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九(一名中印度那蘭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
唐天竺沙門般剌蜜帝譯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婬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阿难!世间所有修心之人,若不借助禅定,就不会有智慧。他们只要能够持守身体,不行淫欲,无论行走或静坐,都不生欲念,心中不起贪爱染着,自然不留恋欲界。这种人当下就能成为清净梵行中的一员,这一类称为梵众天。当欲念习气消除,离欲之心显现,对于各种戒律乐于遵守顺从,这种人当下便能实践清净梵行,这一类称为梵辅天。身心达到微妙圆满境界,威仪举止毫无缺失,持戒清净且心地明彻,这种人当下就能统领梵众成为大梵天王,这一类称为大梵天。阿难!这三种殊胜的修行者,一切苦恼都无法侵扰他们。虽然他们尚未真正证入正定,但在清净心中,各种烦恼都不能动摇,这称为初禅。
「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瑠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懸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麁漏已伏,名為二禪。
阿难!其次,梵天统领梵众圆满修行,心念清净安定而生光明,这一类称为少光天。光明相映照耀无尽,遍照十方世界如琉璃般透彻,这一类称为无量光天。吸纳圆满光明成就教化之体,显发清净变化,妙用无穷,这一类称为光音天。阿难!这三层殊胜天众,一切忧患都不能侵扰。虽然不是真正修证正定的境界,但在清净心中已降伏粗重烦恼,称为二禅。
「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阿难,这些天人的圆光化为妙音,从音声中显露出微妙境界,由此发起精进修行,通达寂灭之乐,这一类称为少净天。清净虚空现前,引发无边无际的境相,身心轻安,成就寂灭之乐,这一类称为无量净天。世界与身心完全圆满清净,清净功德成就,殊胜依托现前,归于寂灭之乐,这一类称为遍净天。阿难,这三类殊胜众生,具有大随顺力,身心安稳,获得无量快乐。虽然还未真正证得正定的三摩地,但在安稳心中具足欢喜,称为三禅。
「阿難!復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麁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阿難!從是天中有二歧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阿難!此四勝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用純熟,名為四禪。
阿难!再者,天人的身心不再被逼迫,痛苦的根源已经断尽;快乐并非永恒,时间久了必然衰败而生苦,苦乐两种心态同时彻底舍弃。粗重的烦恼相消失,清净的福报本性显现,这一类称为福生天。舍弃之心圆满融通,殊胜的见解清净无染,在无遮无碍的福报中得微妙随顺,直至未来尽头,这一类称为福爱天。阿难!从这里开始有两条路:如果在先前的心态中,以无量的清净光明、福德圆满明彻而修行安住,这一类称为广果天。如果在先前的心态中,同时厌离苦乐,深入修习舍心相续不断,彻底穷尽舍离之道,身心俱寂,心念如灰凝止不动,历经五百劫;这些人既然以生灭为因,无法证得不生不灭的本性,前半劫灭,后半劫生,这一类称为无想天。阿难!这四种殊胜的天道众生,世间一切苦乐境界都无法动摇他们。虽然不是无为真实的究竟不动境地,但因有所得的心念功用纯熟,称为四禅。
「阿難!此中復有五不還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阿難!苦樂兩滅,鬪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阿难,这里还有五种不还天。他们在下界的九品习气同时断尽,苦乐都消失;下方没有可居之处,因此在舍心的众生共业中建立居所。阿难,苦乐都已灭除,争斗心不起,这一类叫做无烦天。心念独自运行,想找对立面也找不到,这一类叫做无热天。十方世界的殊胜见地圆满清净,再没有尘垢染污,这一类叫做善见天。精纯的见地显现,自在无碍,这一类叫做善现天。彻底究明种种现象,穷尽色性的本质进入无边境界,这一类叫做色究竟天。
「阿難!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麁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
阿难!这些不还天的境界,那些四禅天的四位天王只能听闻其名,却无法真正知晓和见到。就像现在世间的旷野深山中的圣地道场,都是阿罗汉所居住守护的地方,世间的凡夫俗子无法看见。阿难!这十八天中的修行者独来独往,不与外界往来,但尚未完全摆脱形体束缚。从这里往下,称为色界。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逈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另外,阿难,在这有顶天的色界边际中,还有两条不同的路:如果能在舍心中开发智慧,智慧光明圆满通达,就能超越尘世,成为阿罗汉,进入菩萨的行列,这一类称为回心向大乘的阿罗汉。如果在舍心中只成就厌离,觉得身体是障碍,消除障碍进入虚空,这一类称为空无边处。各种障碍消除后,既无阻碍也无灭尽,只留下阿赖耶识和末那识的细微部分,这一类称为识无边处。虚空与色相都消失,意识也完全寂灭,十方世界一片寂静,无处可去,这一类称为无所有处。识的本性不动,通过深入的灭尽探究,在无尽中展现灭尽的本性,似存非存,似尽非尽,这一类称为非想非非想处。这些修行者穷究虚空,却未能彻底了悟空性。从不还天通过圣道穷究到底的,这一类称为不回心向大乘的钝根阿罗汉。如果从无想天或其他外道的境界追求虚空而不知回头,迷失方向,听不到正法,就会再度陷入轮回。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菩薩遊三摩提,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
阿难!这些天上的天人,都是凡夫因业报应而获得果报,业报享尽后仍会堕入轮回。而那些天王,则是菩萨修习禅定,逐步精进,将功德回向圣道所行的修行之路。阿难!这四空天的天人身心俱灭,禅定境界现前,不再受业报色身的束缚,从此直到最终,称为无色界。这些都是因为未能透彻觉悟妙明真心,积累虚妄而显现,妄现出三界,在这虚妄中随七趣沉沦。众生各随其业流转受报。
「復次,阿難!是三界中,復有四種阿修羅類:若於鬼道,以護法力成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隣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沈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还有,阿难!在这三界之中,又有四种阿修罗:如果是在鬼道中,凭借护法的力量获得神通进入虚空,这类阿修罗是从卵中出生的,属于鬼道。如果是在天界中因为德行减退而坠落,他们居住的地方靠近日月,这类阿修罗是从胎中出生的,属于人道。有一种阿修罗王掌管世界,力量强大无所畏惧,能与大梵天王、天帝释以及四大天王争夺权力,这类阿修罗是因变化而生,属于天道。阿难!另外还有一类低劣的阿修罗,出生在大海中央,潜伏在水底洞穴,白天在虚空中游荡,晚上回到水中栖息,这类阿修罗是因湿气而生,属于畜生道。
「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精研七趣,皆是昏沈諸有為想。妄想受生,妄想隨業,於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花,元無所有。但一虛妄,更無根緒。阿難!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迴,經無量劫不得真淨。皆由隨順殺、盜、婬故;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婬。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迴性。若得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尚無不殺、不偷、不婬,云何更隨殺、盜、婬事?阿難!不斷三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汝勗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雖欲除妄,倍加虛偽,如來說為可哀憐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說者,名為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阿难,这些地狱、饿鬼、畜生、人、神仙、天人和阿修罗,仔细探究这七道轮回,都是因为沉迷于种种有为的执念。妄想投生,妄想随业流转,对于本来清净圆满、无造作的本心来说,都如同空中虚幻的花影,根本不存在。只是虚妄的幻象,没有真实的根源。阿难,这些众生因为不认识本心,才在轮回中流转,经历无数劫难仍不得真正的清净。这都是由于顺从杀生、偷盗、淫欲的缘故;若能舍弃这三种恶行,就能生起不杀、不盗、不淫的善根。执着"有"就堕为鬼类,执着"无"就升为天趣,有与无互相倾轧,就产生了轮回的特性。如果能真正证入正定,就能达到微妙恒常的寂静。有与无的分别都消失,连"无二"的念头也熄灭,那时连"不杀、不盗、不淫"的概念都不存在,更何况去造作杀盗淫的恶行?阿难,若不戒除杀盗淫三业,每个众生都有各自的私心业障,由于各自的业障,众多业力汇聚就会招感相应的果报。这些虚妄都是自己生起的,虚妄本无根源,无法追究。你要精进修行,想证得菩提,必须断除贪嗔痴三毒。若不彻底断除三毒,即使获得神通,也只是世间有为的功夫,习气不除,最终会堕入魔道。虽然想去除虚妄,却更加虚伪,如来称这类人为最可悲悯者。这些虚妄都是自己造成的,不是菩提的过错。这样宣说,才是正确的说法;若是其他说法,就是魔王的邪说。
即時如來將罷法座,於師子床攬七寶机,迴紫金山,再來凭倚,普告大眾及阿難言:「汝等有學緣覺、聲聞,今日迴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吾今已說真修行法。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毘婆舍那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或汝陰魔,或復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又復於中得少為足,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阿鼻獄。汝應諦聽!吾今為汝子細分別。」阿難起立,并其會中同有學者,歡喜頂禮,伏聽慈誨。
这时如来准备离开法座,在狮子座上扶着七宝几案,转身如紫金山般巍峨的身躯,重新倚靠几案,普告大众及阿难说:你们这些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趋向大菩提无上妙觉,我已宣说真实修行法门。你们尚未了知修习奢摩他、毗婆舍那时会遭遇的细微魔事;魔境显现时,你们不能辨别,净心不得正法,反堕邪见。或是你们的五阴魔,或是天魔,或是鬼神所扰,或是遭遇山精鬼魅;因心中不明,认贼作子。还有些人得少为足,像那个修到四禅却无正见的比丘,妄自称圣,待天福享尽衰相现前时,竟诽谤阿罗汉还要受轮回,因此堕入阿鼻地狱。你们要仔细听!现在我为你们详细分别解说。阿难与在场有学众人起立,欢喜顶礼,恭敬聆听如来慈悲教诲。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㳷,當處湛然。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慴。凡夫昏暗,不覺遷訛。彼等咸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神鬼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
佛陀告诉阿难和在场大众:你们应当知道,这个充满烦恼的世界中十二类众生,本来具足的光明圆满心体,与十方诸佛没有差别。因为你们生出虚妄念头,违背真理而犯错,愚痴贪爱由此产生;这些妄念不断蔓延使人普遍迷失,所以显现出虚幻现象;迷惑的造作持续不断,就形成了各种世界。这十方像微尘一样多的国土,都不是清净无染的,全是基于顽固的妄想而建立。要知道虚空其实生在你心里,就像一片云点缀在广阔天空中。何况那些存在于虚空中的世界呢?你们当中若有一人真正觉悟回归本源,这十方虚空都会消融;虚空中所有的国土怎么会不震动破裂呢?你们修习禅定求证正定之时,十方菩萨和那些断尽烦恼的大阿罗汉,由于心境清净透彻,所在之处自然安宁。而一切魔王、鬼神、以及凡夫天众,看见他们的宫殿无缘无故崩塌,大地震动开裂;水中陆地飞禽走兽,没有不惊恐的。但凡夫心识昏昧,察觉不到这些变化。这些魔众虽然都具有五种神通,只是尚未断尽烦恼,贪恋尘世劳碌,怎会容许你们破坏他们的住处?因此鬼神和各类天魔、精怪,会在你们入定之时一起来干扰你们。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氷,煖氣漸隣,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雖呪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秖毀一戒,心清淨故尚未淪溺。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那些魔众虽然极为愤怒,但他们的扰动属于尘劳烦恼,而你的觉悟属于妙明真性。就像风吹过光芒,刀刃划过水面,根本不会相互触及。你如同滚烫沸水,他们却似坚硬寒冰,当暖意渐渐靠近,冰块很快便会消融。他们仅凭神通力量,终究只是过客;真正导致你修行破乱的,是你心中五阴(色受想行识)的主人。如果主人迷惑不清,外魔便有机可乘。若能安住禅定保持觉性不迷惑,这些魔事便奈何不了你。当五阴消散光明显现,所有邪祟都将被幽暗之气吞噬。光明能破除黑暗,邪魔自然消亡,怎敢继续扰乱禅定?若不能觉悟而被五阴迷惑,阿难啊,你必将沦为魔子魔民。就像摩登伽女那样卑微弱小,她虽用咒术诱你破戒,在八万细行中只坏了一戒,因你心性清净尚未沉沦。但这次若被魔扰,将摧毁你珍贵的觉性,如同宰相府邸突遭抄没,辗转零落,再难挽救。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阿难,你应当明白,当你静坐修行时消除所有杂念,当这些念头完全消失,那么超越念头的觉性就会全然显现,无论动静都不会改变,记忆或遗忘都保持同一。安住在这种境界中进入禅定,就像视力极好的人处在完全黑暗中,虽然心性精微清净但尚未发出光明;这就叫做色阴的范畴。如果眼前突然明亮,四面八方都彻底清晰不再有黑暗,就叫做色阴消散,这个人就能超越劫浊。究其根源,是以顽固的妄想为根本。
「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阿难!你应当在此境界中深入观照精微光明的本性,当四大暂时不再交织时,片刻间身体就能突破物质障碍。这种现象称为识精元明流溢于前尘境界,这只是修行功能暂时显现的境相,并非圣者实证境界。若不执著为圣境,可称为善好境界;若错认为是圣者证悟,就会招致邪魔侵扰。
「阿難!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斯但精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阿难!如果再用这个精细观照的心深入探究妙明本性,使身体内部通透,这个人会忽然从自己身体里捡出蛲虫蛔虫,而身形完好没有任何损伤。这叫做精妙光明流溢全身的特殊现象,只是精进修持时暂时出现的境界,并非证得圣果。不因此生起圣果的执着,就是善境界;如果误以为是圣境,就会招感邪魔侵扰。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餘皆涉入,互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魄遞相離合成就善種,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当修行者以这颗心深入内观时,他的魂魄、意志、精神会暂时脱离对身体的执著,彼此交融,互为宾主。此时可能忽然听见虚空中传来讲经说法之声,或是十方世界同时宣说深奥教义。这种现象是由于精神能量相互激荡形成的暂时善相,并非真正的圣者境界。若能不执著于这种体验,便是向善的修行征兆;倘若误以为自己证得圣果,便会招致邪魔侵扰。
「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于時忽見毘盧遮那踞天光臺,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此时心识如澄澈明镜,内外通明,十方世界皆现阎浮檀金之色,万物众生尽化如来形相。忽然望见毗卢遮那佛端坐天光宝台,千尊佛陀围绕,百亿国土与莲花同时显现。此乃心识暂时澄明所致,灵性光辉照耀诸界,仅是短暂境界,并非圣者证悟。不生圣解之心,可称善好境界;若误作圣境解会,便易招感邪魔侵扰。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踰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当修行者以此专注之心深入观照微妙光明,持续不断地观察,压制、降伏并超越各种妄念时,忽然间十方虚空显现出七宝色彩,或百种珍宝的光色,同时遍布整个虚空,彼此交融无碍,青、黄、赤、白等颜色各自纯净地呈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压制功夫过度而暂时出现的景象,并非真正的圣者境界。若不执着于圣境之想,可称为善好境界;若误认为是证悟圣境,便会招致邪魔侵扰。
「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忽於夜合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用这个心去探究澄澈,精神光明不散乱,忽然在夜间合眼处于暗室中,能看见种种物品如同白昼一样清晰,而暗室中的物体也没有消失。这叫做心念细密澄明所致,所见能洞察幽暗,暂时得到这种境界,并非证得圣果。不当作圣境来想,名为善境界;若执著为圣境来理解,就会招受群邪侵扰。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四𨈛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覺。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縱割其肉猶如削木。此名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当这种心境圆满融入虚空寂静时,修行者会忽然感觉身体与草木无异,即使被火烧、被刀砍也毫无知觉。甚至火焰无法灼烧身体,刀割皮肉如同切削木头。这种状态称为尘境消融而四大本性暂时归于纯净,只是短暂现象,并非证得圣果。若不执著为圣境,就是善境界;若误认为是证圣,便会招致邪魔侵扰。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滿。又見恒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当这种清净心修持到极致时,修行者会突然看见十方世界的大地山河全都变成了佛国净土,处处充满七种珍宝,光明普照。又能看见像恒河沙数一样多的佛陀如来,遍布虚空,楼阁宫殿庄严华丽。向下能看见地狱景象,向上能观见天宫胜境,毫无障碍。这种境界是由于修行者对净土的欣求和对秽土的厌离之心日益加深,长期专注观想所化现的,并非真正的圣者证境。若不执著为圣境,就是善好境界;若误以为是证悟的圣境,就会招感邪魔侵扰。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忽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因这颗心深入探究玄奥之理,忽然在深夜远远望见异地市井街巷的景象,或清晰看见亲友家眷,甚至听见他们交谈。这种现象称为"心力逼极而暂现异境",是意识过度紧绷时产生的隔空幻见,并非圣者证悟。若不执著为圣境,尚属善境;若错认为证圣,便易堕入邪见。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銷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因这种心境探究到极其精微时,会看见善知识的形体忽然变化,短时间内无故发生种种改变。这是邪念招引魑魅附体,或是天魔侵入身心所致,使人无缘无故讲经说法,通达玄妙义理,并非证得圣境。若不执著圣境之想,魔事自然平息;若误认作圣境,便会堕入邪道。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當依如來滅後,於末法中宣示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阿难,这十种禅修时显现的境界,都是因色阴与妄念相互作用而出现的现象。众生愚钝迷惑,不能正确衡量,遇到这些现象时,因迷惑而不能认识真相,妄称自己已证圣果。如此便犯下大妄语罪,将堕入无间地狱。你们应当在如来灭度后,于末法时期阐明这个道理;不要让天魔有机可乘,要护持正法,帮助修行者成就无上佛道。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阿难,那些善男子修行三摩提,在奢摩他中色阴消尽时,能看见诸佛的心,如同明镜中显现影像。虽然有所领悟但还不能运用,就像被梦魇压住的人,手脚完好,见闻清醒,心知遭遇外邪却无法动弹;这叫做受阴的范畴。如果梦魇消除,他的心离开身体,反过来观察自己的面容,来去自由,不再有阻碍,称为受阴消尽,这样的人就能超越见浊。考察其原因,虚妄的明觉妄想是其根本。
「阿難!彼善男子,當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於其處發無窮悲。如是乃至觀見蚊虻猶如赤子,心生憐愍,不覺流淚。此名功用抑摧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府,見人則悲,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阿难,那些善男子在这种境界中会感到无比光明,内心觉醒却过分压抑自己,突然产生无尽的悲伤。他们甚至看到蚊子苍蝇也像对待亲生婴儿一样心生怜悯,不由自主流泪。这种情形是因为修行时过度压抑导致,若能觉悟就没有问题,并非真正的圣者境界;只要保持清醒不迷惑,时间久了自然会消失。如果误以为这是圣者境界,就会有悲魔侵入其心,见人就悲伤,不停哭泣,失去正定,最终必将堕落。
「阿難!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勝相現前,感激過分,忽於其中生無限勇。其心猛利,志齊諸佛,謂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凌率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阿难,还有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见到色阴消散、受阴显现,殊胜景象现前,因过度激动,忽然生起无限的勇猛心。他们的心念变得极其锐利,志向高远要与诸佛等同,认为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可以在一念间超越。这种现象名为用功过度而导致的偏激,若能觉悟就没有过错,并非真正的圣者境界;若能保持觉知不迷失,这种状态会逐渐自然消退。倘若误以为是圣者证悟,便会有狂妄之魔侵入心神,见到人就自我夸耀,傲慢无比。他们的心念甚至上不敬佛、下不敬人,失去正定,终将堕落。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墮地,逈無所見。心中忽然生大枯渴,於一切時沈憶不散,將此以為勤精進相。此名修心無慧自失,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憶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懸在一處,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见色阴消散、受阴显现,未能获得新的证悟,又失去了原有的境界。智慧力量衰退,陷入中间状态,茫然无所见。心中忽然产生极大的枯竭感,时刻沉溺于回忆无法摆脱,误将此当作精进的标志。这是修心缺乏智慧导致的迷失,若能醒悟则无过患,并非圣者境界。若错认为是圣境,记忆魔便会侵入心神,日夜纠缠执着于一处,失去正定,终将堕落。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諸勝性懷於心中,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得少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審溺於知見,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見人自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另外,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看到色蕴消散、受蕴显现,智慧力超过定力,失去了猛利的觉照,将各种殊胜境界记在心中,自己心中怀疑已经是卢舍那佛,得到一点就满足。这叫做用心时失去恒常审察,沉溺于知见,若能觉悟就没有过失,并非圣者的证悟。如果当作圣者证悟来理解,就会有低劣易知足魔侵入他的心,见人就说:我已证得无上第一义谛。失去正定,必将堕落。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自生艱險,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捨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此外,那些在禅定中的修行人,见到色阴消散、受阴显现,新的境界尚未证得,而旧有的心识已经消失,于是审视过去与未来,内心自然产生艰难险阻之感。这时心中突然生起无尽的忧虑,如同坐在烧红的铁床上,又像喝下毒药一般痛苦,甚至不想继续活下去,常常请求别人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求早日解脱。这种情形名为修行方法不当所致,若能醒悟过来就没有过失,并非真实的圣者境界。如果误将此当作圣境,就会有一类常忧愁魔侵入其心,导致此人手持刀剑割自己肉,欢喜舍弃寿命;或者常常陷于忧愁,逃入山林,无法忍受见人。如此失去正定,必将堕落。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處清淨中心安隱後,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心中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於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謂已得無礙解脫。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此外,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见到色阴消散、受阴显现时,处于清净境界中心境安稳,忽然不由自主地生起无限欢喜,心中充满愉悦无法自制。这种现象称为轻安却缺乏智慧约束,若能觉察便无过失,并非圣者证悟。倘若误以为是圣境,便会有一种贪着喜乐的魔障侵入身心,见人就笑。在街头巷尾自唱自跳,自称已获得无碍解脱。这样就会失去正定,终将堕落。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自謂已足,忽有無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與過慢,及慢過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時俱發。心中尚輕十方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此名見勝無慧自救,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此是金、銅、或是土、木,經是樹葉、或是疊花。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實為顛倒。』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此外,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看到色阴消散,受阴显现,自以为已经足够,忽然无缘无故生起极大的我慢。甚至慢、过慢、慢过慢、增上慢、卑劣慢等各种傲慢同时涌现。他们心中尚且轻视十方如来,更何况那些地位较低的声闻、缘觉。这种现象称为见胜无慧自救,若能觉悟便无过错,并非圣者的证悟。如果误以为是圣境,就会有一分大我慢魔侵入其心,不再礼拜佛塔寺庙,甚至摧毁佛经佛像。他们会对施主说:这些不过是金铜或土木,佛经不过是树叶或叠花。肉身才是真实永恒的,不去恭敬自身,却去崇拜土木,实在是颠倒。那些深信不疑的人,会跟随他们毁坏丢弃佛像佛经,误导众生,堕入无间地狱。失去正定,终将沉沦。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其心忽生無量輕安,己言成聖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輕清魔入其心腑,自謂滿足,更不求進。此等多作無聞比丘,疑誤眾生,墮阿鼻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此外,在禅定中的那些善男子,见到色阴消退、受阴显现,于清明心境中圆满领悟精妙之理,获得极大的随顺自在,其心忽然生起无量的轻安,便自称已成圣者,得到大自在。这种现象名为因智慧而获得种种轻安清净,若能觉悟则无过失,并非真正的圣者境界。若误以为是圣者境界,便会有一分喜好轻安的魔潜入其心,使其自以为已经满足,不再求进步。这类人多成为无闻比丘,误导众生,堕入阿鼻地狱。失去了正确的禅定境界,终将沦落沉坠。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明悟中得虛明性,其中忽然歸向永滅,撥無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現前,乃至心生長斷滅解。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謗持戒名為小乘,菩薩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於信心檀越,飲酒、噉肉,廣行婬穢。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此外,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见色阴消散、受阴显现,于明悟中得到虚明之性,此时忽然趋向永久寂灭,否定因果,一味堕入空境。空性显现于心,乃至产生断灭的见解。若能觉知此境本非实相,则无过失,但这并非圣者的证悟。倘若误将此境当作圣证,便有空魔侵入其心,进而诽谤持戒是小乘行径,宣称菩萨既悟空性,何须持戒!此人常对信众饮酒食肉,大肆行淫。因魔力作用,令追随者不生疑谤。邪念久驻,甚至将粪尿与酒肉等同视之,认为二者皆空。破坏佛制戒律,误导他人造罪。丧失正定,必将堕落。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無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為貪欲。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說欲為菩提道,化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婬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於末世中攝其凡愚,其數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滿千萬。魔心生厭,離其身體,威德既無,陷於王難;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此外,那些在禅定中的修行者,当色阴消散、受阴显现时,因贪恋虚明境界而深深着迷,突然生出无限贪爱,爱欲至极便发狂乱,从而陷入贪欲。这称为定境安顺入心,因缺乏智慧自制,误入欲望之中;若能觉悟则无过失,并非圣者证悟。若错误认为这是圣境,便会有欲魔侵入心神,宣称欲望即是菩提道,教化俗人平等行欲,将行淫者称为传法弟子。借助鬼神之力,在末法时代诱惑凡愚之人,数量可达百人,乃至一二百或五六百,甚至成千上万。魔心一旦厌倦,便离开其身体,此人失去威德后,必遭王法惩治;因误导众生,将堕入无间地狱。失去正定境界,终将沦落恶道。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受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亦當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阿难,这十种禅定中出现的境界,都是因为修行时受阴与心念互相作用而产生的现象。众生愚钝迷惑,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遇到这些境界时,因迷惑而不能辨别,就自称证得圣果;这就犯了大妄语罪,将来会堕入无间地狱。你们应当把如来的话记在心中,在我灭度后,向末法时代的众生广泛宣说这个道理。要让众生明白其中的真义,不要让天魔有机可乘。要护持正法,使修行者能成就无上佛道。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死生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阿难,那些善男子修行三摩地,受阴已尽时,虽然还未断尽烦恼,但心识已能脱离形体,如同鸟儿飞出牢笼;此时已能从这凡夫之身,依次经历菩萨六十圣位,获得意生身自在往来无碍。好比有人熟睡说梦话,此人虽不自知,但所说的话已具音调节奏,让醒着的人都能听懂。这就叫作想阴的界限。若连微细念头也止息,浮想完全消除,觉明心如同拭去尘垢;对一类众生的生死轮回能首尾透彻观照,称为想阴尽,此人便能超越烦恼浊。观察它的根源,是以虚妄分别的融通妄想为基础。
「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斯須或作比丘令彼人見,或為帝釋,或為婦女,或比丘尼;或寢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為菩薩。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如來某處出世,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阿难!那些善男子在修行中,身心虚静微妙,不被邪念干扰,圆满禅定显现;在禅定中内心喜爱圆满光明,专注精进思维,贪求善巧境界。这时,天魔趁机得便,派遣精怪附在他人身上,假借讲经说法。那人自己不知已被魔附体,反而自称证得无上涅槃。他们来到寻求善巧的修行人面前,设座讲法。这些魔会变化形象,有时变成比丘让修行人看见,有时化作天帝,有时变为妇女,有时假装比丘尼;或是在暗室中,身上发出光明。愚昧的修行人受迷惑,误以为这是菩萨现世。他们信受邪说,心智动摇,破坏佛门戒律,暗中行贪欲之事。这些附魔者口中常说灾祸吉凶、天地异变,或谎称如来在某某地方出世,或散布末日火灾、战乱刀兵的预言,恐吓世人,使信徒家产无故耗尽。这类作祟的怪鬼,日久成魔,专门扰乱修行人。等魔心生厌倦,便会离开附体之人;这时弟子与师父都将遭遇官府刑罚。你们应当及早识破,才不至堕入轮回;若执迷不悟,必会落入无间地狱。
「阿難!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遊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自形無變,其聽法者、忽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婬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當是某佛化身來此,某人即是某菩薩等來化人間。其人見故、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銷滅。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阿难!还有那些善男子,他们的受阴虚静微妙,不受邪念干扰,圆满的禅定境界显现;但在三摩地中,他们心中生起贪爱游荡的念头,让精神思绪飞扬,贪求种种经历。这时,天魔便找到了机会,派遣精怪附在他人身上,假借其口宣讲经法。被附体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被魔控制了,还自称已证得无上涅槃。他们来到那些渴望游历的善男子那里,设座讲法。讲法者外表没有变化,听法的人却忽然看见自己坐在宝莲花上,全身化成紫金色的光团。所有在场听法的人,个个都出现同样的景象,感到前所未有。这些愚昧的人被迷惑,以为对方是菩萨,放纵自己的心念,破坏佛门戒律,暗中行贪欲之事。他们口中常说诸佛应化世间,某处某人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就是某菩萨转世来度化人间。听法者看到这些景象,心生渴慕,邪见暗中滋长,正智逐渐消亡。这类妖魔名叫魃鬼,因年久而成魔,专门扰乱修行人。等到他们厌倦满足了,就会离开被附体的人;这时弟子和师父都会遭遇灾祸。你应当提前觉察,不堕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就会堕入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綿㳷,澄其精思,貪求契合。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見地獄、或知人間好惡諸事,或口說偈、或自誦經。各各歡喜,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後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另外,善男子在修习受阴达到虚明微妙的境界时,若心念端正不生邪思,便能引发圆满禅定。此时若在三摩地中贪恋绵密微细的境界,一味追求与佛法契合,天魔便会趁虚而入,派遣精怪附体他人。被附体者不自觉知魔障,反而自称证得无上涅槃。这魔化之人来到求法者处,设座说法。其外形与听法者皆无异常,却能使听众未闻法义便自以为开悟。众人或得宿命通,或获他心通,或见地狱相,或知人间善恶事,或口诵偈语,或自念经文,皆欢喜踊跃如获至宝。愚迷者误认此人为菩萨,遂被其蛊惑,毁犯戒律暗行贪欲。此魔常妄言诸佛有大小先后之分,真假男女之别,菩萨亦然。求法者闻此邪说,清净本心被染,渐入歧途。此乃魅鬼作祟,日久成魔,专为扰乱修行。待魔心餍足离体时,师徒皆将遭遇王法惩处。汝等应早觉知,免堕轮回;若沉迷不悟,必受无间地狱之苦。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辯析。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先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元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此名蠱毒魘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有修行的善男子,在受阴虚妙境界中,不被邪念侵扰,圆满禅定显现光明;在正定中心生执着,想要彻底探究万物变化的本性根源,精心钻研,贪求分析辨明。这时,天魔趁机得逞,派遣精怪附在他人身上,假借讲经说法。被附之人起初不知是魔作祟,也自称证得无上涅槃。他们来到那些追求本元的善男子处,设座讲法。身上显现威猛神力,使前来求法者未闻法义便自然心生敬畏。这些魔众宣称:诸佛的涅槃、菩提、法身,就体现在当下的血肉之躯上。父子代代相传,就是法身永续不绝。直接把现前境界说成佛国净土,宣称没有其他清净世界与金色佛相。求法者信以为真,丧失原先正念,全身心皈依,如获至宝。这类愚痴之人,反将魔众误认作菩萨。推究其本质,实则破坏佛门戒律,暗行贪欲之事,口中妄称眼耳鼻舌都是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境。那些无知之人竟相信这些污秽邪说。这类魔众原是蛊毒厌魅恶鬼,年久成魔,专门扰乱修行人。等魔心生厌倦,便离开被附者躯体;最终师徒都将遭遇王法制裁。你们应当先觉知魔障,才能免入轮回;若迷惑不觉,必堕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元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應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勞。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師本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於前世、於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此名厲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还有善良的男子,在修行中感受到五蕴的虚妄微妙,不会产生邪恶念头,圆满的禅定境界自然显现。在禅定中,他心中渴望与佛菩萨感应,四处精进修行,贪求神秘的体验。这时,天魔抓住机会,派妖精附在别人身上,假装讲经说法。那人自己也不知道被魔附体,还自称已证得无上涅槃。他来到那位求感应的男子面前,设座讲法。他能让听众暂时看到自己如同活了千百年的模样,使人生起贪爱执著,无法割舍。听众甘愿做他的奴仆,尽心供养而不觉疲倦。他让每个在座的人都以为他是自己前世的老师或善知识。众人对他生起特殊的情感依赖,如胶似漆,觉得前所未有。这些愚昧的人误以为他是菩萨,亲近追随,结果破坏了佛门戒律,暗中放纵贪欲。他口中常说:我在前世某次轮回中曾度化某人,那时他是我的妻妾兄弟,现在又来度化你们;要带你们去某个世界供养某尊佛。或者说:另有一个大光明天,诸佛都住在那儿,是一切如来休息的地方。那些无知的人相信这些谎言,迷失了本心。这其实是厉鬼,因年久成魔,专门扰乱修行人。等魔玩够了,就会离开附体之人,这时师徒都将遭遇灾祸。你们应当及早察觉,才能免堕轮回;若执迷不悟,必会坠入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深入,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本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陰善男子處,敷座說法。令其聽人各知本業;或於其處語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勅使一人於後踏尾,頓令其人起不能得。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有善男子,内心清净微妙,不受邪念干扰,禅定境界圆满显现;在禅定中喜爱深入修行,刻苦用功,乐于处在寂静之境,贪求安宁。这时,天魔趁机得手,遣精魅附于他人身上,借其口宣讲经法。那人原本不知自己被魔附体,也自称证得了无上涅槃。他来到那些追求寂静的善男子处,设座讲法。让听法者各自知晓前世业报;或在众人中单独对某人说:你如今虽未死,却已沦为畜生。接着命令一人从后踩其尾,那人便立刻无法起身。于是众人心生敬畏,纷纷信服。若有人起心动念,他即刻知晓。除了佛门戒律,还额外严苛苦修。诽谤僧人,斥骂徒众,揭人隐私,毫不避讳。口中常预言未来祸福,到时毫厘不差。这大力鬼年老成魔,专门扰乱修行人。等魔心生厌倦,便离开附体之人;师徒多因此遭牢狱之灾。你们应当预先觉察,不入轮回,若迷惑不知,必堕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殊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知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其珠,及雜珍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未曾有。多食藥草,不飡嘉膳,或時日飡一麻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詈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奇異之人。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婬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無定行事,惱亂彼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有善男子,当受阴虚妙境之时,不受邪念侵扰,圆满禅定显现;在禅定中心生对知见的贪爱,竭力钻研探寻,渴求知晓宿命。这时,天魔趁机得便,派遣精怪附体他人,借其口宣说经法。被附体者全然不觉魔障缠身,也自称已证无上涅槃。他们来到寻求宿命知识的善男子处,设座说法。此人在说法时无缘无故获得大宝珠。那魔王有时化作畜生,口衔宝珠,以及各种珍宝、竹简、符咒等奇特物件,先交给此人,随后附上其身。有时诱骗听法者将宝物埋藏地下,声称有明月宝珠照亮该处。在场听众见所未见。此人多食药草,不食美馔,或每日仅食一麻一麦,却形体丰盈,全凭魔力维持。他诽谤比丘,辱骂徒众,毫不避讳讥嫌。口中常提他方宝藏,十方圣贤隐居之所。追随他的人常能看见奇异之人。此乃山林、土地、城隍、山川鬼神年老成魔。有的宣扬淫欲破坏佛门戒律,与侍奉者暗中行五欲之事;有的假装精进专食草木,行为乖张无定,扰乱修行者。待魔心生厌倦,便离开此人躯体;弟子与师长多遭王法惩处。你们应当预先觉察,免堕轮回;若迷惑不知,必坠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誠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通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不焚燒。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婬,不毀麁行,將諸猥媟以為傳法。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樹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再有,善男子,当受阴达到虚灵微妙的境界,不再有邪念干扰,圆满的定力显现时;在禅定中如果贪爱神通变化,追求变化的根源,贪求神力。这时,天魔就找到了机会,派精怪附在别人身上,假借他说经讲法。那人确实不知道自己被魔附体,还自称证得了无上涅槃。他来到那些追求神通的善男子中间,设座说法。这人有时会手拿火光,将光分撒在听法的四众头上。听法的人头顶火光能长到几尺高,却没有热度,也不会烧伤人。有时他能水上行走如走平地,有时能在空中静坐不动,有时能钻进瓶子里,有时能藏在布袋中,穿墙越窗毫无障碍,只是对刀兵无法抵御。他自称是佛,穿着白衣,接受比丘礼拜,诽谤禅律,辱骂徒众,揭人隐私,毫不避讳。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有时还让人看到佛国景象,其实都是鬼怪力量迷惑人,并非真实。他赞叹淫欲行为,不否定粗俗行为,把种种下流事当作传法。这类是天地间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多年成精的妖怪,或是龙怪,或是寿终的仙人复活成精,或是仙寿到期本该死去、形体未化被其他妖怪附体,年老成魔,专门扰乱修行人。等魔心生厌倦,就会离开附体;这时弟子和师父多半会遭官府治罪。你应当提前识破,才不会陷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就会堕入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終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空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於大眾內其形忽空,眾無所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瑠璃,或垂手足作栴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此名日月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还有善男子在身心虚静微妙的境界中,不产生邪念妄想,圆满禅定自然显现;此时却贪恋寂灭境界,刻意探究变化本质,追求虚无空境。这时天魔便乘虚而入,驱使精怪附体他人,假借其口宣讲经法。被附体者浑然不觉魔障,还自称证得无上涅槃。这魔众便来到求空者的道场,设座说法。能在大众面前突然隐身消失,又能从虚空中骤然现身,来去自如。有时将身体变得透明如琉璃,有时手脚散发檀香气,有时排泄物香甜如蜜糖。他们诋毁戒律,轻视出家人。常宣扬无因无果论,声称人死永灭,没有来世与圣凡之别。虽然表面修得空寂境界,暗地却行淫欲之事,追随者也陷入虚无妄见,否定因果。这类魔众本是日月精华、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等灵物,经千万年修炼成精,投生人间,年老成魔;专来扰乱修行者。待魔心满足后便离开宿主,师徒往往因此触犯王法。你们应当先明辨真相,才不堕轮回;若执迷不悟,必坠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皆於彼方取得其物。或於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現前。口中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毘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口兼獨言,聽若𩲓魅。前人未詳,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已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殞。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此外,善男子,当受阴虚妙之境时,若不生邪念,便能圆满禅定,显发智慧;然而,若在三摩地中心生对长寿的贪爱,执着钻研,渴望永世长存,舍弃分段生死,妄图即刻获得变易生死的微细常住之相。此时,天魔便乘虚而入,派遣精怪附身于人,假借其口宣说经法。被附者浑然不觉魔障缠身,反而自称已证无上涅槃。他们来到那些追求长寿的善男子处,设座说法。常宣扬能自由往返他方世界毫无阻碍,或声称瞬息间跨越万里取得他方物品。又或令人在数步之距的宅院中,从东墙急行至西墙,却多年无法到达,使人误以为是佛现身。口中常言十方众生皆是其子,自称能生诸佛、创造世界,是元始之佛,宣称成佛乃自然天成无需修行。此乃住世自在天魔所为,指使遮文茶等眷属及未发心的四天王毗舍童子,利用修行者的虚妄之念,吞噬其精气。有时不需他人引导,修行者便亲见幻象,误认执金刚神赐予长寿。天魔现美女身,诱人纵欲,不足一年便使人精气枯竭。被附者自言自语,声音如鬼魅般可怖,旁人不解其状,多遭王法制裁,未及受刑便已衰竭而亡。天魔如此扰乱修行者,直至其丧命。你应预先觉察,不入轮回;若迷惑不知,必堕无间地狱。
「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讚歎婬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婬婬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汝今未須先取寂滅,縱得無學,留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眾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見。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語,名報佛恩。
阿难,你应当知道,这十种魔在末法时期会混入我的教法中出家修行,有的附在人体上,有的自己显现形体,都自称已经成就圆满正觉;他们鼓吹淫欲,破坏佛门戒律。这些魔师与魔弟子相互传授淫乱之法。这类邪灵侵蚀修行人的心智,近则祸害九代人,远则流毒百世,使真心修行者沦为魔的眷属。这些人命终后必定堕入魔道,丧失正觉,坠入无间地狱。你现在不必急着证入涅槃,即使已得阿罗汉果,也要发愿留在末法时期,以大慈悲心救度那些持守正信、心怀诚敬的众生;使他们不受魔惑,获得正确知见。如今我已度你脱离生死轮回,你遵从佛的教导,便是报答佛恩。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阿难,这十种禅定中显现的境界,都是想阴作用与禅修心念互相作用而产生的现象。众生愚钝迷惑,不能自我反省,遇到这些现象时,因迷惑而不能正确认识,便说自己已证圣果,由此犯下大妄语罪,将堕入无间地狱。你们务必要将如来这番话,在我灭度后传示末法时期的众生,让所有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切莫让天魔有机可乘,要护持正法,助众生成就无上佛道。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九
CBETA 编码:T094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