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三昧經通宗記
七翻譯時代者。既明說法時分。須詳何代所譯。夫譯有交易之義。謂翻梵天之語。轉成漢地之言也。初佛經從天竺五印度而來。印度。正居南洲之中。劫初光音天人降於此。故語言文字。皆同梵天。既傳流此土。必翻譯始明。按禮記中。王制。通四方之語。各有其官。東曰寄。南曰象。西曰狄鞮。北曰譯。註者云。寄者。謂寄託其意於事物以通之。象者。以意倣像其形似而通之。狄與逖同。遠之也。鞮即履也。言遠履其事。而知其言意之所在以通之。譯者。以彼此兩土之語。相騰釋而通之。周。總謂之象胥。胥者佐也。今俗稱通事。當時像法。初至漢國。值北譯之官。兼善西語。即稱為譯(六朝翻譯諸師。皆非淺識之士。翻譯場中。有譯語者。有譯義者。有潤文者。有證梵語者。有證義者。有唐梵相校者)。此經。書失譯師名。附北凉錄。按梁慧皎。撰道安傳。有云。自漢魏迄晉。經來實多。而傳譯之師。不言其名。後學追究。莫知年代。安乃總集名目。表其時人。詮品新舊。撰為經錄。眾經有據。實由其功。又隋朝費長房(昔漢亦有費長房。乃地仙也)。先為沙門。周武沙汰反俗。隋興。文帝詔為翻經學士。開皇十七年。進歷代三寶錄十五卷。於中載金剛三昧經。是梁僧祐。新集道安凉土異經。而目錄中。為失譯源。今還附入凉世。又如三慧經等。皆標僧祐錄安公凉土異經。今附北凉錄云。考安師入滅於晉孝武帝太元十年乙酉。明年丙戌。呂光稱後凉。又越十五年辛丑。沮渠蒙遜。始稱北凉。今據附入凉世。應作凉州張氏稱國時。必非北凉也。又三寶記。載苻秦道安。亦甞譯經二十四部。況稱僧祐新集道安凉土異經。必為道安法師之所譯矣。
CBETA 编码:X0652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