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傳
張德遠
名浚,汉州绵竹人。政和八年考中进士。高宗、孝宗两朝历任要职,封魏国公。他立志恢复中原,虽遭谗言贬斥,志向始终不挫。朝野士人皆以其仕途起伏为忧喜。虽屡次兵败,众人仍体谅其忠心而不加怪罪。
早年居京师时,遇隐士谯定,教他熟读《论语》,由此萌生求道之心。后向圆悟禅师请法,禅师说:岩头和尚云,超脱外物为上,追逐外物为下。若能在万物中转得灵活,自然处处占得先机。德远闻言有所领悟,呈偈曰:教外单传佛祖心,本来无悟亦无迷。浮云散尽青天现,日出东方月落西。禅师嘱咐他:他日莫忘护持佛法。
他曾为虎丘转轮大藏作记:虎丘乃吴中胜地,晋代王珣兄弟曾居此,后舍宅为寺。本朝至道年间改律寺为禅院。绍兴八年我谪居零陵时,住持宗达来信说:我与绍隆同拜圆悟为师。隆师曾建转轮藏,仿弥勒化现之制,中设转轴,上承经架,规模宏伟。正当筹建时隆师圆寂,我日夜竭力,历时两年方成。经卷庄严,信士邹珉倾囊相助,实为佛门盛事,特请为记。
世间纷争皆因欲望而起,贪爱生嗔恨,嗔恨成无明。佛陀以清净教化世人,一念向善,和气自生。听闻佛陀为度众生示现世间,以种种譬喻阐明空理,普放光明利益群生。望见此经藏者能生信心,转恶向善,乃至圆通。孝悌和睦之心油然而生,当勤加护持。
大慧禅师住泉州时,应德远之邀住持径山。禅师曾派弟子道谦赴长沙问候。德远之母秦氏笃信佛法,每日诵经礼拜。问道谦径山如何教人,答曰只教参"狗子无佛性"与"竹篦子"话头。老夫人依言用功,一夜忽然开悟,再阅佛经豁然贯通,作偈呈大慧:日日诵经文,如遇故交人。莫道常障碍,回回见本真。临终嘱以香火供养大慧一年报法恩,德远遵嘱而行。
晚年任醴泉观使,寓居余干时每日研读《周易》,书座右铭云:慎言语,节饮食,舍生取义,反躬修德。后因病去世,追赠太师,谥忠献。
知归子说:我阅读宗泽呈给高宗的奏疏,内容首尾贯通,确实展现出卓越的治世才能。他对佛法的理解直指核心要义,因此转化外境的智慧无穷无尽。张浚的忠孝大节不逊于宗泽,但在随机应变的机锋运用上稍显生疏。不过他对护持佛法的诚心不可磨灭。因此将二人并置评述。
汪大绅说,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业,并非将相所能做到。像宗忠简公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将相又算什么呢。魏公大概是与他志同道合的人,将他们合写在一篇传记里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