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易解
○大乘正宗分第三
乘。去聲。後同。
○言佛說此法。乃修習大乘之真正宗要也。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
諸。眾也。菩。普也。薩。濟也。言能普度眾生也。摩訶。廣大也。佛告須菩提曰。若有眾菩薩及大菩薩等。欲修習大乘正法者。
應如是降伏其心。
當如上所云如是之法而降伏其妄心。斯可矣。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眾生之眾。平聲。後同。
○眾。多也。言菩薩既以如是之法。降伏其妄心。而證悟不退矣。但既名稱菩薩。尤應自他俱利。隨類度生。夫不有一切眾生在乎。眾生。指卵胎至無想之類。佛謂輪王亦是凡夫。以其未超三界。尚在輪迴。故概以眾生目之。有謂眾生僅指一己之妄心而言者。不合下文語氣。且惟論自度。則局於二乘。而與大乘普度之旨相背。故不取焉。
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卵生。飛禽之屬。胎生。人畜之屬。濕生。魚龍之屬。化生。蚊蝱之屬。又人與旁生。具有四生。諸天地獄中陰。惟是化生。鬼通胎化二生。皆屬欲界。
若有色。
謂色界天。
若無色。
無色界天。欲界。有色。無色。謂之三界。
若有想。
謂色處天。
若無想。
無所有處天。
若非有想。
非想天。
非無想。
非非想處天。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涅。不生也。槃。不死也。修成正果。則永脫生死。無餘涅槃。乃如來究竟彼岸也。菩薩之人。惟以度生為事。如上眾生之類。悉皆令證涅槃妙果而度脫之。此廣大心也。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菩薩雖以度生為事。而度脫如許不可計量之眾生。然其心寔不存一度生之見。而自以為功。
何以故。須菩提。
菩薩所以不存度生之見者。此何故哉。須菩提當知。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有相無相之相去聲。後同。
○但知有己為我相。分別彼此為人相。蔑視羣生為眾生相。希冀長生為壽者相。若菩薩有此四相。而心存分別。謂之四倒。是則妄念紛乘。悲心不普。又何云菩薩哉。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當知我說此經。汝等切勿疑議。佛戒妄語。的係誠言。故云真寔語。如寔而非欺誑之語。不異語者如來說法。始終如是也。佛語每多重復。緣人驟聞正論信心為難。故不惜申說再三。以誘掖獎勸之也。我佛大慈。能毋感發。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虗。
須菩提我今為汝等說。此法。皆我所昔。得汝等不得以此法為寔。而生執著。亦不得以此法為虗。而怠行持。惟以如是之心。而學如是之法。斯可矣。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
須菩提。菩薩之人。固不應住相行施矣。然設云我此布施。是為如法。則為住法行施而生法相。便如人處暗中。惟見黑暗。他無所見也。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種上聲。
○若菩薩之心。不住於法而行施者。則如有目之人。又有日光照耀種種色相。悉皆明了。此所以不應住相而行施也。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
佛屢言持經功德之勝以勵人。故呼須菩提曰。後來世中。若有善信男女。能持誦此經者。其善根為不淺矣。
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言持誦此經之人我以佛之智慧。盡能知見是人。或久或暫。必得成就無限量。無邊際。之大功德焉。盖遵信行持。功無虗棄。終至證果而後已。謂非大功德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