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易解
○正信希有分第六
言人聞此經典。而能諦信不疑。是人善根深厚。方得具此正信。真乃希有之士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須菩提意謂。今我等親炙於佛。得聞如是之妙法。固應諦信遵行。第恐後之聞者。未必遂能生信。故啟白於佛。而言將來頗復有人得聞佛說如是妙法之章句。亦能不滋疑懼。而生真寔信心否。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
佛以聖賢雖不常有。然佛法豈遂滅絕。何可蔑視將來。遂無人信受。故告須菩提曰。汝莫漫作是說。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
五百歲有五個。盖言運會變遷之期也。言雖如來入滅之後。最後五百歲中。必有大心凡夫。能擔荷大乘正法。而堅持戒律。勤修福德者焉。此如來。佛自謂也。
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是人於我今所說之章句。聞之而必能生正信之心。以我此言為真寔非誑。
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然此聞而生信者。寔非根行淺薄之徒。當知此人。已曾歷劫薰修。善根深厚。且不僅於一佛二佛。以至四五佛處。種植善根而來曾於無量佛所。種植善根而來矣。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惟其善根深植。故聞我說如是之章句。而即生信心焉。然是人則固善根深植矣。抑知更有一念之頃。聞說是法。能生真淨信心者。其所植善根。亦非淺鮮。
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佛呼須菩提而言。彼聞法生信者。佛以智慧覺照。盡能知見此等眾生。以善根深植之故。必能各如其信心而得福德。皆無量矣。所謂信心生一念。諸佛盡皆知也。
何以故。
夫聞法生信。而獲福無量者。果何故哉。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盖此等眾生。由善根深植。已探法要。而其心已不復有我人等四相之見矣。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是人不惟不著我人等相。并不於正法而生取執之相。亦不以非法而生舍離之相。心境如如絕無纖翳。
何以故。
夫其諸相永離者。此何故哉。
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盖此等眾生。其心若於一處而生取著之相。則一著。永著即為著我人等四相者矣。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言不惟餘相不應取著。乃至正法。雖固由之入道。於此而若生取執。則亦猶著我人等四相矣。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夫所謂一切離相者。果何故哉。盖取執即能害道。不惟正法不宜取著即非法亦不宜生厭離。若以非法而生厭離之心。則為取非法相。既有此相。即亦猶著夫四相也。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以故學道之人。其心不應以正法而生取著。尤不應以非法而生厭離。二者皆為著相。故皆不應取。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
夫以不應著相之故。故我常向汝等比丘說。須知。我平日。為汝等說法。不過為人解粘去縛。曾無寔法與人。正如以筏度人之喻。不可便認以為真法。而生取執也。筏者。竹簰。所以濟渡。經云。過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以喻如來說法度人。既已得悟。法亦應舍離也。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學者於聞法悟道之後。即正法尚當捨離。方免礙道。何況本非正法。可不急捨。而存計議乎。
荷。去聲。
○荷。負也。言此持說之人。即為負荷擔當如來無上正法者矣。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所謂持說之人。即為能荷如來正法者。何哉。須菩提當知。若樂小乘法者。則於人我等見。成敵兩立。是則四相熾然。而於此甚深經典。反生疑謗。既不能信受行持。自不堪為人解說。良以己眼不明。遂至誤入岐途。而失此勝妙功德耳。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
須菩提當知。若樂小法者。於此無上正法既不能行持獲益矣。設有大心眾生。正信堅固。隨其所在之處。苟有此經則經之所在。彼一切世間天人以迄修羅。皆應恭敬供養者矣。
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葉即花字。
○言此經所在之處。雖非塔而即為是塔。若天人修羅。見於此處。便皆尊重恭敬。禮拜而圍繞之。且以名華異香。布散其處其為尊異。又何如耶。盖佛菩薩說法之處。常有天人散華其上。以示䖍潔。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