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經遊意
第三辨宗體
一往大判:《上生經》者,以大乘為宗體,《下生經》者,以小乘為宗體故。《上生經》內具證六度、四等菩薩行,亦具詮中假,故大乘因果等為宗,如後第九段中簡也。《下生經》但辨戒、定、慧三品三藏,故小乘為宗,故三會說法,證四果而已,亦但說假不明中故也。
总体来看:《上生经》以大乘思想为核心宗旨,《下生经》则以小乘思想为核心宗旨。《上生经》完整论证了六度、四无量心等菩萨修行法门,也系统阐释了中道与假名的义理,因此以大乘的因果理论为根本宗旨,这一点在后文第九段中有详细说明。《下生经》只论述戒、定、慧三学和三藏教法,所以以小乘思想为宗旨,因此经中记载的三次法会只证得四果位,并且只讲假名而未阐明中道义理。
問:經中具明常樂等四德,云何小乘為宗耶?
问:佛经中详细说明了常、乐等四种功德,为何小乘教派却以此为宗旨呢?
答:常樂等四德義辨小乘涅槃義說四德等,亦是對壞其無常等說常樂等,未必與破三修比丘說常樂等四德;或傍明大乘,故《下生經》云「則此日出家得阿耨三菩提」也。一家義宗,而法無非經色表非色、香表非香等,而法例無非經但就釋迦教色聲等為經體不二而二明之。十五色中三色為經體得也。若言宗體異者,正法為體,因果為宗也。具如《大經疏》與《大品疏》等也。
答:关于常乐我净这四种德性的含义,是为了说明小乘涅槃的义理而提出四德等概念,同时也是为了破除人们对无常等错误认知而说常乐等,并不一定是针对那三位修行比丘所说的常乐我净四德;或许也附带阐明大乘义理,因此《下生经》说"此时日出家修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一家的核心教义认为,一切法无不体现经典真义——色相表示非色、香气表示非香等,而诸法无不契合经典,只是通过释迦教法中色声等相来彰显经体不二而二的奥义。十五种色法中有三种色可作为经体。如果说宗与体有别,那么正法是体,因果是宗。具体如《大经疏》与《大品疏》等所述。
CBETA 编码:T177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