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本願經科註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科注卷之二
古鹽匡菴青蓮苾芻靈椉父輯
△大章第二,明所化機。通論則六道,別明惟三塗,的指在地獄。即是身、口、意三,具造上品十惡,以招地獄苦耳。文分為三。初、示業緣差別;二、示業感差別;三、示業報差別。如次對惑業苦三道,為所化之機也。今初品題。
第二大章,说明所教化的对象。总的来说是六道众生,特别指出的是三恶道,确切来说就是地狱。这是由于身、口、意三方面,造作了上品十恶业,从而招致地狱之苦。文章分为三部分。一、说明业因的差别;二、说明业力的差别;三、说明业报的差别。依次对应惑、业、苦三道,作为教化的对象。现在开始第一部分。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第三品 观察众生业缘
△二、品文,二。初、聖母啟問。
二、品文,二。初、聖母啟問。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云何?
这时,佛的母亲摩耶夫人恭敬地合掌问地藏菩萨说:圣者,阎浮提的众生造作各种不同的恶业,他们会受到怎样的果报呢?
聖母因聞眾生各各差別,故如來分身度脫。復聞地藏云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故承機發問。然聖母首問者,以如來升天宮,端為聖母。況我佛之母,是應居先也。梵語阿離野,此翻聖者。事無不通謂之聖。孔子對魯哀公云:所謂聖人者,智通大道,應變不窮,測物之情性者也。今地藏以不思議方便,應變無方,故稱聖者。
圣母听闻众生各有不同,所以如来分身救度。又听地藏菩萨说不担忧后世造恶业的众生,于是趁机提问。然而圣母首先发问,是因为如来升天宫正是为了圣母。况且作为佛陀的母亲,理应居先。梵语“阿离野”,汉语译为“圣者”。通达一切事物称为圣。孔子对鲁哀公说:所谓圣人,智慧通晓大道,随机应变无穷,能洞察万物本性。现今地藏菩萨以不可思议的方便法门,随机应变无碍,所以称为圣者。
閻浮眾生下正申疑詞。一切眾生隨自業轉,有上中下差別不同。占察經地藏菩薩云:所觀三世果報善惡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種。須者自檢。
阎浮提众生正在提出疑问。一切众生随各自的业力流转,有上中下不同的差别。占察经中地藏菩萨说:所观察的三世果报善恶之相,共有一百八十九种。需要的人可以自行查阅。
△二、地藏敬答,二。初、通示諸界業緣。
二、地藏菩萨恭敬回答,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体说明各界的业力因缘。
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復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
地藏菩萨回答说:在无数的世界和国土中,有的存在地狱,有的没有地狱。有的有女人,有的没有女人。有的有佛法流传,有的没有佛法。甚至声闻、辟支佛的情况也是如此。不仅地狱罪报这一种情况存在差异。
夫主賓酬唱,如砧磓相扣。今之答問不合何也?此因聖母問詞,意不相到。葢世界無邊,國土無量,眾生無盡,業果無涯。今秖問閻浮眾生業報差別,無乃太局乎。首答千萬世界,意可知矣。有地獄如娑婆等,無地獄如極樂等。阿閦佛國雖有女人,無邪欲想。極樂國土及八陽神呪經、八吉祥經、八佛名號經,各各東方八佛,皆無女人。國中無女人,最為清淨。智論云:菩薩觀欲種種不淨,於諸衰中,女衰最重。火刀雷電霹𮦷怨家毒蛇之屬,猶可暫近;女人慳妬瞋諂妖穢鬬諍貪嫉不可親近故也。有佛法、無佛法者,大論,問:何以貴有佛世界,賤無佛國土?答:佛是莊嚴世界主。若諸佛不出世,則無三乘涅槃之道;若世有佛,眾生得出三界牢獄,眾生知有罪福,受三歸、五戒、八齋,及出家五眾等種種善法。若無佛之國,乃至天人不能修善故也。乃至聲聞等超略之詞。準悲華經,或有世界,純諸菩薩,無聲聞、緣覺之名;或有聲聞、辟支佛乘;或有無佛、菩薩、聲聞、緣覺;或五濁弊惡,或清淨微妙;或卑陋不淨,或嚴淨妙好;或壽命無量,或壽命短促,種種不同。故言乃至等。故知聖母之問,大有不盡者也。
主人与宾客之间的问答,如同石臼与木杵相互敲击。如今回答与提问不相契合,这是为何?只因圣母所问之意未能周全。世界无边无际,国土不可计量,众生无穷无尽,业力果报无有边际。如今仅问阎浮提众生的业报差别,岂非太过局限?最初回答千万世界,其意已可明了。有的世界如娑婆世界般有地狱,有的如极乐世界般无地狱。阿閦佛国虽有女人,却无邪淫之念。极乐世界及《八阳神咒经》《八吉祥经》《八佛名号经》中所载东方八佛世界,皆无女人存在。佛国中无有女人,最为清净。《大智度论》说:菩萨观察淫欲种种不净,在诸衰损中,女色之害最为深重。烈火利刃、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类,尚可暂时接近;而女人悭吝嫉妒、嗔恨谄媚、妖娆污秽、争斗贪嫉,实不可亲近。有佛法的世界与无佛法的世界,《大论》中问:为何推崇有佛世界,轻视无佛国土?答:佛陀是庄严世界的根本。若诸佛不出世,则无三乘涅槃之道;若世间有佛,众生方能出离三界牢狱,知晓罪福因果,受持三皈、五戒、八关斋戒,及出家五众等种种善法。若无佛之国,甚至天人都不能修习善法。乃至声闻等省略之语。依《悲华经》所载,或有世界纯是菩萨,无声闻、缘觉之名;或有声闻、辟支佛乘;或有世界无佛、无菩萨、无声闻缘觉;或五浊恶世弊恶充斥,或清净国土微妙庄严;或卑污不净,或严饰妙好;或寿命无量,或寿数短促,种种差异。故说"乃至"等省略之词。由此可知圣母所问,实有未尽周全之处。
△二、的示閻浮惡趣,二。初、聖母重白。
二、明确指出阎浮提世界的恶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圣母亲自再次说明。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
摩耶夫人再次对菩萨说:我想听听阎浮提众生因罪业所感召的恶道果报。
且者,麤略不竟之詞。謂我非不欲聞諸國土事。我今既聞閻浮眾生罪報,且問南洲所感惡趣為何如耳。
况且,"且"是粗略未尽的说法。意思是并非我不想听闻其他国土的情况。现在我既然已听闻阎浮提众生的罪报,姑且询问南瞻部洲所感召的恶道是怎样的。
△二、地藏載答,二。初、彼此謙恭。
二、地藏菩萨的回答,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双方互相谦让恭敬。
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麤說之。佛母白言:願聖者說。
地藏菩萨回答说:圣母!请您专心听,我简单说明一下。佛母说:请圣者开示。
願聽受者,寄聖母以厲眾生也。麤說有二:一者,獄名叢雜,苦事絲棼,若欲廣明,一劫不盡。二者,說空無相等名柔輭語,說地獄等名麤語。願說者,謂我正願說此等事,奚俟固謙為也。
愿意听受的人,是借圣母来警示众生。粗略来说有两个原因:第一,地狱种类繁多,痛苦之事纷乱如丝,若要详细说明,一劫时间也说不完。第二,讲说空、无相等概念是柔和的语言,而讲说地狱等是严厉的语言。所谓愿意讲说,是指我真心愿意讲述这些事,何必故作谦让呢。
△二、答明罪報,二。初、地藏詳示;二、聖母禮退。初分二。初、總示。
二、回答说明罪报,分二部分。首先由地藏菩萨详细开示;其次圣母礼拜退下。第一部分又分为二。先总体说明。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
这时地藏菩萨对圣母说:南阎浮提世界的罪业报应名目就是这些。
如文。
如文字所示。
△二、別明,二。初、正答閻浮罪報;二、重問無間獄名。正答中,二。初、別明罪報,分五。一、不孝二親。
二、分别说明,分两部分。首先,直接回答阎浮提的罪报;其次,重新提问无间地狱的名称。在直接回答中,又分两部分。首先,分别说明罪报,共分五点。一、不孝顺父母。
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如果有众生不孝顺父母,甚至杀害父母,就会堕入无间地狱,经历千万亿劫的时间,想要求得解脱也没有机会。
初舉所作罪當墮,下示所感報。後倣此。首舉不孝父母,見罪之極大極重。葢以父母,猶天地也。恩重經云:人生在世,父母為親。非父不生,非母不育,故難報。經云:左肩持父,右肩持母,經歷千年,便利背上,猶不能報父母之恩。且為子盡孝,天理之常,人倫之本。使子而不孝,則父母不復望於子,夷狄禽獸之不若,安可言人乎!故正法念經云:有四種恩甚為難報:一母、二父、三如來、四說法師。若有供養此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為人讚歎,未來能得菩提。今既不能供養報恩,已失子職,況敢行大逆,以至殺害乎!噫嘻!父母何人也。殺害何名也。夫殺者誅也,有罪而戮死,法所在也。害者傷也,有怨有必報,情不堪也。今父母何罪、何怨,而至殺害乎?未生怨經:阿闍世王將欲害父。王曰:汝每有疾,吾為焦心,欲以身命,救危代汝。親之仁恩,唯天為上,汝懷何心,忍為逆惡。夫殺親者,死入泰山。故經云:不孝之罪,眾罪之上,自應墮無間獄中,受苦千萬億劫,求出無期也。
一开始列举所犯的罪业将会堕落,下面揭示所感召的果报。后面都照此例。首先举出不孝顺父母的罪过,可见这是极其重大的罪业。因为父母如同天地。《恩重经》说:人生在世,父母是最亲的人。没有父亲就不会出生,没有母亲就不能养育,所以难以报答。《经》上说:左肩扛着父亲,右肩背着母亲,经历千年,大小便都在背上,仍然不能报答父母的恩情。况且子女尽孝,是天理常道,人伦根本。如果子女不孝顺,那么父母就不再对子女抱有期望,连夷狄禽兽都不如,怎么能称之为人呢!所以《正法念经》说:有四种恩情很难报答:一是母亲,二是父亲,三是如来,四是说法师。如果有人供养这四种人,就能获得无量福德,现世受人赞叹,未来能证得菩提。现在既然不能供养报恩,已经失掉了子女的本分,更何况敢做大逆不道的事,以至于杀害父母呢!唉!父母是什么人。杀害是什么行为。杀就是诛杀,有罪而被处死,这是法律规定的。害就是伤害,有怨恨而必定报复,这是情理不能容忍的。现在父母有什么罪过、有什么怨恨,以至于要杀害他们呢?《未生怨经》记载:阿阇世王想要杀害父亲。国王说:你每次生病,我都焦心不已,恨不得用自己的生命来救你,代替你受苦。父母的仁爱恩情,只有上天能比得上,你怀着什么样的心,忍心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杀害亲人的人,死后会堕入泰山地狱。所以《经》上说:不孝的罪过,是众罪之首,自然会堕入无间地狱,受千万亿劫的痛苦,永远没有解脱的日期。
△二、不敬三寶。
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出佛身血。如提婆達多推山壓佛。金剛力士(即耆闍山神名埤羅)以金剛杵而遙擲之,碎石迸來傷佛足指。火車來迎,生入地獄。
若世人焚燒經像,擬同此罪。毀謗三寶,由無信故。十輪經四云:有剎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隨惡友行,善根微少,諂曲愚癡,懷聰明慢。於三寶所無淳淨心。不見不畏後世惡果。自謂聰敏,於我所說聲聞、緣覺及大乘法毀呰誹謗,不聽眾生受持讀誦,下至一頌。如是等人,名為謗毀佛正法者,挑壞無量眾生法眼,是人不久便當肢體廢缺,結舌不言,受諸苦毒,痛切難忍,命終定生無間大獄。
不敬尊經者,如事佛吉凶經云:有人事佛,不敬佛經,持著弊篋衣服不淨之中,或著妻子牀上不淨之處,或持掛壁上,無有座席恭敬之心,與世間凡書無異。阿難請戒律論云:僧尼白衣等讀經律論行語,手執翻卷者,依忉利天歲數,犯重突吉羅。傍報二億歲墮麞鹿中,恒被摺脊,苦痛難忍。無記戲言捉經律論,亦招前報。或安經像房堂簷前者,依忉利天歲數,八百歲犯重突吉羅。傍報二億歲,墮猪狗中。若得人身,一億歲作客捿屑,不得自在。故云亦當墮於無間地獄等。
△三、侵損婬污。
若有眾生,侵損常住,點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婬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常住者,梵語僧祇。此云四方僧物。律鈔明四種常住:一、常住常住(謂眾僧寺舍樹木田園僕畜等,體局當處,不通餘界,但得受用,不通分賣,故重言常住),二、十方常住(僧家供僧常食,體通十方,唯局本處),此二名僧祇物。三、現前現前(得施之物,唯施此處現前僧),四、十方現前(亡五眾物,未羯磨。從十方僧得罪,已羯磨,望現前僧得罪),此二名現前僧物。十輪經云:若有四方僧物,資生雜物等,持戒破戒,如是人等,悉不與之。命終已後,皆墮阿鼻地獄。
點污僧尼,點與玷同,小黑也。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尼,乃佛姨母之裔。貪欲之人,不知罪福,強行點污,千佛出世,不通懺悔。
梵名僧伽藍,譯為眾園。僧史略云:為眾人園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則生植道芽聖果也。四分云:云何於清淨法中,行不淨耶?身壞命終,墮三惡道。餓鬼報應經:一鬼問目連言:我常男根瘡爛,何罪所致?答言:汝為人時,於塔廟處行婬。今受華報,果在地獄。觀此,惡可縱恣乎!或殺害者,或因婬欲致殺身害命,或貪婬欲,殺害生靈。如唐洛州景德寺比丘尼任五娘,死後,其妹每聽靈座有呻吟聲,因問之。靈曰:我在世,在房非為,好食肉,殺害眾生。又將活魚作鱠。被殺眾生索命,受刀劒地獄。身上有折刀七枚,痛入骨髓。望妹將我生前戶資變賣,求淨土寺寶獻大師寫金剛經七卷,對佛懺悔。妹依囑賣物寫經,一卷抽去一刀,經圓抽盡,生靈各出善道,五娘亦離地獄。觀此可因婬欲而殺害乎!下示報(云云)。
△四、破戒誑人。
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沙門,準瑜伽論有四:一、勝道沙門,即佛等。二、說道沙門,謂說正法者。三、活道沙門,謂修諸善品者。四、污道沙門,謂諸邪行者。偽者,詭詐也。外現修行之狀,內藏瑕穢之情,即污道也。下四句釋何以謂偽,以破用常住物等故也。此是律儀戒。大論云:是律儀戒,能令諸惡不得自在,以戒禁約之。毗尼,翻律,律、法也。斷割重輕,開遮持犯,非法不定。一切出家人之所依仗,到涅槃之初因緣。故佛告僧護比丘云:持戒最為樂,身不受諸惱,睡眠得安隱,寤則心歡喜。今既違背,則人天路絕,地獄門開,故云當入無間等。然天人費氏云:南方一洲,雖多犯罪,從善易調。佛臨涅槃,親受付囑,竝令守護,不使魔撓。若不守護如是破戒,誰有行我之法教者,雖見毀禁,愍而護之。見有一善,萬過不咎,事等忘瑕,不存往失。韋將軍,三十二將之中,最多弘護。多有魔子魔女,輕弄比丘。道力微者,並為惑亂。將軍悽惶奔赴,應機剪除,以修童真行,護正法故。
△五、偷常住物。
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偷、竊,皆盜也(从㳄,古涎字。从皿,取鼠垂㳄皿上之意),謂不與取。灼然不與取名劫,潛盜不與取名盜。物者資生之什物。凡生天地間,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今夫財物,僧之使用者;米飲食,僧之活命者;衣服,僧之遮體者。或灼然劫取,或潛行盜取,其罪重矣。觀佛三昧經云:盜僧鬘物者,過殺八萬四千父母。華聚菩薩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盜僧物者,我不能救。葢以隨盜一物,即望十方凡聖;隨境無邊,還結無邊等罪。微細尚可知數,此罪不可測量,故偏重也。
下示報。如濟龍品。諸龍自念過業,於佛法中,或為俗人,或復聽法來往因緣。所有信心捨施種種華果飲食,共諸比丘依次而食,及噉四方眾僧華果飲食等。彼業因緣,於地獄中,經無量劫,猛火燒煑,飲洋銅,吞銕丸。從地獄出,墮畜生餓鬼。惡業未盡,生此龍中,常受苦惱。佛告諸龍,此之惡業,與盜佛物,等無差別。烏呼!今之狂瀾,滔滔尤甚,其誰能砥柱乎!
△二、結顯墮苦。
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上來五種業,總是十惡上品。故地持經廣明十惡之業,必墮地獄、餓鬼、畜生。得生人中,各有二種餘業之報,一一惡,各明五報(云云)。故地藏菩薩答聖母言:若閻浮提眾生,作上來如是等罪者,皆當墮無間獄,千萬劫中,求暫停酸楚之苦,即一念極促之時,胡可得乎!大論引佛言:我世世曾作小蟲惡人,漸漸集諸善本,得大智慧。今自致作佛,神力無量,最上最大。一切眾生,亦可得爾,云何空受勤苦,而墮小處;自應努力勤修,各求出離也。
△二、重問無間獄名,二。初、聖母問。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云何名為無間地獄?
由上文多番說當墮無間地獄,不審無間之名取何義而立耶?
△二、地藏釋,二。初、總示諸獄。
地藏白言:聖母!諸有地獄,在大銕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號亦別。
諸有,通謂凡諸所有。然的指二十五有,因果不忘也。法句經云:所作善惡,皆有因果,經久不忘。二十五有頌:四洲四惡趣,六欲并梵天,四禪四空處,無想五那含。故下云:不問男子女人,乃至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二十五有,凡所造罪,即有地獄,皆在銕圍山內。餘如前。
△二、別明無間,三。初、正明業報;二、重示業感;三、廣說不盡。初中二。初、正明;二、結示。初又二。初、示獄城出名。
無間獄者,其獄地周帀八萬餘里,其城純鐵,高一萬里。城上火聚,小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
準問地獄經。閻羅王城之四面,列諸地獄。人命終時,已捨死陰,未及生陰,乘中陰身,入泥犁城(梁言寄條城,又言閉城)。未受罪之間,共聚是處。巧風所吹,隨業輕重受大小身。臭風所吹,成就罪人麤醜之形;香風所吹,成就福人微細之體。準此,在城受苦者,皆麤醜之形;生人天者,並微細之體。
諸獄相連,即等活等七大獄,及第八無間,名八熱地獄。各有眷屬等獄,互相連貫也。獨有一獄,正示無間。故俱舍論云:以於其中受苦無間。非如餘七大捺落迦,受苦非恒。故名無間,故以獨有一獄點示之。
△二、明獄相顯報,二。初、示相;二、顯報。示相中,二。初、示;二、結。初又二。初、獄火相。
其獄周帀萬八千里,獄墻高一千里,悉是銕為。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銕蛇銕狗,吐火馳逐,獄墻之上,東西而走。
銕名黑金,性剛而冷,表惡人殘忍,性剛而心冷。故感報處,悉以銕為。火上下者,起世經云:以不善報故,東方有大火聚出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各各如是。從東壁出大火𦦨,直射西壁,到已而住。西壁出火,射北壁。北壁出火,射南壁。從下於上,自上於下,縱橫相接,上下交射,故徹下徹上也。銕蛇、銕狗,觀佛三昧海云:銕城二隔間,有八萬四千銕蟒大蛇,吐毒火中,身滿城內。其蛇哮吼,如天震雷,雨大銕丸。四角有四大銅狗,廣長四十由旬,眼如掣電,牙如劒樹,齒如刀山,舌如銕刺,一切身毛皆然猛火,其烟臭惡。既吐毒火,復爭馳相逐於獄墻之上,東西急走,使諸罪人畏避無所。
△二、獄牀相。
獄中有牀,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牀;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牀上。
如下銕牀。二、結。
眾業所感,獲報如是。
十輪經云:有五逆罪,為最極惡。故心殺父、母、殺阿羅漢、破壞聲聞和合僧事、乃至惡心出佛身血,是名五逆。復有四種大罪,同於四逆,犯根本罪:殺辟支佛,是名殺生犯根本罪;婬阿羅漢比丘尼,是名邪婬犯根本罪;若人捨財與佛法僧,主掌此物而輒用之,是名盜犯根本罪;若人倒見,破壞比丘僧,是名破僧犯根本罪。其人既犯逆罪,又犯根本罪,譬如銕丸,雖擲空中,終不暫住,速疾投地。如是五逆,犯四重禁,及二種眾生,毀壞正法,誹謗賢聖。如是等十一種人,犯一一罪者,身壞命終,皆墮無間獄中。豈非眾業所感,而獲報如是耶!
△二、顯報,三。初、標。
又諸罪人,備受眾苦。
長阿含云:其中罪人,舉目所見,但見惡色;耳聞惡聲,鼻聞臭氣;舌甞惡味;身觸苦痛;意念惡法。彈指之頃,無不苦時,名無間地獄。故罪人到彼,無不備嬰眾苦也。
△二、釋,二。初、夜叉惡鬼報苦。
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劒,眼如電光,手復銅爪,拖拽罪人;復有夜叉,執大銕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拋空翻接,或置牀上。
夜叉即鬼。復言惡鬼者,葢比夜叉,惡尤甚焉。泥犁經名獸鬼,五苦章句名阿旁,牛頭人手,兩脚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銕叉。觀佛三昧經云:獄卒八頭六十四角,角頭火然,化成刀輪,在火焰間,滿阿鼻城。口牙等明相狀之惡,銅爪等明身力之猛。然由業力生此。法善現大德云:心常懷忿毒,好集諸惡業,見他苦生悅,死作琰魔卒。
新婆沙問:諸地獄卒,為是有情數,為是非情數耶?答:若以銕鎖繫縛初生地獄,往琰魔所者,是有情數。若以種種苦具,於地獄中害有情者,非有情數。妙樂云:有情非情,並是共業所感,而為心變。此正楞嚴所謂觸報招引惡果,神識自見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鎗矟,驅入無間也。銅爪拖拽,不足以苦罪人。復以銕戟刺身,使受極痛之苦。戟,兵器也。單枝為戈,雙枝為戟。戟,格也,旁有枝格也。(兩邊橫刃長六寸,中刃長七寸半,橫刃接柄處長四寸半。並廣寸半。)今言大銕戟,則長大燒赤,非世戟可比。其所中處,痛毒難忍。又將罪人拋擲空中,翻手接之,置於銕牀之上。準楞嚴,由於怨習交嫌發於銜恨,二習相吞,故有投擲擒捉、擊射拋撮諸事,循業發現也。
△二、銕鷹蛇報苦。
復有銕鷹,啗罪人目。復有銕蛇,繳罪人頸。百肢節內,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剉斬,洋銅灌口,熱銕纏身。
鷹,鷙鳥也,一名鷞鳩,泥犁經云:泥犁有鳥,𭉨如銕生,啄人頭,噉人腦,毒痛不可忍。銕蛇如前。觀佛三昧云:此由愚癡眾生,毀辱布施,言施無報,勸人藏積。向國王大臣,一切眾生,說施無因,亦無果報,故感生此獄。如冥報記,唐曹州城武人方山開。少好遊獵,所殺無數。貞觀十一年,死經一宿,穌云:初死之時,二人引上一山,登梯至頂。忽有一大白鷹,銕為觜爪,飛來,攫左頰而去。又一黑鷹,攫右肩而去。二人即引南行,至一城,非常嶮峻。二人扣城,北門即開。城中總是猛火。門側有數箇毒蛇,皆長十餘丈,頭大如五斗塊,口中吐火射人。山開恐懼,唯叩頭念佛,門即自閉。乃見官人欲遣受罪。侍者諫曰:未合即死。但恐一入此城,不可得出。未若且放,令修功德。官人放之。須臾即穌。爪跡極深,終身不滅。後捨妻子出家,以宅為佛院,恒以讀誦為業。然鷹蛇噉繳,嬰苦劇矣。下更眾苦競集,逼切奚堪,肢節悉下長釘者。長阿含云:銕釘地獄,獄卒撲之,偃熱銕上,舒卷其身,以釘釘手足,周遍身體,盡五百釘。苦毒號吟,猶不復死。拔舌耕犁,如後。抽腸剉斬,此是抽腸拔肺地獄。所謂長叉拄肋,肝心碓擣,裂膽抽腸,屠身膾肉,剉之斬之,形如虀粉,此皆妄語所致,及餘惡業所感。洋銅灌口,如下。熱銕纏身,即銕鎞地獄。燒熱銕鎞,表裏洞徹,纏裹其身,內灌洋銅,外裹熱銕,餘業未盡,猶不死耳。
△三、結,二。初、生死萬千
萬死千生,業感如是。
罪人在地獄中,或被惡鬼燒煑斬斫而死,或罪人手生銕爪相摑肉墮而死;或獄卒唱生,或冷風吹活,如是生死千萬靡窮。故起世經云:若人身口意選業,作已入於惡道中,經歷無數千億歲,死已須臾還復活。怨讐各各相報對,由此眾生更相殺。然其中受苦者,隨其作業,各有輕重,經劫數等。其最重處,一日一夜,八萬四千生死,經劫無量。作上品五逆十惡者,感此道身。
△二、苦報億劫。
動經億劫,求出無期。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展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
動與靜對。心體本靜,人自動之。起信云:不知真如法一故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此業相初動,漸至起惑,造業受報。字書云:力重為動。凡夫業力甚深,故動成地獄億劫之壽。起世經云:佛言,如憍薩羅國斛量胡,滿二十斛,高盛不槩。有一丈夫,滿百年已,取一胡。如是次第滿百年已,復取一粒,擲著餘處。擲滿二十斛胡盡已,我說其壽猶未畢盡。如是二十額浮陀壽,為一泥羅浮陀壽;乃至二十波頭摩壽,為一中劫。此界下,釋疑。謂地獄既在閻浮洲下,劫火壞初禪時,地獄先壞,罪人又藏何處?釋曰:火灾起時,罪業未滿者,寄他界受之。又疑,它界亦有火起,不審又置何處?又釋:儻它界以次而壞,又轉寄它方不壞獄中。又所寄處火灾又起,更何所寄?復釋,儻它方火灾亦起,仍前展轉寄不壞處。復覆難云:若此方世界既成,所寄罪人還來此間不耶?更釋:此界既成,自然還來大獄受苦。此據罪未畢者說。若長阿含云:火灾起時,从他獄死,皆生人中,修第二禪。從人中死,皆生光音天。水風二災亦然。此據罪已畢者說。故大品云:是人毀呰三世諸佛一切智,起破法業因緣故,集無量百千萬億歲,墮大地獄中。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若火劫起時,至他方大地獄中。如是遍十方獄,乃至還來是間大地獄中,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故言動經億劫,即欲求出,恐恩赦之無期也。
△二、結示。
無間罪報,其事如是。
如是二字,情詞慘淡。所以結指者,冀人及早畏而修善也。
△二、重示業感,二。初、標舉。
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
五無間業,如前。無間八熱獄之最下者。依薩婆多部,有八大地獄:一等活,二黑繩,三眾合,四叫喚,五大叫喚,六熱,七眾熱,八名無擇,亦名無間。一投苦火,永無樂間。既苦無間,何所可擇。此八地獄,在閻浮洲下,重累而住。依三法度論,前二有主治,次三少主治,後三無主治。新婆沙問:何故最下大者名無間耶?答:彼處恒受苦受,無喜樂間,故名無間。問:餘地獄中豈有歌舞飲食受喜樂異熟間耶?答:餘地獄中,雖無異氣喜樂,而有等流喜樂。如等活地獄中,有時凉風所吹,血肉還生;有時唱言等活,歘然還活。如是血肉生時,及還活時,暫喜樂間苦受,故不名無間也。
△二、徵釋,二。初、徵。
何等為五?
△二、釋,分五。一、時無間。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時間絕,故稱無間。
受苦皆遍,間無暫樂,動轉不得,纏縛甚嚴,東西交過,上下通徹,如是經無量劫,名時無間也。
△二、形無間。
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
觀佛三昧經云:復有眾生,犯四重禁,虗食信施,誹謗、邪見,不識因果,斷學般若,毀十方佛,偷僧祇物,婬泆無道,逼掠淨戒尼,姊妹親戚,造眾惡事。此人罪報,經八萬四千大劫,復入東方十八隔中,如前受苦。南西北方,亦復如是。身滿阿鼻獄,四肢復滿十八隔中。地獄不大,此身不小。準正法念:其身長大五百由旬,造四逆人四百由旬,乃至造一逆人一百由旬。一人既爾,多人亦然,各見身形,無間斷處,名形無間也。
△三、苦無間。
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剉斫鑊湯,銕網銕繩,銕驢銕馬,生革絡首,熱銕澆身,饑吞銕丸,渴飲銕汁,從年竟劫,數那由它,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
此言苦具無物不備,故泥犁翻苦具。楞嚴云:詐習交誘,發於相調,引起不住,故有杻械枷鎖鞭杖檛棒諸事。鷹蛇狼犬,銕驢銕馬,此由觸報招引,如前如後。碓磨鋸鑿,此由枉習瞋習所感。碓,即搗碓地獄。立世阿毗曇云:是時獄卒謂其伴言:我今共汝,一彈指頃,舂搗罪人。即捉諸罪人,內熱銕艚中,以熱銕杵搗碎其身。一彈指頃,當人中五百年壽,磨鋸剉斫,俱如後。罪業報應經信相菩薩白佛言:今有受罪眾生,為諸獄卒剉斫斬身,從頭至足,乃至其頂。斬之已訖,巧風吹活,而復斬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兒魁膾,斬截眾生,故獲斯罪。
鑊湯,如後。銕網,獄中有七重銕網,羅覆其上。獄卒取熱銕網纏絡其身,燒熱焦爛銕繩。長阿含云:獄卒捉彼罪人,撲熱銕上,以熱銕繩拼之使直,以熱銕斧,逐繩道斫罪人作百千段,復以銕繩,拼鋸鋸之。復縣熱銕繩,交橫無數,驅迫罪人,使行繩間,惡風暴起,吹諸銕繩,歷絡其身,燒皮徹肉,焦骨沸髓。
生革絡首,長阿含云:獄卒捉罪人,剝取其皮,纏罪人身,著火車上,輪碾熱地,周迴往反,身體碎爛,皮肉墮落。既以生革絡首,復以銕汁澆身,使令疾馳。
饑吞銕丸等者,準起世經云:從五叉小地獄出,詣向饑餓地獄中。守獄者即問:汝等何欲?答言:我等饑餓。守獄者即便取地獄眾生,撲著熾然熱銕地上,令其仰臥,便以銕鉗開張其口,用熱銕丸,擲著口中。唇口應時燒然,次第燒舌燒齶,乃至經過小腸,向下而出,其丸尚赤。
從饑餓地獄出,詣向焦渴地獄中,守獄者問言:汝等今何所須?答言:我今甚渴。即取撲著熱銕地上,在猛焰中,仰而臥之,便取銕鉗,開張其口,融赤銅汁,灌其口中。唇口即便焦爛,乃至燒腸燒胃,直破小腸,向下而出。由往昔所造若人非人身中一切惡業,於獄中次第而受,毒痛不可忍。泥犁中如是勤苦,經那由他劫,略無絲毫樂間,名苦無間也。
△四、果無間。
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
老者,年高而衰也。七十曰老。制字根於愛親,故从孝,轉注以匕(古化字)。既憂其衰,又憂其且死,愛日之誠,能自已乎。幼,少而又少也。血氣未充,故从力(於堯切,小也。从兩△,小而又小)為意。人生十年曰幼。正父母愛憐時也。貴,尊而位高也;賤,貴之反也。俱从貝者,人所共寶也。貴从中,又从一,在中間,如人負荷形,持中而負貝,人所共尊,故貴而高也。若持戈爭貝,人所共憎,故賤而下矣。
龍鬼神本屬四趣,墮獄無怪,天亦墮者何?大論云:非有想非無想天中,死墮阿鼻地獄中。正法念經云:帝釋復觀業果於殿中。叫喚大地獄,十八隔處,殺生、偷盜、邪婬、妄語業,墮此地獄,具受眾苦。故不間乎天也。成論問:生天者,離惡積善,何故報盡,即入三塗?答:凡夫無始已來,惡業無窮,一日貪瞋,尚受千形,況惡既多,暫休結生,報福既盡,昔業時熟,還墮三塗,何所致惑。涅槃云:雖復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之後,還墮三惡道中。既果報不間,名果無間也。
△五、命無間。
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
觀佛三昧經云:地獄一日一夜受罪,如閻浮提六十小劫,如是一大劫,此等罪人經八萬四千大劫。長阿含經云:久受苦已,從無間出,乃至寒冰地獄,爾乃命終,為重罪行,生惡趣業。故墮無間地獄受苦,不可稱計。準楞嚴,由思報招引惡果結觸,則為一日中萬死萬生,於一切時,無有須臾暫受安樂如彈指頃。故云一念暫住不得。業盡受生者,乃遠約之辭。準銕城泥犁經,從第一泥犁出,乃至展轉入第八泥犁。復從第八反入第七,乃至第一阿鼻摩泥犁來,遙見銕城,皆歡喜大呼萬歲。閻羅即呼罪人,前若非怨,今汝去,當復為人,作子當孝順,當事長年,當畏帝王禁戒,當承事沙門道人,端心端口端身,得阿羅漢者,諸泥犁道,皆為閉塞。於是從泥犁出,皆生善道。故言業盡受生。既從初以至業盡,生死連綿,故名命無間也。
△三、廣說不盡。
地藏菩薩白聖母言:無間地獄麤說如是,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
何故罪器等事一劫說之不盡?由諸罪人在生惡心徧布,晝夜相續,致墮地獄,循業發現,自然罪器苦事多廣難盡也。烏呼!人更泥犁,醜毒萬端,各自思惟,亦可為善矣。
△二、聖母禮退。
摩耶夫人聞已,愁憂合掌,頂禮而退。
此經家敘聖母聞退,愁罪人受苦靡窮,憂己力救援未逮。合掌表自心不散,頂禮謝地藏能宣。且退
CBETA 编码:X0384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