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莊嚴論經

(六)

復次,雖復持戒,為人天樂,是名破戒。
再者,即便持戒是为了获得人天福乐,这也名为破戒。
我昔曾聞,有一沙門與婆羅門於空林中夏坐安居,于時沙門數數往返婆羅門所,與其共事不存親踈正處其中。所以者何?若與親昵恐其生憍慢,若與其踈謂為憎惡。即說偈言:
我曾听说,有一位出家僧人与一位婆罗门同在寂静树林中结夏安居。当时僧人屡次往返于婆罗门住处,与之共处时既不刻意亲近也不故意疏远,始终持守中道。这是为何?若过分亲近恐其心生骄慢,若故意疏远又会被误解为心存厌恶。当时有偈颂说道:
「以杖置日中,竪臥俱無影,
執杖倚亞者,其影則脩長。
彼人亦如是,親踈宜得中,
令漸通泰已,然後為說法。
将手杖置于正午阳光下,竖放横放皆无影, 斜靠手杖于他物,地上影子便修长。 教化众生亦如此,亲疏远近须适中, 待其心渐通达时,方可为之说妙法。
「此婆羅門無有智慧,不別賢愚供事極苦,是以我今不宜親昵亦不應踈。何以故?事愚人苦,不解供事亦名為苦。」種種方便共相習近,漸相體信得與言語。爾時比丘問婆羅門:「汝今何故舉手向日,臥灰土上裸形噉草,晝夜不臥翹足而立,行此苦行為何所求?」婆羅門答曰:「我求國王。」此婆羅門於後少時身遇病患,往問醫師療疾之方。醫師報言:「宜須食肉。」於是婆羅門語比丘言:「汝可為我至檀越家,乞索少肉以療我疾。」于時比丘作是思惟:「我今化彼正是其時。」作是念已,化為一羊繫著其邊,婆羅門問比丘言:「汝為索肉,今在何處?」比丘答言:「羊即是肉。」婆羅門大生瞋恚而作是言:「我寧殺羊而食肉耶?」於是比丘說偈答言:
这个婆罗门没有智慧,分不清贤愚却供奉得极为辛苦,所以我现在不应亲近也不该疏远。为什么呢?侍奉愚人是苦,不懂得供奉也是苦。
他用了各种方法逐渐接近那婆罗门,慢慢取得信任后,终于能和他交谈。这时比丘问婆罗门:“你为何举手向日,躺在灰土上裸身吃草,昼夜不眠翘脚而立,如此苦行究竟求什么?”婆罗门答道:“我求做国王。”
后来这婆罗门不久患病,去问医师治病的方法。医师告诉他:“应该吃肉。”于是婆罗门对比丘说:“你可否为我到施主家讨些肉来治我的病?”
比丘心想:“现在正是教化他的时机。”这样想着,便化作一只羊拴在他旁边。婆罗门问比丘:“你讨的肉在哪儿?”比丘回答:“羊就是肉。”婆罗门大怒道:“难道要我杀羊吃肉吗?”
于是比丘用偈语回答他:
「汝今憐一羊,猶尚不欲殺,
後若為國王,牛羊與猪豕,
鷄犬及野獸,殺害無有量,
汝在御座上,厨宰供汝食。
汝若瞋恚時,當言斬彼頭,
或言截手足,又時教挑目。
汝今憐一羊,方欲多殺害,
若實有悲心,宜捨求王意。
如人臨刑戮,畏苦多飲酒,
華林極敷榮,猛火將欲焚。
又如著金鎖,雖好能繫縛,
王位亦如是,恒有恐懼心。
威力諸侍從,莊嚴以珍寶,
不見後過患,凡夫貪願求。
既得造諸惡,墜墮三惡道,
如蛾貪火色,投中自燋滅。
雖有五欲樂,名稱普聞知,
恒多懷恐懼,憂苦患極深。
猶如捉毒蛇,逆風持炬火,
不捨危害至,亦如臨死苦。
王者遊出時,頂上戴天冠,
眾寶自瓔珞,上妙莊嚴服,
名馬眾寶車,乘之出遊巡,
道從數百千,威勢極熾盛。
若有寇敵時,寶鎧自嚴身,
勝則多殺害,負則失身命。
妙香以塗身,上服以香熏,
所食諸餚饍,百味恣其口。
所須皆隨意,無有違逆者,
行來若坐臥,舉動悉疑畏。
親友亦不信,雖復為親友,
恒有危懼心,云何名為樂?
如魚吞鉤餌,如蜜塗利刀,
亦如網羅󰃼,魚獸貪其味。
不見後苦患,貴富亦如是,
終受地獄苦,地獄垣牆壁,
屋地皆熾然,罪人在其中,
火出自燒身,受苦無有量。
汝當自思惟,所為樂既少,
眾苦患甚多,是故應念苦。
莫求貴自在,捨汝願求心,
唯有求解脫,眾苦悉消除。」
你现在怜惜一只羊,尚且不忍杀害, 日后若当国王,牛羊猪等牲畜, 鸡犬及野兽,杀害将无量, 你坐王位上,厨师供你食。 你若发怒时,便说斩他头, 或说砍手足,有时令挖目。 如今怜一羊,却欲多杀害, 若真有悲心,应舍求王意。 如人将受刑,畏苦多饮酒, 华林正繁茂,烈火将焚尽。 又如戴金锁,虽美却束缚, 王位亦如此,常怀恐惧心。 威势众侍从,珍宝作庄严, 不见后患苦,凡夫贪求之。 既得造诸恶,堕落三恶道, 如蛾贪火光,扑火自焚灭。 虽有五欲乐,声名广传扬, 却常怀恐惧,忧苦极深重。 犹如捉毒蛇,逆风持火把, 不避危害至,亦如临死苦。 王者出游时,头戴天冠冕, 众宝为璎珞,华服极庄严, 名马宝车载,乘之出巡行, 随从千百众,威势极盛大。 若遇敌寇时,宝铠护己身, 胜则多杀戮,败则丧性命。 妙香涂身体,华服熏芬芳, 所食诸美味,百味恣意尝。 所需皆如意,无人敢违逆, 行住或坐卧,举动皆疑惧。 亲友亦难信,虽名为亲友, 常有危惧心,何名为快乐? 如鱼吞钩饵,如蜜涂利刃, 又如网罗覆,鱼兽贪其味。 不见后苦患,富贵亦如此, 终受地狱苦,地狱墙与地, 屋舍皆炽燃,罪人在其中, 火起自焚身,受苦无有量。 你当自思惟,所得乐既少, 众苦患甚多,故应念苦痛。 莫求贵自在,舍你贪求心, 唯有求解脱,众苦皆消除。
婆羅門聞是偈已默然不答,合掌向比丘白言:「尊者!善有辯才開悟我心,設使得彼三十二天王者亦不甘樂。」即說偈言:
婆罗门听完这首偈语后沉默不语,合掌对比丘说道:尊者!您的善巧辩才开启了我的智慧,即便让我当上三十二天王之位也不及这般欢喜。随即诵偈回应:
「善意巧方便,明智能觀察,
為我除邪願,示導正真路。
善友當如是,世間所稱讚,
常應近是友,無有諍惱患。
善導我心意,迴邪入正道,
示我善惡相,令得於解脫。」
善巧运用方便法门,智慧明达能观照, 为我消除邪曲愿,指引真正解脱道。 善友当具如是德,世间众人皆称扬, 应常亲近此良朋,远离诤讼烦恼殃。 善导我心归正道,转邪入于正法中, 明示善恶诸业相,令我证得解脱功。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