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五(一名中印度那蘭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
唐天竺沙門般剌蜜諦譯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說第二義門,今觀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名為出家,猶隔日瘧。唯願大慈哀愍淪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結?從何名解?亦令未來苦難眾生,得免輪迴,不落三有。」作是語已,普及大眾五體投地,雨淚翹誠,佇佛如來無上開示。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您虽然解说了第二层深奥的道理,但我看世间想要解开绳结的人,如果不知道绳结的根源在哪里,我相信这人终究无法解开。世尊!我和法会中这些有学声闻弟子也是如此。从无始以来,我们与无明烦恼同生共灭,虽然获得了广博的闻法善根,名义上出了家,却像隔日发作的疟疾般时好时坏。恳请大慈大悲的世尊怜悯我们这些沉沦之人!如今我们的身心,什么是束缚的绳结?又要从哪里开始解开?同时也让未来受苦的众生能够免于轮回,不堕入三界之中。说完这些话,阿难与在场大众一同五体投地礼拜,泪如雨下,至诚期盼佛陀给予无上的开示。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亦為未來一切眾生為出世因,作將來眼。以閻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難頂,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振動,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其光同時於彼世界來祇陀林灌如來頂。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那时,世尊怜悯阿难及在场所有修行者,也为未来一切众生种下出离世间的因缘,成为他们将来的指路明灯。他用如阎浮檀金般的紫金色手掌轻抚阿难头顶,顿时十方一切佛土同时出现六种震动。所有住在微尘数世界的如来,各自从头顶放出宝光,这些光芒同时从各方世界汇聚到祇陀林,照耀在如来头顶。在场大众目睹这前所未见的景象!这时阿难和全体与会者,都听到十方微尘数的如来以不同口音同声说道:善哉阿难!你想明白与生俱来的无明,使你轮回生死的根本原因吗?就是你的六根,没有别物。你还想知道无上菩提,能让你快速证得安乐解脱、寂静妙常的境界吗?也是你的六根,别无他物!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輪迴,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虽然听到了这些佛法教诲,心里仍然不明白,于是恭敬地向佛陀行礼问道:为什么让我在生死轮回中,既能获得安乐又能证得妙常境界的,都是这六根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呢?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花。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佛对阿难说:感官与外在现象本是同一源头,束缚和解脱并无差别,意识的本质虚妄不实,就像空中幻现的花朵。阿难啊!因为外尘引发知觉,依靠感官显现形象,能见的觉性与所见的形象都没有真实自性,就像交缠的芦苇相互依存。所以你应当明白:在本来清净的知见上再强加一个知见,这就是无明的根源;若能彻见知见本身空无自性,当下就是涅槃的无漏真净境界。这当中哪里还能容得下其他东西呢?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那时,世尊为了再次阐明这个道理,用诗句说道:
「真性有為空, 緣生故、如幻;
無為無起滅, 不實、如空花。
言妄顯諸真, 妄、真同二妄。
猶非真、非真, 云何見所見?
中間無實性, 是故若交蘆。
結解同所因, 聖凡無二路。
汝觀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無明, 發明便解脫。
解結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選擇圓通, 入流成正覺。
陀那微細識, 習氣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開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無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蓮華,
金剛王寶覺、 如幻三摩提,
彈指超無學。 此阿毘達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門。」
真实的有为法皆空,因缘所生故如幻;
无为法无生灭,不真实如空中花。
说妄是为显真,妄与真同属虚妄。
既非真也非非真,如何能见所见?
其中并无真实体性,如同交织的芦苇。
束缚解脱同源,圣凡本无二路。
观芦苇中性,空有不二。
迷惑即无明,觉悟便解脱。
解结需依次第,六结解一亦无。
选择圆通根性,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
真实非真实恐人迷,我常不宣说。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不取则无非幻,非幻尚且不生;
幻法如何成立?此名为妙莲花,
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地,
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夜伽陀雜糅精瑩,妙理清徹,心目開明,歎未曾有。阿難合掌、頂禮白佛:「我今聞佛無遮大悲、性淨妙常真實法句,心猶未達六解一亡舒結倫次;惟垂大慈,再愍斯會及與將來,施以法音洗滌沈垢!」
这时阿难和在场大众,听到佛陀至高无上的慈悲教诲。这些偈颂与长行交织的经文精纯明澈,微妙的义理清晰透彻,使大家心明眼亮,感到前所未有的赞叹。阿难恭敬合掌,顶礼佛足说道:如今听闻您毫无保留的大悲开示,关于自性清净妙常的真实法语,可我仍未明白六根解脱则一相不存的解结次第。恳请您大发慈悲,再次怜悯在场众人及后世众生,用佛法甘露洗净我们深厚的烦恼!
即時如來於師子座,整涅槃僧,斂僧伽梨,攬七寶机,引手於机,取劫波羅天所奉花巾,於大眾前綰成一結。示阿難言:「此名何等?」
这时如来在狮子座上,整理好内衣,收拢袈裟,拉过七宝桌,伸手从桌上拿起劫波罗天所献的花巾,在众人面前挽成一个结。问阿难:这叫作什么?
阿難、大眾俱白佛言:「此名為結。」
阿难和众人一起对佛说:这叫结。
於是如來綰疊花巾,又成一結,重問阿難:「此名何等?」
这时如来把叠好的花巾又打了一个结,再次问阿难:这叫什么?
阿難、大眾又白佛言:「此亦名結。」如是倫次綰疊花巾,總成六結。一一結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結持問阿難:「此名何等?」阿難、大眾,亦復如是次第酬佛:「此名為結。」
阿难和众人又对佛陀说:这也叫做结。像这样依次将花巾缠绕打结,总共形成了六个结。每形成一个结,佛陀都拿起手中刚打好的结问阿难:这叫什么?阿难和众人也这样依次回答佛陀:这叫做结。
佛告阿難:「我初綰巾;汝名為結,此疊花巾先實一條,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復名為結?」
佛告诉阿难:我最初系这条头巾时,你称它为结。这折叠的花巾原本只是一条布,为何你们把第二、第三个叠起处也称作结呢?
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寶疊花緝績成巾,雖本一體。如我思惟:『如來一綰得一結名,若百綰成終名百結。何況此巾秖有六結,終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來秖許初時,第二、第三不名為結?」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这条用宝叠花编织成的丝巾,虽然原本是一体的。但我想:如来每打一个结就称为一结,打一百个结就称为百结。何况这条丝巾只有六个结,既不会变成七个,也不会停在五个?为什么如来只承认最初的结,却不把第二、第三称为结呢?
佛告阿難:「此寶花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條,我六綰時名有六結。汝審觀察,巾體是同,因結有異。於意云何?初綰結成名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結生,吾今欲將第六結名成第一不?」
佛告诉阿难:这条宝花巾,你知道它原本只是一条,我打了六个结就叫作六结。你仔细看,巾的体性相同,因为结而有了差别。你怎么想?最初打的结叫作第一结,这样直到第六结产生,我现在要把第六结的名字改成第一结可以吗?
「不也,世尊!六結若存,斯第六名終非第一。縱我歷生盡其明辯,如何令是六結亂名?」
不,世尊!六结若在,这第六结终究不是第一结。纵使我历经多生穷尽思辨之力,又怎能将这六结的名称颠倒呢?
佛言:「六結不同,循顧本因一巾所造,令其雜亂終不得成。則汝六根亦復如是,畢竟同中生畢竟異。」
佛说:六种结虽然不同,追溯根源却是同一条丝巾所成,若将它们混杂就永远解不开。你的六根也是如此,原本相同却终究显现差异。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六結不成,願樂一成復云何得?」
佛对阿难说:你一定嫌弃这六个结不完整,想要一个完整的结,那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呢?
阿難言:「此結若存,是非鋒起,於中自生此結非彼,彼結非此。如來今日若總解除,結若不生,則無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阿难说:如果这个结还存在,是非就会激烈争论,由此自然产生这是此结非彼结、那是彼结非此结的分别。世尊今天若将这些结全部解开,结如果不生起,就没有彼此之分,连一的名称尚且不能成立,六者之名又如何能成立呢?
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由汝無始心性狂亂,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勞見發塵。如勞目睛,則有狂花。於湛精明無因亂起;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花相。」
佛说:六根解脱则一境消亡,也是如此。由于你从无始以来心性狂乱,虚妄知见不断生起,妄念不息,劳役心识而生尘劳。如同疲劳的眼睛,就会看见幻花。在这本然清净的智慧中,无缘无故产生错乱;世间一切山河大地、生死涅槃,都是这狂乱疲劳所现的颠倒幻相。
阿難言:「此勞同結,云何解除?」
阿难问道:这种烦恼如同绳结,要如何解开呢?
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掣其左,問阿難言:「如是解不?」
如来用手把打结的巾往左边拉了一下,问阿难说:这样能解开吗?
「不也,世尊!」
"不是的,世尊!"
旋復以手偏牽右邊,又問阿難:「如是解不?」
阿难又用手普遍牵引右边的众生,再次问道:这样理解对吗?
「不也,世尊!」
"不是的,世尊!"
佛告阿難:「吾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設方便云何成解?」
佛对阿难说:我现在用双手从左右两边拉,终究不能解开,你想个办法怎样才能解开?
阿難白佛言:「世尊!當於結心,解即分散。」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应当在打结的地方解开,结自然就散开了。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除結,當於結心。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麁相。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鵠白、烏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阿難!吾今問汝,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同時解縈得同除不?」
佛陀告诉阿难:正是如此!若要解开绳结,应当从结心入手。阿难啊!我所说的佛法皆由因缘生起,并非采用世间粗浅的和合现象。如来阐明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了知它们的根本原因及随缘显现的情形,乃至像恒河沙数世界之外的一滴雨水,也能知晓其滴数;眼前所见松树挺直、荆棘弯曲、天鹅洁白、乌鸦黝黑等现象,皆能透彻其本源。所以阿难,随你心意选择六根中的任何一根,只要根结解除,外尘幻相自然消散;一切虚妄灭尽,真实本性即刻显现!阿难,现在我问你:这条华巾已打成六个结,若要同时解开缠绕,能否一并消除?
「不也,世尊!是結本以次第綰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則結解時云何同除?」
不,世尊!这些结原本是按顺序缠绕形成的,现在也应当按顺序解开。六个结虽是同源一体,但形成的时间不同,那么解结时怎能同时去除呢?
佛言:「六根解除,亦復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佛说:解脱六根也是如此。这根最初解脱时,先证得人我空;空性圆满明彻后,成就法我解脱;解脱法我后,人法二空皆不生起,这就叫作菩萨从三昧中证得无生法忍。
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慧覺圓通,得無疑惑。一時合掌、頂禮雙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無礙。雖復悟知一六亡義,然猶未達圓通本根。世尊!我輩飄零,積劫孤露,何心何慮預佛天倫,如失乳兒忽遇慈母!若復因此際會道成,所得密言還同本悟,則與未聞無有差別?唯垂大悲惠我祕嚴,成就如來最後開示!」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退藏密機,冀佛冥授。
阿难和在场大众承蒙佛陀开示,智慧觉悟圆满通达,不再有任何疑惑。众人一齐合掌,恭敬礼拜佛陀双足,向佛禀告:我们今日身心清净明澈,畅快无碍。虽然已领悟六根解脱的道理,但尚未通达圆满觉悟的根本。世尊啊!我们长久漂泊,历劫孤苦无依,如今竟能蒙佛慈爱,如同断乳婴儿忽遇慈母!倘若因这次殊胜因缘得以成就佛道,但所获密教真言仍与原本觉悟无异,那与未曾听闻又有何分别?恳请佛陀垂赐大悲,惠示秘密庄严法门,完成如来最终开示!说完这番话,众人五体投地礼拜,退至一旁静候,期待佛陀冥冥中传授心法。
爾時,世尊普告眾中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阿羅漢:「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
这时,世尊普遍告诉在场的诸位大菩萨和所有证得漏尽的大阿罗汉们:你们这些菩萨和阿罗汉,在我的教法中修行,已成就无学位。我现在问你们,最初发心觉悟十八界时,谁的方法最为圆满通达?是通过什么方法证入三摩地的?
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於雞園,觀見如來最初成道,於佛音聲悟明四諦。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
憍陈那五位比丘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佛的双足顶礼,对佛说:我们在鹿野苑和鸡园,亲眼目睹如来最初成就佛道,从佛的音声中领悟明白了四谛真理。佛询问比丘们时,我第一个回答理解;如来印证我名为阿若多。微妙的音声秘密圆满,我从音声证得阿罗汉果。佛询问圆通法门,就我所证得的而言,以音声最为殊胜。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最初成道,觀不淨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空色二無,成無學道。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优波尼沙陀从座位上起身,恭敬地向佛足行礼,对佛陀说:我也曾观察佛陀最初成道时的情景,通过观想不净之相,生起极大的厌离心。由此觉悟到一切色相的本质,从不净观到白骨观,再到微尘观,最终归于虚空;当空与色两者都消尽时,便成就了无学道。如来印证我名为尼沙陀。尘色既已灭尽,微妙色相自然圆满显现,我就是从观想色相证得阿罗汉果。佛陀询问圆通法门,就我所证得的而言,以观色为最上法门。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沈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香严童子从座位上起身,恭敬跪拜佛的双足后对佛说:我听闻如来教导我仔细观察一切有为现象。当时我辞别佛陀,独自静居清修,看见比丘们焚烧沉香木,香气无声无息飘入鼻中。我观察这香气,既不属于木头,也不属于虚空,既不是烟,也不是火,它飘散时没有去处,飘来时没有源头,由此我妄念消散,证悟无漏智慧。如来印证我获得香严的名号,尘俗气息顿时消失,玄妙香气周遍圆融,我就是从香严境界证得阿罗汉果。佛陀询问圆通法门,以我的修证经历而言,香严法门最为殊胜。
藥王、藥上二法王子,并在會中五百梵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無始劫為世良醫,口中嘗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數凡有十萬八千。如是悉知苦、醋、鹹、淡、甘、辛等味,并諸和合、俱生、變異。是冷、是熱,有毒、無毒,悉能遍知。承事如來,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離身心。分別味因,從是開悟,蒙佛如來印我昆季藥王、藥上二菩薩名,今於會中為法王子。因味覺明,位登菩薩。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味因為上。」
药王和药上两位法王子,以及在场五百位梵天,从座位起身,向佛足顶礼后对佛说:我们无始劫来担任世间良医,亲口尝遍这娑婆世界的草木金石,种类共计十万八千。因此完全知晓苦、酸、咸、淡、甜、辣等滋味,以及各种混合、共生、变化的状态。是寒是热,有毒无毒,都能全面了解。我们侍奉如来后,明白了味觉的本性既非空无也非实有,既不在身心之内,也不离身心之外。通过分辨滋味的本质,由此开悟,承蒙如来佛为我们兄弟印证药王、药上两位菩萨的名号,如今在法会中作为法王子。因为彻悟滋味而觉性明朗,得以证得菩萨果位。佛询问圆通法门,就我们的修证而言,以彻悟滋味本因最为第一。
跋陀婆羅并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彼佛名我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跋陀婆罗和他的十六位同伴菩萨,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佛陀顶礼跪拜后说:我们过去在威音王佛那里听法出家,在僧人沐浴时按照惯例进入浴室。忽然领悟到水的本质,既不洗净灰尘,也不洗净身体;在这过程中安然自得,达到无所得的境界。这一领悟一直没忘,直到如今跟随佛陀出家,证得无学果位。那位佛陀称我为跋陀婆罗,因悟得妙触而明心见性,成就菩萨圣位。佛陀询问圆通法门,就我所证悟的,以触觉为最上。
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於往劫,於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我得親近聞法修學。佛滅度後供養舍利,然燈續明,以紫光金塗佛形像。自爾已來,世世生生身常圓滿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屬,同時發心。我觀世間六塵變壞,唯以空寂修於滅盡,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猶如彈指。我以空法成阿羅漢,世尊說我頭陀為最。妙法開明,銷滅諸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法因為上。」
摩诃迦叶和紫金光比丘尼等人从座位起身,恭敬地顶礼佛足,对佛说道:我在过去劫中,这个世界有佛出世名叫日月灯佛,我有幸能够亲近听闻佛法并修学。佛灭度后,我供养舍利,点燃灯烛延续光明,用紫光金涂饰佛像。从那以来,生生世世身体总是圆满聚集紫金光,这位紫金光比丘尼等人就是我的眷属,我们同时发心修行。我观察世间六尘变化坏灭,唯有通过空寂修习灭尽定,身心才能度过百千劫如同弹指之间。我以空法证得阿罗汉果,世尊称我是头陀行第一。妙法使我开悟明达,消除了一切烦恼。佛问圆通法门,就我所证得的,以法因为最上。
阿那律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樂睡眠,如來訶我為畜生類。我聞佛訶,啼泣自責,七日不眠,失其雙目。世尊示我樂見照明金剛三昧,我不因眼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如來印我成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旋見循元,斯為第一!」
阿那律陀从座位起身,向佛足顶礼后对佛陀说:我刚开始出家时常常贪睡,如来呵斥我如同畜生。听到佛陀的责备,我哭泣自责,连续七天不睡觉,导致双目失明。世尊教导我修习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靠肉眼却能观见十方世界,清晰透彻如同看掌中果实,如来印证我成就阿罗汉果位。佛陀询问圆通法门,就我所证得的而言,旋转见性回归本元,这是第一妙法!
周利槃特迦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返息循空,斯為第一!」
周利槃特迦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佛的脚行礼,然后对佛说:我记忆力不好,没有广学多闻的天分。最初遇到佛听法出家时,连如来的一句偈颂都记不住,一百天里总是记住前面忘记后面,记住后面又忘记前面。佛怜悯我的愚钝,教我修习调息法门。那时我观察呼吸,细微深入地体察,发现气息的生起、持续、变化、消失,一切现象刹那生灭。我的心顿时开朗,获得大自在,最终烦恼断尽成为阿罗汉,在佛座下印证无学果位。佛问哪种方法最圆通,就我的修行体验来说,返观呼吸回归空性,这是最好的法门!
驕梵鉢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業,於過去劫輕弄沙門,世世生生有牛呞病。如來示我一味清淨心地法門,我得滅心入三摩地,觀味之知非體非物,應念得超世間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遠離三有,如鳥出籠;離垢銷塵,法眼清淨,成阿羅漢,如來親印登無學道。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還味旋知,斯為第一!」
骄梵钵提从座位上起身,向佛足顶礼后对佛陀说:我因过去劫中嘲笑戏弄沙门,犯下口业,生生世世患有牛呟病。如来开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由此息灭妄心入正定,观照味觉之知既不属身体也非外物,当下超越世间种种烦恼。内脱身心束缚,外舍世界牵缠,远离三界轮回,如飞鸟出离牢笼;涤除尘垢,法眼清净,证得阿罗汉果,蒙如来亲印可入无学圣道。佛陀询问圆通法门,依我修证所得,返观味觉、转识成智,此法最为第一!
畢陵伽婆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發心從佛入道,數聞如來說諸世間不可樂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門,不覺路中毒刺傷足,舉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雖覺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痛覺。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寧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諸漏虛盡,成阿羅漢,得親印記,發明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純覺遺身,斯為第一!」
毕陵伽婆蹉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敬地向佛顶礼后对佛说:我最初发心跟随佛修行时,经常听如来讲述世间种种不可贪恋的道理。有次在城中乞食,心里正思考佛法要义,没留意路上有毒刺扎伤了脚,全身剧痛难忍。这时我觉察到:明明有知觉才会感到这般剧痛,但能觉知疼痛的那个清净本心,其实并不受疼痛影响。我又深入思考:同一个身体里怎会有两种觉知呢?如此摄心观照不久,忽然身心皆空;经过二十一天,所有烦恼漏尽,证得阿罗汉果,蒙佛亲自印证,悟到无学境界。佛现在问修证圆通的方法,就我的体验来说,当觉性纯然显现时便能超越身体觉受,这是最殊胜的法门。
須菩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心得無礙,自憶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眾生證得空性。蒙如來發性覺真空,空性圓明得阿羅漢,頓入如來寶明空海。同佛知見,印成無學,解脫性空我為無上。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斯為第一!」
须菩提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敬地跪拜佛陀的双足,向佛陀说道:我多生累劫以来心无挂碍,能回忆起自己投生的次数多如恒河沙。最初在母胎时就了悟空性,乃至十方世界皆归于空寂,也能帮助众生证悟空性。承蒙如来启发我本具的觉性,彻悟真空妙理,空性圆满明彻而证得阿罗汉果,顿时契入如来宝明空性的广大境界。与诸佛同具正知正见,印证为无学圣者,在解脱性空方面我已达究竟。佛陀询问圆通法门,就我所证得的境界而言,一切现象皆归于空无,能空与所空俱尽,回转万法归于空性,这是最上第一的法门!
舍利弗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心見清淨,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則通,獲無障礙。我於路中逢迦葉波兄弟相逐,宣說因緣,悟心無際,從佛出家。見覺明圓,得大無畏,成阿羅漢,為佛長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心見發光,光極知見,斯為第一!」
舍利弗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敬地向佛行礼后说道:我长久以来内心清净,经历过像恒河沙那么多的生死轮回,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变化,我一看就能明白,没有任何障碍。我在路上遇到迦叶波兄弟互相追随,他们讲述因缘的道理,使我领悟到心性的广大无边,于是跟随佛陀出家修行。我的觉悟圆满明了,获得大无畏,成为阿罗汉,成为佛陀的长子。从佛陀的口中获得智慧,从佛法中得到新生。佛陀询问圆通法门,就我所证得的来说,心中显现光明,光明达到极致就是真正的智慧,这才是第一位的!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恒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世尊!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恒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於爾時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佛問圓通,我說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斯為第一!」
普贤菩萨随即从座位上起身,向佛足行礼并对佛说道:我曾与恒河沙数如来同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导其具有菩萨根器的弟子修习普贤行,都是以我的名字命名。世尊!我以心闻之力辨别众生的所有知见,即使在恒河沙数世界之外,若有众生心中生起修习普贤行的念头,我便会乘六牙白象,分出千百化身前往那里。即使那人业障深重无法见到我,我也会在暗中为他摩顶,护持安慰,助他成就。佛问圆通法门,我陈述根本因由:以心闻之力开显智慧,自在分辨众生根器,这是最殊胜的法门!
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於三摩提心常散動,未獲無漏。世尊教我及俱絺羅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瑠璃。煙相漸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世尊記我,當得菩提。佛問圓通,我以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為第一!」
孙陀罗难陀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佛顶礼后对佛说:我当初出家跟随佛陀修行时,虽然持守戒律,但修习禅定时心念常常散乱浮动,未能证得无漏境界。世尊教导我和俱絺罗观想鼻尖的白光。我最初专心观想二十一天,看见鼻中气息出入如烟,身心内部变得光明,圆满洞彻整个世界,全部化为清净虚空,如同琉璃般透明。烟气相渐渐消散,呼吸化为白光,心开意解烦恼断尽;所有出入的气息都变成光明,普照十方世界,因而证得阿罗汉果。世尊授记我将来必定成佛。佛陀询问圆通法门,我是通过观息消融,久久修习而开发智慧光明,光明圆满灭除烦恼,这是最殊胜的法门!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如是乃至恒沙如來祕密法門,我於眾中微妙開示,得無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辯才,以音聲輪教我發揚。我於佛前助佛轉輪。因師子吼成阿羅漢,世尊印我,說法無上。佛問圓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銷滅諸漏,斯為第一!」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座位上站起,恭敬跪拜佛陀的脚,对佛陀说:我久远劫来辩才无碍,演说苦与空,深入通达实相真理,乃至如恒河沙数诸佛的深奥法门,我都能在众人中精妙阐释,获得无畏自信。世尊知道我具有广大辩才,用音声法轮教导我弘扬佛法。我在佛前协助佛陀转动法轮。因为如狮子吼般无畏说法,证得阿罗汉果,世尊认可我为说法最上第一。佛陀询问圆满通达的法门,我认为以佛法音声降服魔障怨敌,断除一切烦恼,这是第一妙法!
優波離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親隨佛踰城出家,親觀如來六年勤苦,親見如來降伏諸魔、制諸外道,解脫世間貪欲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悉皆清淨。身心寂滅,成阿羅漢。我是如來眾中綱紀,親印我心,持戒修身眾推無上。佛問圓通,我以執身身得自在,次第執心心得通達,然後身心一切通利,斯為第一!」
优波离从座位站起,向佛顶礼后对佛说:我亲自跟随佛越城出家,亲眼目睹如来六年勤修苦行,亲见如来降伏众魔、制伏外道,解脱世间贪欲等烦恼。秉承佛教戒律,直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中的性业和遮业都持守清净。身心达到寂灭境界,证得阿罗汉果。我是如来僧团中管理纪律的,蒙佛亲自印可,以持戒修身被大众推为第一。佛问圆通法门,我通过调伏身体得自在,进而调伏内心得通达,最终达到身心完全通畅无碍,这就是第一妙法。
大目犍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於路乞食,逢遇優樓頻螺、伽耶、那提三迦葉波,宣說如來因緣深義。我頓發心,得大通達。如來惠我袈裟著身,鬚髮自落。我遊十方得無罣礙,神通發明推為無上,成阿羅漢。寧唯世尊,十方如來歎我神力,圓明清淨自在無畏。佛問圓通,我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斯為第一!」
大目犍连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敬地向佛行礼,对佛说道:我最初在路上乞食时,遇到了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位迦叶波,他们宣讲如来关于因缘的深刻道理。我顿时觉悟,完全明白了。如来慈悲,让我穿上袈裟,胡须和头发自然脱落。我游历十方世界没有障碍,神通显现被认为是最高的,成就了阿罗汉。不仅是世尊,十方的如来都赞叹我的神力,圆满明净自在无畏。佛问什么方法最圆满通达,我通过收摄妄念使心光显现,如同浑浊的水流经过沉淀变得清澈透明,这是最好的方法。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說多婬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觀百骸、四𨈛、諸冷暖氣;神光內凝,化多婬心成智慧火。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心發大願,諸佛成道我為力士,親伏魔怨。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焰,登無上覺,斯為第一!」
乌刍瑟摩在如来面前,双手合十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常想起很久以前,自己欲望很重。那时有位佛叫空王,说淫欲重的人会变成一团猛火。他教我观察全身四肢的冷暖气息;将精神凝聚体内,把淫欲心转化为智慧火。从此诸佛都称我为火头。我凭借火光三昧的力量,修成阿罗汉。发下大愿:诸佛成道时,我要做护法金刚,亲自降伏魔障。佛问哪种方法最圆通,我认为仔细观察身心的暖热感觉畅通无碍,烦恼消除后生出智慧火焰,最终成就无上觉悟,这是最好的方法!
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來出現於世,我為比丘。常於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險隘,有不如法妨損車馬,我皆平填。或作橋梁,或負沙土。如是勤苦,經無量佛出現於世。或有眾生於闤闠處要人擎物,我先為擎,至其所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毘舍浮佛現在世時,世多饑荒,我為負人,無問遠近唯取一錢。或有車牛被於泥溺,我有神力為其推輪,拔其苦惱。時國大王延佛設齋,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毘舍如來摩頂謂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開,見身微塵,與造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我於法性悟無生忍,成阿羅漢,迴心今入菩薩位中,聞諸如來宣妙蓮華佛知見地,我先證明而為上首。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界二塵等無差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成無上道,斯為第一!」
持地菩萨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敬地向佛行礼,对佛说:我记得过去普光如来出现在世间时,我曾是一位比丘。那时我常常在交通要道、渡口、田地险要狭窄的地方,看到有路面不平整妨碍车马通行的地方,都会去填平修整。有时修建桥梁,有时搬运沙土。像这样辛勤劳苦,经历了无量诸佛出现于世间的漫长岁月。有时遇到街市上有人需要帮忙搬运货物,我会主动帮他们搬运到目的地,放下货物就走,从不收取报酬。毗舍浮佛在世时,世间常有饥荒,我替人搬运货物,不论远近只收取一文钱。有时看到牛车陷入泥沼,我就用神力帮他们推车轮,解除他们的苦恼。当时有位国王请佛应供,我就在那时平整道路等候佛陀到来。毗舍如来摸着我的头顶对我说:应当先平整心地,那么世间一切大地自然都会平坦!我当下心开意解,观察到自身微尘与构成世界的微尘毫无差别,这些微尘的本性互不冲突,甚至刀剑兵器也不能伤害。我从法性中体悟到无生法忍,证得阿罗汉果,后来回小向大进入菩萨之位。现在听闻诸佛宣说妙莲华佛的知见境界,我率先印证并作为上首弟子。佛问哪个法门最圆通,我认为通过如实观察身体与世界这两种微尘本质平等无别,了知这本是如来藏中虚妄显现的尘相,当妄尘消尽智慧圆满时,就能成就无上佛道,这才是最第一的法门!
月光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為水天,教諸菩薩修習水精入三摩地。觀於身中水性無奪,初從涕唾,如是窮盡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漩澓水性一同;見水身中,與世界外浮幢王剎諸香水海、等無差別。我於是時初成此觀,但見其水,未得無身。當為比丘室中安禪。我有弟子窺窓觀室,唯見清水遍在屋中,了無所見。童稚無知,取一瓦礫投於水內,激水作聲,顧盻而去。我出定後頓覺心痛,如舍利弗遭違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羅漢道,久離病緣,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將無退失?』爾時,童子捷來我前,說如上事。我則告言:『汝更見水,可即開門入此水中,除去瓦礫。』童子奉教,後入定時,還復見水,瓦礫宛然,開門除出。我後出定,身質如初。逢無量佛,如是至於山海自在通王如來,方得亡身;與十方界諸香水海,性合真空,無二無別。今於如來得童真名,預菩薩會。佛問圓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無生忍,圓滿菩提,斯為第一!」
月光童子从座位上起身,向佛顶礼后说道:我记得过去恒河沙数劫前,有位名为水天的佛出世,教导众菩萨修习水观三昧。观察体内水性无碍,从涕唾开始,直至津液精血、大小便溺,体内流转的水性与外界无异;看见自身水性与世界外浮幢王刹的香水海完全等同。那时我刚修成此观,只见水相,尚未达到无身境界。一次我在房中打坐,有个小弟子从窗户窥视,只见满屋清水,不见人影。孩童无知,捡起瓦片投入水中,激起水声后离去。我出定后突然感到心痛,如同舍利弗遭遇违害鬼。我暗自思量: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久离病痛,为何今日突发心痛?莫非修行退转?这时小弟子前来告知事情经过。我便嘱咐他:若再见水相,就开门入水取出瓦片。后来我入定时,童子果然又见水相与瓦片,便开门取出。我出定后身体恢复如初。此后历经无量诸佛修行,直到遇见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才真正达到无身境界;与十方世界香水海的水性同归真空,无二无别。如今蒙如来授记童真名号,得入菩萨之列。佛问圆通法门,我因观水性平等流通,证得无生法忍,圆满菩提,此法最为第一。
瑠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恒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聲,開示菩薩本覺妙明,觀此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我於爾時觀界安立,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等無差別。我時了覺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內所有眾生,如一器中貯百蚊蚋啾啾亂鳴,於分寸中鼓發狂鬧。逢佛未幾,得無生忍;爾時心開,乃見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發光,洞徹無礙。佛問圓通,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斯為第一!」
琉璃光法王子从座位起身,向佛顶礼后禀告:我回忆过去像恒河沙那样多的劫数以前,有位无量声佛出现于世。他为菩萨开示本觉的微妙光明,指出这世界和众生身体都是虚妄的业缘被风力推动而转动。那时我观察世界的形成,观察世间动态,观察身体动与静,观察心念生灭,发现种种运动现象本质无二,完全平等。我当下明白这些运动的本性,来时无处来,去时无处去;十方世界如微尘般多的颠倒众生,同样虚妄不实。就像一个小容器里聚集百只蚊虫嗡嗡乱鸣,在狭小空间里喧闹不休。我遇到无量声佛不久,就证得无生法忍;那时心地豁然开朗,见到东方不动佛的国土,成为法王子,侍奉十方诸佛。身心发出光明,透彻无碍。佛问哪种修行最圆满通达,我是通过观察风力无所依托,觉悟菩提心,进入正定境界,与十方诸佛感应道交,传承微妙心法,这最为第一!
虛空藏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與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爾時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盡虛空際,諸幢王剎來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身能善入微塵國土,廣行佛事,得大隨順。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於同發明,得無生忍。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為第一!」
虚空藏菩萨从座中起身,向佛足顶礼后对佛陀说:我在如来定光佛的道场证得无边身相。当时手持四颗大宝珠,照亮十方微尘佛国化为虚空。又在自心显现大圆镜智,镜中放射十种微妙宝光。光芒流布十方直至虚空边际,所有庄严佛刹都映入镜中,融入我的身体。身体如同虚空无有障碍,能自在进入微尘数佛国广行佛事,获得大自在力。这等神力,源于我如实观察地水火风本无实体,妄念生灭皆空,虚空与佛国本是一体。由此觉悟证得无生法忍。佛陀询问圆通法门,我以观照虚空无边的修行证入三昧,妙力圆满光明,此法最为第一。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遊族姓。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歷劫已來,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滅無有。至然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今得授記,次補佛處。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弥勒菩萨随即从座位起身,向佛足顶礼后对佛陀说:我回忆过去微尘数劫前,有佛出世名为日月灯明。我跟随那位佛出家修行,但因贪恋世俗名誉,喜好结交豪门望族。那时世尊教导我修习唯心识定,证入三昧境界。经历多劫以来,我以此定力供养恒河沙数诸佛,贪求名利之心逐渐熄灭。直到燃灯佛出现于世,我才成就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十方如来的清净或污秽国土,一切有无境界,都是我心的变化显现。世尊,我因彻悟这唯心识的真理,从识性中显现无量如来。如今蒙佛授记,将继任佛位。佛问圆通法门,我认为如实观察十方唯识,使识心圆满光明证入圆成实性,远离依他起性与遍计所执,获得无生法忍,这才是最上法门!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势至法王子和与他同修的五十二位菩萨,从座位上起身,向佛顶礼后说道:我回忆过去像恒河沙那样多的劫数以前,有一尊佛出世,名叫无量光。在那个劫中,相继有十二尊如来出现,最后一尊佛名叫超日月光。那尊佛教我念佛三昧的法门说:好比有两个人,一个专心想念对方,另一个却完全忘记。这样的两个人,即使相遇也如同没见,见面也像不见。如果两人互相想念,彼此念念不忘,这样生生世世,就像形影不离。十方世界的如来怜悯众生,如同母亲想念孩子。但如果孩子逃走不归,母亲想念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孩子想念母亲如同母亲想念他一样,母子生生世世就不会分离。如果众生心中忆念佛、念佛,现世或将来必定能见到佛,离佛不远,不必假借其他方法,自然能心地开明。就像染香的人,身上自然有香气,这就叫做香光庄严。我当初修行的因地上,就是以念佛的心证得无生法忍。现在在这个世界,专门摄受念佛的人回归净土。佛问哪个法门最圆满通达,我没有别的选择,只要收摄六根,净念相续不断,就能得到正定,这才是第一妙法!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五
CBETA 编码:T094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