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八(一名中印度那蘭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
阿难,这些众生在每一类中,各自都具有十二种颠倒。就像用手揉眼睛,会看到纷乱的花影。他们用颠倒的方式对待本来妙圆、真净、光明的心性,因此充满这些虚妄错乱的念头。你现在要修证佛的正定,对于这些根本的乱想源头,需要建立三个渐次步骤才能消除。就像在干净的容器中先清除有毒的蜂蜜,再用热水混合灰末和香料洗净容器,最后才能盛装甘露。什么是三种渐次?第一,修习去除助长颠倒的外缘。第二,真正修行挖除颠倒的本性。第三,持续精进违逆现有的业力。
什么是助因呢?阿难,这世间的十二类众生,不能自己生存,要靠四种食物维持生命,就是分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所以佛说一切众生都依赖食物而活。阿难,一切众生吃甘美的食物就能生存,吃有毒的食物就会死亡。这些众生如果想求三摩提,就应当断除世间的五种辛辣蔬菜。这五种辛辣食物,煮熟了吃会引发淫欲,生吃会增加瞋恚。这世间吃辛辣的人,即使能宣讲十二部佛经,十方的天仙也会嫌他臭秽,全都远离他。那些饿鬼等众生,会趁他吃东西时舔他的嘴唇。这样的人常与鬼同住,福德日渐消减,终究没有利益。吃辛辣的人修三摩地时,菩萨、天仙和十方善神都不会来守护。大力魔王就会趁机化作佛身来为他说法,诋毁戒律,赞叹淫欲、瞋怒和愚痴。这人命终后就会成为魔王的眷属。等魔福享尽,就会堕入无间地狱。阿难,修菩提道的人永远断除五种辛辣,这才叫做第一增进修行的次第。
什么是正确的修行方法?阿难,这些众生要想进入禅定,首先要严格遵守清净的戒律,永远断除淫欲之心,不吃酒肉,食物要用火煮熟,不食用活物。阿难,这样的修行人如果不断除淫欲和杀生之心而想超出三界,那是不可能的。应当把淫欲看作毒蛇,如同见到仇敌强盗。先要遵守声闻乘的四弃戒、八弃戒,控制身体不造恶业。然后践行菩萨的清净戒律,保持内心不起妄念。当戒律修持圆满时,就不会在世间再有互相残杀的行为。不偷不抢,没有债务纠缠,也不必偿还世间旧债。这样的清净人修习禅定时,不需要天眼,就能用父母所生的肉身自然看见十方世界,见到佛陀听闻佛法,亲自接受圣贤教导,获得大神通力,游历十方世界,宿世业障清净,不再遭遇艰难险阻。这就叫做第二增进修行次第。
什么是现世业报?阿难!像这样持守清净戒律的人,心中没有贪欲淫念,对外在的六尘境界不随波逐流。由于不随波逐流,便能回归本元。既然不攀缘外尘,六根也就无所依附,逆流返源归于一体,六根作用不再生起,十方世界顿时清净明朗。犹如琉璃瓶中悬挂明月,身心畅快,妙圆平等,获得大安稳。一切如来秘密圆满清净微妙的境界都显现其中,此人即刻证得无生法忍。从此循序渐进,随所修持,安立圣位。这就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次第。
阿难,这位善男子,情欲之爱已经枯竭,六根与外境不再相应,现前的残余色身不再继续转生。他执着的心念虚寂明朗,纯粹是智慧。智慧的觉性光明圆满,映照十方世界。这种智慧尚未圆融,称为乾慧地。
当欲望的习气初次干涸时,尚未与如来的法流之水相连接。便以这颗初心渐渐融入中道之流,圆满妙性自然开显。从真如妙圆的境界中,再次显发真实的妙用,使微妙的信心恒常安住。一切妄想彻底灭尽无余,中道纯粹真实,称为信心住。
真实的信心能明了通达一切圆融无碍之法,五阴、十二处、十八界都不能成为障碍。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的一切习气,都清晰地现前。这样的善男子皆能完全忆念,毫无遗忘,称为念心住。
微妙圆融的纯粹真性,真实精纯的智慧显发变化,无始以来的习气与清净智慧融通为一。唯以这精明之心趣向真如清净,称为精进心。心性精纯现前,全然以智慧为主导,称为慧心住。
执持智慧光明,周遍寂静澄澈,寂然妙用恒常凝聚,称为定心住。禅定之光显发妙明,明澈之性深入法性,唯进不退,称为不退心。心性安然增进,保持不失,与十方如来气息相通,称为护法心。
觉性光明恒常护持,能以微妙之力回摄诸佛慈光,安住于佛境。犹如两面明镜光明相映,其中微妙影像重重交融,称为回向心。心光秘密回照,获得诸佛恒常凝然的无上妙净,安住无为而无所遗失,称为戒心住。
安住戒律得大自在,能遍游十方世界,随心所往无不遂愿,称为愿心住。
阿难!这位善男子,以真实不虚的修行方法发起这十种心念。当心念的精纯力量完全显现,十种功用相互交融,圆满成就一心时,称为发心住。心性中显现光明,犹如透明琉璃内映现纯金,以前微妙的觉心转化为修行根基,称为治地住。心性与智慧相互印证,都能清楚明白,自在游历十方世界毫无障碍,称为修行住。行持与诸佛相同,领受佛陀的气韵,如同中阴身自寻父母投胎,冥冥中感应相通而入如来种性,称为生贵住。既已安住于佛道胎藏,亲身承奉觉者法脉,如同胎儿长成具备人形,称为方便具足住。外貌庄严如佛,心性光明也与佛相同,称为正心住。身心融合为一,功德日日增长,称为不退住。佛的十种灵妙相好同时圆满具足,称为童真住。修行之体已然成熟,如同出胎,真正成为佛的法子,称为法王子住。此时已显现成佛之相,犹如国王将国事托付太子。当转轮圣王的太子成年时,举行灌顶仪式继承王位,称为灌顶住。
阿难,这位善男子在成为佛子之后,已圆满具足如来无量的微妙功德。他能随顺十方众生,名为欢喜行。善于利益一切有情,名为饶益行。自觉觉他毫无障碍,名为无嗔恨行。所化种类遍及未来无尽时空,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为无尽行。融会一切法门无有错谬,名为离痴乱行。于共性中显现万千差别相,又在各异相中见同一法性,名为善现行。乃至十方虚空充满微尘,每一尘中显现十方世界;尘相界相互不妨碍,名为无著行。万法现前皆成第一波罗蜜,名为尊重行。如此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规范,名为善法行。每一行都是清净无漏的真实无为,法尔如是本来具足,名为真实行。
阿难!这位善男子,圆满具足神通、完成佛陀事业后,心地纯净精粹,远离一切过失。应当救度众生,同时消除救度的执着,将无为之心转向涅槃之路,这称为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破除应当破除的,远离应当远离的,称为不坏回向。本有觉性澄明湛然,觉悟等同佛陀觉悟,称为等一切佛回向。精纯真性显发光明,所证境界等同佛地,称为至一切处回向。世界与如来互相融通无碍,称为无尽功德藏回向。在等同佛陀的境界中,各各生起清净因缘,依此因缘证取涅槃之道,称为随顺平等善根回向。真实善根既已成就,十方众生皆是我本性,自性圆满成就而不舍弃众生,称为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即一切法而离一切相,对即与离二者都不执着,称为真如相回向。真实证得如如之理,十方世界通达无碍,称为无缚解脱回向。自性功德圆满成就,法界界限消亡泯灭,称为法界无量回向。
阿难,这位善男子,在圆满修证清净的四十一种心相后,进而成就四种微妙圆满的加行功夫。首先将佛陀的觉悟境界作为自己的修行目标,如同钻木取火尚未出火时,木材即将燃烧的状态,称为暖地。继而将自己的心行契合佛陀所证境界,如同攀登高山身体已入虚空,但脚下仍有轻微阻碍,称为顶地。当自心与佛智融通无二,恰如其分地把握中道要义,如同能隐忍之人不露声色,称为忍地。最后超越一切数量分别,对迷惑与觉悟的中道境界亦不立名相,称为世第一地。
阿难,这位善男子,对于大菩提之道已经很好地通达,觉悟与如来相通,穷尽佛的境界,称为欢喜地。不同的本性融入同一性,同一性也消融,称为离垢地。清净到极点光明显现,称为发光地。光明至极觉悟圆满,称为焰慧地。一切相同与差异都无法企及,称为难胜地。无为之真如本性清净光明显露,称为现前地。穷尽真如的边际,称为远行地。纯一无杂的真如之心,称为不动地。发挥真如的妙用,称为善慧地。
阿难!这些菩萨从今往后修行已经完成,功德圆满。这一境界也称为修习位,慈悲的妙云覆盖涅槃之海,名为法云地。
如来逆流而上,菩萨则顺流而行,最终到达;觉悟与际遇相交,称为等觉。
阿难!从最初的乾慧心到等觉位之后,这个觉悟才开始获得金刚心中的初乾慧地。如此层层递进,单复共十二个阶段,才能圆满达到妙觉,成就无上佛道。
这些修行阶位,都是通过金刚般若智慧观察诸法如幻的十种深刻譬喻,在止观禅定中,运用如来所传的清净观照法门逐步深入修证。阿难啊!这一切都是依靠戒定慧三无漏学的层层增进,方能圆满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道路。如此观察,名为正观;若作其他观察,名为邪观。
这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敬地跪拜佛陀的双足,然后向佛陀问道:这部经应当叫什么名字?我和众生们应当怎样受持奉行?
佛对文殊师利说:这部经名叫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也叫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也叫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也叫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也叫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你应当恭敬奉持。
说完这番话后,阿难和在场大众立刻获得如来开示《楞严咒》的真义,并听闻这部经的究竟名目,顿时悟得禅修增进圣位的殊胜道理;心中疑虑消散,断除三界修行者六品微细烦恼。随即从座而起,跪拜佛足,合掌恭敬地对佛说道:大威德的世尊啊!您慈悲的音声毫无遮拦,善于解开众生微细深沉的迷惑,令我们今日身心畅快,获得极大利益。世尊!若这妙明真净的妙心原本周遍圆满,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的根本真如,就是如来成佛的真实本体,佛体真实不虚,为何还会有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道?世尊!这些道究竟是原本就有?还是众生虚妄习气所生?世尊!比如宝莲香比丘尼,虽持菩萨戒,却私下淫欲,妄言淫行非杀非偷,不会有业报。说完这话,她先是女根燃起大火,接着全身关节被猛火焚烧,堕入无间地狱。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王屠杀释迦族,善星妄说一切法空,都活生生陷入阿鼻地狱。这些地狱,是有固定处所?还是随各人造业不同而各自承受?恳请世尊大发慈悲,开导我们这些蒙昧众生,让所有持戒者听闻这决定无误的真理,欢喜信受,严谨持戒永不违犯!
佛告诉阿难:问得好!这个问题能让众生避免走入错误的见解。你现在仔细听,我来为你解说。
阿难!一切众生原本真实清净,由于虚妄的见解产生虚妄的习气,由此分为内分和外分。阿难!内分就是众生内在的部分。因为种种贪爱染着生起虚妄情感,情感不断积累就会产生贪爱之水。所以众生心中想着美味,口中就会流口水;心中忆念过去的人,无论是爱怜还是怨恨,眼中就会充满泪水;贪求财富珍宝,心中生起贪爱之液,全身就会光滑润泽;心中执着淫欲行为,男女二根自然流出液体。阿难!各种贪爱虽然不同,但流动凝结的本质相同。湿润之物不会上升,自然向下坠落,这叫做内分。
阿难,所谓外分就是众生超出本分的行为。由于种种渴求仰慕之心,产生虚幻的妄想,妄想不断积累就能产生殊胜的气机。所以众生心中持守戒律,就会全身轻盈清爽;心中持诵咒印,就会目光威严刚毅;心中渴望升天,就会梦见自己飞翔;心中存念佛国,就会在冥冥中见到圣境;恭敬侍奉善知识,就会不惜牺牲自己生命。阿难,这些妄想虽然不同,但轻扬上升的特性是相同的。这种飞升不坠的状态,自然能超越凡俗,这就叫作外分。
阿难!世间众生生死轮回不断,活着时随顺习气,死亡时随业流转。临死之际,身体尚有余温,一生善恶业力顿时显现。死亡是逆向,投生是顺向,两种习气相互交织。若心中纯净无杂念,必定往生天界。若飞升时兼具福报与智慧,并有清净誓愿,自然心识开明得见十方诸佛,可随愿往生任何净土。情感少而理智多者,虽能轻飘上升却不远,成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或地行罗刹,在四天王天自在游行。若其中有人发善愿、存善心护持佛法,或守护戒律、护持持戒者,或护持真言、护持诵咒者,或护持禅定、安住法忍,这些众生得以亲近如来。情感与理智均衡者,既不上升也不下坠,投生人间——理智清明则聪慧,情感深重则愚钝。情感多而理智少者,堕落畜生道;业重者沦为走兽,业轻者变为飞禽。七分情感三分理智者,沉入水轮之下,生于火海边际,受猛火之气形成饿鬼身,常遭烈火焚烧;见水反成伤害,千百劫中不得饮食。九分情感一分理智者,直堕火轮底层,身处风火交攻之境,业轻者生有间地狱,业重者堕无间地狱。若全然沉溺情感,直入阿鼻地狱。若堕落时心怀诽谤大乘、毁犯佛戒、妄说佛法、诈取供养、贪图虚名、犯五逆十重罪等恶业,更将轮转十方阿鼻地狱。虽恶业皆由自造,但众生共业中本有相应恶报之地。
阿难,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造作的业力感召,种下十种习气的因,遭受六种交互的果报。
什么是十种原因?
阿难!第一种情况是淫欲习性在男女交合中产生,由于身体相互摩擦,不断研磨,所以会有强烈的火光从中燃起;就像人用手互相摩擦,会感觉到温暖。两种习气相互作用,所以地狱中有铁床、铜柱等惩罚。因此十方一切如来,看待淫欲行为都称之为欲火,菩萨见到淫欲就像躲避火坑一样。
第二,贪欲的习气交织计较,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不断吸取执取不止,因此体内积聚寒冰,冻裂刺骨;就像人用嘴吸气时,会感到寒冷。两种习气相互逼迫,所以会出现吒吒、波波、啰啰的声音,以及青、赤、白莲和寒冰等现象。因此十方一切如来,看待贪欲如同看待洪水。菩萨见到贪欲,如同躲避瘴气弥漫的毒海。
第三,傲慢的习气相互侵凌,因彼此争强好胜而引发,这种心态不断流转不止,所以产生奔腾跳跃、奔波不止的现象,积累的波动形成水;就像人用口舌自相缠绵品味,因而引发水患。两种习气相互激荡,所以出现血河、灰河、热沙、毒海、熔铜、灌吞等事。因此十方一切如来,看待傲慢如同饮用愚痴之水,菩萨见到傲慢如同躲避巨大的漩涡。
第四,嗔恨的习气互相冲击,表现为彼此抵触,抵触的怨恨不断积累,内心炽热引发怒火,将怒气凝结成金属,因此就有了刀山、铁橛、剑树、剑轮、斧钺、枪锯;就像人怀着冤屈,杀气腾腾。两种习气互相争斗,所以就有宫刑、割截、斩杀、砍劈、锉磨、穿刺、捶打、击打等各种惩罚。因此十方一切如来,看待嗔恚如同锋利的刀剑,菩萨见到嗔恨就像躲避杀身之祸。
第五,欺诈的习气相互引诱,表现为互相戏弄,引发无法停止的行为,因此世间出现绳索捆绑、绞刑等刑罚;就像水浸田地,草木生长一样。两种习气相互延续,所以有手铐、枷锁、鞭打、棍棒等各种刑具。因此十方一切如来,看待奸诈虚伪如同谗言贼子,菩萨见到欺诈如同畏惧豺狼。
第六,欺骗的习气相互交织,表现为互相诬陷,诬陷不止,心思飘忽不定制造奸诈,因此有尘土、屎尿、污秽不净;如同尘土随风飞舞,彼此无法看清。两种习气相互作用,所以有沉没、翻腾、坠落、漂流等种种现象。因此十方一切如来,看待欺骗如同劫杀,菩萨见到欺骗如同踩踏毒蛇。
第七,怨习交缠,因心怀怨恨而发,所以会有飞石、投掷、匣子关押、车笼禁锢、瓮中囚禁、布袋扑打;如同阴险恶毒之人,心中藏着恶念。两种习气相争,所以有投掷、擒拿、击打、抓取等事。因此十方一切如来,看待怨家如同违害鬼,菩萨见怨敌如同饮毒酒。
第八种业习相互显现,就像执着自我、偏见、戒禁取见、邪悟等行为,引发对立抗拒,产生矛盾冲突;因此出现官府差役、主事官员、记录文案;如同路上行人,彼此相遇。这两种习气相互影响,所以会有审问、权谋欺诈、拷打讯问、推究审案、调查寻访、剖析探究、明察秋毫,善恶童子手持文书簿册辩论对质等事。因此十方一切如来,看待恶见都称之为见坑,菩萨见到种种虚妄偏执,如同进入毒蛇盘踞的深谷。
第九种恶习是冤屈相加,表现为诬陷诽谤,因此会遭受两山相夹、巨石相合、碾磨碾压等苦报;就像谗言害人的恶徒,逼迫冤枉善良的人。两种恶习互相作用,所以会有挤压、捶打、逼迫、衡量等各种惩罚。因此十方一切如来,看待怨谤如同见到害人的恶虎,菩萨见到冤屈之事如同遭遇霹雳。
第十种习气,争论的恶习互相喧嚷,从隐藏掩饰中生发出来,因此会有被明察、被照见的情况;就像在正午阳光下无法隐藏影子,所以会有恶友、业镜、火珠等显现揭露过去恶业、对照验证种种事情。因此十方一切如来,看待隐藏恶业都称之为阴险的盗贼,菩萨观察隐藏恶业的行为,如同头顶高山,行走在深海上。
什么是六种果报?阿难,一切众生由六种识造作恶业,所招感的恶报都是从六根产生的。
为什么恶报会从六根产生?
第一种恶报是邪见招致的苦果。由邪见业力牵引,临终时会先看见熊熊烈火充满十方世界。亡者的神识随着烟气飞坠,落入无间地狱。此时会显现两种境相:
第一种情况是明见,能够清楚看见各种可怕的东西,生出无穷恐惧。第二种情况是暗见,在一片寂静中什么都看不见,生出无边惊恐。就像见到火:火烧听觉,能变成滚烫的油锅、熔化的铜汁;火烧呼吸,能化为黑烟、紫焰;火烧味觉,能成为烧焦的丸子、铁水般的糜浆;火烧触觉,能化作炙热的灰烬、炉中的炭火;火烧内心,能爆出火星四溅,在虚空中煽风鼓动。
第二,听闻业力招致恶果。这种由听闻引发的业报显现时,临命终者会先看见滔天巨浪淹没天地。亡者的神识随波逐流,坠入无间地狱。此时会显现两种境相:一是听觉洞开,听到各种喧嚣,精神错乱;二是听觉闭塞,死寂无声,魂魄沉沦。这类听闻引发的业浪——
冲击听觉时,化作斥责与逼问; 冲击视觉时,化作雷霆怒吼与毒雾; 冲击呼吸时,化作腥风血雨,毒虫爬满全身; 冲击味觉时,化作脓血污秽; 冲击触觉时,化作畜生恶鬼、粪便尿液; 冲击意识时,化作闪电冰雹,击碎心智。
第三,嗅觉恶业招致恶果。这种嗅觉业力显现时,临命终者会先看见毒气弥漫四周。亡者的神识从地下涌出,堕入无间地狱。此时会出现两种境相:一是通闻,各种恶臭熏染,使心神极度混乱;二是塞闻,浊气闭塞不通,令人窒息昏厥。这类恶臭之气:冲击鼻根,会形成腐败物与污秽鞋履;冲击眼根,会化为烈火与火炬;冲击耳根,会变成淹没、溺水、汪洋与沸腾;冲击舌根,会导致食物腐败与腥臭;冲击身根,会现出绽裂、溃烂的巨形肉山,长满千百眼睛被无尽啃食;冲击意根,会化作飞灰、毒雾与砂石,击碎全身骨肉。
第四,贪恋美味招致恶报。这种贪味的业力作用,临终时会先看见铁网和猛火遍布世界。死者的神识向下穿过铁网,头朝下倒挂着进入无间地狱。显现两种景象:一是吸气时,寒气凝结成冰,冻裂身体血肉;二是呼气时,气息化为烈火,烧焦骨髓。如此尝味:反复尝味,就会承受和忍耐;反复看味,就会使金石燃烧;反复听味,就会化为锋利兵器;反复闻味,就会变成大铁笼覆盖国土;反复触味,就会变成弓箭弩矢;反复思味,就会有烧红的铁块从空中如雨落下。
第五种是触觉恶报招致的苦果。这种由触觉业力引发的果报,临命终时先会看见大山从四面合拢,无路可逃。亡者的神识会见到巨大的铁城,城中有火蛇、火狗、虎、狼、狮子,还有牛头狱卒和马面罗刹手持长矛铁叉,驱赶亡魂进入城门,押往无间地狱。此时显现两种恶相:一是合触,四面大山挤压身体,骨肉碎裂流血;二是离触,刀剑刺割身体,心肝被劈开撕裂。如此种种合触恶报:触觉所感,便显现为道路、高台、厅堂、案几;视觉所感,便显现为烈火焚烧;听觉所感,便显现为撞击、敲打、刺扎、射杀;嗅觉所感,便显现为枷锁、皮囊、拷打、捆绑;味觉所感,便显现为犁耕、钳夹、斩首、截肢;意识所感,便显现为坠落、飞翔、油煎、火烤。
第六种业报是由邪念招致的恶果。这种思业交缠,临终时会先见到恶风摧毁国土。亡者的神识被狂风吹上高空,旋转坠落,随风堕入无间地狱。此时显现两种境相:其一,心智昏昧不觉,迷乱至极则狂躁不安,四处狂奔不止;其二,神志清醒,觉知分明则备受煎熬,承受无量烈焰灼烧,剧痛难忍。这些邪念:若凝结为思虑,便能幻化方位与处所;凝结为妄见,便能成为照映与验证;凝结为听觉,便能化作大合石、寒冰、严霜、尘土与迷雾;凝结为气息,便能生成大火车、火船、火栏;凝结为味觉,便能发出凄厉叫喊、化为懊悔与哭泣;凝结为触觉,便能令躯体膨胀缩小,一日间经历万次生死轮回,或俯卧或仰倒。
阿难,这就是地狱的十种起因和六种果报,都是众生因迷惑妄想造成的。如果众生造作种种恶业,就会堕入阿鼻地狱,遭受无尽痛苦,经历无数劫难。如果六根各自造业,加上涉及外境和其他根共同造业,这人就会堕入八种无间地狱。如果身、口、意三业造作杀生、偷盗、邪淫,这人就会堕入十八层地狱。若三业没有同时造作,只犯杀生或偷盗一种罪业,这人就会堕入三十六种地狱。如果只由一根单独造作一种罪业,这人就会堕入一百零八种地狱。由于众生各自造作不同业因,在世间就会堕入相应的地狱。这些都是由妄想生起的,并非本来就有。
还有,阿难!这些众生,并非因破戒律、违犯菩萨戒、毁谤涅槃等罪业,而是由于其他种种杂业,长久遭受业火焚烧。等到罪业报尽,便投生为各种鬼类。
若从前因贪求财物而造罪,此人罪报受尽后,遇物成形,名为怪鬼。 若从前因贪恋美色而造罪,此人罪报受尽后,遇风成形,名为魃鬼。 若从前因贪恋迷惑而造罪,此人罪报受尽后,遇畜生成形,名为魅鬼。 若从前因怀恨而造罪,此人罪报受尽后,遇毒虫成形,名为蛊毒鬼。 若从前因执着回忆而造罪,此人罪报受尽后,遇衰败之气成形,名为疠鬼。 若从前因傲慢而造罪,此人罪报受尽后,遇浊气成形,名为饿鬼。 若从前因欺诳而造罪,此人罪报受尽后,遇幽暗成形,名为魇鬼。 若从前因贪求聪明而造罪,此人罪报受尽后,遇精灵成形,名为魍魉鬼。 若从前因贪恋成就而造罪,此人罪报受尽后,遇光明成形,名为役使鬼。 若从前因结党营私而造罪,此人罪报受尽后,遇人成形,名为传送鬼。
阿难!这些人都是因为沉溺于纯粹的情欲而堕落,被业火烧尽情识,上升为鬼道。这些都是由自身的妄想业力所招感。若能觉悟菩提真理,则本具的妙圆明性原本空寂无物。
还有,阿难!鬼道的业报结束后,情与想两种执著都化为空无。这时在世间遇到过去所亏欠的仇敌,就会投生为畜生,偿还前世的债务。
依附物体的鬼,当物体消亡、业报受尽后投生世间,大多成为枭鸟之类。 兴风作乱的鬼,当风力消散、业报受尽后投生世间,大多成为预示灾祸的怪异生物。 依附牲畜的鬼,当牲畜死亡、业报受尽后投生世间,大多成为狐狸之类。 操纵毒虫的鬼,当毒虫灭绝、业报受尽后投生世间,大多成为毒蛇蝎子之类。 带来疫病的鬼,当病灾穷尽、业报受尽后投生世间,大多成为蛔虫之类。 吸食元气的鬼,当元气消散、业报受尽后投生世间,大多成为猪羊等供人食用的畜生。 潜藏暗处的鬼,当阴暗消尽、业报受尽后投生世间,大多成为蚕虫等供人取丝的虫类。 调和精气的鬼,当调和之力消散、业报受尽后投生世间,大多成为应时而鸣的蝉类。 显灵作祟的鬼,当灵能灭尽、业报受尽后投生世间,大多成为预示吉兆的祥瑞之物。 依附人身的鬼,当人身死亡、业报受尽后投生世间,大多成为顺从人类的猫狗之类。
阿难!这些都是被业火煎熬殆尽,为了偿还前世债务,转生为旁生畜生。这些也都是由虚妄业力感召而来。如果能觉悟菩提,就会发现这些妄业原本并不存在。
像你提到的宝莲香、琉璃王、善星比丘这些人,他们的恶业都是自己造作显现的;既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从地涌出,更不是别人强加的;全是自己妄念招感,最终自食其果。在菩提真心之中,这些不过是浮虚妄想凝结的幻相。
阿难,这些畜生偿还了前世债务后,如果索债者超额索取,这些众生转生为人时就会反过来追讨多余的部分。若讨债者有福报,就能保住人身索回余债;若无福报,就会再堕畜生继续偿还。
要知道:用钱财或劳力还债,偿清即止。但若杀害对方性命或食其肉,即使经历微尘数劫也会互相吞食杀害,如同转轮循环不休。唯有修习禅定或值佛出世,才能停止这种业报。
那些猫头鹰偿清业债转生为人,会成为冥顽不灵之辈; 不祥之物偿清业债转生为人,会成为愚昧无知之辈; 狐狸偿清业债转生为人,会成为凶狠暴戾之辈; 毒虫偿清业债转生为人,会成为庸碌无能之辈; 蛔虫偿清业债转生为人,会成为卑微弱小之辈; 肉食动物偿清业债转生为人,会成为懦弱胆小之辈; 食草动物偿清业债转生为人,会成为劳苦艰辛之辈; 候鸟偿清业债转生为人,会成为舞文弄墨之辈; 祥瑞之物偿清业债转生为人,会成为聪明睿智之辈; 温顺动物偿清业债转生为人,会成为通达事理之辈。
这些众生虽因旧债偿尽重获人身,但无始以来被颠倒业力驱使,互相残害。若不遇佛陀、不闻正法,就会在烦恼中不断轮回,实在可悲可悯!
阿难!还有一类人,不依照正觉修行禅定,而是另修虚妄念想,执着于保持形体;他们游走于山林中人迹罕至之处,共有十种仙。阿难!这些众生,坚持服食药物而不间断,服食之道圆满成就,称为地行仙。坚持服用草木而不间断,药物之道圆满成就,称为飞行仙。坚持炼化金石而不间断,变化之道圆满成就,称为游行仙。坚持调节呼吸动作而不间断,精气之道圆满成就,称为空行仙。坚持修炼津液而不间断,滋润之德圆满成就,称为天行仙。坚持吸纳精华而不间断,吸取纯粹之道圆满成就,称为通行仙。坚持持咒禁术而不间断,术法之道圆满成就,称为道行仙。坚持凝神思念而不间断,思忆之道圆满成就,称为照行仙。坚持阴阳交合而不间断,感应之道圆满成就,称为精行仙。坚持修炼变化而不间断,觉悟之道圆满成就,称为绝行仙。阿难!这些人都是在人间修炼心性,却不遵循正觉,另得长生之理,寿命可达千万岁,居住在深山或大海岛上,远离人间。这也属于轮回妄想的流转。若不修习正定,福报耗尽后仍会重返!散入各种生命形态。
阿难,世间人若不愿追求永恒,又没能舍弃对妻妾的眷恋,但在邪淫时能保持心念清净不沉迷,内心澄澈光明,这类人命终后会住在日月附近,称为四天王天。对妻子情爱淡薄,清净独处时仍有轻微欲念,命终后会超越日月光明,居于人间最高处,称为忉利天。偶尔行欲事后便不再留恋,在人间时少动多静,命终后能安然住于虚空,日月光芒照不到他们,因自身能发光,称为须焰摩天。常处静定,遇欲境也不抗拒,命终后上升至精微境界,不与下界人天接触,即使世界毁灭三灾也影响不到,称为兜率陀天。虽无欲念仍行房事,交合时索然无味如嚼蜡,命终后生于可自在变化之地,称为乐变化天。已无世间欲念却示现行欲,于交合中超然觉悟,命终后能彻底超越可化与不可化之境,称为他化自在天。阿难,这六种天人虽身体远离欲事,心念仍有沾染。这些天界以下,都称为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