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易解
○依法出生分第八
謂以此經法修持。自利利人即能出離羣生於濁世。而徑登彼岸矣。
須菩提。於意云何。
佛欲顯持經獲福之勝。故呼須菩提而告之曰。於汝意中以為何如耶。
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
三千大千世界。乃一佛教化之所。盖一個日月運行之所。為一世界。如此千個世界。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所謂三千大千者。乃舉小千中千大千而言。寔則一個大千世界也。七寶。謂金。銀。琉璃。玻璃。車渠。赤珠。馬腦也。言若有人布滿大千世界七寶。而以之布施邀福。則所施甚大矣。
是人所得福德。甯為多不。
甯猶詎也。言是人布施如此之大。其所得福報。詎多否耶。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以此人布施之大。則其獲福固應無量。故以甚多答之。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福。德性。自性福德也。盖依經修證。見自本性乃為自性福德。言所謂寶施得福之多者。何哉。但因離性布施。僅得有為福德。而非見性福德。此乃如來所說福德多之意也。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偈。音計。
○持者。執持不捨之意。偈。猶詩也。佛言若更有人。而不求有為福德。惟修見性工夫。能於我所說此經之章句。受持讀誦。雖至少而僅持四句偈等。自來言四句偈者。聚訟紛紜。迄無定論。有謂指無我相四句者。有謂凡所有相四句者。有謂若以色見我四句者。有謂一切有為法四句者。所指雖殊。總不出無相之旨。究有何異。而必欲爭執彼此哉。況此經正破執相。乃於四句偈而反欲指以寔之。是破相而仍著相也。惡乎可。或又謂佛秘而不言者。是大不然。試思佛說三藏十二部。多方指示。乃於四句偈而獨秘之。有是理哉。按經中凡言四句偈者。上則有乃至字。下則有等字。細玩語意。所謂乃至等者。盖少之之辭。言雖少而乃至四句偈耳。此特泛言之也。顧欲磪指以寔之。不與無相之經旨。相拂戾哉。不可以不辯。
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言若人既自持經獲益。又能推己及人。為人講說。而化導之。則修證功深。自他俱利。視彼寶施之福德。固不侔矣。盖寶施獲福固為多。然徒增頑福。難出輪迴。譬如無量家資。而坐享銷耗。財雖多。終有。竭也持誦經文雖甚少。然半偈明心。頓超塵劫。譬如為山累土。而日漸增高。力雖微。終有成也。兩兩相形。其為優劣。不待智者而明矣佛慈明誨。可不信行。哉。
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言持經獲福之所以殊勝者。果何故哉須菩提知否。自來一切修成諸佛。及諸佛所修無上正覺之法。無不皆從此經中流出。故稱般若為佛母焉。
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恐聞此經法殊勝。又生法執。故呼須菩提而告之曰。所謂無上正覺之佛法者。乃睹色聞聲。各有悟入之由。並非有一定死法。可名之為佛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