷妊,經八千歲乃生一女,其女儀容端正挺特,天上天下無有其比,色中上色以自莊嚴,面上姿媚八萬四千,左邊亦有八萬四千,右邊亦有八萬四千,前亦八萬四千,後亦八萬四千。阿修羅見以為瓌異,如月處星甚為奇特。
那时阿修罗娶了那女子后,心中安适欢喜与她完婚。不久女子便怀有身孕,经过八千年后生下一个女儿。这女子容貌端正超群,天上人间无人能及。她以最上等的姿色庄严自身,面部有八万四千种娇媚,左边也有八万四千种,右边同样有八万四千种,前后亦各有八万四千种。阿修罗见了觉得奇异珍贵,犹如明月居于众星之中,显得格外奇特。
「憍尸迦聞,即遣使下詣阿修羅而求此女。阿修羅言:『汝天福德,汝能令我乘七寶宮,以女妻汝。』帝釋聞此心生踊躍,即脫寶冠持用擬海,十善報故,令阿修羅坐勝殿上。時阿修羅踊躍歡喜以女妻之,帝釋即以六種寶臺,而往迎之。於宮闕中有大蓮華,自然化生八萬四千諸妙寶女,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至帝釋善法堂上,爾時天宮過踰於前百千萬倍,釋提桓因為其立字號曰悅意。諸天見之歎未曾有,視東忘西,視南忘北。三十二輔臣,亦見悅意身心歡喜,乃至毛髮皆生悅樂。
憍尸迦听到后,立刻派遣使者前往阿修罗处求娶此女。阿修罗说:你们天神福德深厚,若能让我坐上七宝宫殿,我就把女儿嫁给你。帝释天听后满心欢喜,立即摘下宝冠投向海中,由于十善业的果报,使阿修罗得以登上殊胜的宝殿。当时阿修罗欢喜踊跃,将女儿许配给他,帝释天随即用六种宝台前往迎亲。在宫殿中出现一朵大莲花,自然化生出八万四千位美妙宝女,犹如壮士屈伸手臂的瞬间,就到达帝释天的善法堂上。那时天宫的殊胜远超从前百千万倍,释提桓因为她取名为悦意。诸天见到后赞叹前所未有,看得目不转睛。三十二位辅臣见到悦意也身心欢喜,连毛发都充满愉悦。
「帝釋若至歡喜園時,共諸綵女入池遊戲。爾時悅意即生嫉妬,遣五夜叉往白父王:『今此帝釋不復見寵,與諸婇女自共遊戲。』父聞此語心生瞋恚,即興四兵往攻帝釋。立大海水踞須彌頂,九百九十九手同時俱作,撼喜見城、搖須彌山,四大海水一時波動。釋提桓因驚怖惶懼,靡知所趣。
当帝释天前往欢喜园时,他与众多天女一同入池嬉戏。这时悦意天女心生嫉妒,派遣五位夜叉去禀告她的父王说:如今帝释天不再宠爱我,反而与那些天女一同游戏。父王听闻此话,心中顿生愤怒,立即率领四军前去攻打帝释天。他立于大海之上,踞坐在须弥山顶,九百九十九只手同时挥舞,撼动了喜见城,摇晃了须弥山,四大海水一时波涛汹涌。释提桓因惊恐万分,不知该逃往何处。
「時宮有神白天王言:『莫大驚怖,過去佛說《般若波羅蜜》,王當誦持,鬼兵自碎。』
当时宫中有位天神对天王说:不必惊慌,过去诸佛讲说过《般若波罗蜜经》,大王只要诵持此经,鬼兵自然溃散。
「是時帝釋坐善法堂,燒眾名香發大誓願:『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呪、是無上呪、無等等呪,審實不虛,我持此法當成佛道,令阿修羅自然退散。』作是語時,於虛空中有四刀輪,帝釋功德故自然而下,當阿修羅上時,阿修羅耳鼻手足一時盡落,令大海水赤如絳汁。
那时,帝释天坐在善法堂中,点燃各种名贵的香,发出宏大的誓愿: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真实不虚。我持此法必定成就佛道,让阿修罗自然退散。说这话时,虚空中有四把刀轮,因帝释天的功德自然降下,落在阿修罗头上。顿时阿修罗的耳朵、鼻子、手和脚同时掉落,使大海的水红得像绛色的汁液。
「時阿修羅即便驚怖,遁走無處入藕絲孔。彼以貪欲、瞋恚、愚癡鬼幻力故,尚能如是!豈況佛法不可思議?」
这时阿修罗惊恐万分,无处可逃躲进莲藕丝孔。他们仅凭贪欲、嗔恚、愚痴的鬼幻之力,尚且能做到如此地步!更何况佛法不可思议的威神之力呢?
佛告大王:「諸善男子及善女人!繫心思惟諸佛境界,亦能安住諸三昧海,其人功德不可稱計,譬如諸佛等無有異。
佛对大王说:善男子和善女人若能专心思维诸佛境界,又能安住于各种三昧深定之中,此人的功德无法计量,与诸佛没有差别。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