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
(一六)中阿含業相應品伽藍經第六(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我听到的是这样:
一時,佛遊伽藍園,與大比丘眾俱,至羇舍子,住羇舍子村北尸攝惒林中。
有一次,佛陀在伽蓝园游化,与大比丘僧众一起,来到羁舍子,住在羁舍子村北的尸摄惒林中。
爾時,羇舍子伽藍人聞沙門瞿曇釋種子捨釋宗族,出家學道,遊伽藍園,與大比丘眾俱,來至此羇舍子,住羇舍子村北尸攝惒林中。彼沙門瞿曇有大名稱,周聞十方,沙門瞿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彼於此世,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天,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彼若說法,初善、中善、竟亦善,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若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尊重禮拜,供養承事者,快得善利。我等應共往見沙門瞿曇,禮事供養。
那时,羁舍子地方伽蓝的人们听说释迦族的沙门瞿昙舍弃了释迦宗族,出家修行,游历伽蓝园林,与大比丘僧众一同来到这羁舍子,住在羁舍子村北的尸摄惒林中。这位沙门瞿昙享有盛名,传遍十方,他被尊称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在这世间,无论天界、魔界、梵天界,还是沙门、婆罗门,从凡人到天神,都能自知自觉,亲证成就而游化。他所宣说的教法,从开始到中间直至最终都是善妙的,义理深远,文辞优美,圆满清净,彰显梵行。若有幸得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恭敬礼拜,供养承侍,必能获得殊胜利益。我们应当一同前往拜见沙门瞿昙,恭敬供养。
羇舍子伽藍人聞已,各與等類眷屬相隨從羇舍子出,北行至尸攝惒林,欲見世尊禮事供養。往詣佛已,彼伽藍人或稽首佛足,却坐一面;或問訊佛,却坐一面;或叉手向佛,却坐一面;或遙見佛已,默然而坐。彼時,伽藍人各坐已定,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默然而住。
伽蓝城的居民听闻此事后,各自带领同族亲友随从,从伽蓝城出发向北前行,来到尸摄惒林,渴望拜见世尊以礼敬供养。众人抵达佛陀所在之处后,有的俯身顶礼佛足,退坐一旁;有的恭敬问讯佛陀,退坐一旁;有的合掌向佛致意,退坐一旁;有的遥见佛陀后,便静默安坐。待所有伽蓝人都已就座,佛陀为他们宣讲妙法,以种种善巧方便开示,令众人生起渴仰之心,获得法喜充满。佛陀圆满地以无量法门教化大众,使其心生欢喜后,便安然静默。
時,伽藍人,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各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世尊曰:「瞿曇!有一沙門梵志來詣伽藍!但自稱歎己所知見,而呰毀他所知所見。瞿曇!復有一沙門梵志來詣伽藍,亦自稱歎己所知見,而呰毀他所知所見。瞿曇!我等聞已,便生疑惑:『此沙門梵志何者為實,何者為虛?』」
这时,伽蓝的人们听闻佛陀说法,心生渴仰,充满欢喜后,纷纷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禀告世尊说:瞿昙,曾有一位沙门修行者来到伽蓝,只是一味称扬自己的见解,却贬斥他人的观点。瞿昙,后来又有一位沙门修行者来到伽蓝,同样自赞己见,毁谤他见。瞿昙,我们听后便生疑惑:这些沙门修行者中,谁说的是真实,谁说的是虚妄呢?
世尊告曰:「伽藍!汝等莫生疑惑。所以者何?因有疑惑,便生猶豫。伽藍!汝等自無淨智,為有後世,為無後世?伽藍!汝等亦無淨智,所作有罪,所作無罪?伽藍!當知諸業有三,因習本有。云何為三?伽藍!謂貪是諸業,因習本有。伽藍!恚及癡是諸業,因習本有。伽藍!貪者為貪所覆,心無厭足,或殺生,或不與取,或行邪婬,或知已妄言,或復飲酒。伽藍!恚者為恚所覆,心無厭足,或殺生,或不與取,或行邪婬,或知已妄言,或復飲酒。伽藍!癡者為癡所覆,心無厭足,或殺生,或不與取,或行邪婬,或知已妄言,或復飲酒。
世尊告诉伽蓝:你们不要产生疑惑。为什么呢?因为有了疑惑,就会产生犹豫。伽蓝!你们自己没有清净的智慧,无法确定是否有后世,还是没有后世?伽蓝!你们也没有清净的智慧,无法判断所作是有罪,还是无罪?伽蓝!应当知道,各种业有三种,因习气而本来就有。是哪三种呢?伽蓝!贪是各种业,因习气而本来就有。伽蓝!嗔和痴是各种业,因习气而本来就有。伽蓝!被贪所覆盖的人,心永不满足,可能会杀生,偷盗,邪淫,明知故犯地说谎,或者饮酒。伽蓝!被嗔所覆盖的人,心永不满足,可能会杀生,偷盗,邪淫,明知故犯地说谎,或者饮酒。伽蓝!被痴所覆盖的人,心永不满足,可能会杀生,偷盗,邪淫,明知故犯地说谎,或者饮酒。
「伽藍!多聞聖弟子離殺斷殺,棄捨刀杖,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蜫蟲,彼於殺生淨除其心。伽藍!多聞聖弟子離不與取,斷不與取,與之乃取,樂於與取,常好布施,歡喜無悋,不望其報,彼於不與取淨除其心。伽藍!多聞聖弟子離非梵行,斷非梵行,勤修梵行,精勤妙行,清淨無穢,離欲斷婬,彼於非梵行淨除其心。伽藍!多聞聖弟子離妄言,斷妄言,真諦言,樂真諦,住真諦不移動,一切可信,不欺世間,彼於妄言淨除其心。
伽蓝!多闻圣弟子远离杀生,断除杀生,舍弃刀杖,心怀惭愧,具慈悲心,利益一切众生,乃至小虫,他们对杀生彻底清净自心。伽蓝!多闻圣弟子远离偷盗,断除偷盗,给予才取,乐于施舍,常行布施,欢喜不吝,不求回报,他们对偷盗彻底清净自心。伽蓝!多闻圣弟子远离邪淫,断除邪淫,勤修清净行,精进善行,清净无染,离欲断淫,他们对邪淫彻底清净自心。伽蓝!多闻圣弟子远离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乐真实语,安住真实不动摇,一切可信,不欺世间,他们对妄语彻底清净自心。
「伽藍!多聞聖弟子離兩舌,斷兩舌,行不兩舌,不破壞他,不聞此語彼,欲破壞此,不聞彼語此,欲破壞彼,離者欲合,合者歡喜,不作群黨,不樂群黨,不稱群黨,彼於兩舌淨除其心。伽藍!多聞聖弟子離麤言,斷麤言,若有所言,辭氣麤獷,惡聲逆耳,眾所不喜,眾所不愛,使他苦惱,令不得定,斷如是言。若有所說,清和柔潤,順耳入心,可喜可愛,使他安樂,言聲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說如是言,彼於麤言淨除其心。伽藍!多聞聖弟子離綺語,斷綺語,時說、真說、法說、義說、止息說,樂止息說,事順時得宜,善教善訶,彼於綺語淨除其心。伽藍!多聞聖弟子離貪伺,斷貪伺,心不懷諍,見他財物諸生活具,不起貪伺,欲令我得,彼於貪伺淨除其心。
伽蓝!多闻圣弟子远离离间语,断绝离间语,不行离间语,不破坏他人关系,不在此处听闻言语后传至彼处意图破坏,不在彼处听闻言语后传至此处意图破坏。他们使分离者和合,让和合者欢喜,不结党营私,不乐于结党,不称赞结党行为,由此对离间语彻底净化自心。
伽蓝!多闻圣弟子远离粗恶语,断绝粗恶语。若有言语,言辞粗暴,声音刺耳,令人不悦,使人苦恼,扰乱心神,便断除此类言语。若有言说,则温和柔顺,悦耳入心,令人欢喜,使人安宁,言辞清晰,不使人畏惧,助人安定,如此言说,由此对粗恶语彻底净化自心。
伽蓝!多闻圣弟子远离虚妄语,断绝虚妄语。适时而言、真实而言、依法而言、合义而言、止息烦恼而言,乐于止息之言,言语合乎时宜,善于教导劝诫,由此对虚妄语彻底净化自心。
伽蓝!多闻圣弟子远离贪求,断绝贪求,心中无争,见他人财物及生活所需,不起贪念,不欲占为己有,由此对贪求彻底净化自心。
「伽藍!多聞聖弟子離恚斷恚,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蜫虫,彼於嫉恚淨除其心。伽藍!多聞聖弟子離邪見、斷邪見,行於正見而不顛倒,如是見、如是說:『有施有齋,亦有呪說;有善惡業報;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彼於邪見淨除其心。』
伽蓝!多闻圣弟子远离嗔恚、断除嗔恚,心怀惭愧,具足慈悲,利益一切众生乃至微小昆虫,他彻底净化了心中的嫉妒与嗔恨。伽蓝!多闻圣弟子远离邪见、断除邪见,安住正见而不颠倒,他们这样认知、这样宣说:布施与斋戒真实存在,咒语确有功效;善业恶业必有果报;今生来世确实存在,父母确有其人;世间有证得圣果者,能善逝善向,于此世他世亲证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而游,他们彻底净化了心中的邪见。
「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成就身淨業,成就口、意淨業,離恚離諍,除去睡眠,無調貢高,斷疑、度慢,正念正智,無有愚癡,彼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伽蓝啊!博闻多学的圣弟子们,他们在身、口、意三方面都修得清净无染。他们远离愤怒与争执,摆脱昏沉懒散,不骄不躁,消除疑惑,降伏傲慢,保持清醒的正念和智慧,心中没有愚昧。他们的心充满慈爱,遍布一方,自在无碍。同样地,二方、三方、四方乃至上下四方,遍及一切处所,心与慈爱同在,无牵无挂,无怨无恨,无怒无争,广大无边,圆满修习,遍及世间一切,自在无碍。同样地,悲悯心、欢喜心、平等心也是如此,无牵无挂,无怨无恨,无怒无争,广大无边,圆满修习,遍及世间一切,自在无碍。
「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便得四安隱住處。云何為四?有此世彼世,有善惡業報,我得此正見相應業,受持具足,身壞命終,必至善處,乃生天上。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一安隱住處。復次,伽藍!無此世彼世,無善惡業報,如是我於現法中,非以此故為他所毀,但為正智所稱譽,精進人、正見人說其有。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二安隱住處。復次,伽藍!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念惡。所以者何?自不作惡,苦何由生?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三安隱住處。復次,伽藍!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犯世怖與不怖,常當慈愍一切世間,我心不與眾生共諍,無濁歡悅。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四安隱住處。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四安隱住處。」
伽蓝啊!见多识广的圣弟子心中没有束缚、没有怨恨、没有愤怒、没有争执,就能获得四种安稳的归宿。哪四种呢?
第一,相信有今生来世,相信善恶行为的果报。我秉持这种正见,行为与之相应,保持完备。当生命终结时,必定投生善趣,往生天界。伽蓝啊!见多识广的圣弟子心中没有束缚、没有怨恨、没有愤怒、没有争执,这就是第一种安稳归宿。
第二,即使没有今生来世,没有善恶果报,我也能在现世中不被他人指责,反而被智者称赞,精进正见之人会认可我。伽蓝啊!见多识广的圣弟子心中没有束缚、没有怨恨、没有愤怒、没有争执,这就是第二种安稳归宿。
第三,如果有所行动,我一定不作恶,心中不起恶念。为什么呢?自己不造恶业,痛苦从何而生?伽蓝啊!见多识广的圣弟子心中没有束缚、没有怨恨、没有愤怒、没有争执,这就是第三种安稳归宿。
第四,如果有所行动,我一定不作恶,不冒犯世间令人恐惧或不恐惧的事物,永远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不与众生争斗,内心清净欢喜。伽蓝啊!见多识广的圣弟子心中没有束缚、没有怨恨、没有愤怒、没有争执,这就是第四种安稳归宿。
伽蓝啊!见多识广的圣弟子心中没有束缚、没有怨恨、没有愤怒、没有争执,这就是四种安稳归宿。
伽藍白世尊曰:「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得四安隱住處。云何為四?有此世彼世,有善惡業報,我得此正見相應業,受持具足,身壞命終,必至善處,乃至天上。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一安隱住處。復次,瞿曇!若無此世彼世,無善惡業報,我於現法中,非以此故為他所毀,但為正智所稱譽,精進人、正見人說其有。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二安隱住處。復次,瞿曇!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念惡。所以者何?自不作惡,苦何由生?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三安隱住處。復次,瞿曇!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犯世怖與不怖,常當慈愍一切世間,我心不與眾生共諍,無濁歡悅。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四安隱住處。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四安隱住處。瞿曇!我已知,善逝,我已解。世尊!我等盡自歸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等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伽蓝对佛陀说:是的,乔达摩!多闻圣弟子内心没有系缚、没有怨恨、没有嗔恚、没有争斗,获得四种安稳住处。哪四种呢?有此世他世,有善恶业报,我具足这种与正见相应的业行,在生命终结时,必定转生善处,乃至天界。乔达摩!多闻圣弟子内心如此,便是获得第一种安稳住处。其次,乔达摩!若无此世他世,也无善恶业报,我在今生也不因此被他人指责,反而被有正智者称赞,精进者、正见者都说我有德行。乔达摩!多闻圣弟子内心如此,便是获得第二种安稳住处。再者,乔达摩!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起恶念。为什么呢?自己不造恶,苦从何生?乔达摩!多闻圣弟子内心如此,便是获得第三种安稳住处。此外,乔达摩!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触犯世间可怖与不可怖之事,恒常慈悯一切世间,内心不与众生相争,清净欢喜。乔达摩!多闻圣弟子内心如此,便是获得第四种安稳住处。乔达摩!多闻圣弟子内心如此,便是获得四种安稳住处。乔达摩!我已明了,善逝!我已领悟。世尊!我们全体归依佛、法及比丘僧,唯愿世尊接受我们为优婆塞,从今日起,终身归依,直至命终。
佛說如是。一切伽藍人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陀这样说完后,所有寺院僧众和比丘们听闻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依照奉行。
伽藍經第六竟(一千九百八十七字)
伽蓝经第六卷结束。
CBETA 编码:T0026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