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無垢稱經
說無垢稱經卷第四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有情品第七
時妙吉祥問無垢稱:「云何菩薩觀諸有情?」
無垢稱言:「譬如幻師觀所幻事。如是,菩薩應正觀察一切有情。
「又,妙吉祥!如有智人觀水中月、觀鏡中像、觀陽焰水、觀呼聲響、觀虛空中雲城臺閣、觀水聚沫所有前際、觀水浮泡或起或滅、觀芭蕉心所有堅實、觀第五大、觀第六蘊、觀第七根、觀十三處、觀十九界、觀無色界眾色影像、觀燋敗種所出牙莖、觀龜毛等所作衣服、觀夭沒者受欲戲樂、觀預流果所起分別薩迦耶見、觀一來果受第三有、觀不還果入母胎藏、觀阿羅漢貪瞋癡毒、觀得忍菩薩慳悋犯戒恚害等心、觀諸如來習氣相續、觀生盲者覩見眾色、觀住滅定有出入息、觀虛空中所有鳥跡、觀半擇迦根有勢用、觀石女兒所有作業、觀佛所化起諸結縛、觀諸畢竟不生煩惱、觀夢悟已夢中所見、觀不生火有所焚燒、觀阿羅漢後有相續。如是,菩薩應正觀察一切有情。所以者何?諸法本空,真實無我、無有情故。」
妙吉祥言:「若諸菩薩如是觀察一切有情,云何於彼修於大慈?」
無垢稱言:「菩薩如是觀有情已,自念:『我當為諸有情說如斯法,令其解了。』是名真實修於大慈,與諸有情究竟安樂。如是,菩薩修寂滅慈,無諸取故;修無熱慈,離煩惱故;修如實慈,三世等故;修不違慈,無等起故;修無二慈,離內外故;修無壞慈,畢竟住故;修堅固慈,增上意樂如金剛故;修清淨慈,本性淨故;修平等慈,等虛空故;修阿羅漢慈,永害結賊故;修獨覺慈,不待師資故;修菩薩慈,成熟有情無休息故;修如來慈,隨覺諸法真如性故;修佛之慈,覺悟睡夢諸有情故;修自然慈,任運等覺諸法性故;修菩提慈,等一味故;修無偏慈,愛憎斷故;修大悲慈,顯大乘故;修無諍慈,觀無我故;修無厭慈,觀性空故;修法施慈,離師捲故;修淨戒慈,成熟犯戒諸有情故;修堪忍慈,隨護自他令無損故;修精進慈,荷負有情利樂事故;修靜慮慈,無愛味故;修般若慈,於一切時現知法故;修方便慈,於一切門普示現故;修妙願慈,無量大願所引發故;修大力慈,能辦一切廣大事故;修若那慈,了知一切法性相故;修神通慈,不壞一切法性相故;修攝事慈,方便攝益諸有情故;修無著慈,無礙染故;修無詐慈,意樂淨故;修無諂慈,加行淨故;修無誑慈,不虛假故;修深心慈,離瑕穢故;修安樂慈,建立諸佛安樂事故。唯,妙吉祥!是名菩薩修於大慈。」
妙吉祥言:「云何菩薩修於大悲?」
無垢稱言:「所有造作、增長善根悉皆棄捨,施諸有情一切無悋,是名菩薩修於大悲。」
妙吉祥言:「云何菩薩修於大喜?」
無垢稱言:「於諸有情作饒益事歡喜無悔,是名菩薩修於大喜。」
妙吉祥言:「云何菩薩修於大捨?」
無垢稱言:「平等饒益,不望果報,是名菩薩修於大捨。」
妙吉祥言:「若諸菩薩怖畏生死,當何所依?」
無垢稱言:「若諸菩薩怖畏生死,常正依住諸佛大我。」
又問:「菩薩欲住大我,當云何住?」
曰:「欲住大我,當於一切有情平等解脫中住。」
又問:「欲令一切有情解脫,當何所除?」
曰:「欲令一切有情解脫,除其煩惱。」
又問:「欲除一切有情煩惱,當何所修?」
曰:「欲除一切有情煩惱,當修如理觀察作意。」
又問:「欲修如理觀察作意,當云何修?」
曰:「欲修如理觀察作意,當修諸法不生不滅。」
又問:「何法不生?何法不滅?」
曰:「不善不生,善法不滅。」
又問:「善、不善法孰為本?」
曰:「以身為本。」
又問:「身孰為本?」
曰:「欲貪為本。」
又問:「欲貪孰為本?」
曰:「虛妄分別為本。」
又問:「虛妄分別孰為本?」
曰:「倒想為本。」
又問:「倒想孰為本?」
曰:「無住為本。」
妙吉祥言:「如是,無住孰為其本?」
無垢稱言:「斯問非理。所以者何?夫無住者,即無其本,亦無所住。由無其本、無所住故,即能建立一切諸法。」
時無垢稱室中有一本住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法,得未曾有,踴躍歡喜,便現其身,即以天花散諸菩薩、大聲聞眾。時彼天花至菩薩身即便墮落,至大聲聞便著不墮。時聲聞眾各欲去華,盡其神力皆不能去。
爾時,天女即問尊者舍利子言:「何故去華?」
舍利子言:「華不如法,我故去之。」
天女言:「止,勿謂此華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華如法,惟尊者等自不如法。所以者何?華無分別、無異分別,惟尊者等自有分別、有異分別。於善說法毘奈耶中,諸出家者若有分別、有異分別,則不如法;若無分別、無異分別,是則如法。惟,舍利子!觀諸菩薩華不著者,皆由永斷一切分別及異分別,觀諸聲聞華著身者,皆由未斷一切分別及異分別。
「惟,舍利子!如人有畏時,非人得其便;若無所畏,一切非人不得其便。若畏生死業煩惱者,即為色、聲、香、味、觸等而得其便;不畏生死業煩惱者,世間色、聲、香、味、觸等不得其便。又,舍利子!若煩惱習未永斷者,華著其身;若煩惱習已永斷者,華不著也。」
舍利子言:「天止此室經今幾何?」
天女答言:「我止此室如舍利子所住解脫。」
舍利子言:「天止此室如是久耶?」
天女復言:「所住解脫亦何如久?」
時舍利子默然不答。天曰:「尊者是大聲聞,具大慧辯,得此小問默不見答。」
舍利子言:「夫解脫者,離諸名言,吾今於此竟知何說。」
天曰:「所說文字皆解脫相。所以者何?如此解脫,非內、非外、非離二種中間可得;文字亦爾,非內、非外、非離二種中間可得。是故,無離文字說於解脫。所以者何?以其解脫,與一切法其性平等。」
舍利子言:「豈不以離貪、瞋、癡等為解脫耶?」
天曰:「佛為諸增上慢者說離一切貪、瞋、癡等以為解脫;若為遠離增上慢者即說一切貪、瞋、癡等本性解脫。」
舍利子言:「善哉,天女!汝何得證慧辯若斯?」
天曰:「我今無得、無證,慧辯如是。若言我今有得、有證,即於善說法毘奈耶為增上慢。」
舍利子言:「汝於三乘為何發趣?」
天女答言:「我於三乘竝皆發趣。」
舍利子言:「汝何密意作如是說?」
天曰:「我常宣說大乘令他聞故,我為聲聞;自然現覺真法性故,我為獨覺;常不捨離大慈悲故,我為大乘。
「又,舍利子!我為化度求聲聞乘諸有情故,我為聲聞;我為化度求獨覺乘諸有情故,我為獨覺;我為化度求無上乘諸有情故,我為大乘。
「又,舍利子!譬如有人入瞻博迦林,一切惟嗅瞻博迦香,終無樂嗅草麻香等。如是,若有止此室者,惟樂大乘功德之香,終不樂於聲聞、獨覺功德香等,由此室中一切佛法功德妙香常所薰故。
「又,舍利子!諸有釋梵四大天王、那伽、藥叉及阿素洛,廣說乃至人非人等,入此室者皆為瞻仰如是大士及為親近禮敬、供養聽聞大法,一切皆發大菩提心、皆持一切佛法功德妙香而出。
「又,舍利子!吾止此室十有二年,曾不聞說聲聞獨覺相應言論,惟聞大乘諸菩薩行大慈大悲不可思議諸佛妙法相應言論。
「又,舍利子!此室常現八未曾有殊勝之法。何等為八?謂,舍利子!此室常有金色光明周遍照曜,晝夜無異,不假日月所照為明,是為一未曾有殊勝之法。
「又,舍利子!此室常有一切世間人、非人等,入此室已不為一切煩惱所害,是為二未曾有殊勝之法。
「又,舍利子!此室常有一切釋梵四天王等及餘世界諸大菩薩集會不空,是為三未曾有殊勝之法。
「又,舍利子!此室常聞菩薩六種波羅蜜多不退法輪相應言論,是為四未曾有殊勝之法。
「又,舍利子!此室常作天人伎樂,於諸樂中演出無量百千法音,是為五未曾有殊勝之法。
「又,舍利子!此室常有四大寶藏、眾珍盈溢,恒無有盡,給施一切貧窮、鰥寡、孤獨、無依、乞求之者皆令稱遂,終不窮盡,是為六未曾有殊勝之法。
「又,舍利子!此室常有釋迦牟尼如來、無量壽如來、難勝如來、不動如來、寶勝如來、寶焰如來、寶月如來、寶嚴如來、寶音聲如來、師子吼如來、一切義成如來,如是等十方無量如來。若此大士發心祈請,應時即來廣為宣說一切如來祕要法門,說已還去,是為七未曾有殊勝之法。
「又,舍利子!此室常現一切佛土功德莊嚴、諸天宮殿眾妙綺飾,是為八未曾有殊勝之法。
「唯,舍利子!此室常現八未曾有殊勝之法,誰有見斯不思議事而復發心樂求聲聞、獨覺法乎?」
時舍利子問天女言:「汝今何不轉此女身?」
天女答言:「我居此室十有二年,求女人性了不可得。當何所轉?惟,舍利子!譬如幻師化作幻女。若有問言:『汝今何不轉此女身?』為正問不?」
舍利子言:「不也,天女!幻既非實,當何所轉?」
天曰:「如是,諸法性相皆非真實,猶如幻化,云何乃問不轉女身?」
即時天女以神通力變舍利子令如天女,自變其身如舍利子而問之言:「尊者!云何不轉女身?」
時舍利子以天女像而答之言:「我今不知轉滅男身轉生女像。」
天女復言:「尊者若能轉此女身,一切女身亦當能轉。如舍利子實非是女而現女身;一切女身亦復如是,雖現女身而實非女。世尊依此密意說言:『一切諸法,非男、非女。』」
爾時,天女作是語已還攝神力各復本形,問舍利子:「尊者女身今何所在?」
舍利子言:「今我女身無在、無變。」
天曰:「尊者!善哉善哉。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在、無變。說一切法無在、無變,是真佛語。」
時舍利子問天女言:「汝於此沒,當生何所?」
天女答言:「如來所化當所生處,我當生彼。」
舍利子言:「如來所化,無沒、無生。云何而言當所生處?」
天曰:「尊者!諸法有情應知亦爾,無沒、無生。云何問我當生何所?」
時舍利子問天女言:「汝當久如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天女答言:「如舍利子還成異生,具異生法,我證無上正等菩提久近亦爾。」
舍利子言:「無處、無位,我當如是還成異生,具異生法。」
天曰:「尊者!我亦如是,無處、無位,當證無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無上菩提無有住處,是故亦無證菩提者。」
舍利子言:「若爾,云何佛說諸佛如殑伽沙現證無上正等菩提、已證、當證?」
天曰:「尊者!皆是文字、俗數、語言,說有三世諸佛證得,非謂菩提有去、來、今。所以者何?無上菩提超過三世。又,舍利子!汝已證得阿羅漢耶?」
舍利子言:「不得而得,得無所得。」
天曰:「尊者!菩提亦爾,不證而證,證無所證。」
時無垢稱即語尊者舍利子言:「如是,天女已曾供養、親近、承事九十有二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已能遊戲神通智慧、所願滿足得無生忍、已於無上正等菩提永不退轉,乘本願力如其所欲,隨所宜處成熟有情。」
CBETA 编码:T0476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