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如來行蹟頌
釋迦如來行蹟頌卷下
这部佛法传入那片土地已有一千多年,向东流传到中国。后汉明帝时代,是谁将它带来?是摩腾和竺法兰。君臣与百姓都信仰奉行,因此建造了白马寺。安放佛舍利、经书和佛像,从此这片土地上的众多佛塔寺院开始兴起。
《破邪论》记载: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庚申年),皇帝梦见一位金色神人,身高一丈六尺,颈后环绕日光,飞行于殿前。明帝心生欢喜,次日召集群臣询问:此为何方神明?通事舍人傅毅回答:臣听闻天竺有位得道者,尊号为佛。莫非陛下所梦正是此圣?国子博士王遵补充:周书《异记》曾载,周昭王时西方有圣人出世。太史苏由预言:千年之后,其教化将传至中土。陛下此梦,或应此兆?明帝深以为然,当即派遣中郎蔡愔、博士王遵等十八人西行求法。使团抵达月氏国时,遇见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天竺僧人,携白毡绘制的释迦圣像、佛舍利及《四十二章经》,遂以白马驮经,于永平十年迎至洛阳。明帝大喜,命译《四十二章经》,建造精舍命名为白马寺安置僧人。中土"佛法僧"三宝之名,即由此始。
当时在这片土地上,佛法广泛传播。五岳各道观共六百九十名道士联名上奏:切勿轻信胡神之说,若圣上崇信此教,华夏风俗将尽染邪见。恳请以烈火验证佛道二教真伪。皇帝应允其请,命众人在白马寺集会。
其时道士们携带各自道经前来,分置两座祭坛,仪仗庄严整洁。佛舍利与经像则安放在道坛西侧。道众点燃名贵香料,绕坛泣告:我道教兴衰尽在今日。他们向天祷告后,便点火焚烧。
结果道经尽数焚毁,佛经完好无损。舍利升腾半空,放射五色光芒,辉映日月,如华盖旋转。空中涌现摩藤神迹,显现种种神通,响起宏大梵音,赞叹佛陀功德如海,称颂出家修行最为殊胜。
皇帝闻之大喜,群臣疑虑顿消。当时王公大臣、士庶男女共一千三百人同时出家,那些参与比试的道士们也纷纷归顺剃度。
永平十四年正月初一辛未日。五岳众山道士在新年朝贺时互相商议道:天子抛弃我们道教,远求胡人宗教。今日趁朝会之机,可与之抗衡。于是上表说:五岳十八山道观太山三洞弟子褚善信等冒死上奏。臣等听说:至高无上的道无形无名,无极无上,虚无自然。大道诞生于天地形成之前,上古共同遵循,历代君王不曾改变。如今陛下道德超越伏羲,功业胜过尧舜,却舍本逐末,向西域求教。所供奉的是胡神,所传教义不合华夏传统。恳请宽恕臣等罪过,允许我们比试验证。臣等山中道士多有能透视远听、博通经典者。自元皇以来,太上诸经、太虚符咒,无不精通,达到至高境界。有的能驱使鬼神,有的入火不焚,有的踏水不沉,有的白日飞升,有的隐身无踪。至于方术丹药,无所不能。愿与胡教比试高低:一来安定圣心,二来辨明真伪,三来使正道归位,四来不扰乱华夏风俗。臣等若比试失败,甘受责罚;若获胜,请废除虚妄之说。
诏书派尚书令宋庠引导众人进入长乐宫,定于当月十五日在白马寺集会。道士们设立三座祭坛,开启二十四门。南岳道士褚善信、华岳刘正念、北岳桓文度、东岳焦得心、中岳吕慧通,以及霍山、天目山、五台山、白鹿山等十八山道士祁文信等,共六百九十人。各自携带《灵宝真文》《太上玉诀》《三元符》等五百零九卷,置于西坛;茅成子、许成子、老子等二十七子著作三百一十五卷,置于中坛;供奉百神的祭品,置于东坛。将佛舍利、佛经、佛像放在道经西侧。
道士们用沉香木作火炬,绕着佛经哭泣说:臣等启禀太极大道元始天尊及众仙百灵,如今胡教扰乱中原,君主信奉邪说,正道沦丧,玄风衰微。臣等斗胆将经书置于坛上,以火验证,希望开示众人,辨别真伪。点火焚烧后,道经被火烧毁,佛经却完好无损。舍利飞上空中,放射五色光芒,旋转如伞盖,覆盖全场。摩腾法师腾空显现,广施神通。此时天降宝花,又闻天乐,感动人心。众人皆大欢喜,围绕法兰法师请求说法。法师以洪亮梵音赞叹佛陀功德,并让大众称颂三宝,宣讲佛法要义,特别指出出家功德最为殊胜,初建佛寺的福报等同梵天。
当时司公杨城侯刘峻与官员、士人、百姓等千余人出家,五岳诸山道士吕慧通等六百二十八人出家,后宫嫔妃等二百三十人出家。道士褚善信气绝身亡,另有不服而咬舌自尽的五十余人。于是皇帝大悦,建造十所寺院,其中七所在城外安置僧众,三所在城内安置尼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