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

(一三)中阿含業相應品度經第三(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我听到的是这样: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胜林给孤独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度處,異姓、異名、異宗、異說,謂有慧者善受、極持而為他說,然不獲利。云何為三?或有沙門、梵志如是見、如是說,謂人所為一切皆因宿命造;復有沙門、梵志如是見、如是說,謂人所為一切皆因尊祐造;復有沙門、梵志如是見、如是說,謂人所為一切皆無因無緣。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有三种见解,不同信仰、不同名称、不同宗派、不同说法,即使有智慧的人认真接受、牢记并转告他人,也不会得到益处。是哪三种呢?有些沙门和梵志这样认为、这样宣称,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前世命运所造;另有些沙门和梵志这样认为、这样宣称,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大自在天所造;还有些沙门和梵志这样认为、这样宣称,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没有原因、没有因缘。
「於中若有沙門、梵志如是見、如是說,謂人所為一切皆因宿命造者,我便往彼,到已,即問:『諸賢!實如是見、如是說,謂人所為一切皆因宿命造耶?』彼答言:『爾。』我復語彼:『若如是者,諸賢等皆是殺生。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因宿命造故。如是,諸賢皆是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邪見。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因宿命造故。諸賢!若一切皆因宿命造,見如真者,於內因內,作以不作,都無欲、無方便。諸賢!若於作以不作,不知如真者,便失正念、無正智,則無可以教,如沙門法如是說者,乃可以理伏彼沙門、梵志。』
如果有沙门、梵志这样认为、这样宣称,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于宿命所造,我就会去他们那里。到了之后,就问他们:各位贤者,你们真的这样认为、这样宣称,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于宿命所造吗?他们回答说:是的。我就对他们说:如果是这样,各位贤者都是在杀生。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行为都是由于宿命所造。同样,各位贤者也都是在偷盗、邪淫、妄语,乃至邪见。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行为都是由于宿命所造。各位贤者,如果一切行为都是由于宿命所造,并且能如实知见的话,那么对于内在或外在的作为或不作为,就都不会有欲望和努力了。各位贤者,如果对于作为或不作为不能如实了知,就会失去正念、没有正智,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教导的了。像沙门法这样宣说的人,才能以道理折服那些沙门、梵志。
「於中若有沙門、梵志如是見、如是說,謂人所為一切皆因尊祐造者,我便往彼,到已,即問:『諸賢!實如是見、如是說,謂人所為一切皆因尊祐造耶?』彼答言:『爾。』我復語彼:『若如是者,諸賢等皆是殺生。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因尊祐造故。如是,諸賢皆是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邪見。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因尊祐造故。諸賢!若一切皆因尊祐造,見如真者,於內因內,作以不作,都無欲、無方便。諸賢!若於作以不作,不知如真者,便失正念、無正智,則無可以教,如沙門法如是說者,乃可以理伏彼沙門、梵志。』
如果有出家修行者或婆罗门修行者持有这样的见解,宣扬一切人类行为都是由至高主宰所创造,我就会去拜访他们。见面后我会问:各位贤者,你们确实认为一切人类行为都是由至高主宰创造的吗?他们会回答:是的。我就会告诉他们: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各位贤者都是在杀生。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行为都是由至高主宰创造的。同样地,各位贤者也都是在偷盗、邪淫、妄语,乃至持有邪见。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行为都是由至高主宰创造的。各位贤者,如果一切确实由至高主宰创造,认为这是真理的话,那么对于内在和外在的行为,无论是做或不做,人们就都不会产生意愿和努力了。各位贤者,如果对做或不做不能如实了知,就会失去正念和正智,也就无法教导他人了。按照出家修行者应有的教导方式这样说,才能以理折服那些持此观点的修行者和婆罗门。
「於中若有沙門、梵志如是見、如是說,謂人所為一切皆無因無緣者,我便往彼,到已,即問:『諸賢!實如是見、如是說,謂人所為一切皆無因無緣耶?』彼答言:『爾。』我復語彼:『若如是者,諸賢等皆是殺生。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無因無緣故。如是,諸賢皆是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邪見。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無因無緣故。諸賢!若一切皆無因無緣,見如真者,於內因內,作以不作,都無欲、無方便。諸賢!若於作以不作,不知如真者,便失正念、無正智,則無可以教,如沙門法如是說者,乃可以理伏彼沙門、梵志。』
如果有沙门、梵志持这样的见解,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没有原因和条件,我就会去他们那里,到了之后便问:各位贤者,你们真的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没有原因和条件吗?他们回答:是的。我便对他们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各位贤者都是在杀生。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行为都没有原因和条件。同样,各位贤者也都是在偷盗、邪淫、妄语,乃至邪见。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行为都没有原因和条件。各位贤者,如果一切行为真的都没有原因和条件,那么在内在和外在的事情上,做或不做,都不会有欲望和努力。各位贤者,如果对于做或不做不能如实了知,就会失去正念、没有正智,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教导的。像这样按照沙门之法来论说,才能以理折服那些沙门、梵志。
「我所自知、自覺法,為汝說者,若沙門、梵志,若天、魔、梵及餘世間皆無能伏,皆無能穢,皆無能制。云何我所自知、自覺法為汝說,非為沙門、梵志,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能伏、所能穢、所能制?謂有六處法,我所自知、自覺為汝說,非為沙門、梵志,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能伏、所能穢、所能制。復有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覺為汝說,非為沙門、梵志,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能伏、所能穢、所能制。
我所亲自了知、亲自觉悟的法门,为你们宣说时,无论是沙门、梵志,还是天众、魔众、梵天及世间一切众生,都无法驳倒、无法染污、无法制伏。为何我亲自了知、亲自觉悟的法门为你们宣说,不会被沙门、梵志、天众、魔众、梵天及世间一切众生所驳倒、所染污、所制伏?即是有关于六处的法门,我亲自了知、亲自觉悟为你们宣说,不会被沙门、梵志、天众、魔众、梵天及世间一切众生所驳倒、所染污、所制伏。还有关于六界的法门,我亲自了知、亲自觉悟为你们宣说,不会被沙门、梵志、天众、魔众、梵天及世间一切众生所驳倒、所染污、所制伏。
「云何六處法,我所自知、自覺為汝說?謂眼處,耳、鼻、舌、身、意處,是謂六處法,我所自知、自覺為汝說也。云何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覺為汝說?謂地界,水、火、風、空、識界,是謂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覺為汝說也。
什么是六处法?我亲知亲证后为你们解说。即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这就是我所亲知亲证后为你们解说的六处法。什么是六界法?我亲知亲证后为你们解说。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这就是我所亲知亲证后为你们解说的六界法。
「以六界合故,便生母胎,因六界便有六處,因六處便有更樂,因更樂便有覺。比丘!若有覺者便知苦如真,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云何知苦如真?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陰苦,是謂知苦如真。云何知苦習如真?謂此愛受當來有,樂欲共俱,求彼彼有,是謂知苦習如真。云何知苦滅如真?謂此愛受當來有,樂欲共俱,求彼彼有斷無餘、捨、吐、盡、無欲、滅、止、沒,是謂知苦滅如真。云何知苦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是為八,是謂知苦滅道如真。比丘!當知苦如真,當斷苦習,當苦滅作證,當修苦滅道。若比丘知苦如真,斷苦習,苦滅作證,修苦滅道者,是謂比丘一切漏盡,諸結已解,能以正智而得苦際。」
由于六界的和合,便有了母胎的形成。因六界而有六处,因六处而有接触,因接触而有感受。比丘啊!有了感受便能如实了知苦,了知苦的起因、苦的灭除以及灭苦之道。如何如实了知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以及五蕴炽盛苦,这便是如实知苦。如何如实了知苦的起因?即对来世存在的贪爱,与欲乐共伴,追求种种生存状态,这便是如实知苦的起因。如何如实了知苦的灭除?即对来世存在的贪爱,与欲乐共伴,追求种种生存状态的行为彻底断除、舍弃、吐尽、止息、无欲、灭尽、停止、消失,这便是如实知苦的灭除。如何如实了知灭苦之道?即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共为八支,这便是如实知灭苦之道。比丘啊!应当如实知苦,应当断除苦的起因,应当证得苦的灭除,应当修习灭苦之道。若比丘能如实知苦,断除苦的起因,证得苦的灭除,修习灭苦之道,这样的比丘便已漏尽烦恼,解脱一切束缚,以正智抵达苦的尽头。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陀这样说完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依教奉行。
度經第三竟(千一百八十四字)
度经第三卷结束 共一千一百八十四字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