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莊嚴論經
(一五)
復次,若命終時,欲齎財寶至於後世,無有是處,唯除布施作諸功德;若懼後世得貧窮者,應修惠施。
再者,人临终时想带着财宝到后世,这是不可能的,唯有布施积功德才能做到;如果害怕来世贫穷,就应当修行布施。
我昔曾聞,有一國王名曰難陀,是時此王聚積珍寶規至後世,嘿自思惟:「我今當集一國珍寶使外無餘。」貪聚財故,以自己女置婬女樓上,勅侍人言:「若有人齎寶來求女者,其人并寶將至我邊。」如是集歛一國錢寶,悉皆蕩盡聚於王庫。時有寡婦唯有一子心甚敬愛,而其此子見於王女儀容瓖瑋姿貌非凡,心甚耽著,家無財物無以自通,遂至結病,身體羸瘦氣息微惙。母問子言:「何患乃爾?」子具以狀啟白於母:「我若不得與彼交往,定死不疑。」母語子言:「國內所有一切錢寶盡無遺餘,何處得寶?」復更思惟:「汝父死時,口中有一金錢,汝若發塜可得彼錢,以用自通。」即隨母言,往發父塜開口取錢。既得錢已至王女邊。爾時王女遣送此人并所與錢以示於王,王見之已語此人言:「國內金寶一切蕩盡,除我庫中,汝於何處得是錢來?汝於今者必得伏藏。」種種拷楚徵得錢處。此人白王:「我實不得地中伏藏。我母示我,亡父死時置錢口中,我發塜取故得是錢。」時王遣人往撿虛實,使人既到果見死父口中錢處,然後方信。王聞是已而自思忖:「我先聚集一切寶物,望持此寶至于後世;彼父一錢,尚不能得齎持而去,況復多也?」即說偈言:
我曾听说有一位国王名叫难陀。当时这位国王聚集珍宝,准备留给后世,暗自思量:"我要将全国的珍宝都收集起来,不让外面有剩余。"因为贪图积聚财富,他将自己的女儿安置在妓院楼上,命令侍从说:"如果有人带着珍宝来求娶我女儿,就把那人连同珍宝一起带到我面前。"就这样搜刮全国的财物,全部收归国库。
当时有个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心里非常疼爱他。这儿子看到国王的女儿容貌美丽,姿色非凡,心中迷恋不已,但家里没有财物,无法如愿,于是忧郁成疾,身体瘦弱,气息奄奄。母亲问儿子:"你怎么病成这样?"儿子将情况告诉母亲:"我如果不能与她交往,必死无疑。"母亲对儿子说:"国内所有的钱财宝物都被搜刮一空,哪里还能得到珍宝呢?"她又想了想,说:"你父亲死时,口中含有一枚金钱,你若挖开坟墓,就能得到那枚钱,用来满足心愿。"儿子听从母亲的话,挖开父亲的坟墓,从口中取出金钱。得到钱后,他来到国王女儿那里。
这时,国王的女儿将此人连同他带来的钱一并送到国王面前。国王见了,对这人说:"国内的金银财宝早已搜刮干净,除了我的国库,你从哪里得到这枚钱的?你今天必定是发现了地下的宝藏。"于是用各种酷刑拷问,逼他说出钱财的来源。这人告诉国王:"我确实没有发现地下的宝藏。是我母亲告诉我,亡父死时口中含有一枚钱,我挖开坟墓取出,才得到这枚钱。"国王派人去查验真假,使者到了之后,果然发现死者口中有一枚钱,这才相信。国王听了,暗自思量:"我先前聚集一切宝物,希望将这些财宝带到后世;可那人父亲口中的一枚钱,尚且不能带走,何况更多呢?"于是说出一首偈:
「我先勤聚集,一切眾珍寶,
望齎諸錢物,隨己至後世。
今觀發塜者,還奪金錢取,
一錢尚不隨,況復多珍寶?」
復作是思惟:「當設何方便,
得使諸珍寶,隨我至後世?
昔者頂生王,將從諸軍眾,
并象馬七寶,悉到於天上;
羅摩造草橋,得至楞伽城。
吾今欲昇天,無有諸梯隥;
欲詣楞伽城,又復無津梁;
我今無方計,持寶至後世。」
我曾辛勤积聚一切珍宝,
指望带着钱财随我到来世。
如今却见盗墓者掘坟夺金,
连一枚钱币都带不走,何况众多珍宝?
我又思索:该用什么方法,
才能让珍宝随我到来世?
昔日顶生王率军众与象马七宝,
直上天堂;
罗摩架草桥,抵达楞伽城。
而今我欲登天,却无阶梯;
想去楞伽城,又无渡口桥梁;
实在无计可施,将珍宝带到后世。
時有輔相聰慧知機,已知王意而作是言:「王所說者正是其理,若受後身必須財寶,然今珍寶及以象馬,不可齎持至於後世。何以故?王今此身尚自不能至於後世,況復財寶象馬者乎!當設何方令此珍寶得至後身?唯有施與沙門婆羅門、貧窮乞兒,福報資人必至後世。」即說偈言:
当时有一位聪慧机敏的宰相,明白国王的心意后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若想利益来世,必须准备资财。然而如今这些珍宝象马,都无法带往来生。为何这样说?因为连陛下现在的身躯尚不能前往来世,何况这些财宝象马呢!应当用什么方法才能让这些珍宝利益来生?唯有布施给出家修行者、婆罗门和贫苦乞人,以此福德资粮方能利益后世。随即说偈颂道:
「莊嚴面目者,臨水見勝好,
好醜隨其面,影悉現水中。
莊嚴則影好,垢穢則影醜,
今身如面貌,後受形如影。
莊嚴形戒慧,後得可愛果,
若作惡行者,後受報甚苦。
信心以財物,供養父母師,
沙門婆羅門,貧窮困厄者,
即是後有水,於中見面像,
施戒慧業影,亦復彼中現。
王有眾營從,宮人諸婇女,
臣佐及吏民,音樂等倡妓。
如其命終時,悲戀送塜間,
到已便還家,無一隨從者。
後宮侍直等,庫藏眾珍寶,
象馬寶輦輿,一切娛樂具,
國邑諸人民,苑園遊戲處,
悉捨而獨逝,亦無隨去者。
唯有善惡業,隨逐終不放。
面容庄严的人,临水自照显得格外美好,
美丑皆随其面容,水中倒影清晰显现。
庄严者影亦美好,污秽者影则丑陋,
今生的行为如面貌,来世所受如影随形。
以庄严持戒修慧,来世得可爱果报,
若作恶行造业,来世受苦痛报应。
以信心布施财物,供养父母师长,
沙门婆罗门,以及贫苦困厄之人,
如同来世有明镜,其中显现面容,
布施持戒修慧的业影,也将清晰映照。
国王虽有众多随从,后宫嫔妃婇女,
臣僚吏民百姓,乐伎歌舞艺人,
一旦命终之时,众人悲泣送至坟冢,
到达后便各自归家,无一人随从同往。
后宫侍从值班之人,库藏珍宝财物,
象马车驾宝辇,一切娱乐之具,
城邑百姓人民,苑囿游戏之处,
全都舍弃独自离去,亦无一人跟随。
唯有善恶业力,始终紧随不放。
「若人臨終喘氣麤出,喉舌乾燋不能下水言語不了,瞻視不端筋脈斷絕,刀風解形支節舒緩,機關止廢不能動轉,舉體酸痛如被針刺。命盡終時,見大黑闇如墜深坑,獨遊曠野無有黨侶,唯有修福為作親伴而擁護之。若為後世,宜速修福。」即說偈言:
人在临终时,呼吸粗重,喉咙干枯无法饮水,言语不清,目光涣散,筋脉断绝。死亡之风分解身体,四肢松软,机能停止无法活动,全身剧痛如被针刺。生命将尽时,眼前一片漆黑如坠深坑,独自徘徊荒野无人相伴,唯有生前所修福德能作伴侣护佑。若为来世着想,应速修福报。随即说偈言:
「若人命終時,獨往無伴黨,
畢定當捨離,所愛諸親友,
獨遊黑闇中,可畏恐怖處,
親愛皆別離,孤焭無徒伴,
是故應莊嚴,善法之資糧。」
当人临终时,独身无伴侣,
必定将舍弃,所有亲与友,
独自入黑暗,恐怖可畏处,
亲爱皆分离,孤独无依怙,
因此应修集,善法之资粮。
為滿此義故,婆羅留支以六偈讚王,即說偈言:
为了实现这一意义,婆罗留支用六首偈颂赞美国王,随即诵出偈言:
「雖有諸珍寶,積聚如雪山,
象馬眾寶車,謀臣及呪術,
專念死時至,不可以救免,
宜修諸善業,為己得利樂。
目如青蓮者,應勤行戒施,
死為大恐畏,聞者皆恐懼。
一切諸世間,無不終沒者,
以是故大王,宜應觀死苦。
目如青蓮者,應當修善業,
為己得利樂,宜勤行戒施。
人命壽終時,財寶不隨逐,
壯色及盛年,終不還重至。
目如青蓮者,應當修善業,
為己得利樂,宜勤行戒施。
彌力那侯沙,耶耶帝大王,
及屯豆摩羅,娑伽跌利不,
翹離奢勢夫,踰越頻世波,
如是人中上,眾勝大王等,
軍眾及群官,悉皆滅沒去,
欣慼相續生,意念次第起。
目如青蓮者,應當修善業,
使己受快樂,宜勤行戒施。
財寶及榮貴,此事難可遇,
福祿非恒有,身力有增損。
一切無定相,地主亦非常,
如此最難事,今悉具足得。
目如青蓮者,應具修諸善,
使己受快樂,宜勤修戒施。
勁勇有力者,能越渡大海,
專念健丈夫,能超度諸山。
設作如斯事,未足名為難,
能利益後世,是事乃為難。」
CBETA 编码:T020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