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本願經科註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中科注卷之三
古鹽匡菴青蓮苾蒭靈椉父輯
△三、示業報差別,二。初、品題。
三、说明业报的差别,分为两部分。一、品题的说明。
地獄名號品第五
第五品 地狱的名称
△二、品文,二。初、普賢請說。
第二,品文部分,分为两部分。首先,是普贤菩萨请求说法。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白地藏菩薩言:仁者!願為天龍四眾,及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說娑婆世界及閻浮提罪苦眾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使未來世末法眾生,知是果報。
这时,普贤大菩萨对地藏菩萨说:善知识!请您为天龙八部和四众弟子,以及未来现在一切众生,解说这娑婆世界特别是南阎浮提洲造罪受苦众生投生之处、各类地狱名称,以及所遭受恶报等情况。好让未来世佛法衰微时期的众生,明白这些因果报应的道理。
次於業緣業感之後而問地獄業報差別之相,故云爾時。梵名邲(蒲必切,音弼)。輸䟦陀,或三曼䟦陀,此云普賢。準悲華經,乃過去無諍念王第五王子,名無所畏;以行勝諸菩薩故,故寶藏佛改字普賢。文句云:伏道之頂,其因周徧,曰普;斷道之後,隣於極聖,曰賢。光疏云:真似之位,地地相隨,無位不有。如普賢修普賢行滿。位隣尊極,此似則高。記云:已證名真,未證名似。普賢等覺,望極名似,故立賢名。
在地狱业报差别相的问题之后,接着询问业缘业感,所以称为尔时。梵语名为邲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语称为普贤。根据《悲华经》记载,他是过去无诤念王的第五个王子,名叫无所畏;因为他的修行超越了其他菩萨,所以宝藏佛为他改名为普贤。《文句》说:修行达到最高境界,德行遍布一切,称为普;断除烦恼之后,接近至高圣位,称为贤。《光疏》说:真实与相似的境界,层层相随,没有哪一境界不具备。就像普贤修行圆满,位次接近至高无上,这种相似境界极高。《记》说:已经证悟的称为真实,尚未证悟的称为相似。普贤达到等觉位,相对于至高圣位称为相似,因此立名为贤。
此品發起,假普賢者,以見行彌法界,方能悲願偏弘。以普賢是所信如來藏,又表證出纏法身,正令一切眾生達阿鼻依正,全處極聖。自心毗盧身土,不逾下凡一念,方了本源,成其極智。極智返照,不異初心也。然二大士德位相亞,智行相齊,豈不知地獄名與事乎?葢以地藏分身冥界,教化泥犁,當眾發明,誰不信受,故特興問耳。
这一品的缘起,借助普贤菩萨来展开,是为了表明只有修行遍及法界,才能让慈悲愿力广泛弘扬。因为普贤代表众生本具的如来藏,也象征解脱束缚的法身,正是为了让一切众生明白阿鼻地狱的业报与境界,其实完全存在于最高圣者的境界中。自心即是毗卢遮那佛的清净法界,与凡夫的一念心性并无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彻悟本源,成就无上智慧。这无上智慧的反观觉照,与最初发心并无差别。然而两位大菩萨的德行果位相当,智慧修行齐等,怎会不知地狱的名称与事实呢?只因地藏菩萨分身幽冥世界,教化地狱众生,若当众阐明此理,谁不深信接受?所以特意提出这个问题。
仁者,慈育之尊稱。仁為心德之統體。以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函生理,自然惻怛慈愛,與物皆春。故字意从人、从二。二象上天下地。人能克己,渾然與天地一體,廓然太公矣。天表諸佛,地表眾生,人心參合其中。直令生佛一體,故言仁者。
仁者,是对慈悲之人的尊称。仁是内心美德的总体体现。天地最大的德性就是化育万物。人天生具备仁心,自然会对万物怀有怜悯慈爱,让一切生命如沐春风。所以"仁"字由"人"和"二"组成,"二"象征上天与大地。人能约束私欲,就能与天地融为一体,达到大公无私的境界。上天代表诸佛,大地代表众生,人心则贯通两者。正是这种使众生与佛融为一体的境界,才称之为仁者。
願為天龍等。因聞不問男女等,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後又聞,一切眾生,未解脫等。故願請地藏,為此輩說也。罪苦眾生,乃能受報者。所受報處,通則指六道;別唯在地獄。惡報等事,受報時所歷之境。略言有九種:若聞法兩舌亂他,墮耽耳狗中;聞法心不餮采,墮長耳驢中;慳貪獨食,墮餓鬼中;出生為人貧餓,惡食飼人,墮猪㹠蜣蜋中;劫奪人物,墮羊中;人生剝皮噉肉,喜盜人物,墮牛馬中;出生為人下使,喜作妄語,傳人惡,墮地獄,烊銅灌口,拔舌犁耕。喜飲酒醉,墮沸屎泥犁,出為猩猩;為人頑愚,為上鞭下,無所告訴,墮地獄中,出為水牛,貫鼻負重償殃。者廣明之,則有無量。
愿成为天龙等众。由于听闻佛法时不分男女,罪业所感,都同样承受,所以称为无间;后来又听闻一切众生尚未解脱。因此祈请地藏菩萨为他们说法。罪苦众生才是真正承受果报者。所受果报之处,广义上指六道;狭义上专指地狱。恶报等事,是受报时所经历的境况。简略说有九种:如果听闻佛法却搬弄是非扰乱他人,将堕入长耳狗道;听闻佛法心不在焉,将堕入长耳驴道;吝啬独占食物,将堕入饿鬼道;转世为人贫穷饥饿,却用秽食喂养他人,将堕入猪狗蜣螂道;抢劫他人财物,将堕入羊道;生时剥皮食肉,喜好偷盗,将堕入牛马道;转世为人做奴仆,爱说妄语传播他人恶行,将堕入地狱受熔铜灌口、拔舌耕犁之刑;嗜酒醉酒,将堕入沸屎地狱,转世为猩猩;为人愚钝顽固,被上位者鞭打下位者,无处申诉,将堕入地狱,转世为水牛,被穿鼻负重以偿还罪业。若详细说明,则有无量种类。
使未來下,明地獄正意。眾生所以受苦者,由不知果報耳。夫空無所有,無相無願,是道之要慧,不可為新學人說。聞無所有,便曠其心,不復修戒。言一切空,當何所作?夫善知識欲教新學,漸語魔事,令護魔因緣,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乃可語道。故使未來眾生知果報耳。
未来众生堕入地狱的根本原因在于,众生之所以受苦,皆因不知因果报应之理。诸法空寂无实体,无相无愿,此乃佛道核心智慧,却不可轻易为初学佛者宣说。若闻"万法皆空",便放纵心意,废弃戒律修行。若言"一切皆空",则众生将问:还需修习何法?善知识教导初学,应当循序渐进,先讲魔障之事,令其守护善根远离魔缘。生死轮回之罪苦,五道流转之实相,皆须清晰开示,使其深信因果罪福,待其事事明了,方可传授般若空慧。是故令未来众生明了因果报应之理。
△二、地藏承答,三。初、謙恭許說。
二、地藏菩萨的回答,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谦虚恭敬地应允解说。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說地獄名號及罪報惡報之事。
承佛威神者,教主極聖,仰承固是。言及大士之力者何?普賢是佛嫡子,尊無敵也。行願力深,故以大士尊稱之。傳曰:通古今,然辯否,謂之士。士,事也。从十,象事之多,宇宙內皆吾職分之事。从一,一以貫之也。故孔子曰:推一合十為士。今普賢萬行亦然,由一而十,乃至由千而萬,了萬行之一性,度眾生於一心,能建立極大之事,故云大士。略說者,謙遜之辭也。
△二、答釋獄報,二。初、答地獄名號;二、答罪報惡事。初分二。初、總示獄處。
仁者,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銕圍。其山黑䆳,無日月光。
長阿含十九,世記經,地獄品,佛告比丘:此四天下,有八千天下圍繞其外,復有大海水周帀圍繞八千天下。復有大金剛山,繞大海水。金剛山外,復有第二大金剛山。二山中間,窈窈冥冥,日月神天,有大威力,不能以光照及於彼八大地獄。故云黑䆳。邃,深遠也。黑而且䆳,闇之極者矣。故立世阿毗曇論云:世尊說有大地獄,名曰黑闇。各各世界外邊悉有,皆無覆葢,此中眾生,自舉手眼不能見。雖復日月及大威神所有光明,不照彼邑。諸佛出世,大光遍照,因此光明,互得相見。住在兩山世界鐵圍外邊,名曰界外(文)。以在閻浮提東,故曰東方有山等也。
△二、別開獄名,二。初、正主地獄。
有大地獄,號極無間。又有地獄,名大阿鼻。
無間、阿鼻二大地獄,或合或離,自古難定。準長阿含及觀佛三昧經,合為一獄。經自問、答,何名阿鼻地獄?此云無間地獄。此經與楞嚴為二獄。經云: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純情即沉入阿鼻獄。此經出不同譯師各異,致使二獄離合不同。私謂譬如二姓,共居一宅,一門出入,各有眷屬。外人觀之,不無同異。同出一門,何妨說一;既是二姓,何妨說二。以二獄同在一處,受罪略同,故使一二不定。阿言無,鼻言遮,或言救。合名無遮、無救。準十輪經:說五逆罪為最極惡。復有四種大罪,同於四逆,犯根本罪(云云)。若人犯一一罪者,身壞命終,皆墮阿鼻地獄。佛告僧護,有九種人,常處阿鼻大地獄中。一、食僧物,二、佛物,三、殺父,四、殺母,五、殺阿羅漢,六、破和合僧,七、破比丘淨戒,八、犯淨行尼,九、作一闡提。是九種人,恒在地獄。正法念經謂阿鼻地獄苦,千倍過前十大地獄,壽經一劫。又觀佛三昧海經云:阿鼻地獄,縱廣八千由旬,七重銕城,七層鐵網,刀林劍林等,各各七重。各有十八寒氷等獄。是則下之四角、飛刀等,皆阿鼻之眷屬也。故立世阿毗曇明更生八地獄竟,第九即明外園隔地獄品。熱灰糞屎等皆在其中。則下文以眷屬立科,千古定論,後賢不可不知。
△二、眷屬等獄,二。初、獄數無限。又二。初、列名。
復有地獄,名曰四角;復有地獄,名曰飛刀;復有地獄,名曰火箭;復有地獄,名曰夾山;復有地獄,名曰通槍;復有地獄,名曰鐵車;復有地獄,名曰鐵牀;復有地獄,名曰銕牛;復有地獄,名曰鐵衣;復有地獄,名曰千刃;復有地獄,名曰鐵驢;復有地獄,名曰洋銅;復有地獄,名曰抱柱;復有地獄,名曰流火;復有地獄,名曰耕舌;復有地獄,名曰剉首;復有地獄,名曰燒脚;復有地獄,名曰啗眼;復有地獄,名曰銕丸;復有地獄,名曰諍論;復有地獄,名曰銕鈇;復有地獄,名曰多嗔。
皆言復有者,乃阿鼻大獄之眷屬也。其類甚多,故以二字點之。四角者,正法念處經云;有人實非沙門,自謂沙門。若聞婦女歌舞戲笑莊嚴具聲,不善觀察,心生愛染,漏失不淨,身壞命終,墮於合大地獄,銕末火處(是合地獄第十六處),所謂熱鐵四角地獄。周圍鐵壁,五百由旬。從上雨火雨鐵,一切身分,分散為末,常煑常燒。準立世阿毗曇云:黑繩地獄,一切皆鐵。晝夜燒然。是中罪人,獄卒捉持,撲令臥地,隨黑繩界,斫以鐇斧(鐇音番,廣刀斧也),或為八角,或六角,或四稜。復有從項至足,細斷如蔗節。昔在人中,自作殺他,斬斫手脚鼻耳,割其背肉等,於中受生也。
○飛刀者,即刀輪地獄。觀佛三昧海經五云:刀輪地獄者,四面刀山,於眾山中積刀如塼,虗空中有八百萬億極大刀輪,隨次而下,猶如雨滴,立世所謂劍雨鐇斧等。雨隨所著處,身分斷絕,頭首分離,如斫木札,布散狼藉。昔在人中,行鬬戰事,與人刀杖,遣令鬬戰,聚集多人,肆意殺害,由此業根於彼中生。
○火箭,準觀佛三昧經,即五百億鐵機地獄。有一鐵牀,縱廣正等四百由旬,上安諸(音忌,連針也),間皆有萬億銕弩,銕弩鏇頭,百億鋒刃。罪人生鐵機上,萬億鐵,關從下動,鐵低昂,無量銕弩,同時皆張,一一銕箭射罪人心。一日一夜,六百億生死。立世云:世界愚癡眾生,為貪欲故,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順善教,殺害眾生,飤(音寺,俗作飼)諸奸人,故受此報也。
○夾山者,三法度云:眾合地獄者,罪眾生畏地獄卒,無量百千,走入山間。入已,前後自然生火遮彼,兩山自合如磨,血流如河,骨肉爛盡,彼於此間,喜磨眾生為首。正法念云:二山堅鞭,銕𦦨火然,兩廂作勢,一時俱來,拶地獄人。拶已磨之,其身散盡,無物可見。如是磨已,而復還生。復以二山如前拶磨,如是復拶、復磨,無量百千年歲。此由眾業所致。
○通槍,槍,矟也,又剡木傷盜曰槍。立世云:罪人已度糞屎地獄,見劍葉地獄,心起愛著,如菴羅林。是劍林路,有諸鏘刺,七首剃刀,刀劍鋒刃,遍布其地,罪人行此林路,備受鑽刺等苦。由殺生增上業報,以鬬戰為首所感。
○銕車,楞嚴云:思報結息,則為火車。案賢愚經,釋迦始起慈心,正在此獄。
○銕牀,準楞嚴:婬習則有鐵牀、銅柱。襍藏經云:今身婬泆,死入地獄,臥之銕牀,或抱銅柱。獄鬼然火以燒其身。故觀佛三昧經云:罪人命終,坐銕床上,如鴈王翔,落黑闇處,刀輪上下,斬剉其身。
○銕牛,詳下。
○銕衣,立世云:有時獄卒罵詈怖畏受罪之人:惡人起,起莫動。時無量罪人,大驚竦倚,猶如幡林。是時無數千萬赤鐵袈裟及赤銕衣,從空來下。罪人叫喚:衣來,衣來!是衣至已,各各纏褁皮肉筋骨,悉燋爛已,銕衣自去。由昔人中鞭打捶撻有命眾生。復有出家破戒,受用國土衣服,及以腰繩,以此業報,於中受生。古德云:現見袈裟離體,將來銕褋纏身。葢謂此也。
○千刃,準觀佛三昧經云:自有眾生,不順師教,興惡逆心,不知恩養,盜師害師,汙師淨食,坐師牀座,捉師鉢盂,罵師謗師,打師、殺師,以諸毒藥,持以飲師。若沙門、婆羅門,作諸非法,無有慙愧,剝像破塔,劫法寶物。殺伯叔父母,兄弟姊妹,如是罪人,命終坐於大劍牀上,百億劍刃,刃皆出火,燒刺其身,空中火輪從上而下,直劈其頂,其身碎裂為數千段。
○銕驢如下。
○洋銅如上。
○抱柱,準觀佛三昧經云:世間愚癡眾生,染愛邪婬,命終生銅柱頭,猛火𦦨熾,焚燒其身。驚怖下視,見銕牀上,有端正女;若是女人,見端正男。心生愛著,從銅柱上,欲投於地,銅柱貫身,銕網絡頸,銕㭰諸蟲,唼食其軀。落鐵牀上,男女俱時六根火起,有銕觜蟲從眼而入,從男根出。若汙戒者,別有萬億諸小蟲輩,如瘭(音標又音漂疽病也)疽蟲,蟲有十二觜,觜頭出火,唼食其軀。此邪淫報,一日一夜,九百億生死。
○流火,三法度論:名大哭地獄。謂大銕山,遍火然,四絕無行處。惡獄卒無慈,瞋恚言,欲何所趣?無事與事,以火燒銕杵,擊破其頭。彼於此間困苦萬民,故生彼中。據首楞嚴。味報二相中,二者吐氣,飛為猛火,焦爛骨髓。是也。
○耕舌如後。
○剉首,三法度論云:活地獄者,獄卒以利刀斧,解剝剉斬罪眾生,如斬剉羊頭,皮肉解散。立世云:昔在人中,有命眾生,拍破其頭。或魚蛇蜈蚣等。種種等業,受碎頭報。
○燒脚,立世論:名熱灰。罪人從大地獄出,見外熱灰,如平坦空地。見相起心,我應往彼。於是罪人往到彼中,脚踐熱灰,皮肉即爛。譬如蠟塊,投猛火中。隨其舉脚,皮肉還復。或至膝、至、至頸,或沒不現。昔在人中,取有命眾生,置火中、熱灰中、熱沙中。或邪淫它婦,過世法則。或出家破戒,行住坐臥僧伽藍中,或蹋踐四支提境界,及履支提影。以此業報,於中受生。
○啗眼,起世經云:刀葉林小地獄中,以無量諸不善業果報,故有銕觜烏,忽然生出,飛向地獄眾生兩髆之上,安立脚已,即以銕𭪿啄彼罪人兩眼而去。正法念云:罪人入大劍樹鐵林之中,有銕鷲鳥啄破其眼,而飲其汁。是本與酒惡業果報。
○銕丸如前。
○銕鈇,長阿含云:出銕丸地獄,慞惶馳走,求自救護。宿對所牽,不覺忽至釿斧地獄,縱廣五百由旬。獄卒怒捉罪人,撲熱銕上,以熱銕釿斧,斫其手足、耳鼻、身體,苦毒辛酸,悲號叫喚。偈云: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應毀者譽,應譽者毀,口為惡業,身受其罪。
○諍論,多嗔,雖分二獄,同成一因。諍論起於貪嫉,以貪嫉故遂多瞋恚,由因感果,故生此中。三法度論云:復因惡罪,手自然生銕爪,鋒利若刃,形如半月。各各生怨結意,彼曾迫我,我今復逼迫,由此生恚,更相爴(與攫同,爪持也)截,如刈竹葦。彼於此間,結恨心死,故生彼中。須知一切諸法,皆是虗誑,眾生愚癡,瞋罵加害,乃至奪命。五陰皆空,無我、無人,取相鬬諍,橫加毒害,起此重罪,故墮三塗,受無量苦。是故菩薩語眾生言:汝等莫於根本空中鬬諍,人身尚不可得,何況值佛。今既墮地獄,悔恨晚矣。
△二、指廣。
地藏白言:仁者!銕圍之內,有如是等地獄,其數無限。
如是等指上銕圍山中諸地獄也。數無限者,一一獄中,各有小獄,不能盡陳也。言有者,以凡夫妄起愛取,取有為境,故有因有果,有苦有樂。故唯識論云:一切如地獄,同見獄卒等,能為逼迫事。皆是罪人惡業心現,竝無心外實銅狗銕蛇等事。世間一切事法,亦復如是。
△二、獄名不同,二。初、列名。
更有叫喚地獄、拔舌地獄、糞尿地獄、銅鏁地獄、火象地獄、火狗地獄、火馬地獄、火牛地獄、火山地獄、火石地獄、火牀地獄、火梁地獄、火鷹地獄、鋸牙地獄、剝皮地獄、飲血地獄、燒手地獄、燒脚地獄、倒刺地獄、火屋地獄、銕屋地獄、火狼地獄。
叫喚,準長阿含,列八熱大地獄,第四叫喚,第五大叫喚,各有十六遊增。以獄卒捉罪人,擲大鑊中,熱湯涌沸;又擲大𨫼上,反覆煎熬。故號咷叫喚,而復大號咷叫喚也。而正法念云:黑繩地獄,有處名等喚。彼處惡燒,受苦無間,舉在嶮岸,無量由旬,熱炎黑繩,束縛繫已,後推墮銕刀熱地之上,銕狗噉食一切身分,分分分離,唱聲吼喚。據此,叫喚二獄,只在第二黑繩獄中。槩是八獄相連,故總說耳。長阿含云:由嗔恚懷毒,造諸惡行,故墮叫喚地獄。由習眾邪見,為愛網所牽,造異陋行,墮大叫喚地獄。
○拔舌、糞尿如後。
○銅鎖,觀佛三昧云:黑繩地獄者,八百銕鎖,八百銕山,豎大銕幢,兩頭繫頸,獄卒羅剎,驅㖑罪人,令負銕山,銕繩上走。不勝落地,墮鑊湯中,羅剎駈起,渴急飲銕吞石。一日一夜,經歷是苦九十萬徧。此由愚癡眾生,七眾弟子,九十六種梵志等,法說非法,非法說法,或犯輕戒,久不懺悔所致耳。
○火象,如僧護前進,見一白象,熾火燒身。佛言:汝見象者,是地獄人。迦葉佛時,是出家人,為僧當厨。諸檀越等,將諸供養,向寺施僧,或食後來。檀越白言:大德,日猶故未,可打犍椎,集僧施食。比丘惡口答白衣言:諸比丘等,猶如白象,食不能飽。向食已竟,停留後日。以是因緣,入於地獄,受白象身,火燒受苦,至今不絕。正法念又云:若人作如是心,象若醉時,能多殺人,我則得勝。為令象鬬,與酒令飲。墮叫喚獄中,有大象生,身皆𦦨然,一切身分。皆能打觸,取彼人已,觸破身分,破碎墮落,唱聲大唱,故生火象也。
○火狗、起世經云:熱沸灰河兩岸,所有諸狗,身黑紫色,垢膩可畏,噉彼地獄眾生身肉,臠臠齩食。三法度論云:火銕然地,駈罪眾生熬令熟,熟已,復駈出,為惡狗所食;食肉盡,風吹使生,還復如故。此間養蠶煑炙,故生彼中。
○火馬、火牛,準正法念:有人若見牸牛騲馬等婬道,心生分別,此與婦女不異,而行婬欲,以是墮合大地獄,生於團處,見彼牛馬,如前憶念人婦女想,欲心熾盛,走向牛馬。彼人既近牛馬根門,惡業因故,入彼根門,即入其腹,滿中熱火,彼處受苦。
○火山、火石,準起世經:獄名眾合。眾生生於兩山,名為白羊,口食熾然極猛火𦦨。彼等入彼山內,兩山相磨相打相揩,如是合磨打揩各訖,還本住處。譬如毗佉㝹共囉毗佉㝹(此二,是閃電名)相合,相磨相揩相打已,各還本處。又守獄者,以大銕石,熾然猛𦦨,撲彼地獄眾生,令其仰臥熱銕石上;更取別石,以覆其上。如世間磑,磨已復磨,大磨作粖;復更細磨,重研作塵。唯見膿血流出,空有髓骨塵粖而在。
○火牀,同前銕牀。
○火梁地獄中,銕梁銕柱,無非是火;或取罪人懸梁而燒,或以銕梁壓身而燒也。
○火鷹,同前銕鷹。正法念:名烏丘山。其山𦦨然,𦦨高五千由旬。彼有銕樹,樹有銕烏,烏身𦦨然,滿彼樹上。罪人到彼,𦦨烏破其頭者,取腦,取眼,取鼻,取頰,取心,取肺,取小大腸者。是眾烏食地獄人,分分皆食。罪業力故,食已還生。鷹、烏事同。
○鋸牙,起世經云:守獄者取彼眾生,撲著熱銕地上,以銕黑繩,拼度其身,即以銕鋸,鋸彼身破,破已復破,乃至大破。既鋸其體,何必不鋸其牙,此由口四惡業所致。
○剝皮,立世云:在更生、黑繩二獄中間,有地獄,名大巷。或有罪人,褫皮在地,還割其肉,以積皮上。昔在人中屠膾為業,殺羊猪牛鹿以自活命,或捕魚鳥等,由此業報,彼中受生。
○飲血、準正法念:合地獄第八別處,名為朱誅朱誅。若人偷盜邪行,若羊若驢,以無人女,是故淫之,或在浮圖,或近浮圖。以是惡業,墮於惡處。常有惡蟲朱誅朱誅,噉食其肉,復飲其血。既飲血已,斷筋飲髓。或令罪人,自飲其血。如經明妄語地獄十八處,十七名血髓飲。彼處有河,名熱血洋水,彼河熱沸,以熱銅汁、白鑞汁和襍其中。(長阿含名膿血地獄自然膿血,熱沸涌出,罪人馳走,而自食之。)
○燒手、燒脚一類之事,八熱獄第六燒炙,第七大燒炙。通身俱燒,皮肉燋爛。今從別業,但燒手脚。此由宰殺生靈,斷手斷足,炮燒煑炙,故墮此獄。
○倒刺,樓炭經云:撓撈河縱廣二萬里,河兩邊有銕樹。立世云:逆刺睒浮梨,一切皆銕,晝夜燒然。樹高一由旬,刺長十六寸。獄卒捉罪人臂,牽上刺樹,而復牽下。牽上刺向下,牽下刺向上。腹著樹,皮肉即盡;背、脅亦爾,受此殘害。昔在人中,邪淫婦女,或婦人欺背夫主,復有種種增上業報,於彼中生。
○火屋、銕屋二獄同,各從所重名之。火屋,純銕所成。銕屋,大火所熾。起世經云:時獄卒取彼眾生,擲置銕屋室中,熾然大熱,逼切難忍,眾惱和合,遂大叫喚。彼中更有銕房、銕輦、銕閣、銕樓,其中炭火沸涌盈益。長阿含名燒炙,其事大同。
○火狼,樓炭經云:從撓撈河得出,入狼野干,縱廣二萬里。起世經云:以諸不善業果報,故於彼獄出生狐狼,麤惡可畏,齩彼地獄眾生身肉,脚蹹口掣,臠臠而食(云云)。
△二、指廣。
如是等地獄,其中各各復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號,各各不同。
初句結上眾獄。其中下,謂此等獄中,又各自有小地獄,以為眷屬,或一二三,或至百千,名號差別,莫可指陳也。
△二、答罪報惡事,三。初、正示惡業感報;二、別明獄報差別;三、結顯業感苦器。初分三。初、標示業感。
地藏菩薩告普賢菩薩言:仁者!此中皆是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感如是。
獨指閻浮眾生者,以志性無定,習造惡業,感此地獄也。那先比丘經云:如世間火熱,不如泥犁中火熱。如持小石,著世間火中,至暮不消。取大石,著泥犁火中,即消。亦如有人作惡,死在泥犁中,數千萬歲,其人不死。此竝由善惡業力,致消與不消。故云業感如是。
△二、釋業力大,二。初、正舉。
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
此釋業感之由。止觀云:招果為因,亦名為業。十法界業,起自於心;但使有心,諸業具足。力者,堪任力用也。佛言:一切壯,無過心。心是怨家,常欺誤人。心取地獄,心取餓鬼,心取畜生,心取人天。作形貌者,皆心所為,其力最多。以須彌之高廣,能抵敵之;溟壑之汪洋,能濬深之;聖道之虗通,能障礙之。皆眾生業力使然,非甚大而何?山、海二句,舉例能障聖道。有漏業能障三乘聖道,無漏業能障佛性中道。光明文句云:三障障佛,第一義天之所捨離,故知業力甚深而廣大也。
△二、誡勸。
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岐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承上能障聖道之故,而誡勸之。人世間中,頗有是念,些小之過,誰為計算?惟無三昧經,佛告阿難:人生世間,所以不得道者,但坐思惟,穢念多故。一念來,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億四千萬念,念念不息。一念善者,得善果報;一念惡者,得惡果報。如響應聲,如影隨形。是故善惡罪福各別。如閻羅王告罪人云:人生在世間時,罪過小且輕;死在地下泥犁,大且重。故涅槃云: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良以纖芥之惡,歷劫不亡;毫釐之善,積世長存。福成,則天堂自至;罪積,則地獄斯臻。此乃必然之數,無所容疑。夫父子天性相關,親之極至者也。然父修善,而子作惡,則父生天,而子墮苦,途路既岐,遭逢難必;縱使偶遇,父安肯以天堂之樂,易子地獄之苦乎?子善、父惡,情理亦然。如賴吒和羅經云:善惡隨人,如影隨身。人生獨生,死亦獨死。身作善惡,身獨當之,無有代人者。故佛說四自侵經云:不計無常,而反貪愛,言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親族。老病死來,善惡苦樂獨自當之,無有代者。故勸勿以小惡為輕,而故造也。
△三、願仁聽言,二。初、地藏勸聽。
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唯願仁者暫聽是言。
如文。
△二、普賢釋意。
普賢答言:吾已久知三惡道報,望仁者說,令後世末法一切惡行眾生,聞仁者說,使令歸佛。
普賢謂地藏願我暫聽,略說罪報之言。吾豈不知惡道苦事乎。但仁者久化幽關,為地獄教主,對眾宣說,人必信之,方能使令歸佛耳。無常偈云:有生皆必死,造業苦切身!唯有佛菩提,是真歸仗處。勸令歸佛,問地藏之正意也。
△二、別明獄報差別,二。初、總示。
地藏白言:仁者!地獄罪報,其事如是:
此文可兩屬。作結上,則指前地獄名號,其事如是。起下,即指或有地獄等,如是如是。今為下文總示。義更較妥。
△二、別明。
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獄,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煑罪人身;或有地獄,赤燒銅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獄,使諸火燒,趁及罪人;或有地獄,一向寒氷;或有地獄,無限糞屎;或有地獄,純飛𨪏鏫;或有地獄,多攢火槍;或有地獄,唯撞胷背;或有地獄,但燒手足;或有地獄,盤繳銕蛇;或有地獄,驅逐銕狗;或有地獄,盡駕銕騾。
初獄,如八師經云: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譖人無罪,謗毀三尊,死入地獄。獄中鬼神,拔出其舌,以牛犁之;烊銅灌口,求死不得。
○取心,夜叉食者。觀佛三昧經云:諸罪人,生灰河中諸劍樹間,有一羅剎,以叉叉其心出,與夜叉食。以昔時偷盜師長父母罪因緣故,一日一夜,五百億生死,受苦無量。
○鑊湯煑身,前經云:鑊湯地獄有十八鑊,一一鑊縱廣四十由旬,滿中沸銕。五百羅剎,鼓大石炭,燒其銅鑊。火𦦨相承,六十日不滅。閻浮提日,滿十三萬歲。鑊沸如星,化成火輪。此由毀佛禁戒,殺生祠祀,為噉肉血,焚燒山埜,生燖眾生,以火焚燒。生鑊湯中,速疾消爛,唯餘骨在。銕叉撩出,銕狗食之,嘔吐在地,尋復還活,獄卒驅㖑,還令入鑊。
○赤燒銅柱如前。
○火燒趁及罪人。趁(丑慎切,嗔去聲),逐也,從也。起世經云:阿毗大獄,諸眾生輩,以不善業果報,經無量時,見獄東門忽開,獄眾見聞開門,走向彼處。走已復走,大速疾走。我等今者,決應得脫。如是走時,身諸支節,轉復熾然。南西北門,亦復如是。
○一向寒氷,樓炭經云:從狼野干出,走入寒氷,縱廣二萬里。人悉入其中,風四面起,寒氷。(長阿含云:二金剛山間,有大風起名曰僧佉。)風吹人肌膚、皮肉、筋骨,入髓中便死。以諸不善業果報,而生其中。
○無限糞屎,地獄經云:沸屎獄有十八隔,各八千由旬,十八銕城,一一有十八隔。隔中四壁,百萬億劍樹,皆生銕蟲,口吐熱屎,有情飲屎,此蟲唼舌啖心。以前世破八齋戒,及不淨惡業故。
○純飛𨪏鏫,觀佛三昧經云:罪人落黑暗處,有銕烏,㭰距長利,從山飛來,抓啄罪人。痛急疾走,足下𨪏鏫穿骨徹髓,經五百萬億歲。今言純飛,則滿獄皆是矣。此由兵家結寨,四角藏埋銕𨪏鏫害人,故生此中。
○多攢火槍,與通槍同,唯多火耳。
○唯撞胸背,準楞嚴經:觸報中歷聽,則能為撞為擊。則此觸果,由觸因得也。
○但燒手足,起世經云:從磑疊小地獄出,詣向斛量五百由旬小地獄中。守獄者,取地獄輩,以熱銕斛,遣其量火,燒手燒脚,耳鼻肢節。今從別業別報,故但燒手足。
○銕蛇、銕狗如前。
○盡駕銕騾,如僧護比丘,見一驢猛火燒身。佛言:實非是驢。迦葉佛時出家人,當厨,分僧飲食,恒自長受二三人分。持律比丘,如法訶責。答言:我當僧厨,甚大勞苦,汝不知恩,狀似如驢,但養一身,何不默然。以是入地獄中,驢身受苦。今言盡駕,大約罪人騎銕驢上,火燒其身耳。
△三、結顯業感苦器。
仁者!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銕,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眾業行感。
如是等報,總指上事。由一切眾生,恒生三種不善思惟:思惟五欲,思惟瞋害,思惟欺誑。皆以無明為因,而得生起。身壞命終,墮於惡趣。器者,即眾生日用之器皿。今銅、銕、石、火,乃地獄苦具,皆罪人業行所感,非天與人授也。業行雖多,十惡攝盡;三毒為因,七支為緣。施行惡業,構造苦器,還為自身受用,不能避者。故光記云:破戒心成,能造地獄,種種苦具,宿豫嚴待,無有一物從外而起。故唯識論云:如地獄中,無地獄主。而地獄眾生,依自然業,見地獄主,與種種苦。而起心見,此是地獄處,此夜時、晝時。以惡業故,見狗見烏,或見山壓。以此文證,善惡熏心,令心易見,實無地獄。然而心外雖無地獄,惡業成時,強自妄見。故決定毗尼云:我說地獄諸苦事,實無惡趣可來往;刀杖鉾矟眾苦具,亦無有能造作者。由分別故而見有,無量苦毒通其身,猶如分別諸幻焰,於此分別悉皆空。其斯之謂歟。
以上种种报应,总指前文所述之事。一切众生常生三种不善念头:贪恋五欲、心怀嗔恨、惯行欺诈。这些都以愚痴为根源,得以生起。待其身亡命终,便堕入恶道。所谓器,即众生日常所用器具。如今铜器、铁器、石具、火具,实为地狱刑具,皆为罪人恶业所招感,并非上天或他人所赐。恶业虽多,十恶已涵盖全部;贪嗔痴三毒为因,杀盗淫等七支为缘。造作恶业,便如亲手打造刑具,终将反噬自身,无可逃避。故《光记》有云:破戒心一旦形成,便能造地狱种种刑具,早已严阵以待,无一物从外而来。《唯识论》亦云:地狱中本无狱主。但地狱众生依自身恶业,妄见狱主与种种酷刑。其心生妄念,见此为地狱处,此为黑夜、此为白昼。因恶业力,或见恶犬、或见铁鸦、或见刀山压顶。此经文证明:善恶熏染于心,令心产生幻相,实则并无地狱。然而心外虽无地狱,恶业成熟时,便强迫自心妄见。《决定毗尼经》云:我所说地狱诸苦,实无恶道可供往来;刀剑矛戟诸般刑具,亦无真实造作者。因妄心分别而显现,无量苦痛遍缠其身,如同幻焰本无实体,一切分别尽是虚妄。正是此理。
△三、結示指廣。
三、总结开示,指出广泛含义。
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何況多獄。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如果详细说明地狱的罪报等事,每一个地狱中,还有成百上千种痛苦,何况众多地狱。我现在凭借佛的威力和您的提问,简略说明这些。如果要详细解释,永远也说不完。
罪報百千苦楚,都由一念所成。如正法念云:云何惡業無量種種,皆因於心,相續流轉,如河滲流,漂諸眾生,令墮惡業果報之地。在於地獄,受極苦惱。此諸眾生,云何如是?為心所誑,為愛所誑,故感百千種報,楚毒其身也。何況多獄者,但說阿鼻一獄,便有種種罪報苦事,況多獄乎!我今承佛威神,敬答仁者之問,不過略說如是事耳!若欲廣解獄名罪報,及一一苦具,縱窮一劫之壽,亦不能盡。何也?眾生業力,不可思議。葢由心業畫師,自業畫作業果地分,種種異心,別處受苦,有百千億那由他數怖畏惡事。無有相似,不可譬類。秪由眾生,昔時觸境生著、起愛,今觸境,穢惡、受苦。故苦報、苦事、苦器殊難悉舉。明所化機竟。
罪报带来的千百种痛苦,都是由一念心念造成的。正如《正法念处经》所说:为何会有无量恶业种种差别?全因心念相续流转,如同河水渗流,漂荡众生,使其堕入恶业果报之地。在地狱中,遭受极大苦恼。这些众生为何如此?因为被心念欺骗,被贪爱蒙蔽,所以招感千百种报应,使身体遭受剧痛。何况多狱之苦?单说阿鼻地狱一狱,就有种种罪报苦事,何况多狱呢!我今仰仗佛陀威德神力,恭敬回答仁者所问,不过略说这些事罢了!若要广泛解释地狱名称、罪报差别及每一种刑具,纵使用尽一劫寿命,也不能说尽。为什么呢?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因为心念如同画师,自己造业绘出果报境地,种种不同心念,分别在不同处所受苦,有百千亿那由他数恐怖恶事。无一相同,无法类比。只因众生往昔接触境界便生执著、起贪爱,如今接触境界,只感污秽丑恶、遭受痛苦。所以苦报、苦事、苦器实在难以全部列举。对应当教化众生的机缘说明完毕。
CBETA 编码:X0384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