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
(一四)中阿含業相應品羅云經第四(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我听到的是这样: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迦蘭哆園。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游化,住在竹林的迦兰哆园。
爾時,尊者羅云亦遊王舍城溫泉林中。於是,世尊過夜平旦,著衣持鉢入王舍城而行乞食,乞食已竟,至溫泉林羅云住處。尊者羅云遙見佛來,即便往迎,取佛衣鉢,為敷坐具,汲水洗足,佛洗足已,坐羅云座。
那时,尊者罗云也住在王舍城的温泉林中。世尊在夜晚过去、清晨到来时,穿上衣服,拿着钵,进入王舍城乞食。乞食完毕后,来到温泉林罗云的住处。尊者罗云远远看见佛来了,立刻上前迎接,接过佛的衣服和钵,为他铺设坐具,打水给佛洗脚。佛洗脚后,坐在罗云的座位上。
於是,世尊即取水器,瀉留少水已,問曰:「羅云!汝今見我取此水器,瀉留少水耶?」
这时,世尊拿起水器,倒出一点水后问道:罗云!你现在看见我拿这水器,倒出一点水了吗?
羅云答曰:「見也。世尊!」
罗云回答说:见到了,世尊。
佛告羅云:「我說彼道少,亦復如是,謂知已妄言,不羞不悔,無慚無愧,羅云!彼亦無惡不作。是故,羅云!當作是學,不得戲笑妄言。」
佛陀对罗云说:我说的那个道理虽然简短,但意义深远。要知道,如果一个人说了谎话而不觉得羞耻、不感到后悔、内心毫无惭愧,罗云啊!这样的人什么恶事都做得出来。所以罗云,你要这样学习:切莫戏笑说谎。
世尊復取此少水器,盡瀉棄已,問曰:「羅云!汝復見我取少水器,盡瀉棄耶?」
世尊又拿起这个少水的容器,把水全部倒掉后,问道:罗云!你又看见我把少水容器里的水全部倒掉了吗?
羅云答曰:「見也。世尊!」
罗云回答说:见到了,世尊。
佛告羅云:「我說彼道盡棄,亦復如是,謂知已妄言,不羞不悔,無慚無愧,羅云!彼亦無惡不作。是故,羅云!當作是學,不得戲笑妄言。」
佛陀告诉罗云:我说那条道路应当彻底舍弃,也是如此。所谓明知故犯地说谎话,不知羞耻也不悔改,毫无惭愧之心。罗云!这种人也是无恶不作的。因此,罗云!应当这样学习:不可嬉笑妄语。
世尊復取此空水器,覆著地已,問曰:「羅云!汝復見我取空水器,覆著地耶?」
世尊又拿起这个空水器,倒扣在地上,问道:“罗云!你又看见我拿起空水器,倒扣在地上吗?”
羅云答曰:「見也。世尊!」
罗云回答说:见到了,世尊。
佛告羅云:「我說彼道覆,亦復如是,謂知已妄言,不羞不悔,無慚無愧,羅云!彼亦無惡不作。是故羅云!當作是學,不得戱笑妄言。」
佛陀告诉罗云:我所讲的那个遮蔽正道的道理,也是如此。所谓明知故犯地说谎,不知羞耻,不知悔改,毫无惭愧之心。罗云啊!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恶事做不出来。所以罗云!应当这样学习:不可儿戏说谎。
世尊復取此覆水器,發令仰已,問曰:「羅云!汝復見我取覆水器,發令仰耶?」
世尊又拿起这个倒扣的水器,把它翻转过来,问道:罗云,你又看见我拿起倒扣的水器,把它翻转过来吗?
羅云答曰:「見也。世尊!」
罗云回答说:见到了,世尊。
佛告羅云:「我說彼道仰,亦復如是,謂知已妄言,不羞不悔,不慚不愧,羅云!彼亦無惡不作。是故,羅云!當作是學,不得戲笑妄言。
佛对罗云说:我所讲的那条邪路也是如此。明知自己在说假话却不感到羞耻,不知悔改,也不觉得惭愧,罗云啊!这种人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的。所以罗云,应当这样学习:切不可嬉笑打闹说假话。
「羅云!猶如王有大象入陣鬪時,用前脚、後脚、尾、髂、脊、脇、項、額、耳、牙,一切皆用,唯護於鼻,象師見已,便作是念:『此王大象猶故惜命。所以者何?此王大象入陣鬪時,用前脚、後脚、尾、髂、脊、脇、項、額、耳、牙,一切皆用,唯護於鼻。』羅云!若王大象入陣鬪時,用前脚、後脚、尾、髂、脊、脇、項、額、耳、牙、鼻,一切盡用,象師見已,便作是念:『此王大象不復惜命。所以者何?此王大象入陣鬪時,用前脚、後脚、尾、髂、脊、脇、項、額、耳、牙、鼻,一切盡用。』羅云!若王大象入陣鬪時,用前脚、後脚、尾、髂、脊、脇、項、額、耳、牙、鼻,一切盡用,羅云!我說此王大象入陣鬪時,無惡不作。如是,羅云!謂知已妄言,不羞不悔,無慚無愧,羅云!我說彼亦無惡不作。是故,羅云!當作是學,不得戲笑妄言。」
罗云!好比国王有一头战象,冲入战场作战时,前脚、后脚、尾巴、腰胯、脊背、肋腹、颈项、额头、耳朵、长牙全都投入战斗,唯独护住鼻子。驯象师见了便想:这头王象仍爱惜性命。为什么呢?因为它冲锋时虽用尽全身武器,却始终保护鼻子。罗云!若王象作战时将前脚、后脚、尾巴、腰胯、脊背、肋腹、颈项、额头、耳朵、长牙乃至鼻子全都用上,驯象师便知:这头王象已不顾惜性命。罗云!这样的王象冲锋时,我说它已无所不为。同样,罗云!若人明知妄语却不觉羞耻、不知悔改、毫无惭愧,我说此人也将无恶不作。因此罗云!你应谨记:切莫戏笑妄言。
於是,世尊即說頌曰:
这时,世尊便说出以下偈颂:
「人犯一法, 謂妄言是,
不畏後世, 無惡不作。
寧噉鐵丸, 其熱如火,
不以犯戒, 受世信施。
若畏於苦, 不愛念者,
於隱顯處, 莫作惡業。
若不善業, 已作今作,
終不得脫, 亦無避處。」
若人犯一戒,便是妄语成真,
不畏来世报应,便无恶不作。
宁可吞下火红的铁丸,
也不可犯戒接受世人的信施。
若惧怕苦难,不愿受其折磨,
无论在明处暗处,都莫造恶业。
倘若恶业已成,或正在造作,
终究无法逃脱,也无处可避。
佛說頌已,復問羅云:「於意云何?人用鏡為?」
佛说完偈颂后,又问罗云:你觉得人为什么要用镜子?
尊者羅云答曰:「世尊!欲觀其面,見淨不淨。」
尊者罗云回答说:世尊,我想观察他的面容,看他是清净还是不清净。
「如是。羅云!若汝將作身業,即觀彼身業:『我將作身業,彼身業為淨、為不淨,為自為、為他?』羅云!若觀時則知,我將作身業,彼身業淨,或自為,或為他,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羅云!汝當捨彼將作身業。羅云!若觀時則知,我將作身業,彼身業不淨,或自為,或為他,善與樂果受於樂報。羅云!汝當受彼將作身業。
确实如此。罗云!如果你要做身体的行为,就要观察这个行为:'我要做的这个身体行为,是清净的,还是不清净的?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罗云!如果在观察时知道,我要做的这个身体行为是清净的,或者为自己,或者为他人,但会导致不善和痛苦的果报,带来苦的结果。罗云!你就应当舍弃这个要做的身体行为。罗云!如果在观察时知道,我要做的这个身体行为是不清净的,或者为自己,或者为他人,但会带来善和快乐的果报,得到乐的结果。罗云!你就应当接受这个要做的身体行为。
「羅云!若汝現作身業,即觀此身業:『若我現作身業,此身業為淨、為不淨,為自為、為他?』羅云!若觀時則知,我現作身業,此身業淨,或自為,或為他,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羅云!汝當捨此現作身業。羅云!若觀時則知,我現作身業,此身業不淨,或自為,或為他,善與樂果受於樂報。羅云!汝當受此現作身業。
罗云!当你现在做身业时,应当这样观察:'如果我现在的身业是清净还是不清净,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罗云!如果在观察时知道,我现在做的身业是清净的,或是为自己,或是为他人,但是会导致不善和痛苦的果报,承受苦果。罗云!你应当舍弃现在做的这个身业。罗云!如果在观察时知道,我现在做的身业是不清净的,或是为自己,或是为他人,但是会带来善果和快乐的果报,承受乐果。罗云!你应当接受现在做的这个身业。
「羅云!若汝已作身業,即觀彼身業:『若我已作身業,彼身業已過去、滅盡、變易,為淨、為不淨,為自為、為他?』羅云!若觀時則知,我已作身業,彼身業已過去、滅盡、變易,彼身業淨,或自為,或為他,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羅云!汝當詣善知識、梵行人所,彼已作身業,至心發露,應悔過說,慎莫覆藏,更善持護。羅云!若觀時則知,我已作身業,彼身業已過去滅盡變易,彼身業不淨,或自為,或為他,善與樂果受於樂報。羅云!汝當晝夜歡喜,住正念正智,口業亦復如是。
罗睺罗!若你已作身业,应观察此身业:我所作的身业已经过去、灭尽、变易,是清净还是不清净?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罗睺罗!若观察时发现,我所作的身业已经过去、灭尽、变易,此身业不清净,或为自己,或为他人,属不善业,将招感苦果、承受苦报。罗睺罗!你应前往善知识、梵行者处,对此已作之身业至心发露忏悔,切勿隐藏,当善自防护。罗睺罗!若观察时发现,我所作的身业已经过去、灭尽、变易,此身业清净,或为自己,或为他人,属善业,将招感乐果、承受乐报。罗睺罗!你应昼夜欢喜,安住正念正智。口业亦应如是观察。
「羅云!因過去行故,已生意業,即觀彼意業:『若因過去行故,已生意業,彼意業為淨、為不淨,為自為、為他?』羅云!若觀時則知,因過去行故,已生意業,彼意業已過去、滅盡、變易,彼意業淨,或自為,或為他,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羅云!汝當捨彼過去意業,羅云!若觀時則知,因過去行故,已生意業已過去、滅盡、變易,彼意業不淨,或自為,或為他,善與樂果受於樂報。羅云!汝當受彼過去意業。
罗睺罗啊!由于过去的行为,已经生起意业,就要这样观察那意业:若因过去的行为而产生了意业,那意业是清净还是不清净?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罗睺罗啊!当这样观察时便知道,由于过去的行为产生的意业已经过去、灭尽、转变,那意业若是清净的,无论为自己或为他人,都会带来不善与苦果,遭受苦报。罗睺罗啊!你应当舍弃那样的过去意业。罗睺罗啊!当这样观察时便知道,由于过去的行为产生的意业已经过去、灭尽、转变,那意业若是不清净的,无论为自己或为他人,都会带来善与乐果,享受乐报。罗睺罗啊!你应当接受那样的过去意业。
「羅云!因未來行故,當生意業,即觀彼意業:『若因未來行故,當生意業,彼意業為淨、為不淨,為自為、為他?』羅云!若觀時則知,因未來行故,當生意業,彼意業淨,或自為,或為他,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羅云!汝當捨彼未來意業。羅云!若觀時則知,因未來行故,當生意業,彼意業不淨,或自為,或為他,善與樂果受於樂報。羅云!汝當受彼未來意業。
罗云啊!由于未来的行为,将会产生意业,你应当这样观察那个意业:如果因为未来的行为,将会产生意业,那个意业是清净还是不清净,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罗云啊!如果在观察时知道,由于未来的行为,将会产生意业,那个意业是不清净的,或为自己,或为他人,不善且带来苦果,遭受苦报。罗云啊!你应当舍弃那个未来的意业。罗云啊!如果在观察时知道,由于未来的行为,将会产生意业,那个意业是清净的,或为自己,或为他人,善且带来乐果,享受乐报。罗云啊!你应当接受那个未来的意业。
「羅云!因現在行故,現生意業,即觀此意業:『若因現在行故,現生意業,此意業為淨、為不淨,為自為、為他?』羅云!若觀時則知,因現在行故,現生意業,此意業淨,或自為,或為他,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羅云!汝當捨此現在意業。羅云!若觀時則知,因現在行故,現生意業,此意業不淨,或自為,或為他,善與樂果受於樂報。羅云!汝當受此現在意業。
罗云!由于当下的行为,现在产生了意业,就要观察这个意业:如果因为当下的行为,现在产生了意业,这个意业是清净的还是不清净的,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罗云!如果在观察时发现,由于当下的行为,现在产生的意业是清净的,或是为自己,或是为他人,会导致不善与苦果,遭受苦报。罗云!你应当舍弃这个当下的意业。罗云!如果在观察时发现,由于当下的行为,现在产生的意业是不清净的,或是为自己,或是为他人,会带来善与乐果,享受乐报。罗云!你应当接受这个当下的意业。
「羅云!若有過去沙門、梵志,身、口、意業,已觀而觀,已淨而淨,彼一切即此身、口、意業,已觀而觀,已淨而淨。羅云!若有未來沙門、梵志,身、口、意業,當觀而觀,當淨而淨,彼一切即此身、口、意業,當觀而觀,當淨而淨,羅云!若有現在沙門、梵志,身、口、意業,現觀而觀,現淨而淨,彼一切即此身、口、意業,現觀而觀,現淨而淨。羅云!汝當如是學,我亦即此身、口、意業,現觀而觀,現淨而淨。」
罗云啊!所有过去的沙门、梵志,他们的身业、口业、意业,已经观察而观察,已经清净而清净,这一切就是现在的身业、口业、意业,已经观察而观察,已经清净而清净。罗云啊!所有未来的沙门、梵志,他们的身业、口业、意业,应当观察而观察,应当清净而清净,这一切就是现在的身业、口业、意业,应当观察而观察,应当清净而清净。罗云啊!所有现在的沙门、梵志,他们的身业、口业、意业,正在观察而观察,正在清净而清净,这一切就是现在的身业、口业、意业,正在观察而观察,正在清净而清净。罗云啊!你应当这样学习,我现在也是这样的身业、口业、意业,正在观察而观察,正在清净而清净。
於是,世尊復說頌曰:
这时,佛陀又说了一首偈颂:
「身業、口業、 意業,羅云!
善不善法, 汝應常觀。
知已妄言, 羅云莫說,
禿從他活, 何可妄言?
覆沙門法, 空無真實,
謂說妄言, 不護其口。
故不妄言, 正覺之子,
是沙門法, 羅云當學。
方方豐樂, 安隱無怖,
羅云至彼, 莫為害他。」
身业、口业、意业,罗云啊!
善法与不善法,你应当时常观察。
明知是妄语,罗云切莫说,
依赖他人施舍生活,怎可妄语欺诳?
遮蔽沙门正道,虚假不实,
即是说妄语,不守口业。
因此不说妄语,乃正觉者之子,
这是沙门正道,罗云应当修学。
四方富足安乐,安稳无怖,
罗云所到之处,切莫伤害他人。
佛說如是。尊者羅云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陀这样说完后。尊者罗睺罗和各位比丘,听闻佛陀的教诲,都欢喜地依照实行。
羅云經第四竟(一千八百三十二字)
罗云经第四卷结束。
CBETA 编码:T0026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